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后感《八佰》
寫觀后感需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好的地方,同時也要提出不足之處和看法和建議形式。好的電影觀后感《八佰》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電影觀后感《八佰》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1
看了《八佰》這部英勇壯烈的抗日影片,我很受鼓舞、感觸頗深,內心充滿了感慨、無奈、憤怒和不屈。也看到了在日本侵華時期,由于國力的不濟和時局的動蕩,國人所表現出的無助和麻木,以及以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的綏靖態度。
影片講述了在淞滬會戰中,為了掩護國民軍隊第88師撤退、為了喚醒國人的抗日熱情、為了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為了證明中國軍隊還在戰斗,國民軍隊五二四團鎮守四行倉庫,用鮮血筑起堅實的抗日防線,用區區400血肉之軀打退日寇一波接一波的猛烈攻擊,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奠定堅實基礎,為徹底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侵占全中國的狂妄計劃起到重要作用。影片用一次小戰役,深入刻畫了抗日戰爭期間,國民軍隊奮勇抵抗外來侵略,誓死保衛民族尊嚴的英勇氣概,以及中華民族視死如歸的堅毅頑強。雖是小戰役,卻是整個抗日戰爭的縮影,反映出戰爭的凄慘和悲壯,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四行倉庫里的“八佰”勇士,拼死守衛上海的英勇行為,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敬佩,他們用鮮血鑄成抗日戰爭的堅固長城,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支持,也徹底喚醒了失去信心和勇氣的麻木國人和沉睡的中華民族,徹底改變了世界對日本侵華的丑陋罪惡行為的縱容態度。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軍隊沒有放棄抵抗,他們一直還在英勇地戰斗,“中華民族沒有亡,中國沒有亡!”
影片深入刻畫了租界區歌舞升平、霓虹璀璨和僅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內悲慘壯烈、血肉模糊的強烈對比,展現抗日戰爭時期舊中國的沒落和悲哀,民族意志力的松散、渙散,國家存亡岌岌可危。國家太需要一場英勇悲壯的戰斗,來鼓舞人心、重新凝聚民族力量,來震懾外來侵略。此刻,四行倉庫里的“八佰”勇士浴血奮戰,保衛家園的壯舉,正當其時,在淞滬大地上燃起星星之火,凝聚燎原之勢。
影片塑造了國民軍隊寧死不屈的英勇形象和無數被卷入戰爭的普通百姓的視死如歸。在這“八佰”勇士中,很多只是“無縛雞之力”的百姓、很多還只是孩子,但面對國恥家恨,毅然選擇捐軀報國,捍衛民族尊嚴。雖無名于史冊,但他們誓死抗爭的勇氣和決心,深深地刻在了中華民族的不朽豐碑上,烙在了祖國人民的心中。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2
疫情期間,憋了好久都沒有出去看電影,聽說最近有個名叫《八佰》的電影震撼了許多人,于是,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出去看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那些士兵們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打動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陳樹生的烈士,當時敵人們頭頂著鋼板,往四行倉庫的墻里裝炸藥,因為鋼板,國民黨所有的武器都無法傷害到他們。陳樹生見此情況,身綁著炸藥,往樓下跳去!其他的士兵見了陳樹生這一舉動,也紛紛與他一樣,將自己變成了一個人體炸彈,用自己的一條命,換了日軍一群人的性命!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忍不住去查了查這一段歷史的背景。其實在戰爭最后的階段,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害怕危機租界,于是命令國民黨士兵們撤退。當僅剩的四百余人(對外稱800人)聽到進入了租界要沒收武器時,他們紛紛拒絕了進入租界。因為他們說,武器是軍人的第二生命,沒有了武器,就相當于沒有了靈魂。
身處逆境,但八百壯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沒有動搖。壯士們把孤軍營生活當成另一種形式的戰斗,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友邦從我們身上看出中國軍人之氣概,從此認識中國的真精神。
我很佩服這些軍人們,我佩服他們奮不顧身的精神,佩服他們為了守護國家的尊嚴而不顧自己的安危,我佩服他們有著堅定地意志,堅信他們能夠打敗日軍!
