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今天的小編給大家分享了《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7篇),希望能幫到你。
《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篇1
今天,我帶著期待的心情去了電影院看了《奪冠》,起初我還在想這個電影,不過就是講了中國打排球的比賽唄,直到看完電影,我才深深領悟到其中的意義。
它主要講了在1979年改革的時候,中國女排在一個非常老舊的地方,教練在訓練她們打排球,后來進來了一位男同志,是新招了一個陪打教練,他訓練著中國女排的各個隊員們,她們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其中郎平是個比較突出的突出的人,她與別人的訓練不同,他的訓練是體能方面為后面的為后面的主攻手做準備,就這樣過了一年,他們收到了與江蘇男排對打的消息,教練安排了中國江蘇男排和女排訓練,是因為男排的實力相當于日本女排,結果他們輸了這給他們了這個給她們很大的打擊和壓力,但他們還是堅持不懈的訓練,直到大年初一了都還在訓練,看到這里,我被感動到了。終于到了她們和日本隊相互pk的時候,中國隊依靠韌勁和拼勁,最終打敗了日本隊,到此以后的五連冠,使郎平成了排球教練,她去了美國,在美國隊當了排球教練,在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成功打敗了中國女排隊,最后辭去了美國教練的職務回歸到了中國隊,當教練以后她以多年的經驗積累,改革創新,和強國巴西隊對戰之后一鳴驚人,奪得了世界冠軍,電視機里和電視機外都是一片歡呼。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深處——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對自己的認知,或許,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探索到究竟,但這卻是一個終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盀槭裁次覀円泌A來證明自己?”為什么我們在乎別人的想法,為什么我們要聽別人的;為什么我們不知道拒絕別人;為什么我們會憤怒;為什么我們會難受,這些疑問都指明一個觀點“我還不夠強大!”
在這么多隊員中,年輕時的郎平令我印象深刻。由于負重輕,教練一直沒有讓郎平碰球。她一直認為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她堅持每天抬啞鈴做蹲起,因為教練曾說不舉到100Kg就不準碰球。這根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此瘦弱的身軀,怎能舉起100kg?可她做到了。她憑著一股勁兒,一股不服輸的勁。她不畏懼腰酸背疼,她內心充盈著一種執著、一種信仰、一種精神。這是對排球的熱愛。
我們羨慕著所謂“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聰明,孝順,性格好,情商高,多才多藝,就好像他們是上帝的孩子,是女媧最完美的作品,可他們的背后呢?他們的背后都有著苦行僧般的自律。
女排是一個團體,而不是個人。中國女排是什么?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在和江蘇男排比賽時,他們承受了更多的壓力與責任,這沒有擊潰郎平,反而這磨練了她,使得她更加優秀、更加完美。她們不再想著依靠個體奪分,而是以整體團隊共同得分。
這是女排精神,是中華之崛起精神!
《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篇2
昨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電影《奪冠》。我早早的到了電影院,同學們陸續到了,我們合影留念后進入影院。
這部影片講述了郎平年輕時到做教練時的事情。郎平年輕時,訓練很刻苦,她要舉100公斤重的啞鈴,還要把一個動作做到上萬次。因為訓練很刻苦,連續獲得5年世界冠軍。后來,她做了美國隊教練,讓美國人奪得了冠軍。但她并不開心,因為她是中國人。她隊友的離世,讓她感到自己要為中國女排做點事,她說她有著60歲的心臟,卻有些80歲的身體,但依然堅持著,帶領女排隊員快樂的訓練。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比賽的最后一局淘汰賽中,中國隊戰勝了巴西隊,最后奪得了世界冠軍。在中國國旗升起的那一瞬間,同學們一起唱起《國歌》,心情無比激動!
