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觀后感
《中國詩詞大會》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自主研發的原創文化類電視節目,看了《中國詩詞大會》,才知道原來詩詞那么有趣,中國詩詞歌賦真是讓所有語言都默然失色的存在。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觀后感1
詩詞中國的傳統文化,競以詩詞大會的方式一發不可收拾的火了,火的童叟皆喜,男女皆碑。
一路觀《詩詞大會》我一路感慨著康震、王立群、酈波、蒙曼四位大學教授的精致點評,他們把古詩詞背后的歷史淵源說的如數家珍,功夫可謂了得。聽了他們的評講,我一下子覺得每首詩原來都是在講述一個個故事,或凄婉,或哀傷,或豪邁,或激昂,讀透一首詩原來就是跨過歷史,跨越時空,走到詩人面前,聽他向你娓娓道來他的人生、他的心境。
正像選手王若西贊主持人董卿“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詩詞為心”。《詩詞大會》上我們見到了董卿這個佳人才女的另一面端莊得體,知性婉約。這不禁讓我想到央視一姐已經非常成功,但她從未停下的努力的步伐,看到她信手拈來的詩詞都用得那么妥貼,那么恰到好處,其平日下的苦工可見一斑了。名人尚且如此,還未立寸功的我們又何談過一日算一日罷了。
《詩詞大會》里云集了各行各業的詩詞愛好者,他們雖然有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思想,但他們都跨越了這種.種不同,擁有著共同的喜好古詩詞。在彼此交流切磋中為我們帶來了一頓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數萬觀眾更是滿懷激情的在電視機前、電腦前、手機上熱烈”追劇“。這是中華璀璨文華和思想精髓所散發出來的魅力。
詩詞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就拿白茹云來說,一名農婦,身患重病,坎坷一生,在住院的一年多時間里,把為女兒買的一本,《詩詞鑒賞》讀完。自信的站在了大會的現場,淡然平靜的'答完全部九道題。一名病患,如果不是熱愛,如果不是傾心,怎么能在病痛的折磨中記住那么多詩詞。當主持人問及在溫暖的演播大廳還穿羽絨服時,她說保險一點吧!她已經不在乎美丑!“腹有詩書氣自華”,雖沒有美妝華服加體,但她從內心深處散發出的“堅強、樸實、笑對人生“豈是一個”美“字能概括的。百人團閻勇為孩子學古詩譜寫《中華少兒古詩歌曲集》,這是一位父親向孩子傳遞的父愛;冠軍武亦姝以16歲的年齡獨占鰲頭,那份熱愛詩詞之心真正的是入了骨髓;還有彭敏,曾經取得中國成語大賽、聽寫大賽的兩度冠軍,詩詞大會上表現亦是不凡。眾多文才出眾的人在央視這個大舞臺進行了一場狂歡。不管結果如何,他們享受著這個盛會,無以倫比的歡愉,那是詩詞帶給他們的, 也是帶給我們的。
傳統文化理應像這樣綻放,不是嗎?曾經我們還覺得當今的不少年輕人“物欲橫流,娛樂至死方休”!我想,看了這次大會,看到那么多年輕人放彩的片斷,一定會改變很多人的看法,也一定會影響很多人從新看待我國悠久的文化和淵源的歷史,從精神上尋到屬于我們的根。
“人生自有詩意”《詩詞大會》的這把火一定會讓更多人的生活充滿詩意, 讓我們滿懷信心、滿腹詩情的去接受生命賜予我們的一切,美的、丑的、歡喜的、悲哀的....。無論如何,精神上的富足足以讓我們抵住生活前路中遭遇的萬千險阻。
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觀后感2
如果說《見字如面》這種類型節目的成功是基于文化,那么《中國詩詞大會》亦是如此。
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一樣,《中國詩詞大會》是基于對文化的繼承和傳播,更是發展和創新。
把中國最影響深遠的詩歌搬上綜藝的舞臺,以比拼競賽的形式,寓教于樂,讓更多人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意見表達方式。
這樣的表達方式,相比之于同類型的綜藝節目,她不賣腐、不賣笑、不賣故事,所有人除了簡單的介紹,都是靠實力對陣,沒有半點所謂迎合大眾之類的其他意圖。
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看這一檔節目是輕松的,有意思的,沒太大壓力的。
同樣地,這檔節目的形式也是很新穎的。
一共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個人追逐戰,場上選手和場下百人答題團一同答題。場下百人答題團未答對人數計為場上選手答題得分。每人九道題,一共四個場上選手,最后按分數高低留下一個人。
第二個環節是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場下答題正確率最高的和在個人追逐戰中獲勝者輪流說詩。在給定的概念詞中,一人一句,答不上者輸。
第三個環節是的對擂賽,以搶答的方式展開,先拿五分者獲勝。
不得不說,這樣的形式,無論是場上場下,乃至于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能參與其中,饒有趣味。
而《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由董卿接任,嘉賓則由康震、蒙曼、酈波、王立群四位教授級專家構成。
專業的文化素養,對詩歌的解讀,乃至和選手的互動都顯得游刃有余,合理而不違和。
尤其是既有高文憑,又有多年主持經驗的董卿,扮演好了她的起承轉合各項工作,讓整個節目看上去連貫風趣。
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觀后感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是毛主席的七律·長征。 詩詞大會第二季又在CCTV1開播了,我在上面學到了很多知識。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人心。在杜甫流傳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詩篇里,有幾十多首都提到了諸葛亮的,但是,被公認寫得最好的,還是這首蜀相,諸葛亮的一生功名心是,被詩人短短四句道盡乾坤,簡直是如椽巨筆。
