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家長觀后感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我愛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驚喜連連,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了每個地方的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風士人情。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我和我的家鄉家長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我和我的家鄉家長觀后感1
昨天,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一共由五個小故事組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個小故事《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主要講了一位在國外受教的中國老教師,在給學生上課中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后診斷為腦梗塞老年癡呆癥,記憶停留在了1942年,年輕時候在離開中國離開家鄉為學生上的最后一堂課時。于是教師的兒子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聯系到了當時家鄉的同學們給父親策劃一場當年上課的情景。同學們想盡了一切辦法還原那個時候,找了一間類似當年的破教室屋頂還會露雨,因為當天正在下雨,所以還找了各種打雷下雨的道具,找了一些村里的孩子作學生,這時正好老老師到了。可惜的是被一個同學的手機鈴聲響起給暴露了,老師腦子一下子蒙了回憶起了當年的所有事,當年的一個學生因為畫了一幅畫買不起顏料,老師在去給找顏料途中在大雨中摔倒了,顏料摔進了雨水里……于是老師發現現在的小村子都和原來截然不同了,而且看到了當年同學畫里的學校盡然真的建成了!這個小故事使我感受到那時候上學的不容易,老師不忘初心的傳統美德,突出了那些志愿支教老師愿意到貧困地區改變那些貧困孩子的命運。
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有搞笑,有感動,并且每個小故事都很有意義。致敬平凡又偉大的父祖輩們,沒有你們的甘于平凡,甘于奉獻,就沒有今天強大的祖國。祝我的家鄉越來越好,我的祖國日益強大!
我和我的家鄉家長觀后感2
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去看電影,影片名字是《我和我的家鄉》,主要講了幾個故事:
1。北京好人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張北京打工,本來想買一輛車子的,可是因為表舅有病,所以才棄車了,為他付醫藥費。但是表舅沒有醫保卡,只能借用張北京的醫保卡,為了這事,張北京腦子都快炸了。后來,表舅有了醫保卡,張北京和表舅一聽,風一陣跑去還醫保卡……
2。UFO
說到UFO,你們會很驚訝。這是很搞笑的片段,講的是村長兒子大寶發明了許多東西,跑步機,跑不到時間,大門就不會打開……
3。最后一課
他,記憶停留在了這一天。一天下雨,他正在給孩子們上課,忽然,聽見一個孩子在哭,原來他的畫被撕了。他畫的是一座學校,只是沒有顏色。他就給那個學生去找顏色。他經歷了風雨,才找到顏料,可是他卻不小心跌倒了。當他一點點地把那幅畫拼起來時,他的學生就站在了他面前。
4。沙地蘋果
大家都以為他是個騙子,可是大家不知道他的真實故事。那時人們生活窮苦,就去外地打工,他把人們召回村子,開通了一條生活的路,他帶領大家種蘋果,種出蘋果又小又不好吃,他說:“哭,什么哭?大不了咱們把地挖平了!”
