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電影完整版觀后感50字
兩萬五千里長征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還釋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那么你知道長征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長征電影完整版觀后感50字,希望你喜歡。
長征電影完整版觀后感50字1
這個陽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媽媽帶我看了《我的長征》這部電影,它深深地觸動了我小小的心靈。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飛奪瀘定橋”這一幕。只見戰士們冒著兩岸敵人瘋狂的槍林彈雨,穿著破草鞋在刺骨的鐵索橋上艱難的移動,橋下則是波濤洶涌的大浪,讓人不寒而栗!但是他們毫不畏懼,奮勇向前挪著每一寸腳步,最終每個人都堅定自己的信念,英勇奪下了瀘定橋。
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恍然大悟,平時我們總認為學習苦,學習累,難道比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吃野菜還苦嗎?正因為有了他們的英勇奮斗,今天我們才能豐衣足食,安靜地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所以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紅軍戰士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以積極的姿態去迎接生活學習中的各種挑戰。
朋友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吧!長大以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獻出自己的力量!
長征電影完整版觀后感50字2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認真讀了“長征的故事”。對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開始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長征中,紅軍破關奪卡,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兩年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查轟炸,底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數不盡的艱難險阻,而我們的紅軍戰士靠兩只腿,長驅二萬余里,縱橫中國十一個省。最后,勝利沖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取得了戰略性的偉大勝利。
在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英勇艱苦的精神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無比頑強的生命力,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無堅不摧的'強大戰斗力量。
長征電影完整版觀后感50字3
在讀過了《七律長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紅軍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每每讀過此詩,腦海里便會浮現出紅軍戰士們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紅軍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不怕”表明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憑此精神,戰士們把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看得極為平常。
紅軍戰士們在長征途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都被他們克服了。一路上,他們擊潰了敵軍的無數次的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綿延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跨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爬岷山,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取得了勝利。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為的就是后代們的幸福生活。
長征,譜寫了中國革命的交響曲,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敘述了了紅軍的大無畏,我們要把長征銘記于心,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
長征電影完整版觀后感50字4
電影《長征》片長三個小時,分上、下兩集,向觀眾展示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場景。影片宏偉壯觀,深入的再現了紅軍當年長征所遇到的種.種內在和外在的艱難險阻,用史詩筆觸全景刻畫了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紅軍戰士長征途中的幾次較大的戰役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于挑戰自我極限敢于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對于影片的藝術成就、歷史意義、現實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問題:紅軍是憑借什么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堵截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民黨的軍隊,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的革命保留了珍貴的火種?是什么讓本來是執行戰略大轉移的一支隊伍,在漫漫的萬里長征中卻扮演了播種機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論散播到千萬戶家庭呢?
影片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為受限于電影片長的原因吧。故事是從湘江河畔,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對軍隊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所以部隊帶著大量的緇重擠在湘江橋上,幾天幾夜部隊也沒有能完全通過湘江。然而,時間就是生命,在紅軍的上頭敵人的飛機在狂轟爛炸,后面有幾十萬追兵正洶涌而來,前方,蔣介石在加緊布置幾道攔截的防線。紅軍長征的第一道本來不是難關的難關就這樣橫在了全體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面前。幸虧紅軍的后衛部隊拼死抵擋住了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要不然,此役紅軍的后果實在不堪設想。
在渡過湘江之后,影片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個紅軍的后衛戰士在敵人蜂擁包圍住他的時候,毅然拉開了胸前手榴彈的彈弦,但是沒有爆炸場面的刻畫,鏡頭轉向了印滿紅霞的天空,不知道這可是象征烈士流淌的鮮血?第一道本來是長征途中最容易渡過但卻因為人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難關被克服了。湘江戰役后,紅軍連克國民黨軍隊的四道防線,但是自身的傷亡也非常慘重,八萬之師拼得只剩了三萬之士,雖然是勝利了,但按照這樣的打法別說陜北會師,沒到四川就得全軍覆沒。即使這樣,紅軍能突破國民黨的四道防線幾十萬大軍的攔截,原因何在呢?
