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500字觀后感
陳可辛的以新東方為原型的《中國合伙人》電影,受到票房追捧,幾天內票房已經過億元了,《中國合伙人》則是更加接近社會生活的一部青春勵志電影,在社會中擁有更多的反響。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中國合伙人500字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中國合伙人500字觀后感1
我一直不太喜歡看電影,總認為電影的節奏太快,我的思維跟不上,所以總是把電影拒之門外,直到那天無意間看了《中國合伙人》的宣傳海報,三大“帥鍋”裝扮得極為特別的造型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搜索著看了一遍,有點意思,有些地方沒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后來想想,之所以會這樣,都源于片中很多觸動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從1980年代到21世紀,在新中國這30年間大變革背景下,三大“帥鍋”為改變自身命運,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更可以形容為這部影片是在這激蕩三十年中關于一個土鱉,一個知識分子,還有一個浪漫騎士的“中國式成功”故事。
孟曉駿、王陽和成東青是那個時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們中,一個是自視甚高、鋒芒畢露的海歸后代;一個是醉心詩詞、風流倜儻的浪漫騎士;一個是不修邊幅、默默無聞的一大土鱉。正是這樣各走極端、格格不入的三個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誼,并創下一段“神話”故事。無論是最初的合伙還是最后的分歧,片中最動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臨著重重考驗,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軍機轟炸、還有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侵犯版權,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新夢想的困境。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讓曾經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給你唱《海闊天空》,你迷茫了聽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么變,我們失敗了還是成功了都一起唱《光陰的故事》。
這也是一段關于青春的“血淚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過的經歷。這部影片不僅帶領觀眾回顧了青春的“血淚史”,更讓觀者找到了同故事情節中種.種青春挫折上的共鳴。 三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讓每一位觀者或多或少地從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曾經或正在經歷的青春,誰都有過沒落的時候,誰都有過愛戀的傷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這三個人物的身上都有著相應的折射,于是在他們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違的共鳴而被震撼。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更出彩的還有一些經典的臺詞:“什么是夢想,夢想就是讓你感到堅持就是一種幸福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我還很喜歡片中美國老太太的話 You are young, you can go far away from here, she will get stuck here。是的,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只有堅持住了,那些過往的傷痛才會成為閃閃發亮的光點!還有那句最戳人心窩的“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我們現實中總是讓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擊潰,于是忘記了曾經的夢想。然而夢想是最不該放棄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讓它磨滅你的靈魂。
《中國合伙人》確實是一部讓50后深思,讓60后動容,讓70后震顫,讓80后楷模,讓90后啟迪的勵志傳奇大片。看完這部片子,有了一種“想去做點啥”的沖動,讓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細細品來,不難發現它更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終于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是的,夢想需要堅持,所以不論你是土鱉、是憤青還是海龜,都應該像電影里的主人公一樣去做夢、尋夢、追夢、圓夢,讓我們一個個小夢支撐起我們的中國夢,這樣我們的中國夢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
中國合伙人500字觀后感2
對《中國合伙人》的最初印象,是對地鐵站燈箱廣告的每次走過的一瞥,心里想“這三人誰呀”有一次最終忍不住湊上前去仔細研究,哦!竟然是黃曉明、鄧超、佟大為。電影的宣傳海報徹底顛覆了以往他們帥氣、陽光的形象,“三架眼鏡”讓人咋一看還真沒認出來他們是誰。
《中國合伙人》是一部具有時代特色的創業者的故事,故事背景的時間跨度是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至今,片中人物的經歷是以中國的創業傳奇人物們為原型塑造的。且不論片中那輕喜劇型的對白,還是他們三人的造型,使原本艱辛的創業過程充滿著歡樂元素,使人不禁莞爾。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最閃亮的就是臺詞、對白:“我不明白成功的公式,可是我明白當你在夢想的前進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經走在了成功的筆直的大道上”,“你僅有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才會開始得到他們的尊重”,我想成功的動力有很多種,但你是否找到了適合于你的前進動力奮斗沒有了目標將會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中國合伙人500字觀后感3
看《中國合伙人》我又幾度落淚,不光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創業者而流淚!
我給這個片子打80分,雖然內容有點虛假造作,畢竟它是對創業者的贊歌!
對于現實中的中國,這種贊歌確實是太少了!
沒想到陳可辛的以新東方為原型的《中國合伙人》電影,受到票房追捧,幾天內票房已經過億元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來發言說:自己沒有電影里描寫的那么窩囊!
