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革命電影觀后感三年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遠是共產黨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嘉興到井岡山,從瑞金到延安,共產黨的一路發展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革命電影觀后感三年級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革命電影觀后感三年級1
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事業
2021年1月25日,我有幸觀看了歷史巨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部巨片是獻給我祖國60歲的母親的。它使我對1945年至1949年的五年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黨的第一代領導人的英雄事跡有了更加詳細和深刻的了解。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里,我仿佛回到了那個艱難而又激動人心的時代,回想起那段歷史,回憶起遙遠的過去的革命先輩們。
影片以重慶談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背景,積極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建立的重要歷史事件。其中,這部電影展示了重慶談判等重大歷史事件,十雙協議,Dingdu北平,Liaoshen競選,淮海戰役,橫渡長江活動,成立儀式等等,黑白史詩片段的形式在政治協商的水平。
除了讓我更詳細的了解這段歷史,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歷史上有無數次革命在各個階段的領導下,太平天國運動在農民階級的領導下,辛亥革命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為什么?雖然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非常正確的答案,但是看過這部電影之后,我對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我想革命,只有勇氣和勇氣,但如果我想贏得革命,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
革命電影觀后感三年級2
還記得毛澤東寫的那首氣勢磅礴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前山只等閑……”是啊,整整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漫長的征途,我們的紅軍戰士又要經歷何等的艱難困苦呢?誠然,廣大紅軍基層指戰員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一路上披荊斬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自己的血和淚譜寫了這二萬五千里的動人篇章。
面對山高鄰禿,朔風凜冽,冰雪覆蓋的高山,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艱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這不僅僅是一條磨煉意志的艱難之路,也是一條生命之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本以為有了希望,誰又能想到里面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困難。很多戰士就這樣倒下了,沒有一句怨言。當他們把自己交給黨的時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對糧食的短缺,環境的惡劣,戰士們又何嘗不是風雨前進,風餐露宿呢?
也許,我們只能從書中或電視上了解這些感人的事跡,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階級友愛。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同學們,我們要臥薪嘗膽,急起直追,用民族的偉大智慧迎接挑戰,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祖國的強盛奮斗不息。我們絲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創造二十一世紀的偉業。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當然,這需要頑強拼搏的精神。
頑強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具備的。而是需要經過持久的刻苦磨煉,才能逐步形成。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的好:勇敢產生在斗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一切文化遺產都得著,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堅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我們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礙。
我們的祖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那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許多國家對我們國家虎視眈眈,想把我們擠兌下去,害怕我們的強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獨立。在他們進行這種丑惡行經的同時,我們更要勇敢面對。以極大的信心和毅力來面對挑戰。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同時,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用長征精神充實自己。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國防,提高國家的實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顯示中國的世界地位,讓世界人看看中國的強大,不讓外敵有機可乘。
同學們,老師們。我們從紅軍長征中收獲了堅強、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那么,我們就要將這些品德付諸于祖國建設中去。把自己的成長、成材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我們的國家將成為世界的強國,我們的民族將成為宇宙的驕子,讓我們攜起手來,書寫嶄新的歷史,奏響未來更有力的強音!
革命電影觀后感三年級3
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神圣的大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它經歷了太多的滄桑。翻開那摞摞發黃的歷史,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歲月里,在白骨成堆的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看到一個個舉著明晃晃鋼刀的劊子手,一頭頭嚙著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只只滿口鮮血的吸血蝙蝠,一群群叼著頭顱的鷹犬和一淌淌鮮艷刺目的鮮血!
這是所有中國人的恥辱。為讓所有受苦受難,受辱受虐的中國人的血不再白流,為了讓祖國母親的心不再滴血,那是老一輩有志之士不懈追求的夢想,雖然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難,但中國兒女從不向困難低頭,為了祖國的安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捍衛祖國的尊嚴。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臉上流著淚,心中滴著血。古往今來,英雄們的壯舉譜寫了一曲曲壯烈悲歌,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而這都只是在堅信著一個簡單而樸素的信念:“國家昌盛,匹夫有責”。
今天我觀看了《狼牙山五壯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狼牙山五壯士》影片中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影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后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么偉大的五壯士啊!
革命電影觀后感三年級4
在看《建黨偉業》之前,我已經閱讀了有關這部影片的很多報道,也有意地翻閱了有關這段歷史的一些書籍,6月15日,該影片在各大媒體沸沸揚揚地報道中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懷著對那段歷史的敬畏和對片子期待,我趕在“七一”之前觀看了這部影片。
蘇聯開國領袖列寧同志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建黨偉業》這部流行又經典的紅色電影緬懷過去,其中蘊含“飲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敘述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的故事,這短短的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里或許只不過是一瞬,然而卻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許許多多著名事件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并將中國引向了最為光明的方向。面對眾多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再到中共一大,向觀眾展現了一幅雄偉壯闊的歷史長卷,演繹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電影。其中色厲內荏的袁世凱、慷慨悲歌的孫中山、風華正茂的毛是各自段落最富標簽性質的代表人物——袁世凱手握富國強民的歷史機遇,卻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悲劇下場;孫中山堅持“三民主義”的政治信仰,卻遭遇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處境;毛背負“體育救國”的最初理想,卻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和錘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袁、孫、毛三者的抉擇與境遇,既在中國歷史的天秤上,也在電影觀眾的心目中。以時間的先后順序為脈絡,以事件和人物為著眼點,影片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革命電影觀后感三年級5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饑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么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咤風云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蕩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后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后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于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