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1
電影用寫實平述的手法,從楊善洲擔任保山地委書記一職入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難能可貴的是,他這一生完成了兩件大事,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影響深遠的“滇西大糧倉”。楊善洲擔任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著棍子,提著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里,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脫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長這才發(fā)現是地委書記親臨指導,急忙上前問好。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xù)進行。一個人身在高位時,面臨眾多的誘惑,要作出眾多艱難的選擇。楊善洲的選擇總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沒有片刻猶豫,沒有任何私心雜念。
他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回老家大亮山植樹造林。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著說:以前在職,聽組織安排,現在退休了,想干點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種樹去。他回到家鄉(xiāng),開始發(fā)動群眾。他的辦法很獨特,先組織群眾看了一場電影《廬山戀》。電影放映完時,他問大伙:“電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說:“是啊,電影好看是因為廬山上的樹美呀,我們大亮山上的樹,像禿子頭上的毛,沒有幾根。你們用土地入股,我來出苗子,種出樹你們分紅好不好?”有人問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資,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誠意打動,紛紛簽訂植樹合同,自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漫漫種樹征途。在大亮山種樹,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風順。樹苗成活率低,野草擠占樹苗生存空間。他獨個摸索解決法,選擇種植根系發(fā)達、高于五十厘米的樹苗,成功地邁過這個難關;樹苗來源匱乏,他跑到大街上撿拾果核作種子,每天撿來一籮筐。五萬多畝樹林,每一株樹無不浸透他的心血。為了公,為了百姓的事,楊善洲不遺余力;為了私,為自家孩子的調動,他“束手無策”。電影中有這樣一則細節(jié),上山種樹時,他發(fā)現在山中放火玩的小孩子未能正常接受教育的原因是因為山上小學的代課老師多年沒有轉正,紛紛離職,孩子們無學可上。這時他動用自己的影響力,喊來教育、人事、勞動各部門的頭頭腦腦上山,托他們解決老師們的編制問題,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兒,為了解決夫妻兩地分居,通過層層考試,只差一個章就可以辦理調動手續(xù),從來不求父親的她哭著請求他幫忙:“您就打一次電話吧”。楊善洲訥訥地坐在小板凳上:“這是私事呀,這可咋辦呢。”最終,女兒掩面而去。
電影的結尾以西南大旱一幕告終,保山因植被良好,當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來此取水的車輛排成了長隊,此時的楊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沒有忘記他,來醫(yī)院看望的人站滿的一坪,片首的那位挑水送親的村民也從山上挑來了干凈的水,遞到他跟前,大聲說:“你沒有白吃國家公糧!”曾記得在戲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楊善洲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為民做主的好官。
楊善洲走了,他留給后人一座價值3億多元、5萬6千多畝的林場,但他留下的更讓人難忘的是那一心為公、百折不撓的工作作風,他雖瘦弱的身軀卻留給我們一個高大的背影,他用自己偉大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2
看完了《楊善洲》這部影片,我明白了許多,使我想到了大山上耐寒、耐干旱,再差的環(huán)境也能適應的雪松。
楊善洲老爺爺原來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書記,他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是在職期間還是退休以后,他始終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始終公而忘私、廉潔奉公。退休后,他主動放棄城市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帶領家人和群眾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積約5.6萬畝的大亮山林場。2009年4月,他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我明白了一個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的形象,老一輩革命先烈、許世友、焦裕祿和雷鋒等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敬的人。在影片開始時,楊善洲老爺爺說了一句話:“有些干部只是吃群眾的飯,不給群眾辦實事,那不是白吃群眾的飯嗎?”在云南缺水的時候,他帶領著群眾和干旱作斗爭,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那人見人怕的災難斗,然而,他們奮斗的行為感動了上天,旱災嚴重時,夜里下了一場及時雨,他告訴大家說:“群眾們啊,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們!以后咱們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龍王。”經過努力,他們不但戰(zhàn)勝了災難,而且創(chuàng)造了糧食豐收。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啊!在救災的時候,楊善洲把政府辦公樓工程停建了,為的就是給群眾留出寶貴的救災資金。在我眼里,他比雷鋒還偉大。楊善洲老爺爺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艱苦創(chuàng)業(yè),義務植樹造林,把一個荒山改天換地改造成了一座樹木成蔭的綠山。一干就是22年,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在山上,他的女兒來找到他,想讓他找關系安排一個好工作,被他拒絕了,她憑著自己的努力,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就是他的大公無私、指導兒女靠自己奮斗的人格魅力。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這是我學過的一首贊美雪松的詩句,觀看過楊善洲老爺爺的感人事跡,我認為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堅強勇敢,無私奉獻。我要努力學習,腳踏實地學好文化知識,長大后向楊善洲老爺爺一樣為國家做貢獻。
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3
坐在并不算大的影院里,首先想到了小時候看電影的情景,心生一種感動,為自己的人生,也為黨的良苦用心,同時也不禁自問:為什么這么優(yōu)秀的影片要用這種形式組織觀看?
