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
觀后感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地思考電影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拓展我們的思維和視野。什么才算好的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供大家參考。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1
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1981年以前中國女排從來沒有拿到過世界冠軍,連中國男排都看不起她們,但她們并沒有放棄,每天都在教練的嚴格要求下堅持艱苦訓練,一顆顆豆大似的汗珠從臉頰流過,手上、腿上有一道又一道的傷痕,這一切都是為了1981年和日本女排爭奪冠軍。比賽那天,中國女排用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換來了中國女排有史以來的世界冠軍。眾多中國人在一臺電視機前面為她們歡呼歌唱國歌……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奮力拼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電影中有個叫郎平的角色,人稱鐵榔頭,是“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她背負著國人重振國風的期望,一次次帶領中國女排站上世界之巔。她有著60歲的年齡,80歲的骨頭,人們都說她從脖子上到腳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郎平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斷:1981年她和隊員一起打敗了“東洋魔女”日本女排;2008年她移居美國,以美國女排教練的身份在北京奧運會打敗了中國女排;在2013年她辭退了美國教練的工作,返回到中國做女排教練,最后以3:2,戰勝了巴西女排。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后,受益匪淺。第一是我覺得我們在學習上就要具有女排精神,不要因為學習上有一丁點兒挫折就放棄。特別是郎平,時時刻刻為了祖國的榮譽,她半個人生,中國的字眼占據了一半。第二是我們要像中國女排幾代運動員一樣團結同心、無私奉獻。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我們要學會團結,才能發揮整個集體的最強力量!
總言而之,中國女排是我們大家學習榜樣!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2
這次放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幾部電影,以放松我們的心情。這幾都電影不缺乏趣味性,也不缺乏帶給我們的勵志內容,我比較喜歡的就是這一部《奪冠》了。
在之前,我對中國女排是不怎么了解的,只零零星星聽過女排精神等詞語,也不知道這種精神究竟是什么,女排隊員們是經歷了怎樣艱苦的歷練,才得到了如此高的贊譽。
一九七八年,中國宣布改革開放,沉睡的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轉型,當時,面對世界的飛速發展,中國希望以某種方式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七九年,漳州的排球訓練館便是第一代女排的訓練場地,她們一次次地訓練,克服教練傳來的各種高難度球,跌倒了,爬起來。每個人混身都是傷。眾人皆知的朗平也在此,剛開始,教練說她負重不過一百公斤就不讓她碰球。一百公斤!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難,極有可能終身癱瘓,但她沒有放棄,在不斷的舉重訓練后,終于舉了起來。
日復一日的訓練,早已將女排隊員們磨礪成為了國家隊的一名名猛將。第三屆女排世界杯上,她們與打不死的小強——日本隊——進行了一場場的激烈爭奪,拿下了世界杯冠軍,接下來的十幾年內,中國女排屢屢獲勝,勢不可擋。
但在二零零八年的北京奧運會上,郎平指導的美國隊以三比二的成績戰勝了中國隊,此后五年,中國女排一落千丈,無緣各大賽事項目。
后來,郎平又回到中國隊,接管了主練的位置,并對球隊進行了大改革,在各大城市挑選球員,并在一次次失敗中挑選陣容。
二零一六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郎平的幾番話鼓舞了隊員們的士氣,中國女排完全打出了自己的優勢,幾名隊員十分配合,郎平的指導用人完美攻克了巴西隊的弱項。最后的賽點上,中國隊的一記重扣打敗了巴西隊。幾場比賽過后,中國隊再次拿下了久違的世界冠軍。
看過電影以后,我明白了什么是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為國爭光的偉大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3
要學習她們百折不撓的堅定。對于中國女排來說,一路走來雖然搖搖晃晃,但她們依舊眼中堅定,摔倒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擦擦臉上的汗水繼續大步向前,這就是她們的信仰。共產黨人最講堅定,講信仰,要講黨性、講政治、講紀律,時刻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牢記黨員身份,在黨言黨,才能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能夠保持清醒和應有的敏感度,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學習她們扎實精湛的功底。任何一個人,做工作、干事業都需要精湛的職業技能,這是取勝的基本保證。缺少精湛的技能,再多的精神鼓勵也不可出現奇跡。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基本功,才能不畏強手,挑戰自我,產生自信。這種職業操守需要日常的付出,要吃得了苦,吃得了虧,把基本功練扎實,關鍵時就管用。