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電影觀后感900字
《唐探2》中少年秦風的推理手法更加注重犯罪動機,不直接面對人性黑暗問題,而是通過對犯罪人物的命運與心理的挖掘,引發著人們對隱藏的社會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唐人街探案電影觀后感9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唐人街探案電影觀后感900字篇1
善惡兩極,相生相立。
前幾天就有朋友約我去看唐人街探案,原因是老炮兒、尋龍訣她都看完了,但這片名、海報以及陳思誠和王寶強的組合實在沒能提起我的興趣。昨天本也一心一意想去看評價不錯的尋龍訣或者老炮兒,但又考慮陪媽媽去看喜劇似乎更合適,而且臨時翻了翻豆瓣,評價也不差。于是抱著28塊兩張票,怎么看都不會虧的心情看了唐人街探案。
也許是因為對其期待值太低,直接導致唐人街探案逆襲爆表。我這人有個壞習慣,看完以后滿意了都喜歡在網上四處翻各種影評找共鳴,有句評論印象深刻:陳思成的品味已經跟不上他的才華了。先抑后揚真是用得爐火純青!自編自導一部完成度如此之高的偵探推理類喜劇電影,故事情節復雜有層次,推理邏輯也無硬傷,不可不謂之才華橫溢,陳思誠顯然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導演,穿衣品味差了點可以理解。
整個電影圍繞著失竊的金子以及殺人兇手的主線開展,節奏緊湊而刺激,說得上環環相扣又步步驚喜。對于非專業人士的我們來說,這部電影至少給了我們一次極好的觀影體驗,這即足夠。
既然稱為喜劇,笑點必不可少,難得笑點多卻又不尷尬。雖然有的笑點真俗,卻不妨礙觀眾給面子,當然也包括笑點極低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醫院里的槍戰,本應刺激無比,卻把背景音樂配成《往事只能回味》,時間和槍戰動作被無限放慢,整個畫面變得滑稽無比,這種營造的反差效果,讓人忍俊不禁。
整部電影情節中最喜歡的是最后的反轉,想起女孩驚悚一笑仍讓我心頭發毛。電影因為這個反轉也添加了不少深度。再純真無邪的外表下也可能藏著最邪惡的靈魂,一直想著要作惡的人卻也可能直覺地做善的事。電影在兩處出現了那張對折后立起的紙,恰當地提出一個有點宗教意味的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其實無法絕對判斷。有惡就有善,有善必有惡,善惡兩極,相生相立。
最后回歸演員本身:王寶強一直無感,本片中略顯浮夸,至少讓我有點出戲;佟麗婭不能更美,絕對的電影顏值當擔;劉昊然演技還算hold住,年紀也小,推理的時候覺得好帥,感覺這孩子應該潛力無限,果然高智商神探加小鮮肉再加不算差的顏值就是圈粉。
我并不是專業寫影評的,沒有多少電影的專業知識,只是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供來年翻閱。期待紐約續集,創造中國的偵探IP電影系列。
唐人街探案電影觀后感900字篇2
喜劇為引的破案歷程,在《唐人街探案》中的呈現雖未能有以多么驚艷的抽絲剝繭,至少終于講好了一個能自圓其說的故事,王寶強與劉昊然的搭檔組合玩于轉泰國,使電影彷如是偵探版的《泰囧》,但那浮夸的荒誕,令人所見王寶強只是一個無佳句的“傻根”。
電影以誰是真兇的命題為展開,在第一時間便塑造了較好的懸疑觀感,隨之運用分屬偵探,警察,惡匪三條線索的齊驅并進,使劇情架構做到了緊湊充沛,與此之中陰差陽錯所孕育而出的喜點,使電影對喜劇成分的運用,并非是一味的搞怪,而是真正服務契合于劇情的鍛造,這使得電影對比窮盡下限秀逗智商的的喜劇有著截然不同,自編自導的陳思誠讓觀眾看到了他除開一個演員之外,還是一個能將好故事的導演編劇,結尾處的三層反轉無疑是此作令人料想不到的意外所在,在此不做過多劇透,按下不表。
