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1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也是我近40年第一次進電影院。特別是這部電影對我的心里觸及很大。
當年的志愿軍戰士不畏強敵、浴血奮戰,創造了世界戰爭以弱勝強的奇跡,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國人民的血液中,鼓舞中國人民直面任何困難。電影可以讓犧牲的先烈被更多人記住,明白今天的日子得來不易,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這個時代最應該追的“星”。
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留給我們下一代打!”這正展示了一代先烈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我們要通過電影,展現出當年戰爭的殘酷,呈現出犧牲背后的意義。只有這樣,是現在的年輕人才會知道,新中國的勝利來之不易,使用多少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肯定是殘酷的。但是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我們看到的是志愿軍英勇奮戰、保家衛國的獻身精神。我曾經也是軍人,在部隊這些年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世界范圍內是獨一無二的一支軍隊,是被思想武裝起來的軍隊。這支軍隊知道為何而戰,而且他們有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只要還剩下一個人,就會繼續戰斗,信念是一脈相承的。精神滲透在每一名戰士的言行舉止里,這是我們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人民軍隊”,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是其他如何軍隊都無法做到的。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應當加強國防教育,是現在的年輕人認識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為了保護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如何才能是我們的祖國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2
今天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長津湖》。
它主要講述了中國志愿軍第七連軍的故事。第七連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電臺和譯電員送到指揮部那里去。他們在清點了人數以后就上了火車。可還沒到目的地,就突遇鐵路維修,他們不得不改為步行。可正當他們走過一片石頭組成的平原時,美軍的飛機低空飛來了。大家迅速躺在地上,裝成死尸,但是仍然也沒逃得過犧牲的命運。
戰士們含淚繼續前行。在他們趕到指揮部進行短暫的休整后,又繼續向目的地1100高地出發。他們路上充饑的糧食居然就是一個個的凍土豆和干面粉,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到達目的地。
隨著司令員的一聲命令,戰士們迅速包圍了美軍。戰士們在長津湖打了美軍個措手不及,隨后又立即往美軍軍地打去,最后,取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關于志愿軍們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段故事。志愿軍戰士們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下,穿單衣,吃凍土豆,武器裝備落后……但即使這樣,他們絲毫沒有退縮。他們用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心、英勇無畏的精神前仆后繼地往上沖。請想一想,他們為什么能抗寒抗餓?就是為了讓我們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里。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應當好好學學,奮勇拼搏,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
更加繁榮昌盛,是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3
“這一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電影《長津湖》中的這句臺詞,讓人潸然淚下……志愿軍戰士對民族獨立的信念及對國家強盛的渴望,讓人肅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侵略朝鮮。美國的入侵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領土的安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在當時,中國與美國實力差距懸殊。美軍擁有成千上萬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國志愿軍坦克寥寥,火炮更是不足與落后。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以勇敢精神和鋼鐵意志,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國威,徹底地粉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和敬意!
據親歷戰爭的老兵們回憶,長津湖戰役遠比電影所拍的更殘酷,那是一場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進行的戰役。志愿軍戰士以硬得咬崩牙齒的土豆為食,而美軍卻在享受咖啡美食,歡度圣誕節。美軍擁有優質的防寒設備,而我們軍隊的戰士身上卻只穿著薄薄的棉衣。距長津湖僅僅兩公里處的死鷹嶺上,一個連的戰士全部凍死在雪地里。其中,上海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張紙片:“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們的陣地上。”
長津湖戰役的勝利絕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愿軍鋼鐵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勝信念。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個個鐵骨錚錚,不畏犧牲,保家衛國。身為后輩,我們要銘記這一座座血肉鑄就的豐碑!
一句“我在”,既是責任,也是擔當,更是對祖國的熱愛與無比的忠誠。身處新時代,過著幸福生活的我們,更應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無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國已一步步強大起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先輩用血肉開拓出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
展望未來,我在,我們在!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4
爸爸帶我去看電影,它叫《長津湖》講述抗美援朝的故事,主演吳京是我和爸爸都是他的鋼粉。
《長津湖》戰役中,美軍有一支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進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部隊。但是它們卻被中國志愿軍打敗,那戰斗場面激烈程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
中國人民志愿軍拿著美軍瞧不起的武器,吃著美軍覺得連飼料都不如的食物“土豆”,身上都沒有像樣的棉衣。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志愿軍還一直要頂著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溫和暴風雪,還要抵擋住美軍的先進武器戰機、坦克和裝甲車。
美軍有很多戰機、坦克,而中國人民志愿軍連一輛坦克都沒有,更別說戰機了,大部分志愿軍還在使用日本一九零五年設計的三八式步槍。
我國志愿軍沒有理會聯合國軍隊的羞辱和嘲諷。他們一直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血肉組成鋼鐵長城。
聯合國軍隊在麥克阿瑟將軍地指揮下,由于他對志愿軍的傲慢與偏見,聯合國士兵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北極熊軍團一敗涂地。最后他醒悟到這是他見過意志力最堅強的對手,也是最令人敬畏的對手“中國人民志愿軍”。
我記得鋼鐵七連指導員在戰斗時,拿著自己女兒的照片說:“這場戰爭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打,只有我們打敗敵人,才能讓后代人從此不再有戰爭。”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才換來了現在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我們如今生活在國富民強的時代,更應努力學習,將來都能成為建設國家的有用之人!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5
10月4日,我們觀看電影《長津湖》。這是一場壯懷激烈的戰役,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作戰,在及其惡劣的環境下,面對著裝備精良的美國軍隊,我們志愿軍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打出了我國軍威國威。
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有兩個場面,其中一個場面是:當天晚上,志愿軍兩個連的戰士在高地等待阻擊撤退的美軍。長津湖當時的氣溫降到零下40度,志愿軍戰士穿著薄薄的棉衣,身上覆蓋著皚皚白雪。他們依然手持武器,雙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隨時準備著殲滅敵人。可他們最終化作了一座座晶瑩的冰雕。100多個人的連隊,用他們的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連被美軍稱為“常勝將軍”的阿克麥瑟,也向我們的英雄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他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人,我們永遠也無法戰勝他們。”是啊!正如毛主席所說:“洋人瞧不起我們,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
還有一個場面是:在茫茫夜色中,伍連長和戰友們反穿著白色棉襖,匍匐在雪地里,身上都背著幾公斤重的炸藥。第一次行動,美軍一下子就打死了三個志愿軍戰士,還有人負傷了,可是戰士們不敢停下來,依然前赴后繼,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人又沖上去。就這樣,伍連長成功地穿過了美軍的陣地,把美軍的指揮部炸毀了,可許多戰士的生命也沒有了。看到這里,我的雙手握緊拳頭,恨不得要去為志愿軍戰士報仇雪恨。想想我們現在的繁華盛世,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筑建而成。今天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作為一名小學生,從今以后,我要加倍努力學習,從小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要為祖國做貢獻。
一場戰役打出了百年的盛世繁華。當我走出影院,發現天格外藍,樹分外綠,廣場上彩旗飄揚,熱鬧非凡。這顯眼的自然是那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這盛世如你所愿。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