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
《中國機長》不僅僅是一部反應川航事件的電影,更是一部反應中國民航人的電影,很多觀眾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打動。那么你知道《中國機長》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1
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20__年5月14日,該航班由重慶飛往拉薩,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下轉2版) (上接1版)機長劉傳健和機組全體成員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最終平安備降,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中國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授予機長劉傳健“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號。而由此事件改編創作的電影《中國機長》也將作為中宣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點獻禮電影在9月30日全國上映。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副駕駛徐瑞辰在駕駛艙玻璃破碎后,整個身體都被強風“吸”了出去,他現場回憶說,當時情況危險緊迫,但更大的信念支撐著他不放棄,那就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只要最壞的情況沒有出現,就要盡全部力量保障機上人員安全。”
演員李沁說,她扮演的角色原型是乘務員周雅文,在與周雅文交流中得知,危急關頭,周雅文在腰部骨折的情況下,仍忍痛爬回到工作崗位堅守。因為她堅守的是“生命之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守住。李沁感嘆,“因為塑造周雅文這個角色,讓我對乘務員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敬佩。”
這些真實故事,讓現場市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民航英雄”點贊。市民楊永河說,“重慶這座英雄城市,孕育了英雄機長,讓我們每個重慶人為之自豪。”
活動最后,電影主創人員和“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依次表達了對祖國的美好祝福。現場觀眾也揮舞手中的五星紅旗,高唱《歌唱祖國》,用嘹亮歌聲向民航英雄致敬、向偉大祖國致敬。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2
一個溫馨的問候,幾句調皮的搭訕,一段沉痛的過去,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驕奢的內心,一個純潔的心靈,一個懵懂的女孩,一個經驗豐富的機長,冥冥之中將這一群人捆綁在了一齊,經歷了一場生死輪回。
《中國機長》講述的是:一個完美的清晨,嘻嘻哈哈的歡聲笑語中夾雜著緊張的氣氛,一個名叫8633的航班從重慶飛往了拉薩,飛機上的一切跟往常一模一樣,大家都處于放松的狀態中。突然,飛機的前擋風玻璃破裂,副駕駛員被半截身體被吸到外面,裸露在空中,整個飛機瞬間的變得混亂不堪,女孩的哭聲,少女的抱怨,男人的憤怒,所有人的恐懼,可是那里有五名肩負神圣職責的乘務人員,他們迅速維護機艙秩序,幫忙乘客帶好氧氣罩,安撫大家的情緒,雖然自我的內心也是無比恐懼,可是他們依然選擇堅信機長,依然堅守自我的職責。機長劉長健以其高超的技術成功的穿越了幾乎不可能的穿越的云層,挽救了一百多名乘客的性命。最終使得8633次航班成功降落。
8633次航班的成功降落確實是航空史上一次值得銘記的事件,象征著我國航空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卻也警示著我們每一名航空人應當嚴格要求自我,精準無誤的完成我們的每一項工作。
在8633次航班從失聯到安全降落的過程中,指揮部門迅速做出反應,安防人員,醫務人員等嚴陣以待,乘務人員進取維護秩序,機長及駕駛員在人類的體能邊緣掙扎著等等一系列的配合才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在災難面前我們人類表現的那么脆弱,卻又是那么的強大。每一個人都肩負著家庭的職責,每一個崗位都肩負著國家的使命,所以請珍愛生命,敬畏崗位。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3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直接取材于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事件,一齊國內外罕見的高高原航線上飛機風擋玻璃破裂,英雄機長劉傳健與機組帶領乘客安全返航的故事。整件事情的經過其實眾所周知了,這部電影整體以還原事件經過為主。
