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
當你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篇觀后感吧,它能很好的宣泄你的情感,并且能將此刻永遠銘記。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精選篇1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書寫感動的奧斯卡經典影片。
小八是一個身世不明的日本秋田犬,有幸遇見一位心慈的教授,便把其帶回其家。女兒很喜歡,妻子卻厭惡至極,她認為家中是“不養狗狗的”,教授只得貼了十余張尋狗啟示,后無音訊,準備把它送進其他地方,但聽說這里的狗50%活不下來。便一邊發送狗的廣告,一邊請求他人收養這只小狗。與此同時,秋田犬已經認定,教授是它的主人。妻子終于被感動,辭去了一個來之不易愿意收養狗狗的人的電話。秋田犬在教授家中住下,教授依它的項圈的上的“八”字,將其取名為八公。小名“小八”。教授上班之處在火車站,于是小八便整個下午蹲在一個花壇里等主人,直到教授回來,和它一起回家,教授有一天不幸病逝,小八依然在那里等他,整整十年,直到他死去,故事就這樣結束。
狗是效忠一輩子的,小八更是如此,它離不開教授,教授是它的生命和鼓勵,它堅信,教授還沒有死,正在車站里。即使冬天,教授也在那等,某一個來自黑暗角落的聲音:“嘿,小八!我在這呢!”,那一個屬于教授自己的若隱若逝的身影。天寒地凍,雪灑滿了狗一身,那清澈溫柔含著淚水的黑眼睛,輕柔地望著車站,它希望聽見那門的嘎吱聲,一個銀發老人的面孔。可是沒有。是另一個人:“小八,他不會來了。”啊,不,小八的眼睛清澈見底,就像它手心里融化了的雪水,他在哪兒呢?我見到他在笑,叫我小八……小八!小八!我聽見了呢,在這等……我要見到他……小八……小八……它的內心在感觸著。
如今的電影,大多數都變成商業、生活、社會性質的,而卻沒有人來拍一部最原始、最真摯做著感動的電影,而《忠犬八公的故事》純粹的,就是兩個并不陌生的字:感動。
影片一條線索,其他延伸開來的都是由小八所構造的。這是人和動物的友情,一個完全真實、溫柔到人內心的一曲歌頌小八的歌曲。小八一直在等教授,一直在追教授,不論在火車站還是在其家里,就連去世,都是去追隨他的主人,十年,等主人,就是在等自己的去世,化作遺骨,埋葬。就是這十年,從它到教授之間支起一條長長的生命道路,一條追隨的路。
它沒有感人的事跡,可它感動了自己,感動了自己的時候,你便是偉大的。因為,僅僅是因為,你感動了自己,你在做感動的詩篇,即使在寒凍三寸骨的冬日,只要燈還亮,主人總會來的。來到的時候,小八一定會見到他,別人看不見,可它看見了,那雙和它一樣清澈的眼睛。就像一個初生嬰兒含著清淚毫不渾濁的眼睛。
開頭是以一個男孩的敘述開始,再以一只秋田犬的眼睛結束,一個訴說感動的故事,做成了一部感動的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
影片意義深刻、獨特細膩,值得細觀。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精選篇2
剛看完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流淚了。《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條名叫“八公”的小狗,流落街頭后在車站偶遇音樂教授,彼此“一見鐘情”。“八公”在教授去世后,拒絕教授女兒所安頓的舒適生活,心甘情愿從此流落街頭,十年如一日,天天守候在車站等候教授歸來,直到死去......
相信每一個曾經經歷過欺騙和背叛的人,都會對“八公”的忠誠而感動不已,我也不例外。因為在物欲橫流的現實中,“忠誠”越來越難能可貴,所以才會顯得如此感人。“八公”讓我落淚,是因為忠誠這一質樸的情感和片中男主人公教授的鋼琴聲一樣深深打動了我心,“八公”的身影和教授的琴聲與我內心深處對“忠誠”的企盼產生了共鳴。但感動之后,靜下心來回味之時,卻又是另一種感悟。倘若“八公”不是條狗,“八公”是個女人,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看?你是否還會和電影里那個曾經試圖勸“八公”不要再等待教授的男子一樣,看著“癡情”等待的“八公”,感慨萬千地說“好吧、好吧,我想也許你做得對”?
