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
觀后感,顧名思義,是我們看完電影之后的一個總結,如何寫好一個好的觀后感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的文章,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精選篇1)
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傳來,“老虎猛然躍起,氣勢洶洶地向武松撲去······”看到這兒,你一定會認為我在看電視吧?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是在看皮影戲呢!
皮影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已經傳承了幾百年。表演皮影戲所需的道具并不多,一個射燈,一塊白色幕布和幾個皮影小人就足夠了。操縱皮影的人只需要在幕布后操控小人做出各種動作。你瞧!皮影戲這會兒正演得熱鬧,快去看看吧!
“老虎”撲向“武松”,武松臨危不亂,向后輕輕一躍,老虎撲了個空,居然還在地上打了個滾兒。能使皮影做出這種高難度動作,操縱皮影的人技術該有多高呀!我不禁在心里敬佩起操縱皮影的人來。這場大戰愈演愈烈,觀眾們都屏息凝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幕布。武松此時飛身躍起,跳到了老虎背上,對著老虎拳打腳踢,老虎漸漸支持不住,終于倒了下來。操縱者是如何做出“打”的動作,卻不傷到皮影分豪呢?我好奇起來。這時,擴音喇叭適時地響起,通知我們可以繼續參觀幕布后面的戲房。我聽了這個消息,激動地一蹦三尺高,一馬當先地沖進戲房,想一探究竟。后面的皮影可真多呀!架子上,柜臺上到處都是,琳瑯滿目,數不勝數,我驚得下巴都要掉了下來。操縱皮影的人是兩位胡子花白的老爺爺,根本沒注意到我的到來,仍在專心演戲,我湊近一看,恍然大悟。原來,武松打虎時,老虎靠幕布近一些,武松離幕布遠一些,武松根本沒有騎在老虎身上,而是懸空著,他的拳頭也沒有打在老虎身上,只是視覺效果而已。這時,擴音喇叭響了起來,通知我們該離開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戲房。雖然這次皮影戲只有短短得三十分鐘,皮影卻在我內心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皮影,它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著無窮無盡的魅力。
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精選篇2)
星期三晚上,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城隍廟看皮影戲表演。遠遠地,我們就聽到廟里悅耳的鑼鼓聲和動人的弦樂。
廟里燃著兩支紅色的.蠟燭。觀看皮影戲的人還真不少,不過大多是老人。他們圍坐在一起,一邊看皮影戲,一邊吃果子,非常愜意。
戲臺搭在地上,前臺是個木質的四方框,上面鑲了一層白布,后面的燈光照著皮影,就可以看到皮影的動作了。另外三面用竹棍子撐起來,外面包了一層紅布,就成了一間小小的包廂。透過縫隙,可以看到里面有三個皮影師傅,一個師傅負責掌影子,不時唱上幾句,有時還跺腳助興。另外兩個師傅負責好幾樣復雜的樂器,如敲鑼打鼓,拉二胡等。他們還要分幾個角色,用幾個腔調唱臺詞。
一個小丑模樣的人物出現了,一邊跳一邊說著什么。戲詞好像是方言和普通話混在一起的,我和劉洋都聽不太明白。
“剛才唱的是什么?”我問劉洋。
“我是一個肚。”劉洋說。
“不對吧?‘這是一條路’還差不多。”我忍不住笑起來。
由于聽不懂臺詞,我稀里糊涂地看完了這場皮影戲。后來問旁邊的爺爺,才知道表演的是《樊梨花》的故事。
那位爺爺告訴我,皮影戲主要運用方言說唱,還臨時摻雜了其他地方的方言和腔調,剛開始聽時會有些難懂。如果在觀看皮影戲之前了解一下故事的內容,聽起來就容易多了。
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精選篇3)
李嘉澤
今天觀看了《古老的皮影藝術》讓我對皮影有了新的了解與認識。皮影戲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它不光是中國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皮影通常是用牛皮做出來的,一張張皮影薄如蟬翼,人物形象色彩鮮艷,惟妙惟肖,真是巧奪天工。想要做出這樣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真是太復雜繁瑣了,一個人物通常需要刻上千刀,甚至幾萬刀,這就需要工匠們高超的刀功技術了。
一張皮子,幾根簽子,一個燭臺,一塊布,四五位藝術表演者就能表演出一場精彩、生動的皮影戲。這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皮影戲。我們是如此的喜愛,并且也深刻的意識到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更要讓前人們精益求精的精神傳承下去。
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精選篇4)
張露兮
今天,我觀看了《和書本去旅行》中的《古老的皮影戲》。通過觀看,我感受到古老的皮影戲可真是有趣呀,這些中國皮影的傳承人想象豐富,技術精湛,真讓人贊嘆!