首先,《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的情感線比較真實。不僅僅反映了機長的優秀,把乘務員應對乘客的鏡頭都表現的很到位。坐我右邊的資深乘務長也是在乘務員的那段看哭了。其中有一個乘客離開座位跑出來質疑時乘務長畢男一改服務的和顏悅色嚴厲的制止他時,也真實的反映了乘務員在緊急時刻作為客艙安全員和指揮員的主角。我旁邊的乘務長說其實突發情景下,乘客遠比電影中難以安撫,乘務員嗓子都喊啞了也很難讓整個客艙的乘客穩定住情緒。
另外,《中國機長》的節奏十分緊湊,即便我帶著挑錯的心理去看也會不知不覺被情節所感染而不太會關注技術細節,除非你要坐在家里用遙控器一幀一幀的帶著有色眼鏡去挑錯的話,可能會找到一些瑕疵吧。最終降落反推失效那一段,為了刻畫剎車動作采用的是腳踩剎車而不是自動剎車可能是唯一一個會讓飛行員吐槽的地方,可是電影是給更多普通大眾看的,如何能在一兩個鏡頭里明白電影里的飛行員在做什么,比是不是最專業的操作手法其實要更重要一些。
我覺得有時候民航人帶著挑錯的眼光去看電影的“外行”是不是專業的時候,也應當能明白,民航人也應當明白自我在電影“表達”上是不是“外行”。這個時候的取舍我覺得電影在還原真實情景到達80%以上,戲劇手法有20%已經是很好的比例了,《中國機長》在專業程度上我覺得都超過80%的水平了。
第三,《中國機長》的特效很“燃”,整部電影拍攝大體分三部分,地面、空中客艙、飛機飛行,其中飛機飛行占了不少比重,由于這部分資料不可能實拍,所以飛越雪山和風擋破裂等飛行部分全都靠特效來完成。縱觀整個片子基本沒有出戲,比某些電影電視劇里的飛機鏡頭不舍得花錢的5毛錢特效好太多。
畢竟是專業的航空題材電影,特效部分十分精良,不光視覺效果,影音效果也很好。飛機飛行而過的壓迫感經過環繞立體聲展現的十分好,在IMAX影院觀看真的有一種飛機從你身前飛過的感覺,這一點對于我這種喜歡看空戰等刺激電影的人來說還是挺開心的。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4
今日跟朋友去臨時起意去電影院看電影,在三部熱門電影里面,選了《中國機長》,看完電影之后,我忍不住給自我點了個贊:太會挑電影了。
有三個方面的感悟,忍不住分享一下。
1、細節決定對接。
我是一個淚點挺高的電影,可是看這個電影的時候,在幾個情節上,忍不住有熱淚盈眶的感覺。
可惜的是,這幾次都是情緒剛出來,就又回去了,想了想,還是細節做的不到位,缺少該有的張力。
讓我感動的地方,并不是劇中刻意煽情的地方,而是那些對細節的呈現,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可能是為了不體現個人英雄主義,電影過于追求面面俱到,對各個場景都想著力體現,結果,倒是沒了重點。
異常讓我遺憾的是,結尾的時候,當飛機快要滑出跑道的時候,正是最高潮的地方,卻莫名其妙的結束了。
還有鏡頭語言反復幾次給了副駕的腳幾個鏡頭,作為觀眾的我,分明明白,導演是要告訴我們些什么,但最終也沒有領會到,導演想體現什么。
電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導演拼命想體現的細節,拼命想用力的地方,都有些用力打在空氣中的感覺。
2、職業電影,急需提高水準。
我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腦子里,突然跳出來一個詞“職業劇”。
我突然發現,我們的藝術作品,比如電影、電視劇,卻很少拍跟生活相關的職業劇,好不容易出來一些職業劇,還都是披著職業劇外衣的感情肥皂劇,或者是披著職業劇外衣的家庭倫理劇,甚至是披著職業劇外衣的政治說教劇。
所以,電視、電影,變成了李敖說的“電視是一個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
影視宣傳,實際上是個大眾文化的洗腦。剛才,我在雨中散步的時候,想這個問題,突然想到我們電視劇中的幾個影響力。
第一,帝王劇、后宮劇最流行。所以,我們國人的帝王夢和皇后夢是最嚴重的。
第二,感情肥皂劇次流行。所以,當帝王夢、皇后夢實現不了的時候,就開始追求巨嬰式的感情夢。
第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土豪劇流行。在劇中,掙錢、變美、當官就意味著成功。所以,我們身邊的人成功夢很嚴重,追求的也都是錢、美、官等。當然,這跟我們幾千年的傳統也分不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和“千里去當官,為了吃和穿”跟當下的價值觀,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第四,我們還有一種劇叫“神劇”,無論是神話劇也好,武俠劇也好,抑或是霸道總裁傻白甜也好,甚至是抗日神劇也好。在我看來,都能夠歸到神劇的行列。不為所動,這是浪費了人們的時間。為之所動,那就是制造了腦殘,在追求幻覺的路上,一路不復返。
第五,還有一種劇叫“主旋律劇”,在我看來,這是另外一種“神劇”,我就不多說了。
好劇也有,我就不說了,好的嘛,不需要我來夸。
可是,我們的確是缺少走心的職業劇,以表現一些職業為視角的影視劇,這是一個巨大的缺陷。當然,了解世界的方式很多,我們不能寄期望于影視劇,可是缺少影視的宣傳,很多職業的確很難被尋常百姓知曉。