比賽絕對不能想當然,也不可能一口吃個熱饅頭,沒有平日的基本功是不能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共產黨人要學習她們兢兢業業工作,認真細致處理好每一件事,追求嚴謹,最求過硬基本功,真正做到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學習她們團結拼搏的奮斗精神。中國女排姑娘們能排除一切困難最終登上榮耀頂峰,這是團結的力量。場上她們時刻相互提醒補位,真正做到扭成一股繩,產生讓對手畏懼的強大合理。這種團結是真正的團結,是不計較個人名利的團結,是為榮譽而戰、國家而戰的偉大團結。沒有團結就沒有今天的女排成績,賽后當問道女排姑娘如何逆境中取勝時,她們說的最多也是團結。其實一個團隊取得驕人戰績時一定是這個團隊作風正,能團結才能戰斗,一盤散沙,不注重相互補位、互相保護怎能挑戰強大對手。當下,在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上國人最需要這種民族大團結,團結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險阻,團結就是力量,中華兒女要以此發揚女排的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精神。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4
自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場比賽中以3:2力克當時的世界勁旅日本隊,首次登上世界冠軍之巔之后,接連登上領獎臺,實現五連冠傲人戰績。中國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經歷過青黃不接,三十多年來,戰績屢有浮沉,但精神從未沉淪。從“鐵榔頭”的洛杉磯,到“郎平媽媽”率隊的里約,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中國女排精神。
“一個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盡全力沖過去”,這是老女排留下的遺產;“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來”,這是新女排寫下的精神。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奮斗,才彌足珍貴。中國女排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奪冠,振奮著我們的女排精神。
郎平曾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這就是中國女排,這就是女排精神,哪怕艱難險阻,也不忘在絕境中揮拳和怒吼!
今日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女排十一連勝的輝煌與榮耀,可是誰又能真正體會到,女排姑娘們的艱辛與付出,一記勢不可當的扣殺,也許需要一千次的刻苦練習,一次完美的配合,背后,也許是一千次的腳步騰挪,疲倦、勞累、傷痛,不能動搖女排姑娘們對勝利的不懈追求,
奪冠將我們帶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喚起了我們因時光流逝而逐漸失去的一槍熱血與豪情壯志,今天,女排精神早已不獨屬于中國女排,它屬于全華夏每一個拼搏奮進,永不言棄,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奉獻的中國人!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5
女排精神需要我們去傳承,中國的女排奪冠之路是艱辛的,保持一個勇不放棄的品性。《奪冠》這部電影寫出中國女排的奪冠歷程,推薦大家觀看。
老一代的女排奪冠更是不容易,沒有先進的科技,為了冠軍甚至往死里打。那時的教練對女排是狠,一刻不許停歇,郎平在那時也是中國女排的一員,她對自己充滿信心,心中也有很足的勇氣,她扣球時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的受傷,膝蓋上的血也是越流越多。而她每一次吃的苦都是為自己的成功搭起了階梯。
到后來,郎平由美國教練轉為中國女排教練,她對女排的改革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好。當女排與巴西爭奪第一的那一天,中國好似已經豁出去命了,那一個個跌倒的身影也擋下了一個個球,朱婷表現最為突出,所以她的跌倒次數比其它人都多。她一咬牙,艱難的從地上爬起來。看到這,我懂了,女排精神是什么?是頑強的體現,都保持一個“我是團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我,中國女排就不會成功”的信念。
只見中國女排的惠若琪擋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球,再回想起她們原來努力時的場景,舉重,打排球打到站不起,被球打得鮮血淋淋,就是為了比賽的奪冠。此時,她們在賽場上拼命,不怕受傷還不斷擋下排球,摔到地上,也毫不氣餒。最終,中國女排把巴西打贏,奪下了冠軍。
當國歌回響在賽場上空、女排耳朵周圍,此時郎導和中國女排面帶微笑接受獎牌和獎杯,付出得到了回報。《奪冠》令我受益匪淺。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6
今天,在班里看了《奪冠》,真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女排精神”,還和女排隊員一起緊張,一起高興,“感同身受”一詞真是我發揮到了極致。
影片一開始,80年代的女排國家隊的隊員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職位,尤其是老國家隊的隊長,她是出了名的“要球不要命”,膝蓋軟骨的磨沒了,這個時候還給她的膝蓋來了個特寫,只見她膝蓋流出的血已經滲出了護膝。
后來,這就80年代的中國女排打贏了日本隊,其中便有我們現在的郎平教練。再后來郎平教練去了美國。一次中美對戰,恰好是郎平教練和“自己”曾經的陪打教練(現在也是主教練)各自帶隊。然而,郎平教練怕的不是自己會輸,而是會贏。
而不幸的是中國隊輸了,但是郎平教練卻成了“萬人唾罵”的對象。不久,她辭去了美國女排主教練的工作,重新回到了中國女排又成為了主教練。
郎平教練改革了中國女排,增加了主攻手,還向全國各地招人。關心女排隊員的身體……甚至還詢問隊員“你愛排球嗎?”然后,兩三個人離開了國家隊。想到這兒,我覺得我也該問問我自己“我所做的一切,我都熱愛嗎?喜歡嗎?”
