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150字觀后感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五個故事組成的喜劇片,通過不同地域的家鄉故事,通過喜劇的方式抒發人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情懷,展示了中國的脫貧攻堅成果,5個故事既有令觀眾捧腹大笑的瞬間,也有讓人感動淚奔的時刻,但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神筆馬亮》。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我和我的家鄉150字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我和我的家鄉150字觀后感1
這個國慶假期,我看完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看完了那發生在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歡笑中帶著淚水,感動中將中國脫貧攻堅成果展示的淋漓盡致。今年國慶,我沒能回到家鄉,但我和家人一起到黃山腳下的古城徽州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
步入安徽的宏村,宛如走進了中國的水墨丹青畫。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它背倚黃山余脈,是安徽這副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俯瞰宏村,它就像一只大水牛。漫步宏村,觀賞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居140余棟。村口的兩棵古樹倒映在碧波蕩漾的南湖湖水中,與層樓疊園交相輝映。胡中的水引自遠處的山泉,分流成彎彎曲曲的水渠,流經家家戶戶。這水利系統,堪稱中華一絕。村中有一處“承志堂”,富麗堂皇,訴說著這個村落光輝的歷史。藍天碧水,白墻青瓦,一座拱橋連接著宏村內外。村周圍的群山,給這里的人們持久的安全感。
最令我感到驚奇的,是這個聞名天下的古村落里居然還有常住人口400多人,他們將這個祖輩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世外桃源當做永遠的家鄉。宏村內那橫亙百年的風景,流淌了幾個世紀的水流,和永不消失的煙火氣息,如夢如幻。
同樣作為徽派建筑,宏村旁的西遞,以其獨特的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內涵而成為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西遞被稱為桃花源,是一座船形的村子,村中的古建筑群組成了船體,周圍起伏的山巒,宛如大海的波濤籠罩著村子,村前的月湖簇擁著村子。靜靜如山,淡淡如水,恰似一艘巨輪停泊在寧靜的港口里。粉墻墨瓦,飛檐翹角,這座村落每一個角落都講述著胡氏家族顯赫的地位。
看著宏村西遞的各家各戶宅院富麗、花園精巧,體現了中華古代藝術精華,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千百年前,范仲淹在這里寫下《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從2013年開始,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岳陽樓景區推出“背誦岳陽樓記免門票”的激勵措施,每次黃金周假期都有數以千計的學子們挑戰成功,這也得到社會各界好評!
我和我的家鄉150字觀后感2
十一假期,媽媽帶我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整個電影被分為五個單元,用五個感人的故事,穿插起了一個個有笑有淚的美好故事。勾起了所有人都割舍不下的家鄉情懷,也帶我看到了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看這個電影,剛開始在歡樂中爆笑,從第三個小故事開始,每個都非常戳中淚點,我被感動的落淚。
“最后一課”是最戳我淚點的,一個為家鄉培育出一個又一個優秀青年人的老教師,晚年的他因為得病患有間接性失憶癥,但他依舊不肯放棄自己去課堂講課的機會。而他的孩子為了喚起他的記憶,帶他回他曾經講課的鄉村課堂,去找尋他那段印象深刻的記憶。于是他曾經教育出的學生們商量出了一個“回到1992年”的計劃。在大家的精心安排下,范老師的記憶逐漸找回,也不負大家對恩師的一片知遇報答之恩。
正所謂師生情,一世恩,沒有當年老師的辛勤工作,不辭辛苦的教書育人,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電影里,不管是張北京,黃大寶,還是馬亮,他們只是普通人,過著普通的生活,但是他們又不普通,他們心系他人,在別人有困難時伸出援手,他們心系家鄉,為家鄉的發展絞盡腦汁,即使他們失去心愛的東西,即使他們放棄國外深造,即使他們錯過美好的感情,他們都無怨無悔,因為,在他們心中,付出就是快樂!
