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電影觀后感
《蜘蛛俠》的主人公是高中生彼得帕克(PeterParker),他是個孤兒,從小被梅嬸和班叔撫養長大,意外地被一只逃跑的但體內帶有放射性物質的蜘蛛咬傷,強大的放射性物質很快轉移到彼得身上。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可以收獲新的思想,那么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蜘蛛俠電影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蜘蛛俠電影觀后感篇1
蜘蛛俠是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一位超級英雄,他給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其中有一句臺詞使我記憶深刻,那便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我無數次幻想過我有超能力后會做什么,無非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打打壞蛋,救救他人。我當時并沒有想過有了超能力后應該承擔什么責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蜘蛛俠的這句話點醒了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懂得了超級英雄所肩負的責任也是巨大的:當了超級英雄后要隱藏身份,如果身份暴露,你的家人、朋友都會陷入危險;每次救人一定要救成功,不然他們的家屬就有可能責備你;發生了危險要第一個到,不然人們會說你不是個稱職的英雄……所以說,不是有超能力的就一定是英雄,敢擔當大任的能力超群的人才是超級英雄。
說到這個問題我不由得想到歷史上的那些明君、忠臣。他們能力強,為國為民做好事、謀利益,所以他們被載入史冊,萬古流芳。周文王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孫叔敖百里奚、魏征包拯等明君忠臣在歷史上盡了他們的責任,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所以被人稱頌。
當然,并非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是負責任的。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至今還在發揮著功用,秦檜創造的宋體字至今還在使用,和珅的能力智慧更是少有人及,可他們這些人在歷史上留下的是惡名。原因就在于他們雖然能力大,可他們對國家對百姓卻不負責任,遺臭萬年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能力與責任應該是對等的,能力大的人創造的社會價值肯定也大些,所以他們就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俗話說的“能者多勞”也就是這個意思吧。擁有能力卻不承擔責任對社會來說是一種損失,擁有能力卻只為自己謀私利,對社會來說是一種災難。毛澤東、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人能力超群,他們自然也就要承擔更重大的責任,為社會做貢獻。希特勒、墨索里尼能力超群,他們卻把能力用在反人類之上,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災難。
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更要努力讀書,技術員要有工匠精神,科學家要刻苦鉆研。現在公務員也是考試選拔上來的有能力的人,也應該把自己的能力用在為民謀利上而不是為名謀利上,否則就印證了這句老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總之,能力與責任就像被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如果哪一方重了或輕了,那么天平就會失去平衡。有能力不盡責任是浪費人才,是尸位素餐,能力一般卻背負重任而行會不堪重負而倒下。能力與責任應該是成正比的,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蜘蛛俠電影觀后感篇2
今天我媽媽帶我去看電影——超凡蜘蛛俠2,而且還是3D的,主人公是蜘蛛俠和電光人。
電影的內容是,帕克的父親是科學家,而他把自己研制的變異蜘蛛給全部殺死了,有一天,帕克的父親和母親瑪麗需要完成一項任務,所以就去了羅斯福,但在客機上他們遇到了敵人,帕克的父親在客機上用槍破了個大洞,最后客機墜入了水中,不知道他們死了還是活著。
帕克長大后,被變異蜘蛛咬了一口,成為了蜘蛛俠,用自己的超能力懲奸除惡,人們都很喜歡他,有一個罪犯帶著兩個兄弟去搶奪一種珍貴的物品,但在半路上被蜘蛛俠抓住了,有一個拿著圖紙的人,他的名字叫秋龍,而他被人們碰掉了圖紙,這時,蜘蛛俠飛了過來幫他撿起了圖紙,還給了秋龍,就這樣他們成為了朋友。
有一天,秋龍該下班了,可是一個領導讓他把電源修好,而秋龍沒辦法,只能按照他說地去做。秋龍讓一個工作人員把電源關死,可是,那個人已經走了,秋龍把電源插好的那一瞬間,被電著了,他掉進了一個裝滿電鰻的水缸里,電鰻一咬他,他就會觸電,他被電的不堪設想,但是它變成了電光人,一個電人。
電光人走進了人群密集的時候,他才知道了自己很不受歡迎,警察拿這槍對著電光人掃射,這時蜘蛛俠來到了現場,人們高興急了,電光人十分憤怒,下定決心要殺掉蜘蛛俠,而蜘蛛俠知道了他的弱點,然后就用水槍把他給暫時打敗了。但是有人把它放了出來,并送給他了一套盔甲,一場大戰即將上演了,而在戰爭中,蜘蛛俠的女朋友前往此地,幫助蜘蛛俠打敗了電光人,電光人就這樣死了,可惜,她也在戰爭中死去了。
帕克非常傷心,這時候他找到了一個U盤,聽了聽他女朋友的錄音,鼓足了勇氣繼續作蜘蛛俠,消滅敵人。
這就是電影的內容了,讓我們一起作那個勇敢的“蜘蛛俠”吧!
