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
觀后感是你自己從那一集的內容中得出來的感受,經常寫能讓自己的思想更加豐富,容易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寫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1
勇氣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勇氣是火,點燃希望的燈;勇氣是燈,照亮夜行的路;勇氣是路,引你走向黎明。《雞毛信》就是講述一個這樣的故事
《雞毛信》這個故事是這樣的:這部影片講述的是 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放羊娃。一天,父親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敵人,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綿羊的大尾巴下面,瞞過敵兵。敵人逼迫海娃帶路。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敵人抓住帶路。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而海娃完成送信任務后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敵人炮樓,并活捉了 炮塔里的日本鬼子司令。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感到很內疚,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穿得暖,吃得好,要什么有什么,無憂無慮地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文化知識,和海娃對比,我覺得自己是那么渺小。海娃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他不怕危險,挨餓挨凍,最后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八路軍交給他的任務。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幸福生活,我們要以海娃一樣的許許多多英烈們為榜樣,學習他們高貴的品格和勇敢的精神。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我們祖國的興盛作出更大的貢獻!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2
當我看完電影《雞毛信》后,我的心情既憤怒又高興,我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霸占我們的國家,搶劫我們的財物,殺害我們的人民;對小英雄“海娃”為打敗日本侵略者,不畏生命,安全傳遞“雞毛信”的壯舉而感到十分的敬佩。
影片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龍門村海娃的父親是民兵隊中隊長,海娃則是兒童團的團長。有一次,父親交給海娃一封關于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讓海娃無論如何要送到八路軍張連長的手里。海娃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勇敢地接受了任務。海娃非常清楚“雞毛信”的重要性,如果“雞毛信”落到敵人的手里,后果將不堪設想。在送信的路上遇到敵人時,他果斷的決定把信綁在唯一一只黑白相間的老綿羊的尾巴下,“雞毛信”安全了,海娃還是被敵人抓住了,但無論敵人怎樣威脅、恐嚇他,海娃都冷靜的回答,沒有讓敵人得逞。海娃為了把信安全送到,手也被日本鬼子打傷了,他忍著傷痛,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消滅了可惡的日本侵略者,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以前,我看的大多都是動畫片,像這樣的愛國主義影片很少看,看后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機智勇敢、隨機應變。我要向海娃學習,遇到困難沉著冷靜,不害怕,不退縮,勇敢、堅強的想辦法克服。
我也有很多的問題不明白,比如“日本鬼子為什么要侵略我們國家?”,“那時的小朋友為什么不去上學?”爸爸都耐心的給我做了解答,并告訴我說:“國家貧窮落后,就會受欺負。”是啊,我們只有更加刻苦的學習,掌握好科學知識,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才能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和平安寧!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3
今天我觀看了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愛國主義影片《雞毛信》,我感到非常的震撼,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男孩竟然不顧生命危險,幫助八路軍打敗了敵人。
影片主要講的是一個12歲的兒童——兒童團團長海娃。他一邊放羊,一邊放哨。一天海娃的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要海娃送一封雞毛信給八路軍。路上海娃以放羊做掩護,不料卻遇到了鬼子,他急中生智,將雞毛信藏在了綿羊的尾巴下面混了過去。一路上他受盡折磨,剛逃了出來,又被抓了回來,可貴的是,饑寒交迫時也沒有忘記父親的囑托。
