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喋血孤城的觀后感
《喋血孤城》雖是戰爭片卻也不輸時代特色,電影開篇,化身柔情女伶的安以軒便以一套白色旗袍套裝優雅亮相,白旗袍外套毛線薄衫的裝扮,素凈雅致,既與婉清這個角色恬淡柔美的性格相吻合,又緊追四十年代年輕女性的穿衣潮流。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推薦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喋血孤城的觀后感1
常德保衛戰,是長達8年中國抗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役。
此役之慘烈、血腥和中國軍人的精忠報國、死而后已所深深震撼,寫出了他文學生涯中唯一的一本報告文學式的小說《虎賁萬歲》,忠實記錄了國軍57師余程萬將軍所率“虎賁”部隊誓死捍衛常德,彰顯所部一寸山河一寸血之偉岸、沉勇勛績。
此役,甚至被戰史家形容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之戰”。
此間,埃及首都開羅,正展開同盟國巨頭會議,史稱“開羅會議”。與會的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透過國際輿論獲知該戰場之慘烈狀況,特意向與會的中國戰區統帥蔣介石詢問了守城部隊番號和主將姓名,并將余程萬將軍的名字記在備忘手冊上。
《喋血孤城》,是繼《血戰臺兒莊》、《血戰昆侖關》之后關于南京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正面抗擊日本帝國侵華軍隊的第三部影片。此三部影片皆為大陸軍方“八一電影制片廠”所創作攝制。
“虎賁”一詞來源于《書經》中的《牧誓上》篇的記載:“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币院?,“虎賁”稱號成為歷代英勇無敵的軍隊的最高榮譽。
“虎賁”這一稱號,是余程萬所部五十七師在上高戰役(又名“錦江會戰”)中浴血奮戰所得。
此片觀后甚覺遺憾,此殊為難得、絕佳之抗戰題材,卻被創作者拍得粗疏而不得要領,生生地浪費了。
令人無法理解在于全片的敘事焦點竟設置在一對男(連長)女(歌女)以及一個少年身上,并以此作為主軸動線而見諸血戰過程。然而,此三人并不具備這樣統馭全片的結構性力度。此布局構思導致首要人物余程萬將軍竟淪為配角。以小見大,更需要創作者的功力。
若按此片導演思路考量,從片始連長從少年臂上撕去私縫的“虎賁”徽標表示不屑,少年對此不忿并以其精準槍法證實了“近乎”虎賁的能力,倆人因此結下戰地情誼,為什么在片尾少年站立于無一人生還的戰場上,未見其臂上再現“虎賁”徽標呢?!此細節本可以鄭重一用,起點睛之功效。
歌女在戰役爆發后身份轉為戰地醫院護士,歌女以前受過護士培訓?片中沒有細節交待。少年的槍法為何如此之精準,片中亦無前史細節交待。歌女與連長的前史亦無交待,采用直接進入的方式,頗有讓觀眾去想象此前倆人的一見鐘情。不客氣地說,若將歌女與連長之感情線索包括中途回家二人交杯圓房等等場面盡數刪去,斷不影響此片的觀賞。
片首設置余程萬將軍在瓦舍聽歌女唱評彈段子,顯然,這樣的亮相極不利于人物形象塑造,當然,同好可以說這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如何如何,此方顯英雄本色云云,可在大陸以往反映國共作戰的影片中,類似國軍軍官被設置于的場面很多,極容易讓人聯想到過去那種不良的形象上去。猜想大抵在于導演圖省事,在一個場面中把影片的幾個主要人物全部做個基本交待。
影片在凸顯日寇作戰之狡詐、殘暴、冷血上大作文章,腥風、血水、焦土的營造,目的無非在于全力渲染此役的痛徹慘烈。然而卻產生了某種反作用,蓋因幾位日酋飾演者均特邀日籍資深演員出演,戲份盡管不多,但卻占有主體事件炮制者之便利,加之其間表演之細膩認真,使各自角色塑造在其表演區間得以實現,給觀者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比照之下,余程萬等國軍將領頗有失色之嫌疑,其原因多在于余等將領除了在作戰室分析戰事以外沒有更多展示角色的空間,嚴格而言諸將領多處于過場戲之中生努吼叫,加之戲份多被連長、歌女、少年切割瓜分,故而主要人物形象卻處于失焦狀態,予觀者印象平平。唯有余程萬將軍往戰地醫院巡視宣撫傷員,與一位因作戰而失去雙臂的戰士無法握手的戲,倒是留下了印象,可就是這樣一場算是成功的煽情戲,卻因戲的作用力不在余身,最終也無助于此人物形象的塑造
喋血孤城的觀后感2
星期四下午,我看了一部真實而又震憾人心的電影——《喋血孤城》。
影片以1943年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一場慘烈異常的中日對抗守城戰。駐守湖南常德的國民黨第五十七師八千多“虎賁”將士,在余程萬師長的帶領下,與三萬精銳日軍展開了生死對決。從德山失手堅守陣地的100將士堅持到最后一個與日軍同歸于盡。當日軍攻到常德城門口,我軍拼死守城,逼退日軍多次沖鋒和飛機的狂轟濫炸,讓日軍的敢死隊也倒在了常德城下,最后日軍不得不使用最卑鄙的毒氣來攻打城門陣地,導致我軍守城將士無力還擊,慘烈犧牲。在彈盡、援絕、城已破的絕望情勢下,“虎賁”將士為守衛常德這痤孤城,灑盡了最后一滴熱血。
“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這是二虎站在犧牲的將士堆里不停地大聲重復連長馮葆華的話?!斑€有活著的嗎?還有活著的嗎?”一聲聲撕心裂肺吶喊,就是聽不見一個人的回應。二虎自己依然堅持戰斗……
雖然這部影片沒有好的結局,但是,讓我最為真實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我的心久久、久久不能平靜。而今,烈士紀念碑周圍已建起了高樓大廈,以前的廢墟現在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城市。這都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的幸福生活。祖國的未來,社會的進步、前進和發展,都寄托在我們這些慢慢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身上。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去做好自己的一切,才能讓祖國變得更加美好、強大。
喋血孤城的觀后感3