并沒有將偵探片拍成鬧劇的《唐人街探案》,卻也未能盡善盡美,在人物塑造上,王寶強與劉昊然這對搭檔組合令人不禁想到了日漫中的毛利小五郎與柯南,如果說劉昊然天賦異稟的失意少年還尚算中肯的化,那么王寶強的角色則充斥著一種浮夸的尷尬,這一人物的做作再也沒有了小人物那種質樸的“傻根”幽默,從《不可思異》到《唐人街探案》,王寶強只是在以裝瘋賣傻來博人眼球,略顯怪誕的服飾更未嘗為人物加分,反之是更為分崩離析的,陳赫和肖央飾演的警探亦也僅只是以夸張的手法來博人眼球。
《唐人街探案》出彩的并非源于演員,而是一個出色的藍本,將背景選于泰國的設定,不僅使電影充斥著異國風情,更在呈現上擺脫了一定的審查桎梏,以喜劇引人入勝,用懸疑反轉支撐起后半段的劇情,令人看到了陳思誠深耕于劇情的用心,但顯然電影并沒有營造出一個真正能令人有何感懷的角色,演員浮夸的演繹中,一再降低著本自藍本的好感度,這使最后關乎善與惡的隱喻也變的越發蒼白無力。
雜糅于喜劇的懸疑,令人喜于一個有條不紊的故事,這是屬于電影的佳章,但對于王寶強的裝瘋賣傻,卻是了無佳句的,回歸本色不做作,才是一個演員真正的本色。
唐人街探案電影觀后感900字篇3
這是一部眾所期盼的電影,這是一部頗受非議的影片,這亦是一部集歡笑、淚水、懸疑、推理于一身的大片。
無可厚非,初,我是抱著懷疑的心態步入影廳,不可否認,網上對這部影片的不滿讓我對它并不抱有多大期待。可當我認真看完這部影片后,我也有了屬于自己的想法。
人性
記得以前答有關孫悟空的題目時老師有說,孫悟空有猴性、神性和人性。何為人性?就我理解而言,是人與動物在心理方面的不同,人之所以是高級動物就是因為擁有人性。
其實影片中也有對人性的解讀。斑馬線對面亮紅燈時,行走的人們非但沒有停下來等待,反而是互相拉著手,急匆匆地往馬路對面跑去。在那一刻,置法規于無形,這就是當今的人性。盡管秦風是為了贏得游戲而闖上公交車撒錢,但在那一剎赤裸裸的人性暴露無遺。人們爭先恐后地擁擠到公交車前,搶奪那紛紛揚揚的紙幣。不顧社會的秩序,不顧法律的界限,不顧生命的安危。這便是渾渾噩噩的人性。
當然如果因此票決了人類只有此人性又是錯誤的,這世上并非沒有善良的人性,只是在巨大誘惑之前,又有多少人能保持內心的純凈呢?
善與惡
從小便從童話中得知,法律永遠是站在正義的一方。正義或許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可何為正義?又何為邪惡呢?世界如此之大,無論秩序如何森嚴,無論法律如何殘酷,都沒有一條明確的界線來衡量黑與白,即惡與善。也許劇情是有些狗血,讓人難以置信與理解,但這也確確實實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
渡邊勝為了讓自己的父親給孫女錢治病,不惜在雨中跪立。但上層貴族的生活也是十分殘酷,有得必有犧牲,婚姻也由不得自己。他最終為了得到那筆救命錢,聽從父親放棄了母女倆,娶了與自家族交好的貴族千金為妻。在我們感嘆他偉大又心酸的壯舉時,其女小林杏奈又緩緩道出了自己的故事。
在自己與母親被父親拋棄后,生活是異常艱辛。語言不通,工作也無,母親只能去偷去搶。為了一碗蕎麥面,一塊草莓蛋糕,母親從了流氓,后入獄,最終病死于監獄。生活如此之貧苦,我們甚至難以想象小林是如何一點一點長大成人。
父親懦弱的拋棄,母親凄苦的堅強,一切的一切導致了這一樁反轉巨大的密室案。可我們能說其父親有錯嗎,又能說小林的復仇是無辜的嗎?這世上惡人也能有善,善人也并非無惡,善與惡是一個無終止的圓,其盡頭在哪,我們都無從知曉。
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唯有盡可能地保持內心的善意,讓那一潭清水盡力澄澈。或許總會有一兩滴黑墨滴入小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幾滴墨汁最終也會沉淀。