尤其是在二十世紀末的美國,如果有一個女人在他的愛人逝去后十年如一日,天天去車站等待她的丈夫歸來,那人們會怎么看這樣如“八公”一樣忠誠的女子?或者再人性化一點,不需要天天去車站等,只是因為對前夫的愛而守寡終生,這樣的故事還會和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樣感動你嗎?還會引起你如此強烈的情感上的共鳴嗎?我想在美國,人們多半會抱著關心和同情的心態勸這個女子去做心理治療,尋找新的生活,而不會為她樹碑立傳。而在我們中國,如果故事發生在幾百年前,那國人對于這樣的“忠誠”,社會是有其固定的評價及表彰模式的,那就是立“貞節牌坊”。而如果在當今,我想至少應該是不值得提倡的事情吧。
想到了東西方文明的融合,在視自由為人性人權之本的美國,人們在尋找著儒家文化里的“忠誠”;而受儒家文化中“忠誠”理念確熏陶了數千年歷史的中國人,在我們向往著“自由”的國度里,但無論是“自由”還是“忠誠”,都不能違反一些最基本的人性。
在這里,不竟自己也要笑了,因為“八公”只是條狗,為什么要拿人和狗去做比較呢?我們還是喜歡“八公”,因為它是條不折不扣的忠犬。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精選篇3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只狗在郵遞的時侯掉在了地上,被好心的帕克收養,但是帕克的妻子討厭狗。
有一天,派克正在和小狗正在玩的時侯,有一個人打電話給帕克的妻子說是要領養小狗,帕克的妻子很高興要拿筆記的時侯看見帕克正在和小狗玩的很高興,便對領養的人說:“這只狗已經被人收養了。”由此可見,當你看到狗那可愛之處,便才能是人和狗產生一種性任。
下面的地方就更感人,這只小狗漸漸的長大最后有小孩子那么高。這時侯,派克給小狗取了一個名字:八公。有一天,帕克要去上班,所以就把八公關在家里,但是八公自己拋了一坑之后出去了,之后追到了帕克。帕克無奈只好把八公給妻子看著。當五點半的時侯,一陣火車聲傳來,八公以最快地速度跑去迎接主人,當帕克看見八公的十分開心,便給八公一個熱狗。可見八公對帕克有了很好的感情,日后每一天風雪無阻,把八公都能按時的來接帕克。直到有一天,帕克沒有看見八公,最后他才發現原來是被臭鼬困在了小木屋里,之后它幫八公脫了險。有一天,帕克的兒媳婦來到的帕克的居住的地方來,結果看見了這只秋田犬,便訓練它撿球,可是他根本不知道秋田犬不會撿球。有一天,八公咸著一只球給帕克,帕克很高興,因為這是八成第一次撿球,但他不知道,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老年鋼琴家帕克,因勞累,而在音樂室里倒下了。人們看見教授倒下了,便一擁而上,結果教授帕克在這一次的意外中死亡,可他這一死可害苦了它的八公。
八成在火車站那里一等就是九年,當時它已經是飽受風雪的寒冷,最后它實在挺不住了,因為每一天它都是坐在那里等,還好有好心人寄錢過來給這只八公 ,所以每一天八公都不會餓肚子,但是有一天八公從溫暖的“家里”爬出來是,它已經被動死了。由此可見狗多么的聽人的話,八公死后別人給它做一個銅像,以保它的忠心。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精選篇4
我從不相信這世上會有超越生死的愛,但在觀看過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以后,我才發現愛是如此的偉大。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只狗和一位老教授之間的故事。八公很小的時候便與原來的主人走散了,帕克教授出于同情收留了小八公并對八公關懷備至。八公在教授的細心照顧下慢慢長大了,可教授卻被心臟病奪去了生命。那天下午,八公依舊在火車站的門前的花壇邊等待教授回家,但它卻不知道,教授永遠也不能回家了。教授臨死之前仍然緊緊握著那顆球,顯然,他還沉浸在八公終于學會了撿球的喜悅之中。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這是八公第一次撿球,卻也是最后一次。雖然,人總免不了生死離別,對于這司空見慣的一幕,我竟沉默了,或許是傷心,或許是惋惜,為教授的突然離去而惋惜,為八公的執著等待而傷心。春去春又來,草長鶯飛,荷花滿池,落葉成堆,大雪紛飛,周而復始。
十年,八公日復一日地等著教授,一百次的失望阻擋不了它第一百零一次的希望。我最不能忘記它在彌留之際,還硬撐著最后一口氣來到車站的情景。八公眼睛里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原本柔順的長毛凌亂不堪、滿是污垢。它邁著沉重的步伐爬到花壇邊,為了等待一個早已不在的人,耗盡了它最后一絲力氣。他那沉重的步子仿佛踏在我的心上,一下又一下,步步讓我心碎。不知不覺,我早已淚流滿面。愛,原來真的擁有超越一切的力量,它支撐著八公的信念,支撐著八公十年如一日,為教授苦苦守候了十年,等待了一生。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不會因為時間而流逝,更不會因為生死而消失。只要心中有愛,誰會去在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呢?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精選篇5