對俞敏洪的這句話,我作為創業者和曾經的新東方的學員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創業過程肯定是比電影里描寫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則,他絕對不會寫出新東方的校訓為: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電影畢竟是藝術和為了抓眼球,把新夢想(新東方原型)美國上市再創作成一個為了贏取中國人尊嚴的戰斗未免太戲劇化,但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給人以類似霍元甲、葉問等打敗東洋鬼子一樣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動的創業者群像:馬云、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創業出來的,那時候,機會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們的故事,也許會成為你們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覺勵志,而是感覺有點悲催,因為,這種故事在當今社會,發生的概率不是越來越多了,而是越來越少了!那些創業者已經英雄遲暮,但由于社會階層固化板結,官二代、富二代橫行,還沒看到新的、層出不窮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東方的俞敏洪的創業是被現實逼出來的,我的創業是被自己逼出來的。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里的一句話深深地刺激了我,讓我義無反顧、一路堅持到今天。
這句話分享給大家,就是:過程的趣味重于結果的已知。
中國合伙人500字觀后感4
1、《中國合伙人》中的三個朋友開了家英語學校叫“新夢想”,但吊詭的是,其實他們在夢想上根本無法達成共識(其實只是不愿意承認)。“夢想”當然沒有貴賤之分,好像黃曉明的“夢想”其實就是踏實賺錢,佟大為的“夢想”就是踏實過日子,而主人公鄧超經常把“改變世界”掛在嘴邊,但在黃曉明看來,這不過是鄧超基于家族傳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們一起開公司后倆人有了沖突,黃曉明想到和解的辦法還是給他買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鄧超說這他媽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電影的結尾給了答案,當鄧超知道好朋友黃曉明砸了一筆錢將實驗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極而泣,嘴里還傲嬌似地說出“土鱉”二字,當然,導演說這些其實和錢沒關系,他給出了一個解釋,說這部電影的三個主人公其實是有共識的,他們的“中國夢”其實是“尊嚴”!
2、陳可辛真的是太機靈了,為了駕馭完滿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三條主線,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陰的故事》,他讓長頭發的佟大為背拜倫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賀汝,以沉默以眼淚”,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網絡》和《頤和園》的某些場景,他讓這些幾乎讓文藝小青年一擊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覺的串聯起飄渺的主線。
鄧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義,他是美國夢的啟蒙者,他在中國與公安吵架也動不動就用起美國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頭禪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后他徹底顛覆了離開北京時的豪言壯語,他說,我再也不回來了,然后,他回來了。并且是黃曉明用現實主義的鈔票,反擊了他在美國受過的委屈。
佟大為所代表的王強是浪漫主義,初戀女友是洋妞,最喜歡的詩人是拜倫,為了洋妞女友放棄了簽證,但是卻被拋棄滯留。他燒了詩集,在賺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摟著一群姑娘唱《海闊天空》,再后來,他娶了學校里面做飯極好吃的胖妞前臺。一個天天讀拜倫的浪漫主義者說,幸福就是不折騰。
而黃曉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為loser追上了學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賺錢是為了給她買奇貴無比的托福書,被學校開除了之后不得不開個培訓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說,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給我幫個忙吧,我開了個頭,但是做不來啊。所以,鄧超說要擴大每一個規模的時候他心里都極度的不樂意,他覺得我錢已經夠了啊,我已經是中國的NO.1了啊,我嘴上這亂七八糟的一套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東西了啊。但是,他帶著中國傳統最深的印記走上了最不符合他性格的職業經理人道路。
