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
《大國工匠》里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這些大國工匠大多出身于平凡的家庭,但是,他們沒有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而是用辛勤的汗水,在有限的資源內不斷提高自己,澆灌出成功之花,從而實現建功立業的理想。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最新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最新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1
《大國工匠》向我們呈現了兩絲鉗工顧秋亮、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等典型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追求完美與極致、視技術為生命的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令人欽佩與折服。在他們身上,勞動精神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制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
大國工匠中高級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里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借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復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鉆研,我們應該時刻
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甚至會有奇跡的發生。這些勞動者,之所以成為大國工匠,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勞動、堅守勞動、視勞動為生命。他們以辛勤的勞動積累經驗、創造奇跡與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響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強音。
明年的我們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成為一名勞動者。我們都應該像大國工匠一樣,勇于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與奇跡,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讓我們共同點贊大國工匠,讓我們共同弘揚勞動精神。
最新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2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我國政府隆重召開了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說明中央政府對勞動模范的重視,也為我們企業的一線生產職工帶來了一股春風。
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濟大潮洶涌澎湃,使大多數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好多年輕人都不愿到生產一線工作,要么經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務員,使得我們制造業一線年輕技術工人嚴重斷層。全國勞模大會的召開,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勞動者永不消失的榮耀。
“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每天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推出了“大國工匠”系列報道,每期介紹幾位制造業的國家級高級技師,有的是在生產一線制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他們這些人都沒有多么高的文憑,從學徒開始,靠自己的勤奮鉆研、實干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最終成為國家級高級技師,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就我公司的實際,談以下幾點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認為沒有文憑就自卑。
我們的一線職工大多是工作20__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憑占大多數,但大家在我們生產的膠合板機械領域個個都是技術能手,無論是焊接,還是加工和總裝,都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術;沙崇光、燕春偉等的加工技術;高大明、劉玉寧等的裝配技術,在公司乃至全國都是高手,他們大都沒有多么高文憑,但是在本職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業內都是好手。只要好學、勤學,手藝就會練成,練成手藝就會成為行業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資、高待遇。我們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琢磨、善于鉆研、善于總結,怎么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獨到的工作方法,你才會超越別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會成為國家級高級技師的。
二、抓質量要一絲不茍。
“大國工匠”中的幾位高級技師,生產的都是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輪船可能沉沒,這些產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證質量。我們的干部和職工在平時質量管理中動不動就是“差不多”、“還湊合”,這些詞都不能用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我們的產品質量也要求是100%。這就需要我們的一線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一絲不茍,想辦法、動腦子,把質量確確實實提上來。我們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機械制造業的品牌不是靠廣告宣傳能換來的,是靠過硬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從用戶的口碑中換來的。我們全體員工要時刻把質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堅決不入庫,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要有持之以恒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愛廠但一定要熱愛你的工作。
無論工廠怎么對你好,有個別同志總是在抱怨;無論工廠怎么感化你,有個別同志仍然是無動于衷。這些同志不熱愛自己的工廠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熱愛你自己的工作,工廠有千萬家,但你從初期學的工種可能只有一種,無論你在那個工廠工作,你干不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不會吃上飯的。只有你熱愛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設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于企業的本錢,如果你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不出一定的價值,到任何一個單位都不會收留你的,現今的企業,沒有任何一個單位愿意收留一個閑人的。無論你從事任何工種,都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我約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養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來的高級技術工人會大有作為。
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已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發展,過度依賴于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也使得中國的制造業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要轉型升級,就必須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再先進的機器也是通過人制造出來的,沒有能人產品永遠也不可能升級。我們企業過去是生產中小型產品為主的企業,我們的部分職工過去只是制造小型產品,現在升級為制造大型數控產品及生產線,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過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底層,現在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頂層,尊重知識、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望全體職工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提高了,你才會大有作為。
請大家看一下“大國工匠”這個報道,向全國各行業的優秀技師學習,大家會從中受到啟發的。希望全體一線職工勤學習,肯鉆研,愛崗敬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成為百圣源的工匠,成為中國的工匠。
最新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3
看完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片中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一樣崗位勞動者,他們用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我內心無比激動,久久不能自已,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孟劍鋒和寧允展。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由于過于逼真,讓人看后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摸感受。其實它就是孟劍鋒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這種完美和卓越僅有我們的“鏨刻大師”孟劍鋒做到,怪不得會讓人不禁伸手去觸摸!
