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
無論是影片中,還是現實世界里,《背起爸爸上學》主人公石娃用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生病的父親,而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篇1
大家看過《背起爸爸上學》這部感人的電影嗎?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我的觀后感。
這部電影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一戶貧困家庭,兩個孩子的母親死得早,孩子是由父親帶大的,因為供不起兩個孩子上學,所以父親決定——瓢把指著誰,誰就去上學。最終,瓢把指向了石娃。父親決定由石娃上學,石娃的姐姐在家。石娃憑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范大學,但父親卻在此時中風倒下了。石娃決定放棄上學的機會,留在家中照顧父親。父親以死要挾,石娃只好聽父親的話去上學。不過,石娃是把父親背在背上,帶著父親一起去上學。
看過這部電影后,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父親的愛是偉大的、是寬容的、是慈祥的。《背起爸爸上學》這部影片中的父親,可以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為了不耽誤孩子、不拖累孩子,可以跳井。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父親都是如此深愛著自己,可以為了我們,放棄一切。有些父親不愛說話、有些父親很少和孩子在一起、有些父親總是責罵自己的孩子……但是父親真的不愛我們嗎?
我們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因為“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父母,哪來的我們呢?可當今社會,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影片中的石娃卻做得很好。他為了要照顧中風的父親,竟然要放棄學業!而在我的身邊,就發生了一件令我火冒三丈的事:有一次,我聽見媽媽說,有一位老奶奶,生了五個兒子,老奶奶辛辛苦苦地把五個孩子拉扯大,可到她想安享晚年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兒子愿意收留她,老奶奶因為傷心過度,與世長辭了!
《背起爸爸上學》這部影片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同學們,看了我的觀后感,你們也若有所悟了嗎?請孝順你們的父母吧!!!
《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的一段令人心酸的求學生涯。
石娃出生在甘肅省的一個貧困家庭,媽媽因病去世,他與爸爸相依為命。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習很努力。就在石娃的學習取得可喜成績時,不幸的事發生了。他的爸爸從拖拉機上摔下來,下半身殘廢了。石娃一邊堅持上課,一邊照顧爸爸。每天放學后他跑著回家為爸爸做飯,自己再拿幾個饅頭又跑著去上學。一天兩三個來回,他從不叫苦,也從未耽誤過學習。高中快畢業時,石娃考取了師范大學。
當他拿到錄取通知書后,想到學校在城里,離家太遠。怎么照顧爸爸呢?石娃經過再三考慮,決定不去上學,在家照顧爸爸。經過一翻曲折,爸爸為了不拖累孩子竟跳井自殺,被石娃救了上來,最后石娃決定背起爸爸到城里去上學……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石娃的爸爸用一把銅勺決定了石娃上學的命運,而他的姐姐卻退了學,早早嫁了出去,用收到的彩禮錢為石娃付了學費。石娃也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得了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甘肅省一等獎,考取了師范大學,成了村里的第一位大學生。
我十分敬佩石娃勤奮好學的毅力,更敬佩他孝敬父母的品質。
我們讀書的機會仿佛是與生俱來,理所應當的,卻從沒想過父母掙錢的辛苦,成天寫作業要父母盯著,上學喊父母接送。不光如此,還經常和父母撒嬌,吃飯挑三揀四,穿衣講究漂亮。
相比石娃,真是慚愧的不得了。連烏鴉都知道反哺,我們真是不應該。哪怕視為辛苦一天的父母送上一杯熱茶,哪怕是對父母的教誨記在心間,哪怕是為年邁的爺爺奶奶端上一盆洗腳水,都是我們改變的一小步。
可愛的石娃,向你學習,向你看齊!
《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篇3
昨日晚自習觀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一部感人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貧苦家庭中的孩子上學的過程,直到最終背著中風的父親一齊去上學的心酸歷程。
電影很長卻很感人,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就是,石娃為了照顧中風的父親,準備放棄去師范上大學的機會,在家照顧中風父親的起居生活,但之后父親發現了石娃的大學通知,父親要求石娃去上學,但石娃還是不肯去,之后在一天夜里,父親慢慢起床,為了不拖累石娃,讓石娃安心去城里上大學,父親跳進了自家的'井里面,之后又被驚醒的石娃救起。
16歲的石娃和此刻的我們一樣,都是十六歲,但不一樣的是,我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我們所沒有的堅強、堅持不懈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
現如今,同樣身為十六歲的我們,還依舊過著以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快活日子。生活在父母的寵愛之下,什么都是最好用的還是最好的。
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一電影,確實對我震撼挺大,自我從來沒想過老一輩的年代里會是那樣的窮苦,更沒有想過如果自我是影片中的石娃,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那么的不好,自我還會不會像此刻這樣如此不滿足。
所以和石娃相比我們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應當學會知足,更應當和石娃一樣有一份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孝心,還要有一顆堅強不服輸的決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應當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即使有的時候,可能結果不是那么的完美,但至少能夠不后悔的說我堅持了!
