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
寫觀后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方式來讓自己的思想更加豐富,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小編給大家分享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參考,方便大家參考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怎么寫。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1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扎扎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刻苦鉆研,勇攀高峰。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著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戶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于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系在一起,并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舍的標準。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天,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直在豐富內涵,一起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2
在萬眾矚目的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排山倒海的加油聲響徹小馬拉卡納體育館,無數面五星紅旗匯成氣勢恢弘的中國紅,郎平率領的中國隊在先失一局的情景下力挽狂瀾,戰勝勁旅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再次登上奧運最高領獎臺。
“致敬!”“她們配得上所有的贊美”“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從深夜的里約到午間的北京,從電視機前到網絡空間,融為一片歡樂的海洋。13億中國人分享著勝利的榮光,感動于拼搏的精神。從小組賽2負3勝的坎坷磨難,到強敵環伺下的背水一戰,女排姑娘們以蕩氣回腸的逆襲征程,不但為中國代表團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激蕩起無數中國人深埋心底的愛國情懷,奏響了超越自我、頑強拼搏、團結奮進的時代強音。
奧運之美,綻放在體育健兒們勇攀高峰、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中。總書記深刻指出:“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高手云集的奧運賽場上,沒有“一分一分咬牙頂”的頑強堅持,何來女排沖出“死亡之組”、勇奪冠軍的驚喜與奇跡;缺少了迎難而上、追求卓越的進取意識,“大男孩”孫楊也無從克服困難奮力摘金奪銀。從女將鐘天使和宮金杰為中國實現自行車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乒乓球隊包攬四金傲視群雄,拼搏精神激勵著奧運健兒們奮勇向前,不但構成賽場上一道閃亮的風景,也生動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奧運之力,流淌在愛國主義的樸素情感中。競技場上,總有一種力量穿越時空、跨越國界,激勵著運動員全力以赴、爭創佳績,那是對祖國發自內心的熱愛,那是為國爭光的自豪與幸福。科威特選手阿爾哈德尼勇奪金牌,卻因本國奧委會被“禁賽”無法升起國旗潸然淚下;難民代表團無處安放的愛國之情,更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祖國的可貴。無論何時何地,祖國都是體育健兒最堅強的后盾、最溫暖的家園。獨自代表中國參加奧運馬術比賽的華天最大的夢想是“讓中國的國旗飄揚在里約上空”,舉重選手龍清泉奪金感激祖國:“這股力量是祖國給我的”……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國歌回蕩在賽場內外,我們為勝利鼓掌歡呼,更體會到愛國主義的深沉力量。這是凝聚起所有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這是我們心中澎湃不已的情感暖流。
正如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所說,此刻這個社會需要一種精神,不論是球場上還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國人的精氣神。不管時代情境如何變化,女排精神永可是時,愛國主義和團體主義精神永遠是我們開拓前進的力量之源。今日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巍然屹立,但我們依然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臨發展征程上的諸多問題和挑戰。身處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改革攻堅期,步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發展陣痛期,應對脫貧攻堅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硬仗,我們更加需要以“蠻拼的”勁頭迎難而上,用釘釘子的精神勇毅篤行,匯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在國家發展、民族提高的競技場上續寫中國奇跡,創造新的輝煌。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3