忍不住給我的好友點個贊,前些天見她的時候,她買了兩本書,一本書是成人版職業大會,一本書是兒童版職業大全。我們連360行是什么都不明白,怎樣可能安置好自我的人生。光有精神,只能是迅速枯萎。
3、人生這場戲,職業是主體。
這是我看這個電影最大的感受。
我最喜歡這個電影的地方就是,這個劇,沒有那么刻意的去說教什么高大上。雖然,還有忍不住的地方,可是也許是因為導演劉偉強是香港人吧,所以,并沒有大篇幅的講什么精神,什么高尚,這是很值得稱贊的。
有這樣硬核的故事,壓根不需要講什么高尚,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就是高尚。
只是遺憾的是,故事里面,人的部分太少。這也許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現狀,總是壓抑人性的表現,總想刻意表現神性,實際上,人性壓抑了,神性也沒有體現出來。
我看完電影,很喜歡,但總覺得少很多東西。上網看原型故事,看到一篇評論,我覺得說的很好,說原型故事里面的機長如果牛逼程度是100分的話,電影里面只是演出了10分。一下子讓我找到了感覺,缺少的東西就是這個。
電影很像把人拍成神,可是結果就是拍成了普普通通的人。
我出了電影院,感慨了一句,生生把一個神,拍成了人。這電影如果拍的到位了,應當是很多的熱血青年想去當機長,想去當空乘,可是,我卻沒有這種沖動。因為并沒有燃燒我的活力,也許是因為我已不年輕,可是我深刻的明白是因為他沒有點燃。
最初的時候,我覺得是因為職業的硬核不夠,看故事原型的時候,航空專家說,之所以飛機機長能創造這個奇跡。機長做對了3件事,從細節處說機長做對了28件事。
但可惜的是,從電影里面,我實在是沒有看到這3件事是什么,更不要說是28件事了。
我只能依稀的被感動到,引用電影結尾處,朱亞文說的那句話“怎樣那么牛啊?!”是啊,我只能模模糊糊覺得牛逼,可是卻說不出來哪里牛逼。
最開始,我覺得是因為職業度不夠,可是寫到那里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是形式、資料上的問題。
更深刻的原因是“我們的創作者沒有人性”,我之所以打上引號,就是為了避免歧義。
每每這種時候,我們不敢著眼于人性,因為那顯得太渺小了,只想從神性的高度去解讀,結果一解讀就假了,就失真了,沒有了生命力,也就無法產生感染力了,也就沒有張力了。
當我們把英雄拉下了神壇,才能真正把英雄送上人心中的神壇。
我從小就不喜歡看國內的戰爭片,第一部喜歡看的片子是《亮劍》,之后,我總結了之后明白了原因,因為之前的戰爭片里面的都不是人,都是神。而《亮劍》是塑造了一群人。《亮劍》之后,戰爭片才慢慢走出了“神劇”的漩渦,開始有“人劇”,人才愿意看。
最終,再一次證明一下我的立場:《中國機長》這個電影,很好,十分好,期望這樣的電影越來越多。“職業化的電影”“人性化的電影”越多,電影人更有期望,民族也更有期望。不再造神,才能真正的通神。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5
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中國機長》。而在我看之前,一直疑惑它到底講了中國機長的什么呢?是事件,還是專門講品質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帶著疑問去看了這場電影。但是,在最后卻很讓我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重慶到拉薩的航班,途中發生的事情。此事件是由2018年5月14日重慶航班事件改編而成。所以比較真實。
這天清晨,這次航班的幾個機組人員聚集在了一起。因為拉薩是高高原地區,所以經常遇上氣流。飛機可能有顛簸風險,機長劉長建為此做足了準備。機組一行來到了飛機上,做好了起飛前的準備。
飛機很快起飛了,但是沒多久,飛機就開始強烈顛簸,機長一頓操作,又向上級請示高度,飛機才又平穩了下來。接著機長就開始和副駕駛聊起天來,突然就聊到了他六歲的女兒,今天要過生日。而且還答應過她,下班之后就來參加生日會。突然“咔嚓”一聲,頭擋風玻璃突然裂了兩條縫。機長急忙摸了一下裂縫,發現根本沒有受力點。正疑惑時,擋風玻璃,突然又開始裂縫,直到右擋風玻璃脫落。右邊的副駕駛成員,直接被卡在了外面。當時,駕駛室只有他們兩個人。而另一個機長正在客艙內。機艙突然開始搖晃,乘務員們察覺到一絲不對勁,但還是安撫乘客。不久,因為與指揮部失去了聯系。而現在又處于危險的時期,全機人帶上了緊急面罩。所有乘客都極度緊張,場面一片混亂,甚至有的乘客情緒失控。
因為與總部失去聯系,指揮部的人無法給機長指導路線。他們都在心里默默祈禱機長的選擇。沒想到,機長憑借著他的努力,找到了一條云里的路。雖然過程艱辛,但他們成功的出來了。指揮部重新出現了3u8633的身影。但是,他還面臨著一個問題。現在如果要迫降,嚴重超載。成都機場塔臺立馬把,跑道給讓出來。飛機成功降落,可是剎車卻失靈了。再在跑道上沖下去,就要撞到前方的市區了。在這緊急關頭,副駕駛猛按剎車,飛機終于安全停穩。車上乘客119人,沒有一個受傷。但是有兩位機組成員受了輕傷。這128人,可謂真是死里逃生。
我非常佩服這位和死神戰斗的英雄。很開心,這位中國機長,在我心中樹立了偉大的形象。這部影片向我們表達了中國機長是多么偉大!敬畏生命!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
中國機長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