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
五個故事各自都呈現出了豐富的人文色彩,而且與五組導演之前的作品都形成了有趣的互文與關聯,《我愛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驚喜連連,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了每個地方的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風士人情。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最后一課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最后一課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1
今天我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里面有五個主角與家鄉發生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回鄉之路》。剛一開始,“岳龍剛”“賈俞玲”正看著網紅帶貨一姐“閆總”的帶貨重播。閆總也是說曹操曹操到,正走過他倆去上飛機,他倆拉著閆總要拍照,但被閆總用“騷擾顧客”的理由投訴了。
畫面一轉,閆總就來到了飛機的頭等艙,她遇到了老鄉。她的老鄉也是個大老板,叫喬樹林,是校長媽媽的樣子,粗金鏈,小墨鏡,還有滿口陜北方言,地地道道的土豪一個,看見閆老板就一頓套近乎的話,在社會你閆總的眼里是地地道道的騙子一個。
但最后,閆總回到了家,回到了母校,才知道她眼中的騙子喬樹林的真相。大老板喬樹林是個大土豪,他在有了錢后,不停地給家鄉捐錢,不僅如此,他還為了抗沙,用光了所有的錢去培育沙地蘋果,但最后果樹培育失敗,果子是酸的,他也一無所有,成了“欠債抹屁股”的窮人。后來經過鄉親們的不斷努力,沙地蘋果終于培育成功,而重回家鄉的閆總也決定要給沙地蘋果直播推銷。
我覺得,一開始,已經蛻變為城市人的閆總根本上就沒有回到家鄉過,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丟失了一片回報家鄉的初心,只是學了本事。而大老板喬樹林則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當上大老板也無忘家鄉,花盡心血扶持家鄉,終于有了善報。閆總最終也大受感動,重拾本心。
這本電影既有笑點又有感人點,十分值得一看。
最后一課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
十月一日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親愛的祖國的生日,是舉國同慶的重大節日,這一天我也要過得更有意義。當天上午,我請媽媽帶我到鄭東新區熙地港奧斯卡影城觀看了當天第一場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共分五個篇章拍攝完成,分別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還有“神筆馬亮”。每一個篇章講述的故事都充滿了樸素而濃烈的人間真情和深厚感人的家鄉情節,其中令我最感動的,就是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講述了一位在鄉村支教十年的老教師,因患有阿爾茲海默癥,導致他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他給望溪村他的學生們上最后一課的那個場景。兒子女兒為了給他治療這個病,帶他來到了瑞士,但是,兒女一直沒有放棄想讓自己的父親重新再上一次最后一課的心愿。
他的兒女用國際長途電話打給了望溪村,表達了他們的愿望,望溪村的村民很多都是范老師的學生,他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依照一張1992年的老照片,齊心協力來還原范老師教他們最后一課的場景,幫助范老師找回當年的記憶。
一切準備就緒,范老師在他的孩子陪同下從瑞士來到了望溪村,走進了坐滿學生的老教室開始講最后一課,一切都按計劃井然有序的進行著,范老師的記憶也一點一點的被喚醒,教室外偷偷觀看的村民和他的學生們深深的被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感動著,都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通過這個電影,我想起了我的老師--常老師,常老師對我們溫柔,慈祥,愛護我們,如果我們犯了錯她也會耐心的教導我們,她每天中午明明可以舒舒服服的回家休息,可是她卻放棄了這難得的休息時間,在學校里陪著同學們一起,照顧留在學校午餐的同學們。我們都要感謝我們親愛的常老師!
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學生對老師的愛是永恒的。我們永遠都要做一個懂得愛,懂得感恩的人!
