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后感范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后感范文1
這個午后,靜靜地躺在床上,看著這部叫《幸福終點站》的影片。想要把心中所想寫出來,謹以紀念在北京農歷年末的這兩天,向本命年致敬!
蹦上腦海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堅守”。維克多的堅守里,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內容。
對承諾的堅守。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幸福。維克多的幸福對于承諾的堅守。對自己父親的承諾。為了這個承諾,踏上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這是貫穿電影的主要事件,在這個感人的背景下,一切的發生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對合法性的堅守。維克多不是不懂得投機取巧地逃出國際候機大廳,他想以一個明確的身份合法地完成這個遺愿。在這一點上,我們也比較排斥那位機場管理者,推脫麻煩而不以人來通行規則,在驅逐維克多的這個問題上,顯然,是比較小人的。此刻,我能想到的詞就是這個了,也許會過分了一些。同樣的一件事情,也許造假可以獲得規則的豁免,如果你違反了規則,那么,即使是為著人最美好的事情,也會被規則予以否定。當那個違反規則的人因未帶購藥許可而不得不把千里迢迢給病重的父親藥物留在美國,當他跪下求通融的那刻,所有的無助都寫在臉上,淚水里葆含了太多把希望孤注一擲的求解。我深深地體會到“法外有情”之重要,也讓我聯想到2011年考研,那個因疏忽忘帶身份證的在職考生跪下來求監考人員讓其通融準入的場面,我覺得很揪心,難道規則外就不會有例外嗎?為什么沒有人去為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力讀書考試的人擔當?為什么不會有人相信別人?規則是人定的,它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而不是借用來展示人心冷冰的程度。僅僅就是這樣的一個失誤,造成了也許是那位考生終身的遺憾,也許那位父親也會因為藥物沒有及時到達而溘然長逝,然后那位孝子一輩子活在極其悔恨的人生中,這是多重的不幸!
對朋友的堅守。從排斥到喜歡,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發展有時候真的很微妙,也許揭掉神秘的面紗,用自己的真心對待別人是最好的方式,全世界通用,而不論何種語言。人們總是從別人的身上尋找自己丟失的或是沒有來得及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東西,偶像崇拜也許就是這樣吧,我們從偶像身上找尋我們認同和欣賞的東西,那是我們也期盼自己擁有的。偶像,很多時候,是人心目中理想化了的自己。維克多,在“山羊”事件后成為機場所有普通工作者的偶像,他們看到了維克多的本性,看到了他庇護弱者的善良,欽慕他的機智。或許,有人情味的人,才應該是規則最好的掌握者。當管理頭頭威脅維克多要讓他立刻回國,否則將處罰那些維克多的朋友,他的選擇是守住朋友的生活。我們看到了這刻,看到了那些無奈,也更有之后噴涌而出的感動。美麗的絕不只是風景,還有人。
對樂觀的堅守。抱怨,不知在什么時候隨著我們的成長也多了起來。也許,這就是所謂成長的煩惱?抑或是,我們用手遮住了眼前的太陽卻說是生活的本身陽光的匱乏?是的,我相信多半是后者。維克多的50%理論,讓我們汗顏。越生活,越抱怨于是越長大,越消極。希望我們不要涉足在這個惡性循環中,把陽光擋住卻說天空陰霾。把手放到心口,感受自己的心跳,與外界自然的一切秉神凝氣,通達直覺之深處,感悟自在與外在,圓融無缺。
對祖國的堅守。“為什么要害怕我自己的家?”感動,無言中。在誘惑前,他也沒有放開最最基本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清楚,有些東西,諸如原則之類,一旦開了口子,就會繼續地開下去,直到沉淪。今天你可以說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小放一下原則,但明天當更大的利益擺在你面前,你會得過且過地為自己找個讓良心舒服的理由,再一次降低你原則的底線,最終,變得沒有任何原則可言,這樣的人,難以稱之為人。
目之所及,維克多至少包含這些內容的堅守讓他每時每刻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方向一直都在,永不迷失。不論什么,通往幸福終點站的唯一通行券是堅守。
《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后感范文2
這是一篇情與理并融的電影。
它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貫穿于整個電影,我們一直可以看到的這個維克多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另一部分就是情的線索,維克多遵守父親的一個承諾,印度老人毅然攔下飛機的時候,結尾維克多終于可以告別這一段流離生活的時候,這些都讓我比較感動。
維克多的經歷讓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處境會相當困難。面對這些,應該學會維克多的隨欲而安,去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
人是復雜的,人生是充滿變數的。或許這便是生活的本身。面對種種的變數,提高我們的心里的抗壓能力,這樣我們會變得堅強。當我們迷茫的時候,不要感到絕望,樂觀的看待所有的一切,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
影片中的維可多靠擺放推車維持生計,最后又被一個工程師看中成了建筑工人等等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是積極的去面對生活的,而且毫不埋怨,完全接受現實!