皮影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皮影是用黃川的特別的牛皮制作而成的,制作工序非常講究。首先,先把它泡軟,再用西安的“動紙不動刀”的方法去做,這個過程包括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熨平、戳結等多道工序。
一個皮影戲班子就三四個人,西安人把這個說做:四人忙,五人好,九人閑。皮影戲深受人們喜歡,如果哪家有喜事,定會做皮影戲來熱鬧熱鬧。每到重大的節日,人們也會做上一場皮影戲一起慶祝,大家聚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觀看,無比興奮。中國最早的動畫電影《西游記》中《大鬧天宮》就是采用了皮影戲的形式。觀看了《大鬧天宮》皮影戲,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皮影的魅力。戲中的每個人物都有特點,而且經過皮影戲的藝術加工他們各自的特點都非常突出,戲中的人物都塑造得特別完美,栩栩如生,堪稱一絕!劇情更是十分精彩,讓人陶醉其中。
皮影戲真是既有趣又巧妙啊,我由衷地敬佩先人的智慧。我會努力學習,將來傳承發揚中國的傳統藝術,讓中國的傳統藝術走向世界。
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精選篇5)
張少涵
今天,我觀看了《跟著書本去旅行》中的《古老的皮影藝術》。從中我學到了一些知識。皮影戲起源于漢武帝時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用黃牛皮做成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那時候沒有電影、電視,所以“皮影戲”曾十分受歡迎,而如今它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讓我們了解到中國悠久的歷史,讓我更加熱愛祖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發掘和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把這些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傳承下去。
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精選篇6)
張恩宇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古老的皮影戲》視頻,開始是由葉圣陶先生《在西安看的戲》一書片段中講述的。我第一次認識了皮影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光影戲”,它是由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時期開始的,中國皮影戲2011年已入選人類非物質遺產。不僅僅在中國,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形式的皮影戲。
皮影的制作非常的復雜,是用黃牛皮由專業的師傅精心雕制而成,再配上鮮麗的顏色,美感極佳。表演皮影戲是一件很有技術的活,它利用了光與影的變化,需要四五個及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夜幕降臨演出開始了,我看了一場《唐王征東》的皮影戲選段,場面精彩,栩栩如生!
看了老藝術家們的表演,我對皮影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一臺精彩的皮影戲真可謂是“三根竹棍表盡喜怒哀樂,一雙巧手調動萬馬千軍”。希望這種傳承千年的古老藝術會被更多的人所關注和喜愛。
2023年做皮影戲觀后感(精選篇7)
牛澤惟
今天我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旅行,與《跟著書本去旅行》的旅行團來到了古城西安,尋覓古老的皮影的故事。通過這次“旅行”,讓我深有感觸。
夜幕下,一面白色幕布在燈光的映照下正上演著一出好戲,而這演戲的卻是一個個平面人偶,這就是皮影。它們在皮影藝人的操控下,或走或跳或翻滾,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人不禁贊嘆這皮影技藝的高超。據文字記載,皮影戲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人們通過蠟燭、油燈發現了光與影的關系,制作出了皮影。如今皮影戲已經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歷經千年,卻保存至今,這是因為皮影藝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讓我感觸很深的是皮影制作人有時要經過上百次的反復雕刻,才能做出一個薄如蟬翼的皮影,我被這種堅持與耐心深深打動。
一幕皮影戲傳遞著延續千年的古樸趣味,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皮影演繹著喜怒哀樂。皮影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蘊藏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感嘆中華文化的強大,我想優秀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傳承這些傳統文化,將我們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