我和我的家鄉150字觀后感3
十月一日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親愛的祖國的生日,是舉國同慶的重大節日,這一天我也要過得更有意義。當天上午,我請媽媽帶我到鄭東新區熙地港奧斯卡影城觀看了當天第一場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共分五個篇章拍攝完成,分別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還有“神筆馬亮”。每一個篇章講述的故事都充滿了樸素而濃烈的人間真情和深厚感人的家鄉情節,其中令我最感動的,就是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講述了一位在鄉村支教十年的老教師,因患有阿爾茲海默癥,導致他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他給望溪村他的學生們上最后一課的那個場景。兒子女兒為了給他治療這個病,帶他來到了瑞士,但是,兒女一直沒有放棄想讓自己的父親重新再上一次最后一課的心愿。
他的兒女用國際長途電話打給了望溪村,表達了他們的愿望,望溪村的村民很多都是范老師的學生,他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依照一張1992年的老照片,齊心協力來還原范老師教他們最后一課的場景,幫助范老師找回當年的記憶。
一切準備就緒,范老師在他的孩子陪同下從瑞士來到了望溪村,走進了坐滿學生的老教室開始講最后一課,一切都按計劃井然有序的進行著,范老師的記憶也一點一點的被喚醒,教室外偷偷觀看的村民和他的學生們深深的被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感動著,都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通過這個電影,我想起了我的老師--常老師,常老師對我們溫柔,慈祥,愛護我們,如果我們犯了錯她也會耐心的教導我們,她每天中午明明可以舒舒服服的回家休息,可是她卻放棄了這難得的休息時間,在學校里陪著同學們一起,照顧留在學校午餐的同學們。我們都要感謝我們親愛的常老師!
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學生對老師的愛是永恒的。我們永遠都要做一個懂得愛,懂得感恩的人!
我和我的家鄉150字觀后感4
國慶期間,媽媽帶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通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和《神筆馬亮》五個篇章,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的家鄉故事。透過停車場保安、外賣員、農民發明家、支教老師、扶貧干部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件件動人的事情,向我們展示了脫貧攻堅的喜人成果,展示了家鄉美好建設的背后,普通人的默默奉獻與堅守
《最后一課》讓我印象最深刻。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教師,他在生病后,記憶回到了在望溪村上最后一堂課的1992年。那時的望溪村貧困落后,而此時的小村莊已經發展成頗有名氣的旅游景點。村民們為了幫助為鄉村教育無私奉獻的支教老師,全村陪著生病的老師“恢復”當年的《最后一課》。支教老師把知識教給全村的孩子,孩子們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從而把自己的家長建設得更美好。
看到這里,我倍受鼓舞。他們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好好學習,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這么好,怎能不努力呢?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珍惜每一堂課,長大以后通過自己的知識去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同時,我也為生活在六安這個和諧而美麗的城市感到驕傲。自六安創建文明城市以來,街道上隨意停放的車輛不見了,瞧,它們都井然有序地停在車位里。道路上偶爾可見的垃圾不見了,大家都自覺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為美麗整潔的市容環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六安文明創建期間,我還多次自發參加“小小志愿者”活動,為奉獻在一線的環衛工人送綠豆湯、西瓜呢。最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家鄉六安發展越來越來美,惠民工程也越來越健全。其中圖書館、科技館的建立,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
走出電影院,看著眼前的高樓大廈,看著車水馬龍的大街,看著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我真為家鄉的發展而感到自豪!
我和我的家鄉150字觀后感5
昨天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和《我和我的祖國》一樣,是由幾個故事組成的。其中有一個故事最搞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來給你講講吧!
這個故事叫《神筆馬亮》,里面的馬亮畫畫很厲害,還考上了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不過他為了扶貧放棄了去列賓美術學院學習的機會。馬亮的老婆經常跟馬亮視頻,為了不讓她發現破綻,全村的人只要馬亮走到哪就帶上俄羅斯人的假發,如果馬亮回答不出來的話,周圍的人包括馬亮都不動,這樣他老婆就會以為信號不好卡住了掛斷電話,讓馬良逃過一劫。
可有一天,他老婆到附近的景區玩,這里恰好就是馬亮扶貧的地方。他老婆來到田里游玩時,瞧見了一座她跟馬亮視頻時,看到的一樣的電信塔,那時她心里就起了懷疑。而當她想上觀景臺,馬亮的朋友阻止了她,還給了她一些特產,但這些特產之前馬亮寄給她吃過。就這樣,馬亮扶貧的事露餡兒了。
不過馬亮的老婆最終諒解了他,她說:“雖然馬亮放棄了列賓美術學院學習的機會,但是他做了個更偉大的事業!”我們應該學習馬亮為了祖國扶貧事業犧牲小我的精神。
我和我的家鄉觀看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