過去無論后悔也好,懷念也罷,我們我法倒回。將來誰都無法預測,能夠把握的只有現在,要塌實充實的扮演好現在的角色,要過得真實。
影片開頭就是機場,機場雖然只是個小小的物理空間,但在這里,每天都上演著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各式各樣的人在這里演繹著屬于自己的人生故事。這個機場或許正是整個美國社會的縮影。
當電影演到維克多救那個可憐人時,我很受感動,他可以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形下救助從不相識的人,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這讓我突然想到這樣一句,是金子總要發光,而我要是讓光輝照耀每一個人!
通過印度老人的經歷我看到了,美國表面的波瀾不驚,而實質上卻如沸騰的開水。人是有情的,制度是冰冷無情的。
一個制度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格,卻不能代表所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或許維克多的第二份工作是一筆交易,但同樣能體現他的樂觀和樂于助人。正是因為如此讓他和在機場的很多人都成為了不錯的朋友!這也告訴我們幫助周圍的需要幫助的人,在我們需要幫助時,就不會孤獨無助!
維克多是執著的他為了父親的承諾去紐約,可以去全心全意的去等一個電話,等一個人。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幸福。
這片電影只是生活中的的一部分,生活不會因為電影的結束而結束。本篇的結局或許是比較圓滿的,但更讓我滿足的是,維克多通過不斷的努力,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后感范文3
這是一個沒有國籍的人,在一個不被人留意的地方發生的故事。雖然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其中不乏動人、精彩、歡愉之處。想想,我們在不經意的時候,奔波在這個人頭攢動的大學校園里,我們得到了什么,兩個字——空虛。我們不知道為什么忙,不知道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只不過好不吝嗇的把自己的時間交給了很多無意義的事務。
有時,我們確實需要停下來,靜靜想一想我們需要什么。向《當下的力量》里面說的,保持一種了“臨在”的狀態,作為一位旁觀者看看自己的思想流,看看里面到底是些什么東西。在這個信息橫流的時代,我們需要一雙慧眼,披沙揀金以內心深處的聲音為指引來執著的追求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高中時候,修為頗深的語文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沒有信仰的社會是一個瘋狂的社會。多門的貼切。21世紀雖然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卻大打折扣,可以說這也是付出的一種代價吧。返回來問一下,人到底是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是肉體重要。還是靈魂重要。以本人的觀點看,人最重要的就是靈魂的純潔,說的俗點就是一個字“爽”,一切的物質就是為了這個東西而做鋪墊,一切行為都是實現它的過程,不是嗎?一顆高貴的心靈遠遠比金山銀山更重要。
請適時的停下追求功名利祿的心,讓那顆疲憊的心放慢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吧。它不需要被那樣的束縛,它更需要的是用一種純潔的執著來驅動它,并且可以在途中吸收更充足的養分。
《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后感范文4
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還是很喜歡。唯獨結局讓我無法理解。在快結尾時我以為維多克在拿到簽名后會回機場。會在機場遇見艾米麗婭。最終維多克帶著艾米麗婭回到他的祖國卡高基,然后倆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沒想到電影在維多克拿到簽名后就結局了。真讓人難以理解啊。為什么要制造這樣令人惋惜的結局啊。
既然結局注定他們不能在一齊。在維多克講述自己那個罐頭里故事的時候。維多克感動了艾米麗婭。還有艾米麗婭說:“我這一生都在等待著,只是不明白到底在等誰。”這話是多么的撩人心弦啊。最后兩人相互靠近擁抱、親吻。在那時我以為兩人最后必須會在一齊,沒想到在艾米麗婭幫維多克拿到一天的簽證時卻說她和那個有婦之夫在一齊了。真讓能難以理解啊。那個有婦之夫在艾米麗婭打電話時她哭了。說明他明顯辜負了艾米麗婭。在說了一個女的和一個辜負的她有婦之夫在一齊有結果嗎?這與維多克的真心真意是格格不入啊。再說艾米麗婭也喜歡維多克啊。觀眾多么期盼這對有情的戀人能成眷屬來印證電影的主題啊。為什么啊?斯皮爾伯格與編劇是干嘛的啊?為什么要制造一個讓觀眾不能理解、難以理解的結局啊?