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通過影片,讓我感到:做什么事情都有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一個人的力量小,團隊的力量是無窮大。
影片結束了,同學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篇3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代表中華民族,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的話,你們后悔一輩子?!彪娪霸褐校『⒆觽儾辉俑`竊私語,所有人都緊盯著面前閃爍的熒屏,屏息斂聲。
“中國隊獲得了世界杯冠軍!她們成功了!”電影院依然安靜,但我從身邊人急促的呼吸聲中可以聽出他們內心的激動。我也心潮澎湃,如果不是在電影院里,我真想站起來鼓掌,大聲為女排喝彩??吹疥爢T勝利,主教練默然不動,眼眶卻悄悄濕潤,更是令屏幕前的我也鼻子一酸。
但是在欣喜后,我心中卻有一絲淡淡的擔憂。影片中一句話恰可以說出其根源所在:他們不可能打一輩子球的。哪怕獲得了奧運會冠軍,一個運動員又有幾個四年?等度過了短短的黃金年華,后面漫長的人生又該如何面對呢。不是所有隊員都可以像郎平說的一樣成為主教練、真正為體育獻出一生,大多數隊員都是在年齡變大、體能下降后便退休,無人問津。
從“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這句口號中蘊含著堅持不懈的高尚精神,但也能看出運動員們訓練多么艱苦。當把自己最珍貴的青春時光都花在訓練上,不顧其他領域與知識,等到年紀大后無法參加體育,落得一身病痛,也沒有其他事物可供消遣,是多么無聊與痛苦啊。當然,我不了解真正的體育機制,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國家也一定會給運動員們補貼與慰問。只是奠定精神世界基礎的那幾年,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彌補吧。
令我感到無比驚喜的是,郎平后來說的話解決了我內心的擔心?!敖裉炀途毜竭@吧,休息,去談戀愛吧?!蚁M銈兪峭暾娜恕!睙釔垠w育是一生的事,但訓練與比賽不是;體育是事業,是決心,是追求,但不是整個人生。
我喜歡《奪冠》這部電影,不僅僅因為它緊湊的故事情節與節奏、精美真實的畫面,更是因為它讓我深一步懂得了體育的真諦——不是贏不贏的包袱,而是純真的快樂與熱情。
《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篇4
《奪冠》千呼萬喚始出來,果然不負眾望,實屬上乘之作,陳可辛導演的職業操守,決定了其執導的作品品質有保證。
中國女排是幾代中國人的情感寄托,女排精神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拼搏進取不服輸精神的教科書,題材一流,很容易引人矚目,也很容易沾染是非,拍這樣一部電影,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陳導的敘事方式、演員選角、人文視角都可圈可點,難得的是一份深刻理解、尊重常識、挑戰權威、凸顯人性的誠實和思考,在當下的文化沙漠中,亦算一股清流吧。
影片用三場精彩的排球大賽,演繹了中國女排的成長之路,詮釋了不同階段的女排精神內涵,其實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
第一場: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中國隊對戰日本隊。
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伊始,經濟剛剛起步,百廢待興,國家需要各個領域的勝利,證明自己的存在,樹立全民的愛國主義意志和凝聚力?!绑w育,是最快的機會?!敝袊?,臥薪嘗膽,一支隊伍十幾個人,一腔熱血,拼搏進取,靠頑強的意志和不服輸的精神,戰勝對手,獲得五連冠的奇跡。這是中國體育事業的起步,中國女排姑娘們用一場場勝利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成為了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第二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對戰美國隊。
這場球很妙,中國隊主帥陳忠和和美國隊主帥郎平,一對排球職業教練在球場上相遇,兩人頂著外界巨大的輿論壓力,在球場上針鋒相對,完美演繹了體育教練的職業道德和體育精神。勝負乃兵家常事,本無對錯,奈何國人急于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奧運心態,各種不理智的聲音砸向郎平,不成熟就容易產生偏見,不理性就容易傷害他人。“拿到銀牌就算失敗”的大眾心理,實際上與巨嬰無二,體現的是自大背后的自卑心態。
第三場: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隊對戰巴西隊。
在這之前,中國女排已經經歷了漫長的低谷期,淘汰賽遭遇了勁旅巴西隊。這時候的中國,國力強盛,在世界舞臺上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已經不需要一場女排勝利來證明自身的強大了。大家已對女排輸球習以為常,這是一個看似不再需要精神力量的年代,贏了球也再不會有人舉著國旗到街上狂歡。女排存在的意義何在?隊員們也集體陷入迷茫,90后隊友提出離隊,她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標。大家不會再為了情懷、精神和繼承傳統去拼搏,“打球到底為了什么?”郎平一次次的問她精心挑選的姑娘們,“你愛排球嗎?”