唐人街探案電影觀后感900字篇4
昨晚看了《唐人街探案》,抱著看一個模仿囧系列堆砌二流網絡段子的電影去的,結果大跌眼鏡,確切 的說是驚艷了,雖然喜劇的模態依舊有些惡俗,但這更多的是王寶強的因素,刨除這些已經足夠驚艷了 ,這是一個融合了喜劇、功夫、懸疑、推理、驚悚、倫理的多元素影片,而且每一個元素刻畫的都異常 深刻。
熟悉陳思誠的人都知道,此人擅長鏡頭剪輯和故事解構,一個北愛算是他的入門,到了《探案》,他已 經有些爐火純青的苗頭了。
之所以對這部電影有話說,那是因為我是一個鐵桿懸疑推理粉絲,所有懸疑推理驚悚破案偵探小說大部 分我都看過,比較認同的是西方式的敘事方式和東方的世界觀架構。按照如上標準,陳思城至少做到了 一大半。
劇情完整順暢節奏感強
這是一個黃金盜竊殺人案,看起來是同伙內訌殺人,實則是內有隱情。國內偵探懸疑推理影片非常少, 而且都是粗制濫造跑來騙錢的,《探案》開拓了一個新的影片結構,是華語電影從未涉及的,那就是偵 探懸疑喜劇,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純粹玩網劇改編網絡段子搬上熒屏已經沒用了。陳思誠起碼是一個 很有誠意的導演,劇本和人物描寫很深刻。與其說陳思誠拍了一個成功的喜劇,不如說他成功的把一個 懸疑推理劇包裝了一個喜劇的外殼,而且包裝的很自然,不生硬。總的來說,電影節奏感極強,沒有過 多煽情成分,沒有動不動就講為了親情愛情友情之類的說教式價值觀,不討人厭而且舒服,即使喝最大 份的可樂也毫無__。
對白搞笑信息量大但不__
一個喜劇最重要的不是對白是否搞笑。同樣是喜劇,《夏洛特煩惱》的對白是目前所有國產喜劇里最具 特色的,但這種喜劇效應不是結構式的,而是簡單初級的語言幽默。真正的幽默是結構式的,就是那種 上下文語境,前后劇情,人物關系與電影主題之間的深度聯系幽默模式。《探案》的對白只能打5分,其 中跟王寶強的蹩腳廣普有很大關系,其實廣東人根本不是這么說普通話的。但整個對白還是很順暢的, 就是不出戲,對白沒有廢話,少了王寶強以往的夸張和天然傻呆。最重要的是,所有對白都是破案的指 引,所有偵探電影,都是需要觀眾有代入感,隨著主角一起斷案,根據劇中提供的線索,我大致已經猜 出真正元兇就是小蘿莉加上失蹤的小男孩,這都是導演和劇本,以及對白的功勞,它指引著觀眾去破案 。
伏筆連連驚悚入境
《探案》完整的講了一個流暢的故事,這是國產電影尤其是喜劇電影很缺的,并且是一個腦洞大開甚至 有些燒腦的故事。劇中有數處伏筆,出現3次的狙擊手、小蘿莉養父的相機SD卡、警察中那個長發叛徒( 電影掃毒中尖沙咀段坤的扮演者)背后的神秘勢力,閆先生與整個黃金盜竊殺人案的關系、失蹤小男孩 到底死了沒,如果死了是誰殺的,以及電影尾聲小蘿莉在病床前的對白和詭異的笑,這些是電影留給觀 眾的問題,也是電影本身巧妙布局的結構點。
角色背景設定很成功
據說陳導寫了數十萬字人物小傳,把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到骨子里了,尤其是小蘿莉和失蹤小男孩,前者 的養父跟自己有不論之愛,后者的父親是個gay,潛臺詞就是這倆孩子都是獸父的受害者,所以這倆孩子 談戀愛了,并且研究決定干掉這倆王八蛋,這就是整個案子的世界觀架構。潘粵明死前那個對白:我愛 你,你知道嗎,我愛你,你知道嗎。設計的尤其精彩,第一個愛是父女之愛,第二個愛是男女之愛。看 到這里的時候已經不是喜劇了,因為把喜劇是不能涉及到倫理的,一旦涉及到倫理就不好收場,最終給 人的感覺就是,整個故事稍微有些重__,但把這么__的故事拍成喜劇,并且真的笑點十足,也可 見陳導確實有這個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