《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篇4
今日教師組織我們觀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看完電影后我的心如海浪般洶涌,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叫石娃,他生活在甘肅一個偏僻貧窮的山村,從小失去母愛的石娃跟姐姐和父親相依為命。由于家里貧窮,只能供一個人上學。父親就用一把勺子決定了石娃和姐姐各自的命運——一個上學,一個輟學。
姐姐為了讓石娃讀書,嫁給了一個有錢的呆子;而父親為了掙錢養家,不幸摔斷了腿,還得了中風。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石娃克服困難,依然堅持學習,最終考上了師范大學。應對通知書和殘疾多病的父親,石娃變賣了家產,背著父親毅然走出了生他養他的家鄉去求學。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我的眼淚留下來了,是悲痛的淚,還是激動的淚,我自我也說不清楚。石娃生活條件那么艱苦,他的學習成績卻十分好,也十分懂事的一個孩子,雖然他做的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在平凡之中,我最受感動的是他應對困難時自強自立,敢于拼搏的精神,還有那堅不可摧的意志。這些都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有了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
從石娃的故事中我不禁想到了自我,我的生活環境如此優越,學習條件比石娃好百倍。每一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而我遇到難題就退縮,課堂上連進取舉手發言的勇氣都沒有,我很慚愧。
困難與挫折,人人都會遇到。只要堅定信念,持之以恒,就能克服困難,到達成功。
《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中,有兩位讓我感動的人物:石娃和他的姐姐。
姐姐學習成績優異,可因為家境困難,實在供不起她和石娃一起讀書,為了讓弟弟讀書,姐姐自愿離開心愛的學校,將錢省下來給弟弟用。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多么偉大的姐姐啊!
她那么想讀書,卻可以為了弟弟而輟學,可見她對弟弟的愛該有多深啊!當我看到后面:姐姐為了弟弟上大學,竟犧牲自己的幸福,嫁到了一個家境不錯的人家中。看到這時,我大哭了一場!我看到姐姐其實一點也不想嫁過去時,我為石娃有這樣一個姐姐而開心!姐姐這種偉大而又無私的愛,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石娃考上了師范大學,可爸爸在這個時候腿摔壞了,姐姐不能回家,為了照顧爸爸,而又不耽誤學業,石娃準備背起爸爸上學……看到這我從心底又對石娃多了一份敬意!
他背起爸爸去上學時,道路并不平坦,還是崎嶇的山路,他平時自己走就很困難了,現在背上又背上了爸爸,但他依然堅持了下來。從這里,我充分感受到了石娃熱愛學習、關心爸爸的精神,他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這種無私的愛在人世間有幾個人擁有?又有幾個人做到了?
在這里,我想說,石娃和他的姐姐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如果大家都能學習他們身上的精神,我們的世界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大家會不再自私,會互相幫助,會關心別人!
看完這本書我下定決心要關心父母,為了夢想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愿我們的世界越來越美好!
《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篇6
看完《背起爸爸上學》,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記憶猶新的畫面中,長河般的腦海中,教子有方的父親石大、孝敬父母的姐姐、堅貞不屈的石娃,還有那一件件令人驚心動魄的、嘆為觀止的資料,感動。
故事的資料是這樣的:在一個貧困潦倒的農村家庭中,父親石大用轉勺的方決定了讓石娃上學,而讓姐姐輟學。于是石娃受到大多數孩子的'嘲諷,而唯獨一個小女孩沒有,他們成了朋友。有一天他們倆過河時,一個大浪將小女孩卷走了,石娃十分害怕,逃了三天學,被父親痛打了一頓,僅有姐姐關心他。過了數日,石娃考中了奧林匹克化學一等獎,要去城里讀書,得知這個令人喜極的消息時,父親卻殘疾了,父親不想脫累石娃,于是跳井自殺,哪知石娃奮不顧身將其救了上來,做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背起爸爸上學。
在這農村家庭,是多么貧窮,不像我們,有舒適的房子、有頂級的教師、有高端的科技、有美味的食物,可堅貞不屈的石娃卻能在如此之下苦讀成才,榮獲一等獎,這是多么來之不易呀!連我們都很難做到,對于一個農村娃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況且姐姐出嫁了,自我一邊學,還要一邊照顧父親,他又是毫無畏懼,真配得上是“英雄”。
連農村娃都能認真苦讀、孝親尊師,在21世紀的我們,又怎能無所作為、碌碌無為呢?