在國慶假期間,學校發了電影票,我去看了電影。看的電影名字叫做《奪冠》,它講述了中國女排的過去的經理。奪冠,一個多么輕易說出來,但卻又難做到的詞。但她們做到了,但在他們光鮮的背后是那不懈堅持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
《奪冠》它講述了兩個時代的中國女排的故事。拉開帷幕我便看到了80年代的中國女排,那時的她們自信、張揚,無懼風險,勇往直前。哪怕身上帶著無數傷疤,也要去拼,去做這件風險很大的事情。但當他們踏上世界冠軍這條路時,風險和害怕將迎著風去面對,終將化解,一往無前,不畏縮也不回顧。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有回報的。在看我們這個年代,當受到前輩的鼓舞時,乘風破浪,無所畏懼。都是踏著星星的夢想,去看那最美的天空,生活在無邊無際的夢中。在我們這個年代并不像是90年代那樣,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隨心所欲。只能盡自己唯一的努力換取一片小小的云朵,去奪得一片天空。奪冠就像一場夢一樣,去喚醒我們沉睡的斗志。
當陽光劃過天空,星星終將會墜落。
當80年代的女排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冠軍,我為她們歡呼。在看她們比賽的過程時,我看到她們的教練,合上了戰略,讓我覺得她們的教練相信她們了,相信她們一定會奪得世界冠軍。
當時我在看電影時,看到郎導宣布參賽名單,而一名隊員因為能力高超,但是卻被對手摸透了她的套路,不能繼續參賽。讓我覺得非常可惜,也讓我明白,球場如戰場。有用的留下,沒用的淘汰。這使人懊惱的賽制,卻也是不能改變的,因為一旦有了情感,不免總是有失望的,要學會去接受。但當看到中國女排奪冠時,我又忍不住為她們喝彩,她們是值得的。
一切努力終將會得到回報,放手去做吧!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4
就當是馬后炮吧,筆者對陳可辛指導的電影《中國女排》一開始就不是太看好,心中總有一些疑惑,不過由于媒體和觀眾的熱捧,《中國女排》未上映先爆紅,筆者個人也隨波逐流謹慎看好。
不過最近隨著中國女排功勛主教練陳忠和對《中國女排》電影表示不滿,這部電影的口碑出現了反轉,筆者也就著這股熱度將自己心中的疑惑說一說。
筆者認為電影《中國女排》是存在一些失誤的,這些失誤導致了現在的爭議。
不可否認,陳可辛近年來導演的兩部有原型的電影《中國合伙人》和《親愛的》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這兩部電影的編劇則是同一人張冀。于是他們又合作了電影《中國女排》。
先不提張冀,光說陳可辛,制片方選他當導演是存在一定問題的,那就是陳可辛是否真的能理解“女排精神”?這也是廣大網友最擔心的。女排精神傳遞了三十多年,陳可辛又關注過多少中國女排的故事?他知道侯玉珠嗎?知道李國君嗎?知道吳詠梅嗎?
查看陳可辛的履歷,他之前的工作幾乎沒有什么和女排交集的經歷,很難想象他真的了解女排精神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分量。
同樣是香港導演,為何林超賢的《紅海行動》和《湄公河行動》能成功,李仁港的《攀登者》卻遭遇滑鐵盧。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林超賢兩部作品都是動作槍戰片,這是香港導演的強項。李仁港卻難以理解為了國家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因此他拍不好《攀登者》。
陳可辛能否完美演繹女排精神確實讓人捏了把汗。
要知道,陳可辛和張冀是有虛構原型故事、丑化原型的“前科”的,《中國合伙人》他們丑化了俞敏洪,雖然俞敏洪本人到首映現場了,但那更多是商業考慮,回手俞敏洪就發布了幾千字的長文表明自己的態度,直接挑明電影丑化了自己。
無獨有偶,陳可辛和張冀的另一部熱賣作品《親愛的》,同樣虛構了主角“陪睡”等情節,導致電影故事原型吳永俠不堪村名恥笑要狀告陳可辛和劇組,最終陳可辛道歉了事。
履歷不符又有此丑化原型“前科”的二人組,也是筆者對于《中國女排》從一開始就謹慎看好的根本原因,現在功勛陳忠和教練的態度對于陳可辛和張冀來說也并不陌生。
多說一句,筆者心目中能拍好《中國女排》的人首推老謀子,他是懂得如何撩撥國人心弦的導演。
二、《中國女排》似乎“名不符實”
我們知道,中國女排在三十多年里經歷了三次輝煌期,分別是五連冠、日本和雅典雙冠以及現在,當然中間也存在很長的蟄伏期。
筆者的看法是,如果片名是《中國女排》,那三次輝煌期就一次都不能少,馮坤、楊昊、趙蕊蕊、王一梅、周蘇紅、張萍等奪冠功臣她們同樣應該留下自己的影子和名字。
同樣的,既然是《中國女排》,那么在蟄伏期拼搏過的李國君、小老虎孫玥、賴亞文、吳詠梅、曾春蕾等人她們就要被遺忘嗎?她們同樣是中國女排的一員,不該同樣被銘記嗎?
可能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只認得明星球員,但對全國以萬計以億計的中國女排球迷們來說,不論是奧運會冠軍還是第七名,她們都是最可愛的中國女排隊員!