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都是軍人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保衛祖國,幫助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3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啟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啟,疫情后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后一支中國部隊,后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涌上的日軍,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八男泄萝姟钡挠⒂赂腥玖四慷眠@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后,“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4
很早就期待《八佰》這部電影,如今終于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末期,八十八師的戰士們堅守四行倉庫的真實故事。他們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在地獄般的環境里守了四天四夜,最終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進攻。
其中,讓我最震撼的是戰士們升國旗的場景。為了表明與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決心,他們決定在四行倉庫的頂層升起國旗。國旗剛升起來,敵人就像發了瘋一樣,派飛機轟炸我們的戰士和國旗。飛機經過的地方,尸橫遍野,很多戰士受了重傷??墒撬麄円廊挥米詈蟮牧獍淹榈氖w堆在旗子下面,不讓國旗倒下。一個年輕的軍人,看起來還是個孩子,他的腸子都被打出來了??墒撬麤]有害怕,沒有膽怯,仍然舉著槍對著飛機掃射,最后,這位戰士也壯烈犧牲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潸然淚下。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精神,那種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鼓舞著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5
近期有一部名叫《八佰》的電影上映了,于是我和姑姑就趕往電影院觀看。
電影開頭就講述的是戰爭的殘酷,一幫來自各地的人們被征集去保護上海,可到了上海才發現殘破不堪的上海已無人煙,日軍的襲擊把征集來的人們嚇得到處跑,我都有點看不起這幫人,這么貪生怕死,這么沒骨氣,氣的我都想打他們,他們成了逃兵,可他們又誤打誤撞的被撿進了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弟五二四團,來到了上海最后一個陣地四行倉庫進行鎮守,日本鬼子連續四日不斷的襲擊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死傷無數,國民黨軍人明知道憑這些人是趕不走日本鬼子的,可他們還是選擇犧牲自己去拯救大家,去守著這最后一塊陣地,國人的援助,送來了國旗,讓他們燃起了希望,即使要面對更猛烈的襲擊,也要在樓頂莊嚴的升起國旗,讓它在風中飄蕩,帶給所有中國人希望,看到他們為了保護國旗一個一個的被槍殺,甚至連貪生怕死的逃兵也都參與進來,扛起支撐國旗的重任,后來為了延續中國的希望他們選擇沖橋,一個一個的沖,一個一個的被殺,后對面的友人大聲的為他們吶喊,為他們加油,對他們伸出了雙手,影片結束了,我還沉浸在里面出不來……
在這些貪生怕死里的逃兵中有幾個典型人物,小小年紀的小湖北,有想法的哥哥,怕死的老算盤等等,他們看著蘇州河對面的天堂,他們羨慕對面的人,他們在地獄里絕望,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逃離地獄,可終歸回到了四行倉庫,他們在四行倉庫經歷了連續四日的日本轟炸,看著軍人為抗日救國,舍棄生命,身綁炸彈縱身跳躍下去炸毀日本的攻擊,他們的精神感染了這批逃兵,他們變得一次比一次勇敢,我也被他們的愛國精神感染,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力氣,我要努力學習,要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6
英雄豪杰都是凡人變的。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覺,這是一場關于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感謝管虎導演,讓我見識到了這場真人秀展現出來的戰爭的殘酷,還有人性的光輝。在這場誰也輸不起也不能輸的真人秀里,謝晉元領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正規軍、保安團的八百兒郎們,以把倉庫當墳墓的決絕,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竊笑,最后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之外的銀幕外那群看得熱血沸騰、欲罷不能但又幫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員。
當別人問我《八佰》怎么樣時,我還深吸了一口氣,我說:我現在才知道,真的打起仗來,一個人是真的想不到自己的死活的,這人腦子里可能只會想到:得把這幫龜兒子打下去……
于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鏡頭:一個個士兵排著隊,身上系著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上跳下去的同時引爆,好讓敵軍的銅盾土崩瓦解。個別人還能跟別人說上一句:綁緊點。
我想不到什么人能在這時完全不考慮自己。英雄,只有英雄是這樣的。
敵人夸口說三個小時能拿下四行倉庫,說實話,我都差點信了。因為要知道七十多年前的國家和軍隊太弱了,那時的貧弱,就像那時的苦難一樣刺眼。
成排往下跳的士兵,每個人跳下去之前都要喊一聲自己的籍貫和姓名,大多數人連照片都沒留下。我一掃而過,來不及記住銀幕前每一個士兵的名字,但我記住了這些人:八佰。
不止我記住了,連河對岸原本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蕓蕓眾生們也記住了,所以,白俄妓女能拿著賣身錢認捐;開賭場的拼死送電話線;黑幫老大招募幫手;戲子不再秀愛國;女童子軍敢冒著危險游過河;沒了工作生活窘迫的老師敢背著老婆把項鏈扔到捐款的旗面上,連一向嘮叨的老婆也不再責備;原本有錢便是娘的記者也會為了一句承諾帶走戰士的信物……為什么呢?
