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高中生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高中1
由恐怖懸疑大師斯蒂芬·金寫就的劇本制作而成,它在1994年的奧斯卡上獨得七項提名,雖然在充斥的經典影片的1994年它輸給了《阿甘正傳》,但毫無疑問,在無數部從好萊塢流水線上下來的商業電影里,它脫穎而出,將自己的名字永久地鐫刻在了很多人心中.
故事從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誤判為殺人犯入獄開始.在昏昏欲睡的六月下午,我聽到低沉的配音出現.把你們的信仰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身體交給我.典獄長在監獄里說了這樣一句話,接著我抬起了頭.鯊堡,監獄的名字,里面生活著數以千計的罪犯以及鯊魚般兇悍的獄官.安迪在夾縫中求生.他的朋友是監獄里無所不能的黑人囚犯,雷德.
被壓迫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安迪利用自己的理財天賦贏得了監獄長官的信任的那一天.他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因此被允許——我想我不會忘記那一幕,幾個囚犯穿著臟的衣服對著風說說笑笑,他們的表情充滿了幸福,好像那一刻被握在他們手中的不是玻璃瓶子,是自由.
安迪憑著典獄長的優待在監獄里生活的越來越好.我幾乎以為他將在那里終老此生,可是監獄的殘酷消耗了他的青春和精力,卻沒有泯滅他的希望.最終,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鑿開泥墻,借著雷聲砸破水管,帶著總獄長貪污的證據和財富掏出了鯊堡.而那一年距他被冤入獄,已經足足十五年.
最后沒有忘記他的朋友,雷德出獄后,帶著安迪留給他的錢到了海邊.兩個朋友又相聚了.他們為之奮斗了很久的家園,終于沒有再禁錮他們的靈魂.
我這樣一個不那么喜歡電影的人,終于被他感動了.因為他的隱忍,因為他的矢志不渝,因為他十五年周密的計劃,還有他從來沒有忘記過的,外面的世界.
也許這部電影里有或多或少的不現實,安迪的計劃太過周密,他的堅持太過艱辛和持久,最后的結局,有那么一點完美的不真實.可是它散發出來的人性的光芒已經掩蓋掉了這些瑕疵.它給我們留下了什么 是信仰吧——《肖申克的救贖》讓我知道原來信仰足以改變人生,安迪是個相當不善于言表的人,以至于被誤判的時候他甚至沒有為自己辯解.他活在背叛,黑暗的世界里,身陷囹圄.這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輕易讓人絕望,我不知道安迪有沒有失去過對生命的期待,我只是知道,他可以堅持那么久,唯有一句話能夠解釋,這是電影里的另一句經典對白——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是的,就算有鐵索和鳥籠讓它的翅膀暫時夭折,可是只要它還活著,只要它還想飛,它就會不顧一切破籠而出,那是在泥沼里長久的蟄伏之后的浴火重生.每個人都應該有信仰的吧,就算我們活在安逸當中,不需要用十五年來交換自由,但是人類生活戰爭里,隨時都會死亡.那最可怕的不是凌厲的刀槍子彈,是一個人的戰爭,它們會讓我們沮喪,甚至是絕望.當四下無人的時候,沒有了信仰,還有什么東西可以支撐我們前進,還有什么可以讓我們為之不斷奮斗,就像安迪那樣
看完那部電影之后很久,我都在想,如果能夠像安迪熱愛自由一樣熱愛一樣東西,那么沒有什么會阻擋我吧.因為當我看到安迪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站在曠野里張開雙手仰天長嘯,好像在擁抱自由.那種感覺,很美,好像一直可以延續到永恒.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高中2
肖申克的救贖值得看兩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電影如同時裝,趕一個時髦,過上一把癮,就永遠過去了。但是確實有些電影是可以沉下來的,它將在這個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電影,給我們感官上的快感,讓我們暫時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樂;有些電影,給我們人世間沒有的奇景,滿足我們白日間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是一部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為它那里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
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么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于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污糞
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后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是這些,卻又不僅是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敘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一遍。是的,一點一滴地敘述,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為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但是——這真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竟然不給我們這個充滿必然的悲劇結局。