既然電影名字叫《中國女排》,那就不能厚此薄彼,敬酒還有“寧少一圈,不落一人”的說法呢,何況是一部舉國關注的電影。
實在不行,那就改名。
這次陳忠和教練的意見主要集中在“爭吃雞腿”和“隊友教導成才”這樣的細節上,認為這些虛構的橋段事實上丑化了陳忠和。
對此,絕大多數網友都是支持陳指導的。筆者看了四部預告片和一些預熱圖,然后得出了三個看法。
1、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就是一個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諧角”。
一般來說,好萊塢電影在角色分配上總是要讓主角和配角形成一正一諧的搭配,如果主角是正角,身邊一定有個諧角,反之亦然。比如《花木蘭》中的花木蘭和小龍。
陳可辛讓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在片中多次出現如“爭吃雞腿”“呆若木雞”“茫然失措”等橋段,就是把青年陳忠和當作青年郎平身邊的諧角處理的。很明顯,這是一個商業電影的套路,而不是主旋律電影的打法。
很多網友質疑黃渤出演陳忠和是否太丑,筆者倒認為還可以勉強接受,而且黃渤的演技起碼從預告片中看起來還相當不錯,沒有出現彭昱暢那樣的“搞笑”橋段,和鞏俐飾演的郎平惺惺相惜。
雖然說黃渤飾演中年陳忠和是可以接受的,但明顯他也不算是最佳選擇,這是導演和制片方在考慮商業票房的結果,因為黃渤的票房號召力還是不錯的。
但是制片方和陳可辛明顯忽略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黃渤的票房號召力主要來自于搞笑電影,并非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大賣也絕不是因為他。
第二個問題就是靠明星拉票房現在明顯不好使了。同樣是《我和我的祖國》,中間有個章節叫“奪冠”,也就是中國女排洛杉磯奧運會奪冠那次。這個章節里兩個小朋友和一幫弄堂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們演得相當好,結果章節最后莫名其妙加了吳京,雖然只有短短十來秒的戲,但片方卻把吳京頭像打到了宣傳頁面上。其實大多數觀眾的意見都是吳京和馬伊琍這段戲純屬多余,遠不如兩個小朋友演得好而且演得合理。
事實上吳京主演的《攀登者》票房和口碑也不怎么樣,吳京都不好使了何況黃渤。
多說一句,《我和我的祖國》中另一段遭受差評的橋段是“白晝流星”中兩個小伙子迎接飛船降落,明顯這個橋段是虛構的,而且虛構得極不合理,因此被網友群嘲。可見,虛構是可以的,但要合理,觀眾都不是傻子!
3、《中國女排》宣傳圖“用力過猛”
之前《中國女排》劇組曾發布過一組宣傳圖,這組血跡斑斑的大腿照片引來不少爭議,筆者認為,這張照片也許沒有太多夸張和虛構,但卻有過度宣傳之患。而且給人一種不好的感覺,片方機極其簡單的將女排精神歸于“慘”這個膚淺的表面現象上,似乎宣傳用力過猛,但,過猶不及。
歸根結底,片方還是把《中國女排》當成一部要大賣特賣的商業片對待了,而忽略了《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真正的硬核。
說句悲觀的話,根據預告片的內容看,整不好大年初一觀眾們要被強行灌一大碗雞湯了。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5
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現役中國女排球員走上銀幕演自我,中國女排球員們過了一把電影癮,但令人震驚的是她們的演繹超越了演員,或者說她們真實再現了她們自我,幕后故事直擊淚點。
朱婷演朱婷自我,來自農村的她其實內心比較自卑,剛進國家隊就是不愛說話,在場上更不會招呼隊友,十分悶,這在影片中真實再現。朱婷自我都直言:“我第一次演電影,這也是對我的一次再教育。當初,就是父母家里孩子太多,自我如果打不出來,就可能去廣東打工。”朱婷身體單薄,郎平給她營養粉完全屬實。為了讓朱婷能夠釋放自我,郎平不斷鼓勵朱婷在場上大聲地說話,朱婷還是悶。坐下來,郎平用話去刺激她,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在隊里都一樣,朱婷急了,“你別說了!”郎平說:“我需要的就是這股勁兒。”尤其是郎平問她為什么打排球,朱婷最終說話:“為了我爸媽!”再問,朱婷再說:“為了成為你!你滿意了吧”現場鴉雀無聲,朱婷爆了。郎平靜下來說:“那你就錯了,你永遠都不會成為我。”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場戲完全超越了表演,因為這就是朱婷自我。就在與巴西隊里約奧運會14決賽決勝局,郎平對著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為你自我!”從過去到此刻,朱婷成為中國女排隊長,成為世界頂級球星,有多么不易。
還有一個人,記者根本沒有想到電影會觸動這一點,那就是2016年著名球員曾春蕾無緣里約奧運會出征大名單。拍這一點,需要直面矛盾的巨大勇氣。更讓人吃驚的是,由鞏俐飾演的郎平和曾春蕾本人的對手戲相當精彩,全國花蕾粉絲團會找到鼓舞人心的答案,曾春蕾的淚水與倔強真實感人,那簡直不能說在演,而是帶血的釋放,為何曾春蕾無緣里約,真的是因為傷病嗎那是曾春蕾長久的傷疤,她到底如何承受電影給你答案。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6
很多年后,中國更強大了,中國人依然會想起20_年8月21日的這個場景:中國女排姑娘站在里約奧運會冠軍領獎臺上,齊聲高唱國歌: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中國女排里約之行,完全能夠拍成一部大片,逆襲命運,咬牙死磕,絕地反擊,最終迎來氣壯山河的勝利!