農村姑娘朱婷,看似平坦的成長之路卻充滿了草根的艱辛與不易。打球是為了父母,沉默壓抑,狀態始終出不來。“為什么打球?”郎平一遍一遍的質問著朱婷?!盀槲野謰尅薄澳悄阌肋h也打不出來,再想!”“成為你,你滿意了吧?”“你永遠也成不了我。我們這代人是苦過來的,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放開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打球為了誰?為了自己!
念書為了誰?為了自己!
工作為了誰?為了自己!
活著為了誰?為了自己!
所謂不負此生,從來不是活成任何別人的樣子,而是找到最好的自己!
一語驚醒夢中人。
新一代女排姑娘們覺醒了。一場淘汰賽,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氣勢,打出了淋漓盡致的痛快和風采。每個人都是爆發的小宇宙,整個團隊就是活力四射的大宇宙,技術層面都是“術”,這個對于國家隊運動員都是職業必備技能,真正指向勝利的永遠是“道”,是精神,是規律,是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必然結果。
女排精神是什么?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p>
贏一個青春無悔,贏一個鮮花怒放,贏一個璀璨人生。等你老了,回憶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無愧今生,對得起自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的自信,從來不需要別人的認可,我們自己活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充分的尊重自己、熱愛自己、管理自己、認可自己,一切為自己負責,不抱怨,不指責,不評判,為自己而奮斗終生,努力去找到最好的自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所在!
《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篇5
一提到女排精神,所有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堅持不懈、奮發圖強、頑強拼搏……簡單來說,就是努力拼博,頑強到底。可看了電影《奪冠》,我發現,女排精神不止這些。
《奪冠》講了兩大故事,都是關于中國女排的,一個講的是朗平作為隊員時的國家隊奪冠,另一個講的是朗平作為主帥的國家隊奪冠。這兩個故事,就是對女排精神的完美詮釋。朗平作為隊員時的中國隊,每天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努力訓練,隊員全身都是傷,卻都堅持了下來。這精神不就是頑強拼搏嗎?最后在與日本隊的決賽中,原本處于劣勢,最終反敗為勝,奪得冠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時任美國隊主教練的朗平帶領美國隊打敗了中國隊。之后,朗平回到祖國,大力改革中國排球,但效果卻不理想,因為她的隊員們心目中少了女排精神。在2016年巴西奧運會上,在與巴西隊進行淘汰賽的前夕,隊員們好像突然領悟到了什么,于是,他們打敗了巴西,贏得了這場決定去留的關鍵比賽,并且一路凱歌,奪得了冠軍。
看完電影回到家里,我坐在床上想了很久,一些聲音就在我耳邊一直徘徊:“拼啊,再不拼就沒機會了!”“你們想想你們是在什么地方打球,要是你們輸了,你們后悔一輩!”“有些人跟我說:‘你們打排球到底是為什么呀?即使你們贏了,大家也不會像以前一樣跑到街上,又哭又笑,又叫又跳了?!踔吝€有人說女排精神已經過時了?!薄澳銈優槭裁创蚺徘??你們愛球嗎?”“我們那時候什么也沒有,但我們心中,有這個;你們現在什么都有了,但你們心中,少了這個。對吧,女排精神?!蓖饷娴脑鹿庹者M來,雖然已不是八月十五的月,但看起來也是那么的圓,看著看著,它竟變成了一個金黃的排球!