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知道這情景是夢,好萊塢制造的夢,但我們仍然感激這夢,因為它實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這部影片,雖然講了那么多殘酷的事,但留在我們腦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記憶。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隊長進言,為獄友們贏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陽光下暢飲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顧一切進入監獄長辦公室為大家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的場面:你從來沒有覺得自由的陽光是如此燦爛,莫扎特的音樂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這一瞬間都變得高尚美麗,容光煥發……這時你就明白了:為什么人類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與沉淪之后,還能生存,因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高中3
今天周一的領導力學習中,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感觸,收獲非常大。
因為命運捉弄的一個巧合,主人公安迪被認定故意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終生監禁,在肖申克監獄服刑。
他從未放棄信仰,始終追尋美好。在監獄服刑的將近二十年里,他發揮了自己銀行家的特長,為典獄長不斷洗錢,為獄警處理生活工作中稅務問題,甚至幫助他們的孩子上最好的大學,取得典獄長一眾的認可,為自己理想的實現始終默默準備著。他相信,即使身處獄墻之內,美好的東西也從不會遠離,因為那些美好的回憶在腦海里,在心里。他喜歡讓獄友在修葺樓頂后如同自由者一樣享受從未想象過的啤酒,喜歡讓獄友和自己一起在灰色的獄墻內感受音樂的美妙,也為讓獄友可以在寬闊的圖書館內汲取知識的養分,提高他們的文憑而感到充實,他試圖讓每個人心中充滿希望。
和他關系最好的獄友里德說,這里所有人的生活正在被體制化,或者已經被體制化了。就像服刑五十年的老布魯克斯離開監獄后,他發現所有的一切都變了,他完全適應不了新的環境和生活,于是在途中旅館留下“布魯克斯到此一游”后便上吊自殺。肖申克已經讓他依賴上它,從最開始的掙扎到慢慢適應,然后習慣適應,等到哪一天真要離開時就會突如恐懼來臨,變得惶恐不安,害怕離開。看當時布魯克斯得知假釋消息后拿起匕首要殺獄友的反應就可以知道。終于有一天,當里德服刑滿40年的時候他也自由了,可以離開這個地方了。他重新適應生活工作的經歷感受和老布魯斯一模一樣,甚至也看到了“布魯克斯到此一游”的遺言,他同樣難以改變即使小便也需要請示,否則會一滴也尿不出的習慣,重新開始的恐懼讓他想到步布魯克斯后塵。幸運的是,他還欠一個與安迪之間的約定:找到那塊黑色的火焰狀的石塊和它下面的理想。這個理想讓他從肖申克監獄得到了真正的屬于自己的救贖。
安迪越獄成功了。不僅僅是他對地質學豐富的學識,最重要的是二十年如一日般的努力和堅持。記起第一次安迪請里德幫忙帶進來一把鴨嘴錘時的場景,當時里德開玩笑說,拿這樣一個鴨嘴錘打算挖洞越獄,恐怕六百年也不見得成功。但安迪就是用二十年做到了。就像為了讓州政府撥款協助建設監獄圖書館一樣。當其他所有人聽說他要寫信給州政府匯報此事時,都覺得他在癡人說夢,上級絕對不會理睬他的。也就是他,連續五年,每周兩封信給州政府,終于換回來州政府正面的支持,協助一起在肖申克監獄里建立了一座有模有樣的圖書館。
安迪在越獄前對默德說,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我的理解是,每個人既然活著就得活點意義出來,不能把每天過得和昨天一樣,生活得沒有靈魂,沒有意義,甚至習慣適應于這樣一個肖申克一樣的監獄。我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名叫肖申克的監獄,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給自己搭設的這座監獄里。年輕時,我們朝氣蓬勃,對生活充滿希望,敢于面對各樣的挑戰,不斷抗爭,努力追尋夢想和希望的美好,就像是在監獄里憧憬著獄墻外的風景不斷準備,積蓄力量,嘗試越獄。但現實又往往殘酷,獄墻高壘,在一次次的抗爭中,面對一次次的困難挫折,我們精疲力盡,開始妥協,開始習慣,然后自我安慰“這樣的現在其實挺好”,坐等老死于肖申克監獄。等到真的有一天可以重新做夢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的夢想還在不在,再也沒有了飛翔的能力。電影中肖申克監獄里的安迪需要救贖,里德需要救贖,整個肖申克監獄需要救贖,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肖申克監獄同樣需要救贖,而救贖需要莫大的勇氣、智慧、毅力、意志,它們缺一不可。
愿你與我共勉共進,心中永存夢想的燈火,青春不止,奮斗不止。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高中4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于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余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人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所謂的救贖,并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稅,為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后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