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國上海觀后感150字
從上映開始,《航拍中國》這部紀錄片就大獲好評,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極致。成為即《舌尖上的中國》后有一檔,口碑收視雙好評的紀錄片,《航拍中國》這部紀錄片很讓人喜歡的是不局限拍一兩個大眾熟知的景點,觀眾跟著節目地圖的節奏走,配著旁白的解說,好像真的在這個城市生活過一樣。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航拍中國上海觀后感15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航拍中國上海觀后感150字1
要說中國今年比較火的紀錄片,其中一部必然是《航拍中國》。
《航拍中國》的每一幀都能截圖做桌面,從文案到配樂到畫面都是驚艷到沒朋友。除了這幾樣外,其拍攝思路更是讓人折服。
以航拍為主題的紀錄片,首先得有顏值,這點《航拍中國》做到了,精致的畫面,每一幀都是視覺的極致體驗,再加上文案和配樂,看得你內心激昂澎湃。
有種中國的大好河山就是為航拍而生的感覺。
這不是人物紀錄片,也不是動物紀錄片,“航拍”主題大而難捕捉,第一次看到《航拍中國》這個名字時,我大腦靜止了好幾秒,如果這個主題扔到我手上,我還真的無從下手。
用航拍的形式,將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的國家展現在人們面前。如果只是僅僅將航拍的景物展現出來,那未免顯得單調,也枉費了人力物力,也稱不上是一部走心的紀錄片。
所以《航拍中國》的走心,不僅體現在畫面、音樂與文案上,還有貫穿整部紀錄片的拍攝思路。
《航拍中國》的拍攝路線囊括34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2個特別行政區。主要以省份展開,再從省份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再從地區繼續深入到代表性的江河湖海等自然景觀,再從自然景觀順其自然地過渡到人文歷史文化,這便是《航拍中國》整體思路。
航拍中國上海觀后感150字2
《航拍中國》是由余樂導演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用無人機拍攝的方式記載祖國大江大河的一部優秀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綜合類地理紀錄片。第一季記錄了祖國的,海南,黑龍江,陜西,江西,上海六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地勢地貌。
正如影片開頭旁白所說,帶你領略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航拍中國》所采用的特效是很炫酷的,在描述祖國的大好河山時加入獨具魅力的視聽語言更能突出祖國的神奇壯麗。余樂團隊使用無人機用俯拍的方式展現出每一個省份地區的地形地貌,更能給觀眾營造一種震驚的視覺效果,采用推鏡頭的拍攝手法更能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影片大部分是解說詞,時而也會有無人機轟鳴的聲音,更加增添影片的真實感。拍攝每一個地區都會先展示出該區域的動態,地形圖。旁白解讀出所要經過的路線以及該地的人文歷史地理。之后按照規劃好的路線進行拍攝 多采用推拉鏡頭的手法拍攝。在的那一期中,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拍攝的特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田地里的大片紅色,從上空拍攝給人以強大的視覺震撼力,隨著無人機的下降逐漸看清原來紅紅火火的紅色竟是大片大片的辣椒。在一定程度上,給觀眾了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感覺。在很多時候紀錄片中缺少的就是這種豁然開朗的神秘感。影片中不僅介紹了各種自然,地理環境,也有關于各地奇妙傳說,從而滿足觀眾的好奇感,更能激發觀眾到此處游玩的興趣。在影片中,看著能“上天入地,無歲不能”的無人機,帶我們領略之前難得一見的風景。我看到了直上云霄的崇山峻嶺,看到了坐落于白云之上的建筑。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人機帶我們穿梭于不同氣候,不同緯度之間,各具地域特色的景觀呈現在我們面前。
《航拍中國》帶領我們認識了解了許多之前從未見過的東西,經過工作人員數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呈現給觀眾如此優秀的文藝作品。之前看到《航拍中國》的豆瓣評分就心生好奇,看完之后才的的確確領略到祖國山河的壯美,如果沒有如此優秀的團隊拍出這種類型的紀錄片,許多美麗的景觀不被人熟識,欣賞,這將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航拍中國上海觀后感150字3
王侯將相坐擁疆土,只關注版圖輪廓里多了幾個郡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只在乎文藻畫卷中融入了幾分意境。展翅的鷹雁可以俯瞰山川的美好,卻無法言語;于是, 《航拍中國》“趁虛而入”,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
《航拍中國》帶給我們更勝于“一覽眾山小”的視角。我們常年棲身于喧鬧的街頭巷尾,早已對周遭習慣甚至默然。紀錄片就是選取了這樣一片熟悉的土地,運用當下流行的航拍技巧,結合直升機與無人飛行器的拍攝,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宏大超然、新奇震撼的感官體驗,甚至有了漫步云端、俯仰天地的神一般的感觀。更令人欣慰的是,本片雖以宏觀角度拍攝為主,仍不舍棄對細微處的特寫,遠近交織,廣角與微距相輔,讓觀眾在廣博中不至于茫然。
除了視角,《航拍中國》還有可圈可點的編排敘述,還有堪稱完美的背景音樂。
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歷來是相得益彰的。若無故事,怎知同事文中的騎樓是從南洋跨海舶來,怎知壯美秦川中那一方小山包是凝結古代人民智慧與血汗的始皇陵墓,怎知綺麗里那一處凹陷換來了新中國航天事業的振興?受制于航拍的形式,片中拍攝無法細致入微或是鞭辟入里,這一部分缺憾恰由敘述進行彌補,觀眾雖無法親眼目睹,但由文字而引發的無限遐思,效果或許比直觀拍攝來的更為出眾。