中國是一個有著近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發(fā)展中國家,中華民族有著五、六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也正因如此,中國人比起東西方那些發(fā)達國界,思考問題要復雜得多,有時是對的,有時卻在阻礙社會的進步。楊善洲——一個地委書記,說話像一個莊稼漢,開會像一個村支書,處事像一個哲學家,如果我們的領導都像他那樣開展工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中途停電,無人解釋,問影院負責人,態(tài)度很不耐煩。大約三分鐘,有一半觀眾等待著來電,大約又過了三分鐘,來電了,出去的觀眾又返回影院觀看。人們被楊善洲的精神感動,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從心底呼喚像楊善洲這樣的黨的好干部,猶如沙漠中的跋涉者渴望水源的出現!
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人民呼喚這樣的好干部,因為他們是人民群眾的知己,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艱苦樸素、克己奉公,敬業(yè)務實,不求索取。楊善洲,女兒結婚他沒有到場,因為他有更重要的工作,女兒工作調動他不肯出面蓋章,他理解女兒對他的不理解,因為他是群眾的父母官,不單單是女兒的父親。
我也捫心自問:我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嗎?與楊善洲相比,我還有那些工作作風需要改進?也許有人會說:你算老幾,充其量也不過是個黨務工作者,什么級別也不是,別在那兒自作多情了。我想說,不,其實黨風的純潔靠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不是領導,沒有決策的權力,但是我們有辨別是非的權利,有區(qū)分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權利。其實老百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對于社會的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愿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能認清自己的使命,用我們的共同努力為我們的黨旗添彩,愿我們的領導干部都能像楊善洲老人那樣踏實工作,做人民群眾的知己,當人民公仆的楷模!
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4
觀看了《楊善洲》這部電影,講述我黨一位地委書記,在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用自己的辛勞,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xiāng)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跡,折射出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用共產黨員的執(zhí)著換來了一方水土的繁茂,無私堅持一輩子為社會和人民服務,他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是一身正氣,問心無愧的共產黨員。
“我只是在盡一名黨員的職責,只要活著,我就有義務和責任幫群眾辦實事”。楊善洲說,“實在干不動了,只好把林場交還給國家,但這不是說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是要接著幫老百姓辦,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楊善洲精神最可貴之處,在于他一輩子追求理想、一輩子為人民服務。這樣的追求地是真正的勢頭堅定,這樣的服務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退休后發(fā)揮余熱,老有所為,造福一方百姓,讓自己能夠對得起共產黨員的身份。楊善洲的一生,應該成為一名黨員干部人生的鏡鑒,時時刻刻對照、鞭策自己,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堅持執(zhí)政為民不松懈,堅守共產黨人本色不改變。
我要學習楊善洲精神,要像他那樣在堅守中淬煉人格黨性,在堅守中升華人生境界,踏踏實實干事業(yè),勤勤懇懇為單位的發(fā)展竭盡全力,要像他那樣自覺站穩(wěn)黨員立場,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把對工作的熱愛化作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動力,崗位建功的成果,要像他那樣襟懷坦蕩、嚴格自律、廉潔奉公、甘于奉獻,一輩子維護黨的純潔,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信任,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5
在大多數人為生存忙于生計,為治療忙于奔走,為就業(yè)到處碰壁的時候,楊善洲給了我們他最好的反抗和宣誓,他始終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淡泊名利,始終公而忘私,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對黨對人民一生的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相比于如今社會一些腐敗落后的社會毒瘤,楊善洲與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楊善洲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余年,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因為,楊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綠大地”。護得一方水土,也養(yǎng)了一方人。死有何嘆!比起那些只知聚財,擁財,費財,搜財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進退,知道為官要有名節(jié)要自愛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權謀私,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綠水,看得長遠!
一個先進典型,就是一面昭示榜樣,催人奮進的旗幟。我們一方面使用了各種詞匯——忠誠、無私、執(zhí)著、堅韌、高尚、奉獻……來贊美這位老共產黨員;另一方面,也禁不住追問:他何以能夠超越物欲功利的誘惑而如此淡泊名利,堅守自己的內心信念和做人原則;他如何能夠經受住權力、地位的考驗,演繹高風亮節(jié)的人生。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偉大,但一定要崇高。” 楊善洲希望自己的一生盡量平凡,不喜歡大肆鋪張,不喜歡得名得利。手中有權的楊善洲沒有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戶口本,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她的女兒和丈夫分居七年,女兒哭著求他,要他給通融一下,調調工作,他都沒有答應。在大亮山種樹,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風順。樹苗成活率低,野草擠占樹苗生存空間。他獨個摸索解決法,選擇種植根系發(fā)達、高于五十厘米的樹苗,成功地邁過這個難關;樹苗來源匱乏,他跑到大街上撿拾果核作種子,每天撿來一籮筐。五萬多畝樹林,每一株樹無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撫摸著他們,像是看著自己孩子,臉上浮現出慈愛的神情。多么偉大圣神的人啊!
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向黨靠攏的積極分子,我們在前進的路上要看到榜樣的力量,認識到看自己的責任,像楊善洲一樣,毫無私心的為之奮斗,也許偶有失意,也許偶有失敗,只要帶著豪邁的激情,就能譜寫像楊善洲一樣的輝煌篇章!
楊善洲的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