兇,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為安迪會在使我中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真兇自由應該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經對那個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忙著或,就是忙著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么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其實,認識本身就是一個鑒于,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里,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記得《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一言: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對大家說,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高中5
Andy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沖動所作出的行為被指控謀殺了與人偷情的妻子,被法庭判決為無期徒刑,關在肖申克監獄。Andy剛開始默默承受這一切,后來認識了Red和其他的一些人。并熟悉他們和他們成為朋友。這其間Andy被姐妹花欺負,Andy憑借著自己的才能為監獄里的看管和軍官們報稅,后被監獄長看上,為他洗黑錢,成為他的附庸。Andy還用自己的執著每星期給州政府寫信,終于為肖申克監獄建立起一座圖書館。后來Tommy的到來,告知Andy是被冤枉的,卻被監獄長暗殺。Andy 終于決定越獄,爬過那個他用斧子挖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希望在這部電影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Andy有希望,所以他能得到自由。
總有一些人,一直在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希望是什么呢?Andy給了我們的答案。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也可以令你去尋找自由。希望在字典中的解釋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在胡適的詩歌里希望也許是昨日的瓢潑大雨,也許是今朝的晴空萬里,也許是清晨的朦朧薄霧,也許是黃昏的似火晚霞,或應是沙漠中的綠洲,必定是前進的力量。
是的,它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愿望,亦是一種救贖。就像安迪,他被判了無期徒刑,因為希望,他從未放棄去獲得自由。他說過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 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 I hope.這種即將得到自由的感覺是甜蜜的。記不記得Andy逃出監獄時的場景:先是穿過自己挖的洞,然后爬過下水道,之后在風雨中迎接“新生”。這亦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即便你無罪也好。先用自己的雙手去闖出最初的一片天地。然后等著你的是一段惡臭不堪,但同時也是你自己“砸”出來的一段長路。你通過了它,因為你知道在這之后等著你的是什么。接著你迎來了風雨,此時的你沒有抱怨,而是在風雨中享受人生,擁抱自己。
一個監獄,里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似乎是個道貌岸然的官員,但是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其他警員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他們如果放到這社會中,便是掌權階層,是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Red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監獄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監獄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監獄,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但是他從未想離開監獄,他從未想過抗爭,他只是是順應監獄的規則以求自保。Andy的出現改變了他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Brooks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監獄里活了大半輩子。終于得到自由的時候,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監獄扼殺,所以他在面對自己要被假釋的時候,他做了一個瘋狂的舉動,希望自己能繼續呆在監獄里。
最后,我們的主人公Andy,他不僅拯救了他自己,他也想盡一切努力去拯救整個監獄里囚犯的靈魂。所以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帶給我們的是精神的洗禮,也讓我明白了希望的可貴。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像Andy Dufresne一樣,去拯救別人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