十年,是不是太短暫,短暫到僅僅等來了失望;十年,是不是太漫長,漫長到等待成了塑像。等待,莫過于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你卻用希望與愛來填補這段空白。于是,這虛無被你演繹得美妙,沒有什么驚天憾地,卻足以感人肺腑。等你不久,一生而已……
從站臺的第一次相遇,便認定了那慈愛柔和的目光,而這僅僅一瞬的確認,卻成了一生的守候。于是,你與他像孩童一樣地嬉戲,吃著同樣的食物,做著同樣的事。你每天依依不舍地送他去車站上班,又活蹦亂跳地接他回家。在你黑白的世界里,他是你的全部真愛。
可是,鋼琴空了座椅,家里少了歡笑,站臺失了那熟悉的身影,你卻還在那里等候,腦海中全部都是他的影子。站臺的鐘一刻不停地走動著,站臺的門一次又一次地被推開又關閉,時間隨著人潮匆匆而逝。風刮過一季又一季的落葉,雪覆蓋一年又一年的大地,你始終在那里。漸漸地,你的毛發不再柔軟,步履不再輕快,目光不再閃爍,可信念依然執著。你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回來,會帶著那友好的微笑回來,你仍然可以不顧一切地撲向他,與他嬉戲……
十年來,你的身影很清晰,清晰地望見來往的人群;十年來,你的身影很模糊,模糊地讓人淚如雨下。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空蕩蕩,空蕩的只剩下盼望。每一秒都變得空虛,空虛地只待下一秒他的出現。
那天傍晚的第一次出現注定了一生;每天下班的出現確認了一世,而下一秒的出現,卻在夢里,在無盡的天國。
原來,等待也是尋找,尋找那從未遺失而隱匿多時了的愛。
終于,他推開了寂靜的門,輕聲地喚醒你,你們在那清澈的小河邊奔跑,傾瀉了一路的歡笑。那歡樂太遙遠,歌聲都無從捕捉;那幸福太美妙,連上天都難以觸及。“八”這個幸運的數字,從圣地淪落到人間,而期待載你駛回那神圣的天國站臺,與他重逢。
或許世間一切的滄桑也沒你凄涼,比不過那記憶的沖撞與現實的折磨;或許世間一切的煙火也沒你爛漫,比不過那憧憬的美妙與回憶的暢想。這樣的結局是否太遺憾?沒有一個美滿的句號。這樣的終場是否太震撼?擁有夢幻般無盡的美好。
用生命去等待,于是遺忘了時間度過的印痕;用生命去等待,于是銘記了刻骨的所愛;用生命去等待,用自己的心去感知那遙遠而親近的問候。于是,沒有誓言,卻成為永恒;沒有約定,卻再次在夢中會面。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著家的溫馨;小人魚化作泡沫等待著遠方真愛的航船。等你不久,一生而已……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精選篇6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講述了一條名叫“八公”的狗,流落街頭后在車站偶遇音樂教授,彼此“一見鐘情”。“八公”在教授去世后,拒絕教授女兒所安頓的舒適生活,心甘情愿從此流落街頭,十年如一日,天天守候在車站等候教授歸來,一直到死去……
相信每一個曾經經歷過欺騙和背叛的人,都會對“八公”的忠誠而感動不已,我也不例外。連我自己都難以置信,一個對寵物素無好感的男人,竟然會為一只狗的故事而流淚……我想是因為在物欲橫流的現實中,“忠誠”愈加難能可貴,因此才會顯得如此的美好感人。
“八公”讓我哭,是因為忠誠這一質樸的情感和片中男主人公教授的鋼琴聲一樣深深打動了我心,“八公” 的身影和教授的琴聲與我內心深處對“忠誠”的企盼產生了共鳴。
但感動之后,靜下心來回味之時,卻又是另一種感悟。
如果“八公”不是條狗,“八公”是個女人,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看?你是否還會和電影里那個曾經試圖勸“八公”不要再等待教授的男子一樣,看著“癡情”等待的“八公”,感慨萬千地說“好吧、好吧,我想也許你做得對”?兒那個安靜的小鎮是否也會為這樣的癡情女而在車站門口給她立個雕像?
特別是在二十世紀末的美國,如果有一個女人在他的愛人逝去后十年如一日,天天去車站等待她的丈夫歸來,那人們會怎么看這樣如“八公”一樣忠誠的女子?或者再人性化一點,不需要天天去車站等,只是因為對前夫的愛而守寡終生,這樣的故事還會和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樣感動你嗎?還會引起你如此強烈的情感上的共鳴嗎?
我想在美國,人們多半會抱著關心和同情的心態勸這個女子去做心理治療,尋找新的生活,而不會為她樹碑立傳。
而在中國,如果故事發生在幾百年前,那國人對于這樣的“忠誠”,社會是有其固定的評價及表彰模式的,那就是立“貞節牌坊”。
而如果是現在,那我想至少應該是不值得提倡的事情吧。
由此想到了東西方文明的融合。在視自由為人性人權之本的美國,人們在尋找著儒家文化里的“忠誠”;而受儒家文化中“忠誠”理念熏陶了數千年的中國人,在向往“自由”。但無論是“忠誠”還是“自由”,都不能違反一些最基本的人性。
想到這里,不僅自己也要笑了,因為“八公”是條狗,為什么要拿人和狗去做比較呢?
還是喜歡“八公”,因為它是條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