《航拍中國》背景音樂誠然是點睛出彩的,賦予整部作品靈魂。音樂主體框架由王備創作,他是國內一位有實力、有經驗的音樂制作人。以片首曲為例:開始以鋼琴和小提琴徘徊作為引子,如同清晨初醒,配合開場臺詞;而后鼓聲與大提琴(或為低音提琴)相得益彰,前者主導節奏,后者引領旋律,表達含蓄的律動、深沉的活力,恰與東方審美相吻合;后段是女聲高音吟唱與弦樂協奏相結合,達到網友所說的“燃”點,亦是作者及觀眾情感上的宣泄釋放點。
航拍之中的祖國山河是怎樣的?既有沉穩,又有躍動,既有濃墨,亦有多彩,總的來說,是壯美多嬌的。我們對于祖國山河的情感,同樣如此,既是含蓄深沉的,又是熱烈澎湃的。這部紀錄片的背景音樂樸素而不復雜,可謂大美至簡,從片中流出,流淌入觀眾的心田,將山川美景與觀眾心緒緊緊相系,創造出強烈的情感共鳴。
豆瓣對這部紀錄片評分達到9.3,網友評論其為“中國旅行指南”,也有說“我輩不可辜負這大好河山”,我更認同后者。其實,如需自我驚醒與振作,何必非得是《人民的名義》此類作品?《航拍中國》所表現出的祖國山川的美,在我們內心所激發出的熱愛,是一切正能量的源泉。
以未到火候的文字點評這部優秀作品,總覺得“意不稱物”,而描述其背景音樂,更是“文不逮意”。優秀的作品還應由各位親自去一睹一聽,《航拍中國》值得觀賞,去體驗那未曾感受過的壯美與感動。
航拍中國上海觀后感150字4
近幾年,含有“中國元素”的自然紀錄片在國外電視臺里頻繁出現,宣傳中國。于是今年年初,中央電視臺終于籌劃了一檔專注于介紹中國美麗自然風光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從上映開始,這部紀錄片就大獲好評,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極致。成為即《舌尖上的中國》后有一檔,口碑收視雙好評的紀錄片。
《航拍中國》采用航拍技術以高空視角俯瞰整個中國。每一集片中都會有幾百個美景鏡頭。畫面之精美,氣勢之宏大。航拍最能體現,雄偉河山的廣大和人文之美。紀錄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國海南、陜西、黑龍江等地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冬夏風情濃厚的黑龍江。
片中,北國雪境的氣質一覽無遺。在庫爾濱,霧凇不僅美得晶瑩剔透,更擁有長達四個月的漫長“花期”。亞布力滑雪場上的人群在歡樂滑雪中體驗風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塊塊重達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塊,遠看像一顆顆甜蜜的冰糖。就是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變成冰雪派對的現場,搭建出哈爾濱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過《航拍中國》了解到了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高山熔巖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為一體,形成了冰瀑奇觀。懸崖之下,是60米深的黑龍潭,水底的溫度卻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老人縱身一躍,人與自然合二為一。黑龍江這集除了片中秀美風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地人與景的故事結合。
短短一集不到50分鐘拍攝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地形、變幻莫測的自然氣候,更加強調的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人的故事。片子以獨特的上帝視角,呈現出了一部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幀幀是美景,秒秒為經典!
雖然這幾年各類真人秀綜藝在熒屏上異常火爆,所有節目無一例外的都會在風景秀美的地方取景。但沒有一個節目,會從純粹的自然風光著手,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的美。
孩童時從父母空中了解世界、上學時從課本里了解中國、工作時又從手機中了解社會。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卻忘記了這一切都不如“行萬里路”。悠悠古國,萬里河山。幾千年的崢嶸歲月已無法復刻,祖國的山河便成了那段歷史留給后輩最終的遺物。
航拍中國上海觀后感150字5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余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松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后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于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并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六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艷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艷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余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并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盡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于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于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還得是在大銀幕上:“雖然航拍中國得到較好的反映,
但我覺得,新疆魅力只釋放了一半。還要再下點功夫,會更美,更震撼。”王連明說。
航拍中國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