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歸來》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歸來》觀后感范文1
看完《歸來》,我的心將要被揉碎。我感受的了真正的愛,那個愛,愛的長久,愛的深沉,愛的無私。
看完這部電影,看著是一個愛靜悲劇,實際上對于陸焉識而言,他已經得到了真正的愛。
茫茫的大雪中,火車站口,始終如一的舉著自己名字的陸焉識,和永遠等待著5號到來的馮婉喻,這之中既充斥莫大的傷感,也顯現出巨大的歡喜。這一幅悲喜交加的畫面,不時搖動這我的心。
馮婉喻端著水餃,坐在這個念信的同志旁邊。她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也不會知道,他就是那個彈琴者,他就是那個車夫,他就是那個去了西方的陸焉識。
這部電影也充滿了喜悅,馮婉喻和女兒的關系,在念信的同志的幫助下,和好了。女兒,和父親的關系也變得好之又好,女兒知道了,他不是一個畏罪潛逃的階級分子,不是從小就給他帶來煩惱的無情的人,不是在她長大后還跟他帶來家庭分裂的人,他是自己父親,是愛她的父親。
當愛轉化成一生的眷戀與責任,當轟轟烈烈轉化成細水長流,這才是愛的開始。
《歸來》觀后感范文2
認識這本書是通過電影《歸來》。
相同的是,在電影中和在書中都控制不住的哭起來,不同的是,書中所述的故事遠比電影殘酷的多,讀的過程中記不清哭過幾次。讀完后腦海中一直回響一句話,“這是一個我從未接觸過的世界,但是真的存在過,切切實實的存在過”。
印象比較深的幾次落淚是陸焉識看到銀幕上的女兒時,梁葫蘆死時,陸焉識越獄在遠處看著家人時,鄧指去世時,和全書最后一句“他把他的衣服帶走了,還帶走了我祖母馮婉喻的骨灰”。
梁葫蘆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人物,他不羈卻渴望愛,他天不怕地不怕卻打心里渴望被保護,他滿懷仇恨卻把自己全部的溫暖傾注于弟弟妹妹。矛盾是因為他的本心與他真實生存的環境不適合,他瞞著自己、騙過生活,他像極了很多人,本命如草芥卻依舊不屈,活成了自己的王。
最后他為了保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將老幾供出來時,我出乎自己意料的非常理解他,這是一個人該有的樣子。
馮婉瑜實在太善良,你可以在外花天酒地,但這不影響我愛你,當年的一見鐘情對她來說,是一見鐘此一生。她可以為了孩子忍辱活著,卻可以為了陸焉識放下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善良溫婉。看到寫離婚協議書時,我心里能夠感受到婉瑜心中的糾結與無措,在外人和孩子們看來這個婚姻名存實亡,孩子們也巴不得爸爸和媽媽趕緊斷干凈了,但是對婉瑜來說,那是何等重要的念想。最后含淚寫下名字,那就斷了吧,讓焉識存在在我心里吧。
對陸焉識來說最大的遺憾不是滿腔才華無處施展,而是像他的名字一樣,“我就在你面前,你焉能識我”。
《歸來》觀后感范文3
“我要去接我愛人他給我寫信說五號回來”
--《歸來》
一直是喜歡陳道明的,偶然間看到《歸來》。特別憎恨__,憎恨那一輩人我無法想象的思想制度,如果沒有__,他們該是如何幸福的一家。丈夫焉識博學多才,溫文爾雅,彈得一手好琴,妻子婉瑜溫柔賢惠,知書達禮,女兒丹丹秀外慧中芭蕾舞者,一家三口,理應的天倫之樂。
在影片開始,對陳道明飾演的焉識確實沒有什么好感,因為他,妻子擔驚受怕20多年,女兒的舞蹈事業也有所阻礙,儼然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__結束,丹丹接焉識回來時欲言又止的表情我就知道一定是宛瑜有什么情況,我有悄悄慶幸不是天人永隔,然而宛瑜再也不認不出焉識了,認不出她朝思暮想的丈夫了,多么悲哀的事情,苦盡甘來,可是為時已晚。空間相冊名字
第一次焉識去火車站等她,宛瑜視而不見,第二次焉識拿老照片給她還是沒有效果,第三次他們在鋼琴前擁抱的時候我以為,我真的以為幸福終于到了,但是結果卻不是我以為,看到婉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五號去接焉識,我好心痛,明明就在眼前,卻仿佛天涯海角。
我記得丹丹的一句話,“你陪在媽媽身邊不就是想要照顧她”,盡管她再也不記得,盡管她一直堅持五號去火車站,盡管焉識每次來念信他們都重復同樣的對話,也都是想要照顧她,陪在身邊。一個好丈夫的形象逐漸建立起來,可我還是會惋惜,因為不是想象里天倫之樂。
其中有一個情節是焉識拿著勺子去找方師傅“報仇”,那時我是想笑的,他可是教授啊,他為了自己的妻子他要討回來一個公道。我也真的想要方師傅挨上焉識一勺子,那樣才解心頭之恨。事實上壞人終究是會有報應的,你看方師傅不是被調查組帶走。保護環境的宣傳語
當丹丹告訴焉識當年是她告發的那起事件時,我以為焉識至少會愣一下,可他說我知道,簡短的兩句意味著原諒,理解和愛。不禁想到焉識逃跑,在自己門口遇到丹丹時,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骨子里的親情,骨子里的父愛。焉識一直在彌補,彌補所有他錯過的遺憾的還有失去的……