一路上他和敵人斗智斗勇。鬼子們強迫海娃給他們帶路,海娃騙他們說大路上埋有地雷,便領著鬼子從小路走。在小路上,鬼子們的騾子行走不方便,海娃手腳靈便,很快與鬼子拉開了距離,鬼子們開槍了,子彈亂飛,海娃中彈了,他依然強忍著疼痛爬上了山,最終把信送到了張連長的手里,而幸虧有了這封及時的“情報”,八路軍戰勝了鬼子。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海娃感動了,我們經常都說將來長大后要為祖國服務,要報效祖國,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可是海娃不一樣,他比我們都厲害,才十二歲,就做了一件大事情,讓龍門村的村民們不再會被小日本欺負。我們現在能夠讀書,卻沒有海娃那樣聰明、勇敢、愿意舍己救人,為國家效力。我們應該以海娃為榜樣,要好好學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為國家作貢獻,做新一代“送信”的海娃。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4
電影《雞毛信》講述了一個叫海娃的小男孩為了完成爸爸交給的送信任務,在途中與日本鬼子進行斗智斗勇的故事。
電影開始,海娃的爸爸得到了一個重要情報,需要送給張連長。爸爸就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海娃。海娃想也沒想就答應了,并向爸爸保證一定送到。海娃帶著“雞毛信”上路了。
為了躲避鬼子的檢查,海娃機智的將雞毛信藏到了一只肥羊的大尾巴底下。我真佩服海娃的冷靜和勇敢。但是海娃也有一點粗心,在雞毛信快送到的時候,他不小心將信弄丟了,為了完成任務,他冒著被鬼子抓住的危險,又把信找了回來,并將信交到了張連長的手中。看到海娃為了完成任務和對爸爸的承諾,不惜冒著犧牲自己生命的危險,勇敢地面對敵人,機智靈活的和敵人周旋,最終戰勝了敵人,真令人佩服。我要向海娃學習,不怕犧牲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在平時的學習中,開動腦筋,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5
這天,我觀看了《雞毛信》這部影片,影片中一個叫海娃的男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機制勇敢、沉著冷靜,堅決反抗日本軍隊、愛國的情感和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故事的大致資料是:一個叫海娃的小八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一邊放羊一邊放哨。有一天,他爸爸交給他一個重要的任務,送一封雞毛信到三王樹指揮部,并且要親自交到張連長手中,海娃高興地理解了這一任務,于是選了一條最安全的路,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條路正好是鬼子上山的路,怎樣辦,把信藏在哪里好呢。他把信一下子藏在石縫里,一下子又藏在褲子里,最后他還是把信捆在羊的尾巴下方,然后用力地趕著羊群勇往直前,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見到了海娃,說:小孩,你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小八路。海娃裝出很害怕的樣貌地說:我不是什么小八路,我是一個放羊的娃娃。這時鬼子就去抓羊,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海娃一吹哨,羊群跟著主人拼命地逃命,最后海娃還是被日本鬼子抓到,關到一個草房過夜,最后他趁鬼子睡熟的時候逃了出去,經過重重困難,最后將信送到了張連長手中。張連長他們根據雞毛信的資料,最后將日本鬼子一網打盡。
看了這部影片后,海娃那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想想以前爸爸叫我多寫生字,多讀書的時候,我總是怕多寫幾個字、多讀幾篇文章,經常隨便糊弄,有時還偷懶,使我感到很慚愧,于是我悄悄地在心里暗下決心:以后要多寫字,多讀書,認真聽課,多學知識,將來作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海娃他的那種機制勇敢、沉著冷靜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學習,以后在遇到困難、壞人時不好慌張,要冷靜思考,這樣才能打敗壞人,度過危險。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6
今日,我一改平常的風格,看了一部關于抗日戰爭的電影,名叫《雞毛信》。看完之后,本來平靜如水的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
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龍門村的放羊娃身上。這個放羊娃名字叫海娃,是兒童團的團長,他接到一個重要的送信任務,他深知這封雞毛信落在敵人手中會有什么下場。緊要關頭,他將信藏在一只老山羊的尾巴下,信安全了,可是海娃和羊都被帶走了。到了最終,海娃機智的將信送到連長手中,并協助八路軍殲滅了敵人。
最令人敬佩的是海娃臨危不懼,應對敵人的利誘和逼迫冷靜應對,堅守秘密,沒有讓敵人得知雞毛信在哪里。我們應當在生活中多運用這種隨機應變,這會使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更上一層樓。當然,勇敢冷靜這種品質也不可缺少,經常說危機意識,我認為:危機就是在危險中尋找機會,遇到任何事都不要慌,冷靜地去應對,勇敢地去應對,在危險中,總是會有機會的。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7