我收回了目光,繼續思考:女排精神過時了嗎?人們還需要女排精神嗎?我為什么學習?我愛學習嗎?還有,“我們心中有這個”中的“這個”到底是什么?是指女排精神?但明顯不只是頑強拼搏。這一面布滿著被排球砸出的痕跡的墻到底代表著什么?我沉思良久。我為什么學習?“為了我自己”這樣的回答明顯很潦草,我得認真回答這個問題。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這似乎又太遙遠。那就是為了證明我自己吧!這就是答案。我愛學習嗎?這個問題,有些難回答。我在上課的時候,心情是很愉快的,可在做作業時,心情卻很難高興起來。若做作業算是復習的話,那我就是愛學習吧。那“這個”到底是什么?這,大概是指團結吧。將心用一面墻連著,團結在一起,贏得比賽。在與巴西隊比賽的前一天晚上,隊員們聚在一起,大家坦誠相待,坦白了自己的缺點,并說一定努力改正。女排精神應該再增加三點:團結、坦誠和知錯就改。最后兩個問題,女排精神過了嗎?人們需要女排精神嗎?先將女排精神概括一下吧: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知錯就改、團結、坦誠。這些品質,直到現在不是還在倡導大家這樣做嗎?那女排精神就還沒有過時。既然中國女排能靠女排精神奪冠,那人們也能靠女排精神成功!那人們就還需要女排精神。
問題都思考完了,我睜開了眼睛。女排精神……我心中一直念叨著這個詞。
《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篇6
女排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們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勤學苦練,五次蟬聯了世界冠軍,在排球場上為國爭光。她們身上的這種獨一無二的女排精神永不過時,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
朱婷把自己的信仰和榜樣定為郎平,郎平聽后非常生氣,說朱婷不可能成為自己,不是因為郎平傲氣,而是她想讓隊員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所謂不負此生,從來不是活成任何人的樣子,而是找到最好的自己。朱婷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她心中有那股想往上沖的信念,也是這股信念讓她在追夢的道路上堅持下來。也許她學習排球的初衷并不是熱愛,但后來接觸排球后,她從接納到喜愛,從喜愛到熱愛,她從排球上實現了屬于自己的輝煌。我要向她學習,學習她身上那股拼命往上爬的拼勁,學習她不因自身條件不足向命運低頭的勇氣。
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活成朱婷,我們必須先要成為什么,然后才能遇到什么。我知道,我必須刻苦訓練成為冠軍,才能遇到我心心念念的那塊金牌。別輕易否定自我,畢竟我才十幾歲,我的未來還很長。
女排精神就是中國精神,值得我們代代傳承,因為在人生這條路上,每個人都欠自己一個完美的“奪冠”。
《奪冠》經典電影觀后感篇7
前幾天,老師在課堂上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力量從哪里來?讓我先如深思。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奪冠》后豁然開朗。
這是一場講述中國女排事跡的電影。影片中,女排隊員朱婷與教練郎平敞開心扉,教練問她,你為什么打排球?她遲疑了,說自己打球是為了父母,為了走出農村,幫助父母減輕家庭負擔,而并不是因為熱愛排球。生活中最痛苦的莫過于干自己不喜歡的事,干自己不想干的事怎么能干好呢。后來郎指導再次大聲問朱婷“朱婷,為什么打球?”。彼時朱婷還未找到真正的答案,回復道:“成為你!”郞導喊道:“你要成為你自己。”
2016年里約奧運會,朱婷將作為主力隊員首次參加奧運會。中國女排小組賽受挫先后負于荷蘭、塞爾維亞、美國,擊敗意大利和波多黎各,以小組第四名出線晉級八強。1/4決賽,中國女排遇到實力完全無法匹敵的巴西隊,陷入到了崩潰的局面,但正是郎平教練的鼓勵及女排隊員們相互鼓勵、以及團結一心的強大凝聚力,讓他們重新擁有了面對強敵的勇氣,頑強拼搏力挽狂瀾擊敗對手晉級四強。最終在半決賽和決賽中贏得比賽,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奪奧運冠軍。
有時力量不一定來自我們本身,有時更是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外在的動力,如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誨,然后激發出我們自己身上的力量,乃至整個團體的力量。我們在內心樹立起自己的信念,那是一種更強大的力量。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