經過改良,今年種出來的蘋果又大又甜,他就是喬樹林。
5。馬亮
他因為留戀家鄉,才沒有去俄羅斯的。他一次又一次地瞞著老婆為家鄉做貢獻。然而這全被老婆發現了,當她看到了家鄉的變化,對所有人說:“我家馬亮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在這部電影中,我最欽佩的是馬亮,因為他保大家棄小家,為家鄉做了一個大大的改善,我們要向他學習。
我和我的家鄉家長觀后感3
國慶假期我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有五個單元: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他們分別講述了祖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方的主人公雖然離開了自己貧困的家鄉,但一直懷著愛國、報國、強國的信念,在異鄉拼搏奮斗事業有成后,回到自己的家鄉貢獻力量的故事。
在這五個故事中,《神筆馬亮》的故事讓我頗為感動,故事中的馬亮與我們口口相傳的故事—《神筆馬良》中的馬良都有著同一個理念,那就是通過自己的特長來扶貧攻堅,造福一方。在故事中,馬亮之前通過努力已經獲得了去俄羅斯藝術大學深造的錄取通知書,但當他獲知某鄉村急需他時,他毅然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且內心十分愧疚地向已經懷孕的妻子隱瞞了真相,一心想著的是祖國這個“大家”。
到農村后,馬亮和群眾們很費勁的打造自己在俄羅斯進修的假象,就是既想在當地做貢獻,又要讓妻子安心。最后妻子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了馬亮沒有去俄羅斯的真相,又氣又喜,氣的是馬亮一直在騙她,喜的是她看到了馬亮以栩栩如生的畫技和高超的藝術設計水平,推動了所在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最后她抱著馬亮奮力地喊:“我的丈夫是最了不起的藝術家!”,這體現了她終于明白了人民藝術家才是最偉大的,也體會到了丈夫馬亮對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刻都不能分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扎扎實實學好科學知識和技能本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護視力,增強體質,長大后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我和我的家鄉家長觀后感4
國慶節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塊兒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一共講述了五個故事,我最喜歡第三個故事《最后一課》,原因是很搞笑而且很有意義也讓我很感動。故事一開始就是一個老師在教畫畫,這是一位年長的老師,這位老師由于腦梗塞導致有點癡呆也喪失了一些記憶,但他還要堅持給學生上課。病越來越嚴重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了,可他總是想起二十八前在一個小山村給學生們上課的情景。
于是,兒子聯系到父親原來教書的山村干部,決定讓父親再上最后一堂課,二十幾年前的學生們也都趕來了,想讓他回憶到以前的場景。于是,找來一些小朋友,還原以前外面電閃雷鳴,老師上著課教室里卻漏著雨的情景。中間他們出了一些差錯,老師慢慢發現了不對勁,當他出去的時候也發現小學和道路變了,一些都變了,慢慢地他恢復了記憶,看見了曾經的學生,并且叫出了名字,并緊緊地抱住了這位曾經的班長。
令我感動的是他喪失了許多記憶,可他卻沒有忘記他的學生們,沒有忘記曾經教書的那個小山村,就像自己的故鄉一樣從未忘懷,并且深深懷戀。
我和我的家鄉家長觀后感5
十月一日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親愛的祖國的生日,是舉國同慶的重大節日,這一天我也要過得更有意義。當天上午,我請媽媽帶我到鄭東新區熙地港奧斯卡影城觀看了當天第一場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共分五個篇章拍攝完成,分別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還有“神筆馬亮”。每一個篇章講述的故事都充滿了樸素而濃烈的人間真情和深厚感人的家鄉情節,其中令我最感動的,就是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講述了一位在鄉村支教十年的老教師,因患有阿爾茲海默癥,導致他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他給望溪村他的學生們上最后一課的那個場景。兒子女兒為了給他治療這個病,帶他來到了瑞士,但是,兒女一直沒有放棄想讓自己的父親重新再上一次最后一課的心愿。
他的兒女用國際長途電話打給了望溪村,表達了他們的愿望,望溪村的村民很多都是范老師的學生,他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依照一張1992年的老照片,齊心協力來還原范老師教他們最后一課的場景,幫助范老師找回當年的記憶。
一切準備就緒,范老師在他的孩子陪同下從瑞士來到了望溪村,走進了坐滿學生的老教室開始講最后一課,一切都按計劃井然有序的進行著,范老師的記憶也一點一點的被喚醒,教室外偷偷觀看的村民和他的學生們深深的被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感動著,都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通過這個電影,我想起了我的老師--常老師,常老師對我們溫柔,慈祥,愛護我們,如果我們犯了錯她也會耐心的教導我們,她每天中午明明可以舒舒服服的回家休息,可是她卻放棄了這難得的休息時間,在學校里陪著同學們一起,照顧留在學校午餐的同學們。我們都要感謝我們親愛的常老師!
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學生對老師的愛是永恒的。我們永遠都要做一個懂得愛,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