因為大家看到了一群特別帶種的好漢。何況河對岸是一群值得拼上錢糧甚至性命的一群好漢。他們連照片和名字都沒有,打起仗來,身邊誰都顧不上誰。
后死的弟兄把先死的弟兄抬下去接著頂上。這是我聽到最震撼的話了。這哪里是人命?在鏡頭外,我都能感受到這些士兵們的淡然,還有準備赴死前排隊洗澡的平靜。
沒有戰爭、不當兵的話,他們就是一群農民、大老粗、街市無賴、老實伙夫,偏偏跌入了這個修羅場。什么叫國際社會同情和援助我想他們是不知道的,連他們在這個國家的哪個地方都要有人用地圖指出來。就是這樣一群放在現在來看連當兵的資格都沒有的人,成了一群可以讓人在河對岸抱拳行禮的戰士。大概率地,我是相信他們不知道什么叫國家和大義的,但他們肯定知道什么叫爺們。
這些普通人趕上了一場戰爭,骨子里帶著點血氣,想活命的心思動過,但時局不好,走了太丟人,干脆都死在這兒吧,能落個好名聲,家里的牌位都立好了……我的心思隨著影片的推進而推進,眼見著一個個到死衣服都破破爛爛、渾身臟兮兮的人倒下了,我已經忘記現實里他們是哪個明星,哪個演員了。在我眼前的,是幾十年前那一場激戰中死守不退的軍人,雖然他們中有些人,曾經不過是懦夫和無賴,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最后唱著秦腔京劇扛著旗,面對重炮和坦克,來演一場生命中最后的大戲。
“殺身成仁,舍身取義”,這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再看八佰,何止“八佰”。感謝管虎,感謝《八佰》。祝福它,期待它,希望電影人和觀眾一起為它集氣。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7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和燒結廠的同事們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闞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說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淀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說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當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里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向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為我們美麗的特鋼,我們的德龍集團貢獻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學之所用在闞總的帶領下會建設出一個更美好的新特鋼!在廠領導的推動與鼓舞下我們會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努力向上!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8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滬會戰尾聲,奉命負責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中國守軍第88師下屬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第1營士兵在上海的四行倉庫奮勇抗敵。
當時只有四百多名士兵在此誓死防守,但謝晉元為壯大聲勢,對外號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條蘇州河,隔著兩個世界:一邊浴血奮戰,一邊歌舞升平,四行倉庫保衛戰,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觀。
影片采用的四個”第一次“。
第一次,劇組為一部抗日戰爭題材電影,一磚一瓦搭建占地200畝的實景。不僅人工開鑿出了一條“蘇州河”,還對當時兩岸建筑進行了1:1的實景搭建。為了苛求真實,導演和劇組成員甚至化身“監工”,在太陽下汗流浹背,只為原景再現。
第一次,每個演員,不分大小,在鏡頭前都要變成“兵”。無論是不是主角,所有在片中扮演士兵的出鏡演員,在拍戲前都進行了全軍事化訓練。
第一次,導演在發布會上不是講電影,而是講歷史,親自分析四行倉庫戰局圖。此外,導演還拿到了當年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一手的絕版影像資料。
第一次,在華語電影中使用全球頂級攝影器材:最頂尖的ALEXA 65毫米數字攝影機。這個頂級器材,全世界只有四臺,只租不賣,對戰爭中煙霧的穿透能力極強。
管虎喜歡讀魯迅,他希望用這部電影喚起更多人對抗日英雄群體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晰地被國人銘記于心,以及,他想為更多的無名英雄“留名”。
《八佰》,是要為這些抗日戰爭中的無名英雄,樹碑立傳。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p>
電影觀后感《八佰》篇9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
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
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