昨日我看了電影《喋血孤城》,電影講述的是日本軍隊攻打常德,國民黨進行了頑強的戰斗,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影片中,有些畫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日軍的飛機、大炮在國民黨的陣地上不停地轟炸。一群一群的日本兵,不停地進攻,陣地上的士兵的衣服上、手上、臉上都沾滿了鮮血和泥土,沒有人后退,不停的還擊。連長在陣地上嘶吼:“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
”有的人手沒了,有的人腿沒了,更多的人橫七豎八地死在陣地上。城墻打開了缺口,房屋殘破不堪,到處都是燒焦的木頭,地上鋪滿了死尸和碎磚頭,到處都是子彈和炸彈橫飛。子彈打完了,戰士們在死去的士兵身上撿,戰場上處處都是士兵不屈的抵抗。
雖然常德失守了,但頑強的中國人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常德是湘西北重鎮,川貴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會戰”被史學界人士稱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師長余程萬率領部下死守常德的戰斗業績,在中國抗日民族戰斗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喋血孤城的觀后感4
一道曙光撥開了黑暗的大地。黎明悄悄到來,寂靜的街巷,飄蕩著淡淡的魚米之香。美麗寂靜的地方,在今日,在遠方的映山紅的照耀下,充滿著芬芳的朝氣,這一刻,是“桃花源”常德人民幸福的縮影……
可是,常德人民不會忘記80年前這片土地浸染過一滴滴赤誠的鮮血:日軍千方百計奪取常德,國民黨駐守在常德的戰士們奮起反抗。于是,在德山,在伏櫪山,。在城門口,他們苦苦堅守了常德城8個日夜。但在日軍不擇手段的使用武器和毒氣,國軍孤立無援的情景下,常德還是淪陷了。但反抗沒有結束!最終,常德還是被奪了回來,雖然原先的隊伍只剩下43個人……在這悲壯的斗爭中,軍人同為一個信念而戰斗,這便是《喋血孤城》,這便是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喋血孤城”,正如這名字一樣,孤寂的城市血流成河……當影片結束時,放眼常德,看到的僅有灰燼,僅有孤寂,絲毫沒有了婉清口中的“我們常德好地方”,萬惡的戰爭奪去了美麗的生機,但在另一種堅強斗爭的人性美卻在小城的每一個角落里回蕩——那是為了反抗斗爭,爭取自由的信念,那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的夢想!是啊,就好像余程萬寫給妻子的訣別書中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種信念的宣誓,是葆華,是二虎,是婉清,是二虎姐,是千千萬萬的戰士對這城市打敗敵寇的信念!
為了信念,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勇猛的虎賁戰士戰斗在這片大地。和平,熟悉的字眼。卻在此時顯得如此蒼白。為了它,葆華愿意犧牲在那年代里彌足珍貴的感情,為了它,二虎割舍了膽怯之心,它被染紅了,它在信念的堅持下,重新閃耀了一個又一個的春秋!
盡管如此,如今的世界多需要和平的洗禮。不久前,多國聯軍空襲利比亞又給和平涂抹了一層風霜。但我們也看到了利比亞人民追求和平的心聲,軍隊爭取和平的信念,世界人民祈求和平的心愿,這一切一切的信念的驅使,終會使帝國主義敗下陣來,正如伊拉克的八年磨難一般,世界的信念足以突破一切!
刀槍火海算不了什么。作為正面描述國民黨的影片,也是我們看到了國民黨人的堅強與偉大。同在一方熱土,同有一個信念。碧血千秋,為人民為國家而貢獻出生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看,明月照汗青,里面書寫著來之不易的幸福和那一份堅守,如德山的映山紅……
喋血孤城的觀后感5
歷史的畫面猶如還在昨日,老弱婦孺在大聲的啼哭著,呼嘯的日軍飛機在常德的古城上空穿梭來往,到處是斷壁殘垣,在中華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日軍肆無忌憚,百姓任其屠戮,整個電影猶如封存已久的油畫,在我面前緩緩展開。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一場異常慘烈的中日大戰,中國軍隊以低劣的裝備與三萬精銳日軍展開生死對決,以命相搏,在彈盡糧絕的艱苦環境下,為守衛常德這座古城,獻出了自我最終一滴鮮血。“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影片中這句普通的電影臺詞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我相信在八年抗戰中,有千千萬萬和“虎賁軍”一樣有名或無名的英雄們為國盡忠,也許他們在此之前只是一位士兵,甚至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也許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愛國?為什么要愛國?但他們用自我的生命倭寇的殘忍侵略,血雨腥風,舍身成仁,用鮮血為華夏民族贏得一條嶄新的道路,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梁!
戰爭的殘酷讓結局并不完美,古城常德被日軍占領,余程萬率軍突圍,八千將士化為八千英烈。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支撐他們的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一種信念。正是這種信念,支撐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保家衛國;支撐著中華民族繁衍至今,屹立世界千年而不倒,文化源遠流長。
如今從前的廢墟變成了美麗的城市,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歷史已經過去但絕不會忘記,今日活著的所有中國人和他們的后代子孫將永遠銘記這些英雄,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你們努力不會白費,我相信,總有一天富士山頭揚漢旗!
最終向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的國軍官兵致以最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