我認為,在這個階段,紅軍能避免覆滅的原因在于紅軍將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后衛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珍貴的喘息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衛阻擊,生還的可能性很少,但為了整個集體,甘愿流盡最后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發展,更不要說建立新中國了。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犧牲的先烈們。
在一個集體當中,如果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大家都亂成一團,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沒有凝成一股勁的凝聚力,沒有哪怕犧牲個人也要保全集體的信念,那么這個集體決不會走得很遠,而我們的紅軍指戰員就具備有這些優良的素質,終于能夠令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中華戰爭史上的奇跡。這些精神在我們現在這個國際形式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的人民更應該汲取和發揚,不要先自亂了自己的陣腳,大家團結一致,發揚紅軍精神,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強國強軍,保證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之林更好的發展。
湘江戰役后,紅軍在通道得到了及時的修整,紅軍雖然沒有完全擺脫李德、博古的錯誤軍事路線,但是毛澤東開始重新獲得了發言權。在毛澤東和很多頭腦清醒的紅軍領導人的堅持之下,改變行軍路線,四渡赤水,占領貴州,并在貴州遵義召開了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徹底的糾正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戰略方針,重新奠定了毛澤東在軍隊中的指揮權。此后的紅軍聲東擊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亂了蔣介石的軍事部署,甩開圍追堵截的敵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說“遵義會議”之前紅軍是有險無驚,那么“遵義會議”之后,紅軍更多的是有驚無險,強度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紅軍自身的體能極限挑戰,毛澤東軍事指揮上的高明可見一斑。在和張國濤會師之后,雖然紅軍又經歷了兩條路線的選擇,同時受到了張國濤分裂勢力的威脅, 實現了長征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揭開了中國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說遵義會議前,紅軍能突出重圍依靠的是不怕犧牲的勇猛精神,那么遵義會議后取得的一連串勝利就得益于中共中央正確的軍事路線路線和方針,應該總結為智謀的勝利。
有人說中國共產黨是一群沒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戰爭的勝利是因為農民太窮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時候玩命,讓共產黨揀了個大便宜,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大家知道,國民黨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壯丁去的,家里也很窮,為什么同是窮人,在紅軍隊伍里就能打勝仗,在白軍隊伍里就只能打敗仗,這個事實不是勝過任何的雄辯嗎?打仗講究的是謀略,一時之勇是不能決定全局的。在《長征》這部影片中湘江之戰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要運用謀略,領導階層沒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們看看長征中決定軍隊命運的領導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產國際排來的,博古、張聞天都是蘇聯留學生,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都是海龜派大腕,毛澤東是湖南師范學校畢業等等,不舉例那么多了,他們當時的這些學歷可以說明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驕子。不可否認當時的共產黨高層領導是人才濟濟的。正是由于這些人才的匯集出謀劃策,紅軍才能從無到有,從有到壯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謀無勇不行,有勇無謀也不能長久,只有智勇雙全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看了《長征》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們這些平凡的老百姓,也要時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休養水平,提高自己承受失敗的心里承受能力,培養自己敢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盡量做到智勇雙全,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夠更加精彩,我們也更能為祖國貢獻我們更大的力量大。
紅軍精神永遠是我們戰勝自我,戰勝困難的指路明燈,《長征》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我一個普通人無法說得清楚,但愿紅軍的長征精神能在我們在我們的下一代世代相傳!
長征電影完整版觀后感50字5
南昌起義后,由于國民黨的迫害,無奈之下,紅軍8萬人馬向陜北轉移。
這次轉移行程共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矚目的長征。暑假里,我就看了一部介紹長征的歷史電影-——《長征》。整部影片講述了一次艱難,坎坷,偉大而又可歌可泣的征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戰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的幾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向中央蘇區襲來。為了擺脫困境,紅軍在湘江展開血戰,強渡湘江,突出了重圍。但此戰紅軍傷亡很大,原本的八萬人一眨眼就損失了五萬,元氣大傷。
面對如此形勢,一直沒有發言權的毛澤東在大家的幫助下,對國際共產組織代表李德進行了批評,并解除三人黨組織,最終使黨的領導權重新回到了毛澤東等領導人手中。此后紅軍的行動變得正確,紅軍的作戰也變得勇猛,勝利也多了起來。毛澤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四渡赤水,佯攻云南等戰略,擊破瀘定橋,帶著隊伍,翻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陜北,組建了川陜根據地,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師,長征終于獲得了勝利。
看完影片我不禁贊嘆道:“這長征的兩萬五千里真是坎坷的很吶!”剛開始的湘江之戰中,戰士們冒著敵人飛機的狂轟亂炸,鮮血把江水給染紅了,江面上浮著戰士們的尸體,一戰過去紅軍橫尸遍野,這個景象慘不忍睹,湘江兩岸血流成河,活著的戰士也只能為犧牲了的戰友痛哭,不能給他們埋葬,因為在后面有幾十萬大軍在追趕他們;在翻越雪山的時候,戰士們沒有專業的裝備,沒有取暖的工具,許多戰士在攀登雪山的時候因為雪崩、饑餓、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后只能埋于風雪之下,讓純潔的雪花將她掩埋,這一切都是多么讓人痛楚啊!攻打瀘定橋時,戰士們吃力地爬著鐵索,敵人的槍炮猛烈地向他們射擊。在槍林彈雨中,中彈的戰士身體痛苦的抽搐著,時不時地掉入萬丈深淵,但另外的戰士還是頑強地爬向橋對岸。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在無可奈何下,將自己幼子托付給沿途的群眾撫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主席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我不禁對主席充滿敬佩之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
長征觀看心得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