另一個數據——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刷新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寧允展就是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首席研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完成380A準備沖高速的關鍵階段,他沒有無法天天陪伴身患白血病的父親最終的時光,卻在下班的路上才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
看到那里我不禁又難過又慚愧,難過的是這位“大國工匠”沒能送父親最終一程,慚愧的是,我們在職場久了總會覺得工作枯燥乏味、乏善可陳,生活好像沒有了活力,工作也常讓我的進取性磨損,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期望。《大國工匠》中的師傅,他們都沒有沒有顯赫的出身,高深的學歷,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的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堅持十幾年,幾十年,我確實應當向他們學習啊,如果有夢就應當去追,用“大國工匠精神”把夢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最新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4
精益求精,勤懇鉆研,這是我完整地將六集紀錄片《大國工匠》看完之后最強烈的感受。在生產的第一線,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他們平凡,只因大匠運斤的高超技藝而偉大。從坦克焊接到火藥微雕,從造船到醫生,從古文物修復到汝窯燒制技藝的傳承與探索……不甘于已有技術水準,每一次的苦心鉆研,每一次的勇敢挑戰,他們身上都在演繹著身為大國工匠的精神本色——追求卓越。
傳承,更是為了創新。中國作為禮貌古國,正是一代代的能人巧匠用自我的智慧在這棟禮貌的大廈上不斷添磚加瓦。優秀的技藝需要傳承,但傳承的同時也需要敢于創新。將立體的雕刻作品拓印在二維的紙上,正是李仁青鉆研的結果。
當教師從授業的第一天就說,拓印自古以來就只能平面作品上完成時,普通匠人只需學會已有的東西便可,可是李仁青選擇向無人涉足的領域,開始漫長的摸索。前行的路是未知的,但正是他心中追求卓越的信念,才得以讓無數古文物的研究和修復得以進行,讓人們領略到禮貌古國的魅力。
這樣的精神在大學尤其重要,我們經過課堂所接收到的知識,只是前人已有的成果,若止步于此,知識不會更新,社會無法向前發展,科技也只能停滯不前。僅有在舊的成果上鉆研新的領域,國家社會發展才有不竭的動力。
創新,是為了追求卓越。工匠們默默無聞,他們本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因心中懷揣追求卓越的信念而發光發彩。特高壓線路作業工人王進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尋求更高的突破,從660千伏到1000千伏,他用精湛的技藝確保了千家萬戶的正常用電。不安于現有技術的他,成為了掌握特高壓帶電作業少有的頂尖技工。正是這樣一次次的嘗試和突破,我國才能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
在他們身上,我能感覺到“把精益求精當作一種信仰”,“愛較勁兒”的工作作風。匠人們不僅僅局限于把已有的技術熟練掌握,還要要求自我做到更好。工作的每一處細節,糊弄固然容易,可是當自我的名字印在產品上的那一瞬間,榮耀與職責就隨之而來。
大學,做大學問,成大境界。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把鏨子,去雕刻自我的前途,也會在將來自我的崗位上雕刻國家的未來。干好自我崗位上的事,將其做精,做細,做奇,便到達了新境界,這也是校訓“學以精工”所要傳達的精神。追求卓越,在原有起點上仍然不滿足現狀,不故步自封,勇于向新的目標探索,這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科技必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主角,這更要科技工作者們敢于創新,追求卓越,敢想敢做,每件事都努力做到極致。
我們應發揚大國工匠的精神,用自我雙手、智慧和膽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最新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5
《大國工匠》向我們呈現了兩絲鉗工顧秋亮、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等典型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追求完美與極致、視技術為生命的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令人欽佩與折服。在他們身上,勞動精神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制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
大國工匠中高級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里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借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復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鉆研,我們應該時刻
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甚至會有奇跡的發生。這些勞動者,之所以成為大國工匠,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勞動、堅守勞動、視勞動為生命。他們以辛勤的勞動積累經驗、創造奇跡與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響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強音。
明年的我們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成為一名勞動者。我們都應該像大國工匠一樣,勇于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與奇跡,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讓我們共同點贊大國工匠,讓我們共同弘揚勞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