3、中國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學是沒錢就沒尊嚴,有錢了就去羞辱曾經羞辱過我們的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窮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懷,往往是當時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時候沒能好好的還手,當我們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讓自己對過去的心結釋懷,為什么不呢。
更何況,帶著黃曉明佟大為回到西餐廳的鄧超,我絲毫沒看出他回去顯擺羞辱的氣勢,當我們走過了人生的某個階段,再回頭去看當時的痛苦,我厭惡它,懷念它,終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徹底的拋棄它。
所以,作為朋友的你,聽了它,最終讀懂了我,所以你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簡單粗暴,都那么彌足珍貴。
我在意的,并不是終于有了寫著我的名字的實驗室,我在意的,是你終于終于讀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卻也為了我,不符合自己性格的義無反顧走下去。
其實我最喜歡佟大為說的一句,他說,這些年,我是為了你們倆,才一直走下去。
4、80年代那一幫人,圍成一圈笑談自己的夢想,那時的人可以很輕易說出:我熱愛我的國家,我渴望自由民主。隨意的語氣好像問“你吃飯了沒有”。那時的北京還有星星畫展、四月影會、北島的詩歌“卑賤是卑賤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在一代年輕人口中傳唱……《今天》詩刊的印刷紙張還是芒克、北島、黃瑞從各單位順出來的,用的是一臺破舊的油印機,七個人在一間只有六平米的小平房,地處農村與城市的邊緣的兩不管地區,輪流倒班,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才印刷完,查建英回憶第一次參加《今天》詩刊聚會,幾個人穿過一條黑糊糊的胡同,走進院子最深處的一個人家,一推門進去,里面坐了一屋子人,都穿著當年灰不溜秋的藍衣服,特別樸素,屋里燒著爐子,上面蹲著一把錫鐵大茶壺,旁邊一個沙發后背上還窩著一只肥胖的貓,在煙霧蒙蒙里眾人表情都特嚴肅,大家聊文學觀創作觀,意大利的維柯,話題內容已記不清了,但永遠有一種鄭重虔誠的氛圍。大家都把文學當作天大的事情,慷慨陳詞,討論起來簡直就像宗教集會里討論上帝的真意一樣,陳凱歌也常加入其中。搖滾樂只在小范圍內流行,周國平說第一次見到崔健是在中央樂團一間小小的宿舍里,崔健沉默寡言,說他文化不高,寫詞費勁,不喜歡讀書,卻喜歡讀《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崔健說他就要用搖滾樂去捶那些講大道理的,有權有勢的,或每天生活在蜜罐里唱甜歌蜜曲還大紅大紫的人。西單還有一面墻,站在這面墻后你就可以說真話,無論政治、哲學、文學辯論、哪怕是談論某個領導人,都不會有人騷擾你。墻壁上沒有某某壯陽藥、房價一平幾萬、富商求子治療性病的廣告,你能看到一些斗大的字眼:吶喊!自由!希望!中國!民主!
5、拋開觀眾個人的人情經驗,《中國合伙人》影片的主題情懷和價值觀設定非常巧,在五毛和公知中巧妙的找了個立足點。實際上,創業的故事在影片中語焉不詳,最核心的恰恰是幾個人物態度和思想的轉變。關于美國,從美好的期望,當美帝狗的夢想,到去了美國不盡如人意,再到獲得成功還不被美國人待見,最后一盒月餅加上幾句貧嘴用價值觀輸出完爆美國。盡管故事三分實七分虛,略顯雞血假大空。但僅從電影來說這種情懷的升華,真的是很巧妙也很成功的。
中國合伙人500字觀后感5
共同體的運作不可能一帆風順,危機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不可避免,所以讓共同體存續最重要的不是預防危機,而是讓共同體有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共同體的修復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傳統的中國人講城府,愛面子,不喜歡輕易講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在合作前不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全披露出來,那么共同體就會產生異化現象,從而使共同體的走向偏離成員的人生夢想。成東青、孟曉駿、王陽在合作新夢想時就是如此,他們相互之間根本不知道參與新夢想的真實動機和目標,三人直到決定分道揚鑣時才說出實情,尤其是孟曉駿在美國的遭遇。設想如果他們在新夢想成立之初,就將這些真心話全部說出來,并作為制訂政策的依據,我想要么沒有新夢想,要么不會有危機。
王陽在其婚禮中告誡大家“不要和朋友開公司”,其實很有道理。中國是個熟人社會,朋友更是熟人中的熟人。所以朋友間的合作總是偏重描述愿景,而忽視規則。其實規則像藍圖一樣,是促使共同體成員都朝著推動共同體目標實現的方向進行選擇的機制。所以,規則必須事前制訂,而不是在危機發生時。如果危機來臨再去制訂規則,那么規則不管如何制訂都將使至少一方的預期受挫,從而破壞了共同體存續的根基。
當然即便合作之初有了規則,也未必總是相安無事,如果規則缺乏預見性和沒有規則后果同樣。所以,應當由精英成員作為規則的設計者,因為只有他們才有這樣的能力。另外,有了好的規則,還要設法提高改變規則的成本,朝令夕改同樣等同于沒有規則。
不過,沒有契約精神,再好的規則都形同虛設。
《中國合伙人》有點像當年的《非誠勿擾》(電影),故事雖然平凡,但涉及的問題深刻,因此能夠引發大多數人思考,盡管一部電影不能給我們有效的方法,畢竟發現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
中國合伙人觀看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