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師紀錄片張桂梅觀后感
張桂梅先后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十大女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等榮譽稱號,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矢志不渝執(zhí)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一切。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良師紀錄片張桂梅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良師紀錄片張桂梅觀后感1
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yè)、慈善事業(yè)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yè)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guī)律和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qū)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教師的優(yōu)秀代表。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學習她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yōu)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斗。
良師紀錄片張桂梅觀后感2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fā)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干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2002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并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復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執(zhí)著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08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初中畢業(yè)、只要愿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qū)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guī)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yè)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里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
人們都說,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后,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斗。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fā)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和社會事業(yè),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說:“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蕓老師,左腳骨折拄著雙拐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周云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yè)后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艷,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良師紀錄片張桂梅觀后感3
7月2日晚,巧家縣各級各類學校組織收看了“云嶺楷模”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跡專場發(fā)布會,通過集中觀看、個人觀看等形式,深入組織了廣大教師開展觀看學習活動,積極進行思想大討論,通過收看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跡專場發(fā)布會把師德師風教育引向深入,讓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從中受教育、得啟發(fā)、有收獲。
張桂梅同志是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扶貧重要論述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杰出榜樣,是全縣廣大教師學習的楷模,各學校教師紛紛發(fā)表觀后感言:
金塘學校黨支部書記芶通權說:“張桂梅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從教生涯平凡而偉大!我們要學習她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學習她愛生如子的情懷;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鉛廠小學羅佰美老師說:“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活點滴寫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啟發(fā),受益匪淺,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一名被孩子們稱為“校園媽媽”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顯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我們肩負著為祖國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我們的職業(yè)道德水準,新的時代要求我們要有張桂梅那樣的奉獻精神!”
包谷垴學校張建榮老師說:“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像張老師一樣都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兒女,把自己的工作與黨和人民相連接而放在最高位置,我們也一樣可以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茂租學校彭議仙老師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在張桂梅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黨員教師的我反思良久,自己認為已經花了百分的心,其實比起張桂梅老師,我才花了百分之一的心。所以,在以后的教學路上我一定砥礪前進,不懼風雨,努力向張桂梅同志靠齊!”
良師紀錄片張桂梅觀后感4
張桂梅覺得,貧困山區(qū)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質女孩一一低素質母親——低素質下一代”惡性循環(huán)。張桂梅認為,只要母親的素質高,孩子的素質就高。要解決偏遠山區(qū)的貧困問題,就必須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由此,她萌發(fā)了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2002年起,她就開始為這個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四處奔走。
“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張桂梅的“宏偉藍圖”招來的是許多人的質疑和辱罵。但張桂梅并沒有放棄,為此飽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為籌集資金辦學,張桂梅求過很多人。一次,張桂梅到某企業(yè)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辦女子高中的構想說完,該企業(yè)的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見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還出來看笑話。”看著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著自己的委屈,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更多的時候,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街頭,靠著墻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2008年1月7號,姐姐從哈爾濱打來電話,說哥哥病危,一直喊著我的名字,盼著見我最后一面。”“恰好當時宣傳部通知我9號到中央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我想北京離哈爾濱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電視臺后,熱情的編導找了個企業(yè)家和她對話,爭取幫她解決點女子高中的困難。一邊是山里的娃,一邊是彌留的兄,張桂梅艱難抉擇。當她把節(jié)目錄完,等來這位企業(yè)家承諾給女子高中50至100萬元資助的同時,也等來了哥哥已經火化的消息.......。那種錐心之痛,張桂梅至今難忘。
籌建學校的日子,張桂梅異常艱難、身心疲憊,但她始終義無反顧,矢志不渝,在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她的辦學夢想最終實現了。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1日,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深度貧困縣的94名貧困女孩走進了女子高中的校園。
良師紀錄片張桂梅觀后感5
她是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2019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fā)出通知,號召全省黨員向她學習。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系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yè)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yè)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zhí)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yè)上不斷進步,修養(yǎng)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yōu)秀教師,做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教師。
感動中國張桂梅觀看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