我知道了一首寫誠的詩。一個人最重要的品德比黃金還珍貴: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我知道了杜甫的一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都有自己的鄉愁,都有自己追憶和懷念的地方,但是我認為中國古代的詩詞就是我們共同的故鄉,也是我們共同想要不斷回憶,不斷夢想,不但追求的一塊文學的芳草地,還有邊塞詩人高適的除夜作:故鄉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又一年,所以故鄉是我們永遠忘不掉的,那一塊最軟的,最能撥動我們心玄的地方。我又學習到了蘇軾的一首詩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還學習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詩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知道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和詩言志,歌永言。意思就是詩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歌就是唱出心里想的話語。還有岳飛寫的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又學習到了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我在看詩詞大會的擂主爭霸賽時,百人團里的北大理工科女博士生陳更,多次從百人團中“殺”出來,三次擂主,每次上場都是9道題全部答對,詩詞儲備量大,每次的飛花令都取得勝利,多次獲得了攻擂資格,第九期以第二期,第三期,第六期擂主的優異成績獲得了總決賽的攻擂資格。在總決賽上,陳更答對七題,得分311,錯在了一道“變鳳凰”的題上,分數雖高,可是未超過16歲高中生武亦姝的317分,遺憾離場。
武亦姝一路過關斬將,擊敗了從百人團中脫穎而出的王子龍,最后獲得了冠軍席位!
讓我們懷著赤子之心,走進壯闊的詩詞的篇章,讓我們一起激揚文字,談笑古今!
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觀后感4
詩詞大會又開始了,讓你看看我的觀后感吧!
第一個是王天博,他的女朋友也來了,他的女友用古詩詞給他加油,是“往事知多少,”百人團中有30人出了錯,所以他是我最有印象的一個人。
里面的大衛開玩笑說他自己是“老人家”,所以大衛變成了“老衛”了,他也是難忘的人。
王天博的女友旁邊的人觀察了他們好一會,他們兩個眉目傳情,好生羨慕,王天博的成績一直向上,124分,第7題答錯了。
第二個是薛玉,一開始就一個簡單的題得了35分,兩個題得了66分,但答了10題,得了192分,收場了,后被李子琳200多分超過了。
最后李子琳以217的成績得到了與上屆擂主的PK權利,最終打敗了上屆擂主,成為新擂主。
他們都很有能力,我要向他們學習。
詩詞大會第五季開場白觀后感5
中央電視臺2016年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落下帷幕,是央視科教推出的一檔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的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檔好節目,最近一月,由于我女兒喜歡該節目緣故,所以從每天晚上八點鐘開始,我們全家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在比賽開始后,我們努力與臺上的選手同步答題,只能偶爾答對幾題,我連續看了幾場,深深地被選手所吸引。
我常被選手們的精彩答題和二位老師的點評所陶醉,隨著老師的點評,腦子里常常浮想聯翩,《詩詞大會》用輕松的、愉悅的、有看點的電視節目形式,特別是有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主持,著名學者康震老師、酈波老師、蒙曼老師、王立群老師擔任點評嘉賓。評委老師的點評,畫龍點睛,幽默文采飛揚的語氣,由簡入難地帶我們進入詩詞的世界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們陶醉。在比賽中,節目很容易喚起我們學生時代曾經背誦過的詩詞,成長中的記憶,讓我們有更多的人生思考與感悟,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古代經典詩詞,深深印在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通過演播室比賽的形式,重溫經典詩詞,央視此舉,對弘揚傳統文化、普及詩詞知識無疑是一件大好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次舞臺嘗試,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詩詞題目幾乎全部出自中小學課本,“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等等,這些熟悉又膾炙人口的詩句在我的腦海中翻騰,意境顯露,帶來無窮的遐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帶領觀眾在“熟悉的陌生題”中領會中華詩詞文化精髓,透過詩詞之美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如節目開場白所講,詩詞是傳頌古今的歌唱,是感動天地的情懷,是創造末來的力量,中國詩詞大會喚醒了每一個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喚醒了我們每一個家庭最溫暖的記憶,中國詩詞大會是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讓我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引發了強烈的反響,詩詞會塑造一個獨特的你,會影響你變成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人,傳播中國最美的詩詞文化。
中國詩詞大會舉辦的很精彩,它深深的吸引了我,感染了我,帶我體會最經典的中華詩詞風范。愿我們在工作后,利用閑暇之余時間,去看看類似節目,她能陶冶我們心靈,生活會更充滿詩意,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