湯姆漢克斯的《荒島余生》結局也有點類似。但是女方期望破滅(期望不存在了)選取了與別人結婚。最后漢克斯回來了。女方都有孩子了。而且女方家庭生活和睦、幸福。漢克斯如果再介入就意味著對這個家庭幸福的破壞。漢克斯選取放下這點觀眾能理解。再說《荒島余生》描述的重點也不是兩人的感情。所以感情也不是觀眾看這部電影的第一期望。
而《幸福終點站》就不一樣了。電影的資料大部分都是描述維多克的不幸遭遇后與艾米麗婭的“悄然偶遇”。而且兩人的故事有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觀眾看到了合情合理的真愛。看到了年近40兩顆寂寞孤獨的心在等待。在彼此傾訴,在期盼幸福。電影中的有心人仿佛都是為了這份感人的感情而存在。觀眾也被這份感情打動。電影的第一主題就應是兩人的感情。第二才是維多克父親的心愿。兩人的感情才是這部電影的主軸。維多克父親的心愿才是電影的插曲。而且他父親的心愿是電影后半部分突然冒出來的。觀眾對他沒有感情與期盼。兩人的感情才是觀眾期盼所致。然而事與愿違。艾米麗婭居然在與維多克真心相愛的狀況下突然與那個有婦之夫在一齊了。有必要為一天的簽證這么做嗎?是這個原因嗎?有必要務必這么做嗎?兩人在一齊有結果嗎?我抓狂!我不能理解!
《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后感范文5
當我第一次看到“幸福終點站”的名字時,我是在猜測這個故事。認為這是一個悲傷的結局,畢竟,“幸福”到“結束”,幸福該說什么呢?而真正看完電影才知道所謂的“結局”就是幸福的到來。首先,名字的誤解可能是由習慣性思維造成的。
在影片的開頭,有一些敏感的問題,比如指責中國游客偽造證件蒙混過關。似乎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命名詞?劇作家應該知道這樣敏感的問題是不能公開發表的吧?但為什么它仍然毫不猶豫地播出?我認為在這一點上生活中應該有一個原型,在這里我們只討論這個問題。除了這些稍微敏感的話題,我只想談談Victor的經歷和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這部電影一開始很有趣。由于維克多只懂一點英語,所以他在和機場經理交談時很有幽默感。當時,他不知道他的國家因為戰爭而陷入內戰,他的國家在政治意義上已經消失了。當管理人員向他解釋時,他并不知道。
他似乎意識到了什么。當他回到機場候機大廳時,他在機場的電視上看到了關于他國家的報道。即使他不懂英語,他在圖片上看到的一切都足以使他明白他的國家正在發生戰爭。在那一刻,他好像失去了靈魂。焦慮和恐懼席卷了他。他一直在機場跑你想證明什么?在我看來,這可能會稍微緩解他的不安。最后,他的心都碎了,他接受了這個事實。可以想象他當時是多么無助。在一個陌生的國家,他沒有語言,也不會走路。連衣食住行都成了問題。一開始,機場里沒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就連政府也不愿接受這種“麻煩”。他沒有辦法。他不得不等待,直到他的國家結束了戰爭,直到他的地位恢復,直到有一天他可以實現他的承諾。
影片中的許多情節都深深打動了我:首先,當機場經理需要維克多回答他對國家的恐懼時,他堅決地說不:“這是我的國家,我的家,我為什么害怕。”可見維克多對國家的愛是多么的執著,沒有什么能改變他心中的國家,我們的國家將永遠是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家園,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在政變和內亂中。這種癡迷的力量是巨大的,什么也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