看到結尾時候我是感動的,因為宛瑜的執著而感動,因為焉識的愛而感動,沒有相認固然不是我想要的結局,但這樣也好,至少焉識可以一直陪著宛瑜,在某種意義上真的可以說是一家團聚。那個大年夜晚上,婉瑜端著餃子坐在焉識床旁,無以言表我的遺憾,但我知足,因為這種陪伴,是永遠……
《歸來》觀后感范文4
世界上最偉大的歸程是從特洛伊到伊薩卡,從此以降,置身于該譜系的作家都是滿懷焦慮地書寫自己的回鄉。這首歸來之歌啊,唱了千年又千年,即使在消解了所有古典主義的現代,他的余音尤在繞梁。在尤利西斯里,在日瓦戈醫生里,甚至在指環王里,回家,回家,回家。這是許諾,奧德修斯航向的是恢復,在民間的故事中,正義事業的目的即在于恢復屬于過的理想秩序。未來存在于對過的回憶。最令人傷感的不是歸程中的艱險和對忘記歸程的擔憂,而是歸以后。奧德修斯不認識他的故園,他悲愴的慟哭直到神明出面擔保,他的家人認不出眼前的乞丐,他們懷著對奧德修斯最深沉執著的思念直到那些證據一一閃現。由此可見,在回歸這件事上,遺忘是最大的敵人,有關恢復的允諾則是理所當然。
《歸來》像一次令人心碎的戲擬。
音信全無的遠行的丈夫,堅持拒絕的家中的妻子,獨自發展出一條有關成長的線索的孩子。還有遺忘,還有恢復身份的努力,還有復仇的企圖。因此,《歸來》是如此傷感,因為他獨獨缺少了恢復的許諾。這個世界沒有神明了。不認識,就是不認識,擺出這么多證據,每一樣都閃爍著過黃金年代幸福的反光,可是沒有用處。他回不了家。塵埃落定后,不是故園的重建,不是身份的恢復,不是舊時代秩序的復興,而是殘山剩水,孤臣孽子。哪怕用最甜蜜的愛情小心翼翼的包裹住破敗的現實也毫無用處,傷口就在那里,無法愈合。
如果這不是批判,那是什么?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無聊的感傷嗎?一個知識分子空虛的懷舊嗎?是又如何,大大方方的承認又如何。我竟不知道,知識分子傳記類何時從藝術世界的頂峰被踢下來了。我更不知道,什么時候知識分子就不需要戀愛了。我還不知道,藝術中的愛情什么時候一定要合乎邏輯合乎現實,屈就生活瑣屑了。這就是批判,這是神話的童話的美的批判。是什么打破了自古以來的應許?而未來,本應該被好好保護在記憶中的未來,如今逃逸了哪里?是不是這些舊時代舊家園的人,在被剝奪了記憶以后,注定會和他們失而復得的焦土一起,沉沒在喧囂的時代洪流之中?那這歸來所謂何故啊!沒有了記憶,也就沒有了關系性,沒有了此刻,沒有了未來。
那在苦難面前,省略了旅程的導演歌頌的是什么?當然是愛,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克制,堅貞和理性。是古典的人道主義。反復出現的陽光,是導演的善意,象征和解,象征希望。支持人物走到最后白雪落下的寂靜時刻的,正是他們自己的品格和來自導演的善意。雖然被破壞的無法修復,新的更難建立,但人的內核還未嘗消磨殆盡。美在這絕望中未被遺棄。而美,按斯丹達爾的說法,不正是希望的許諾嗎?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忽然覺得自己實在是過度解讀,也許,整部電影不過是在說一種中國古典詩歌的情緒——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歸來》觀后感范文5
日日夜夜盼他歸來,可你卻不知他一直在你身邊。你在盼望他的歸來,也在忘記他歸來的痕跡。
你說你忘了,因為頭上的創傷和你心底的傷痕,你不想再記起那個混亂的年代和那些更加混亂的人。你恨他們,所以對你來說忘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可你真的忘得掉嗎?
如果真能忘掉,為何就不愿原諒你深愛的,卻奪走你所愛的女兒呢?每當丹丹來到你身旁的時候,你都不愿直視她。也從不愿接受她對你的歉意。你只是冷冷的說“我不會原諒你的,丹丹,不會的”為何你連自己的.女兒都不愿接受?我想,是因為你對那個男人愛的深沉。
可你真的愛他嗎?
如果真的愛他,為何你只記得奪你所愛的女兒,卻再也記不起你的深愛的人?是失億的緣故嗎?還是你被他傷的太深?陸陸續續地再想到那些痛的記憶,就使你忘記,連他dou也被忘記。
可你真的愿意忘記他嗎?
為何你想要忘記,卻仍記得他歸來的日期?5號,你重復的念著,期盼著,你說“5號我愛人就回來了,我得去接他。”每個月的5號,也都能見到你孤獨的身影。你獨自舉著牌子,在寒風中佇立。然后10年,20年過去了,你的身影已不再挺拔,你的臉上已爬滿了皺紋,但唯有你期盼的目光,一如往常。
可這畢竟不是時光列車,你已等不到那個過去的他。
但不意味這,他已不在了。相反,他一直就在那里。難道你就看不出那個送你去火車站的同志眼里的無奈嗎?難道你就聽不去那個念信的同志聲里的悲哀嗎?可你卻從未發現,也從未想起,那個陌生的同志的熟悉的臉和那段難忘的回憶。
這就是《歸來》故事,一段望歸不歸,已歸忘歸的半生思念。
《歸來》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