蜘蛛俠電影觀后感篇3
蜘蛛俠只是一個普通人。
他沒有其他超級英雄的家世天賦,他有的,只是一顆善良的心。
人們總說好人不好當,對此我深有體會。我近期看了《蜘蛛俠》第一部和第二部電影,看到了主角彼得 帕克內心的糾結猶豫,就像看到了自己。
英雄由普通人組成。彼得 帕克就是一位普通人。他在紐約這個龐大而冷漠的城市生活,人們被物質所掌控。電影中用了夸張的手法,似乎是在諷刺我們真實世界中的物質高于精神的觀念;彼得 帕克總是遲到,在上學的路上趕校車從而被同學取笑,但他有一位特別喜歡欣賞的女孩—瑪麗 簡。一開始只是單相思,最后帕克終于抱得美人歸。
我想說說《蜘蛛俠》第二部中最讓我感動的兩個情節。
第一個情節是彼得帕克迷失了自己,他一直認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自己應該把機緣巧合中發現的“蜘蛛之力”幫助他人。但自己的生活卻越來越差:上課遲到,成績下降,連心愛的瑪麗 簡都要嫁與他人。人們歌頌蜘蛛俠之時,他只是一個不敢露面的“英雄”。
他漸漸迷失了自己,忘記了當蜘蛛俠的初衷。他可以選擇當蜘蛛俠或者是一個普通人,重新過上自己的生活。他選擇了后者。祖母知道他“間接”害死丈夫本,在搬家之時對他說:“人們需要英雄。特別是像愛德華(化名,具體記不清了)這樣的青少年。他們需要蜘蛛俠為他們做出榜樣。他誠實,能擔當重任,善良,正義……”彼得 帕克留下了感動的眼淚。
在看電視的我也流下了眼淚。在現實中做一位好人很不容易,有很多的阻礙,有自己的因素,有別人的因素,有現實的因素。所以我們會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選擇的道路正確與否,與其當一個好人,不如助紂為虐,為自己爭取利益……人人都會迷茫,無論他是不是蜘蛛俠。如果在這個時候,如果能聽到一句鼓勵的話,對自己心理也是一個莫大的安慰。
第二個鏡頭是蜘蛛俠在和博士作戰的過程中,蜘蛛俠不慎被打暈,落入車廂中。面具被燒毀,人們總算能一睹蜘蛛俠的真面目。“天哪,他只是一個孩子,還沒有我的兒子那么大。”人們把受傷的蜘蛛俠舉起,一只手接著一只手,把他傳到車廂的末尾。像是對英雄的崇敬,又像是對他的某種敬佩。彼得 帕克睜開了眼,摸了摸自己的臉。面具不在臉上—他突然間不知所措。兩個小孩找到了蜘蛛俠的面具,遞給他,對他說:“蜘蛛俠,我們會保守秘密,不會說的。”
看到這里,我鼻子一酸。人們對正義的追求永不停息,薪火相傳。這就是正義的火種,永不熄滅。自普羅米修斯把火種帶到人間,人們就對光明持有執念。不由讓我想起托起蜘蛛俠的一只只手臂,那是對精神,對正義的傳承。這個畫面震撼人心,所以我對此印象深刻。
古有猿人鉆木取火,以火焰驅散敵人,賴以生存。今有人們對某種優良精神的追求,打敗虛弱的自己,生生不息。
這只是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彼得 帕克他沒有天賦,沒有家世,為生活奔波勞碌,但他是一個好人。他迷茫過,他失落過,他失敗過,他痛苦過,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做一個好人。
我為他感動著,被他鼓勵著,因他而做更多的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做一個好人!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最大化的效益:它教人行善。
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我們每個人都是蜘蛛俠。我們平凡著,我們也不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