上周一的下午最后一節隊會課,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雞毛信》這一部愛國主義形片
電影《雞毛信》的大概內容是:有位個兒童團團長叫海娃他只有十四歲,有一天,海娃正在放羊,海娃的爸爸急忙給海娃一封插有雞毛信,讓他趕快送給八路軍張連長。海娃揣好信,趕著羊去送信,突然,西山山頂的``消息樹``倒了。不好,日本鬼子進山了,這時小路不能走,海娃只好走大路。不巧這時,大路上來了一批搶糧的鬼子,怎麼辦呢?海娃想了一個好辦法,他立刻把信藏在了老綿羊的尾巴下。終于躲過了鬼子的搜察,誰知鬼子餓了偏偏要吃羊肉,把海娃和羊趕進了羊圈里,到了半夜,海娃趁鬼子們睡著了把雞毛信一揣逃了出來,飛快的把雞毛信安全的送到了八路軍張連長的手里。
我感覺海娃很勇敢,遇到事情會隨機應變,區區一個十四歲的海娃能躲過鬼子的嚴密搜查機智的把雞毛信安全的送到八路軍張連長的手里真不簡單。影片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在越危險的情況下,越要冷靜,不能沖動,不能逃跑,要隨機應變。我要向海娃學習,熱愛祖國,熱愛黨。好好學習,長大了為人民服務。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8
昨天,我們班所有同學都觀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雞毛信》。片中的主人公海娃是一個小八路,他為了將雞毛信安全地送到張連長手里,與鬼子做斗爭,最后將信送到了張連長手里的故事,贊揚了海娃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海娃手被鬼子的槍打中后,仍然堅持把信送給張連長的那一段。在這一段中海娃負了傷,我本以為海娃會流著眼淚逃走沒想到他會忍痛爬上巖石去送信,這使人想到了,平日里我們受一點小傷,就哭個不停,一有小病就連學校都不來了。和海娃相比真是天上和地下。
那時候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搞得好多小孩都吃不上飯,上不了學,再看看我們,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上學時,父母還給我們些零用錢,來到學校還可以坐在有暖氣、有電視、又非常明亮的教室讀書。就這樣如果還不好好學習,就有些對不起那些抗日戰爭中死去的英雄了。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懂得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前輩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看了電影雞毛信的觀后感篇9
我看了《雞毛信》這部電影,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他非常的勇敢,也很聰明。
有一天,敵人來掃蕩,海娃的爸爸急忙跑過來說:“把這封雞毛信送給八路軍,要保管好,你不能笨手笨腳的。”海娃說:“是,爸爸。”然后海娃一邊趕著羊群一邊保管著那封信,他走啊走,看見了鬼子,他急急忙忙的想辦法躲起來,但沒有地方躲,最后還是被敵人抓住了,好在海娃早已把那封雞毛信綁在了一只大肥羊的屁股下面,他嘆了一口氣說:“好險啊!”敵人把海娃帶到了一個洞里,有很多很多稻草,他們睡覺的時候就鉆進稻草里面,他們有被子蓋,有枕頭睡,但小海娃除了稻草什么也沒有,真可憐!連他走的時候爸爸給他的兩個小紅薯都被鬼子搶了,鬼子有吃的,有喝的,但小海娃都沒有。晚上,小海娃一直在想怎么逃出去,最后他逃了出去。但第二天早晨,敵人還是把小海娃抓住了,最后海娃終于逃了出來,然后就把信從羊身上取了下來。他來到八路軍的房前叫:“八路軍叔叔,快開門,有雞毛信來了。”八路軍開了門,拿了那封信,然后把那根雞毛拆了下來,突然海娃暈了過去,八路軍說:“不要緊,帶他去連長部就行了。”一個不知道什么軍幫海娃擦了點藥,海娃就清醒了。這封信是為了告訴八路軍貓眼司令在哪里,最后八路軍活捉了貓眼司令。
我覺得小海娃很勇敢,他遇到困難不怕,他為了大家,為了祖國,他堅持把這封信送給了八路軍,我很喜歡他,我要向他學習。雞毛信觀后感篇2 下午,我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雞毛信》,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主角海娃在日本侵略者進山時將爸爸交給他的一封雞毛信送給八路軍張連長而與敵人斗智斗勇,最后終于艱辛萬苦地完成了任務。海娃他那勇敢機智、頑強不屈的精神讓我深深震撼了。初遇敵人時,他面不改色、冷靜坦然地用智慧與敵人斗爭著,因為在這生死攸關之時,必須讓敵人放下警惕,才能讓任務有完成的可能。在敵人夜寐時,他小心翼翼地逃離包圍區,而當時年紀小小的他完全可以趕著羊溜回村,但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舍棄了與自己朝夕共處的羊,這是多么大的抉擇啊!可見海娃是一個極其無私的孩子。
讓我最難忘的還是當海娃與侵略者的硝煙戰火中被誤擊時依然用手緊緊握著信堅強地爬到張連長身邊,親手將信遞給連長,嘴里還忍痛吐到:“張連長······信……信……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動:一個比自己小的孩子就能不惜自己的痛楚,誓死完成任務。而自己呢?雖然我們做不到海娃那樣偉大,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變得勇敢、堅強。遇到不順心的事不應該怨天尤人,而是勇敢的反思自己,堅強的面對現實。
《雞毛信》你是我的心靈雞湯,你讓我品嘗到心靈的美味;你就像一首振奮人心的歌曲,鼓舞我進取。海娃,你是我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