這是里約奧運會中國人最關注的一場比賽。一位“80后”媽媽在朋友圈里寫道,她帶著6歲的女兒在客廳里看完了這場直播,“奏國歌時,我把女兒拽著站起來,一齊跟著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刻骨銘心的團體記憶、共同情結,對中國人來說,中國女排就是團體記憶、共同情結。新一代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偉大勝利,又在中國年青一代中延續和強化了對這支隊伍和“女排精神”的認知和情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向世界緩緩打開。那是一個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帶來了一場關鍵勝利。1981年年底,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7戰7勝,首次奪得世界杯賽冠軍。
那時在中國,黑白電視機都不多見。決賽那天,人們黑壓壓一片守在電視機前、廣播前,收看收聽中國女排對陣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軍,中國女排3:2獲勝。舉國沸騰。天安門廣場上,人們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在今日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活力燃燒的年代,那是一個人人談夢想為榮的年代,那也是一個國人爭先恐后用勤奮與智慧改變祖國面貌的年代,而中國女排用“五連冠”的佳績,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為當時的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誠如當時《人民日報》頭版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所言:“她們的勝利捷報,也使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全國人民得到極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我,我們難道不應當好好向她們學習嗎中國女排在體育戰線上為國爭光,我們就不能在自我的崗位上為祖國多作貢獻嗎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還不到5千億元,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萬億元。各個領域,中國都迎來了收獲時刻。中國人對待奧運金牌的心態,越來越理性。畢竟,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已不僅僅是體育了。可是,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對巴西、荷蘭、塞爾維亞的比賽,為何仍然讓中國人揪心關注、熱淚盈眶
這又是一場關鍵時刻的關鍵勝利,遠遠超出了一塊金牌的含義。中國人從這場比賽中,看到了夢想的復蘇,看到了奮斗的價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日,中國已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和深水區,前面路上充滿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應對改革的復雜形勢,許多人像中國女排在里約那樣“一分一分咬牙頂”,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縮,還有人墮落……在今日,時代和人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越來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如果沒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沒有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任何一個民族都難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談不上實現偉大的夢想。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能夠實現的”——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堅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夢想實現的路徑嗎中國人用“女排精神”去堅持去努力,像中國女排那樣專注、團結、拼搏,必須能夠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的提出,基于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的歷史大背景以及當代中國發展現狀,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系在一齊,指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夢想總是美麗的、動人的,是激勵人前行的不竭動力,但追夢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艱難與險阻,有不少的挑戰與考驗。
如果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女排之崛起,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投入改革開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日,中國女排的勝利,將再度激發中國人的精神動力,自信地走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7
《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是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隊員用一記接一記的重扣打出來的,是用一座接一座的獎杯鑄起來的`。30多年來,女排的發展并非順風順水,也曾遇到低谷,經歷失落,但女排姑娘們面對失敗與低潮,永不言棄,奮力爭先。哪怕遭遇大賽失利,面臨獎牌旁落,姑娘們仍舊沒有絲毫的懈怠,用訓練場上的汗水與傷痛,告訴自己,也告訴國人,希望的啟明星仍舊懸掛在前方,照耀前行的道路。這次奧運會之旅,女排遇到的情況同樣如此,開賽之初備受打擊與壓力,但不言棄的精神與所具有的實力,幫助她們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在這個網絡化、娛樂化充斥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女排精神的歸來,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
正如56歲的郎平所說:“中國的《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說贏了就有《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要看到這些隊員努力的過程。”35年來,《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總是與這個國家每個歷史發展的節點相契合,女排的頑強拼搏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并且推動著一代代人砥礪前進。
奪冠電影觀后感200字篇8
在這個星期三的下午,我們去報告廳看電影《奪冠》。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郎平和中國女排國家隊奪世界冠軍的故事。在那個時候,科技沒有那么發達,就連彩電都沒有,中國女排訓練室的工具也很簡陋,但是作為中國女排的隊員,郎平和她的隊友們都很刻苦地訓練,訓練時摔跤都磨破皮流血了。有許多隊員都曾想放棄,哭著想要走,但她們的教練嚴厲的說:“中國女排,流血流汗不流淚!”后來,郎平和隊友們一起去和日本女排隊比賽。中國女排拼盡了全力,打財了日本女排隊,就這樣中國女排奪得了勝利。
幾十年過后,郎平當上了美國女排隊的教練,她訓練隊員也像以前的教練對她們一樣也很嚴厲。之后的不久,美國要和中國隊比賽,結果中國慘財。在這場比賽后,郎平重新回歸中國隊,在她的帶領下,中國女排更加科學地改進了訓練方法。最終中國女排重振雄風,重新贏得世界冠軍,成為了世界上一流的球隊!
通過這部電影,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嚴厲的做,學習中國女排努力拼搏,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