中國隊站巴西時,所有人都覺得中國隊必輸,直到2:2平時,我為國家隊隊員們捏了把汗,的比分達到14:13時,全班所有人都緊張地注視著屏幕,因為巴西還有一分就追平了,我們還有一分就贏了……最終,中國隊以3:2贏得了奧運會冠軍!
喜歡這部電影里這么一句話:鷹可能摔到雞都不低,但雞永遠飛不到鷹那么高。”沒錯,如果你夠好,就不會怕跌落,如果你不夠好,那就永遠不是最好。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7
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制張一白與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攝故事傳說。
電影《奪冠》的故事傳說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__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勛,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在導演陳可辛看來,《奪冠》是一部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有使命感的電影。什么是女排精神?陳可辛用郎平的話給出了答案,“郎導一直說,女排精神是不一定贏,但是明知道自己輸,都會一分一分贏回來。”
陳可辛介紹,在拍攝80年代女排戲份時,劇組搭建了一個實景的漳州訓練基地,“我們把地板一塊塊從福建漳州搬到北京。這些地板上都是當年女排運動員的.血、淚和汗。”
最早,對于出演郎平,鞏俐一度覺得擔任不了這個重擔,因為郎平在她眼里,是全世界很多女性心中的偶像。為了演好郎平,鞏俐曾翻閱了大量資料,也去比賽現場觀摩。黃渤也坦言:“我們的隊員全都是真的職業排球運動員,但我們并不是排球專業的人,你要對一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指示,這太難了。”
首映禮觀影結束后,不少觀眾都給予了高度評價。81歲高齡的資深解說員宋世雄激動地說:“我又想起我們中國女排所走過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81年世界杯的場景歷歷在目。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精神,我向創作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謝意,謝謝大家!”
那英則“后悔”沒帶紙巾,感慨電影喚回了她對女排的熱情:“80年代女排奪冠時我才十幾歲,電影喚起了很多年沒有的那種熱淚盈眶。”從小看女排比賽長大的馮紹峰表示,鞏俐的表演非常精準。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650字篇8
中國女排曾奪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創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后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奧運會四度奪冠,共九度成為世界冠軍。中國女排是中國三大球中唯一獲得冠軍獎杯的隊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后的經驗總結。當代“女排精神”可概括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棄、自強不息。
“女排精神”的關鍵人物當數“鐵榔頭郎平。”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僅是贏得冠軍,更是知道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郎平這樣鼓勵她的“戰士”。
30多年來,中國女排就是以這樣的拼搏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就算狀態處于低谷,就算實力不占上風,但她們咬牙堅持,絕不后退。正是在高峰與波谷的顛簸中,在贊美與質疑的嘈雜中,在勝利與失敗的摔打中,在誘惑與謾罵的交替中,中國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動搖,把所有的困難照單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為動力,任驚濤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態帶給我們驚喜與感動。“再難的逆境也絕不言棄”,“可以被打敗但是絕不會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中國女排正是憑著這樣的執著勇毅去拼搏去奮斗。
其實我是個怕困難的女生,“女排精神”對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后我要把女排的這種精神用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習中碰到難題,不要退縮,要開動腦筋,尋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難不要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做個迎難而上,積極立志的女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