最后一課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3
“腳下良田千萬畝,只愛家鄉一寸土。”這句話讓我想起前些天看的《我和我的家鄉》中的人物。
《我和我的家鄉》有五個故事,以北京為中心向四面發散開,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有為親戚以身試法的《北京好人》張北京;有在《天上掉下一個UFO》中具有創意的黃大寶;有在《最后一課》中的老師;有為家鄉種植沙地蘋果,不惜負債的喬樹林;還有《神筆馬亮》中考上重點美術學院卻因扶貧,竟不去出國深造的馬亮。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回鄉之路》的喬樹林了。在回山西參加校慶的路上,他遇到了閆總,他不僅搶頭等艙,還愛說大話。他說沙地蘋果是他種的,結果呢?到了那里,荒蕪一片土地上啥也沒有,還被老同學和閆總拋在了荒蕪的沙漠里。看到這里,我以為喬樹林就是一個言行不一,愛說大話的騙子。可是后面的故事著實讓我大跌眼鏡,他說的沙地蘋果是真的,而且他的虧空也是因為這個。在故事的結尾處,我才明白原來他就是“貧窮時不忘家鄉,富有時故土難舍”的人啊。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喬樹林在他的高媽媽死之后,拼了命地想要把故鄉那一片荒蕪的土地變得碩果累累,為之傾家蕩產都沒有半點怨言。我相信我們同學們都會以他為榜樣,現在就要好好學習,將來學有所成將來努力為家鄉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愛家鄉就是愛國,努力把家鄉的沙漠變成綠洲,就是在幫助國家治理沙漠。
總而言之,幫助他人,幫助家鄉就是在幫助我們的國家,同時也可以為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添磚加瓦,這也是對我們偉大祖國最大的熱愛!
最后一課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4
以前過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一樣,分別是由五個電影主題家鄉的故事,其中我就說一個最典型的一個故事。
故事是由一位有名的演員沈騰出演的,它是由一個真實故事改編,在一個春天,有一對夫妻,其中的那個男的考入一個俄羅斯美術學校,可是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家鄉做出一點貢獻,他想:我要為家鄉做出一點貢獻才行啊!于是他騙自己的妻子說自己在俄羅斯,可是一次他妻子要拍照,他正好在那個村子,然后被妻子知道了,他坦白了事實。
這個故事之所以拍成電影放進去,是因為他愛家鄉,為此他才放棄了他考上的大學,如果是我,可能很難選擇,可是他很簡單的選擇了回家鄉,家鄉的味道是什么樣的?在他心里是甜的,所以他不管是什么的樣人,也要為自己的家鄉而奮斗。
要是讓我給這個電影一個評價,那就是9。9分,因為這個電影我足足的感受到了家鄉的味道,也感受到了每一位親人對自己的關愛,另外的0。1分,是因為電影院的原因,把這個電影整成了一個2D的,我認為3D觀看更為奇妙,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們要學習主角愿為自己家鄉做貢獻的精神,我們不要學習主角善意的小謊,坦而言之,同時取得家人的陪伴、信任和支持。
我的家鄉,我熱愛的祖國。
最后一課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5
國慶假期我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有五個單元: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他們分別講述了祖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方的主人公雖然離開了自己貧困的家鄉,但一直懷著愛國、報國、強國的信念,在異鄉拼搏奮斗事業有成后,回到自己的家鄉貢獻力量的故事。
在這五個故事中,《神筆馬亮》的故事讓我頗為感動,故事中的馬亮與我們口口相傳的故事—《神筆馬良》中的馬良都有著同一個理念,那就是通過自己的特長來扶貧攻堅,造福一方。在故事中,馬亮之前通過努力已經獲得了去俄羅斯藝術大學深造的錄取通知書,但當他獲知某鄉村急需他時,他毅然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且內心十分愧疚地向已經懷孕的妻子隱瞞了真相,一心想著的是祖國這個“大家”。
到農村后,馬亮和群眾們很費勁的打造自己在俄羅斯進修的假象,就是既想在當地做貢獻,又要讓妻子安心。最后妻子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了馬亮沒有去俄羅斯的真相,又氣又喜,氣的是馬亮一直在騙她,喜的是她看到了馬亮以栩栩如生的畫技和高超的藝術設計水平,推動了所在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最后她抱著馬亮奮力地喊:“我的丈夫是最了不起的藝術家!”,這體現了她終于明白了人民藝術家才是最偉大的,也體會到了丈夫馬亮對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刻都不能分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扎扎實實學好科學知識和技能本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護視力,增強體質,長大后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