不僅僅是這樣,古人、甚至動物也是如此。春秋時代的大思想家孔子,也是在戰亂中愛書如命,刻苦鉆研,孝敬長輩,和弟子寫下了《春秋》、《大學》等書,他是我們的標桿;曾在宮中做過太監的司馬遷,遭受過多次慘重的宮刑,可他都刻苦鉆研,忍辱負重,用數十年寫下了《史記》,其被我們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他是我們的標桿;“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連鴉與羊都明白孝敬感恩,我們社會中有些人為錢財還要要挾父母,毆打父母,要明白我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獸猶如此,人何以堪?”
那天在康德的寢室中,我正漫不經心地聽著MP4廣播,聽著聽著,忽然聽到一則短短的感人新聞:一位8歲小孩一邊上小學,一邊為殘疾的母親燒菜做飯……
沒錯,我們也要像那個小孩、像石娃一樣,奉親尊師,努力學習,要明白學習就像石頭,只要“常磨常刻”,總能磨成“玉”;要明白21世紀的接力棒要由我們相接,人總會老的,國家領導人也會老,要由我們開辟出新天地。
朋友們,請不要忽視親情,不要再忽視學習,請努力學習,一齊奮斗,成為一顆“玉”。
《背起爸爸上學》影片觀后感篇7
“我背著我爸上學!”一句簡短而又堅定的話語,從這個山村孩子的口中躍出,從他的眼中流瀉,在他的臉龐上閃爍著光芒。在這個即將離家去遠方上學的日子,他做出了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決定。
“你們姐弟倆只能有一個上學,還是老辦法。”隨著勺子漸漸停止,勺柄指向了他。“耶!我能上學啦!我能上學啦!”
然而,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在這條波濤洶涌的馬蓮河上,他遇見了她,那個幫他解圍的女孩。見他邁步,女孩才也撐著傘細心地踏入河水。但不幸的是,女孩被翻滾的河水淹沒,他眼睜睜望著她被河水沖走,河面上只殘留著她破損的雨傘……
他逃學了,逃了三天。父親扯過他,用力抽打,姐姐在屋外苦苦哀求,淚流滿面:“爸,別打石娃,別打他……”他最終失聲痛哭,卻不肯求饒一聲。第二天,父親陪著他來到河邊,他走到河中央,再次大聲哭泣,父親默默走到身旁,彎腰背起他,慢慢蹚過洶涌的馬蓮河……
他沒有讓父親失望,也沒有讓已故的母親失望。從小到大,大大小小的獎狀貼在墻上,整整一排。高中那年,更是獲得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甘肅賽區一等獎。然而,與此同時,姐姐出嫁,父親患疾,左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當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呈此刻眼前,他深思熟慮,最終將通知書揉成一團丟棄,卻被父親拾起。為了不連累兒子,一個夜晚,父親毅然跳井,石娃被狗叫聲驚醒,跳下井救起父親,思潮起伏:“爸,我去上學!”
這天,村人問他:“你這樣怎樣上學?”“我背著我爸上學!”字字清晰,鏗鏘有力,雖小卻堅定。收拾好行李,再次來到馬蓮河邊,他背起父親,一如十幾年前父親背起他,踏著水花,迎著朝陽,一步步向前邁去。陽光為他們鍍上一層金色光芒,時間仿佛定格在這一刻,那身影逐漸變得高大,分不清是石娃,還是父親……
電影中,在石娃的身上,透著一股強烈的職責感。應對人生的岔路口,他依然選擇了照顧養育他的父親,而非自我去遠方上學,任父親自生自滅。放眼望今,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如此?石娃這樣一個山村孩子,在那時窘迫的環境下,能放棄自我的夢想來照顧父親,已經很不錯了,而我們在如今優越的條件下,又曾為父母做過什么?僅僅為他們做些小事,捶捶背,倒杯茶……都能表達自我的愛。這部電影讓我認識到自我的不足,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更讓我感受到,職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