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電影觀后感650字
雷鋒,這位偉大的戰士,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他所做過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雷鋒》電影觀后感650字,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雷鋒》電影觀后感650字1
班會課上,學校播放了電影《雷鋒》,我再一次被雷鋒叔叔熱情地幫助人民群眾,不留姓名的精神所感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的兩個情節:一次放假時,雷鋒到建筑工地上義務幫工,他向看車的老大爺借了輛車,便忙碌地干了起來。如果用他的話說,這叫為社會發展添一份力。他還和一位義務工人比賽,裝材料后,一聲令下,兩人飛奔向卸貨點,最后,雷鋒超過了他,第一個卸了貨。一位老師還在廣播里宣傳,使全工地上的人都干勁十足。不到一天,工人們就完成了全部任務。在雷鋒回來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一位老奶奶帶著孫女去女兒家。雷鋒問她們去哪兒,她們說去左家莊。雖然那離得很遠,可雷鋒還是說:“我也去左家莊,我們順路,”他幫老奶奶背著孫女,冒著大雨很快到了那里。雷鋒擦完汗,連口水也沒有喝,就悄悄地回到了部隊。
看到這里,我想起了讀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白胡子”雷鋒》,文章寫的是小作者趙云帆家樓下的劉爺爺,每天都堅持打掃樓梯的故事。其實,我們身邊就有許多的小雷鋒:我們班的鄒威同學,每天放學回家后,他都會到紀成家幫助他補習功課,天天如此。因此,紀成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班上的'陳強的右手骨折,金玉同學主動為他整理學習用品,李海亮同學天天為他到食堂打飯。學校的志愿者為學校及社區打掃衛生,義務宣傳……
看完《雷鋒》這部電影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雷鋒叔叔做到了,他真了不起!我要向他學習,做新時代的小雷鋒。
《雷鋒》電影觀后感650字2
《雷鋒》——一部1946年拍的黑白電影。仿佛又回到了雷鋒生活的年代。雷鋒又回到了我們中間,雷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廢寢忘食的學習。生活節儉,連一毛五分錢一瓶的汽水都舍不得喝,穿的襪子也是補了很多次舍不得買雙新的,但聞知有地方發洪水是,卻毫不猶疑的捐了100元。生病了,卻把請假看病的時間用來在工地上義務勞動。晚上下起了大雨,還送一位老奶奶回家。雷鋒做的好事真的數都數不清。
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但節儉的美德卻丟失了,在80年代出生的孩子身上,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卻越來越多。學習雷鋒是至關重要的,發揚雷鋒精神,以雷鋒精神為榜樣,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三月是一年一度的“學習雷鋒活動月”。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全校每一個院系,每一個班級,乃至每一個同學,都積極開展并參加了各種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雷鋒同志學習。我們班于3月22組織觀看了教育影片《雷鋒》《上學路上》深入學習了雷鋒精神。
《雷鋒》是為紀念雷鋒同志拍攝的一部黑白老電影。其實,在我幼年時期就曾觀看過這部片子。時隔多年,重溫舊片,內心的感動與震撼更加強烈。我們生活在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也常有人大談“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謬論。然而,我認為,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乃至任何一個個體,都是需要一點精神力量的,這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雷鋒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結晶。特別是在當代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向雷鋒同志學習更不應該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應該確實做到實處。為人民服務并不是我們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大事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樹立社會公德心和民族自心,尊敬老人,關心小孩,團結鄰里……學習雷鋒精神的行動是多樣且易于實現的。
《雷鋒》電影觀后感650字3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全體師生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了一場電影——《雷鋒在1959》。這部電影一直感動著我。雷鋒是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他的生活習慣,經常在工作、生活中體現,他見到生活困難的人,就竭盡所能幫助他人。
黨把他分配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剛開始,師傅看他個子小,不接納他。他沒有泄氣,默默的努力工作,做完自己的工作,他還會去幫助別人做。當晚上別人休息時,他就努力學習。工作之余,他又擠出時間來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雷鋒用他的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了他是一個用的人。看看雷鋒,再想想我們,我們現在的條件多么優越啊,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我們當代的青少年,不僅要學習“雷鋒精神”,也要學習他的“螺絲釘”精神和“釘子”精神。在學習上,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掌握好基礎知識,不可操之過急。遇到困難或不懂的難題時,更要像“釘子”一樣鉆懂、鉆透。
當我看到雷鋒來到他的師傅家,與他的師父的一番談話時,給我的觸動很深。師傅告訴他,他不算什么英雄,算英雄的應該是那些犧牲的戰友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為別人付出,活10年也是長;如果不為別人付出,或一百年也是短。
雷鋒記住了師父說過的話,并立下志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感人肺腑的語言能不使人流淚、使人心靈震動嗎?雷鋒同志善于從平凡的小事做起,走一路,好事做一路。難怪群眾稱頌“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毛主席曾經說過:“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雷鋒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民做了一輩子好事。我們這一代應像雷鋒那樣,滿腔熱忱、堅持不懈地做有益公眾的平凡小事。
現在,有些人認為“雷鋒精神已過時了”。然而,在事實面前,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說法是錯誤的。在新中國,有多少雷鋒式的炎黃子孫,他們發揚了雷鋒的光榮傳統,做一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星星!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雷鋒精神之花已在我們這一代身上重綻笑臉。讓我們把雷鋒這種“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精神作為一種精神財富流傳后世,發揚光大,為祖國——這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增添一分春色。
雷鋒常說:“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迎著困難前進,這也是我們革命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樂于吃苦的人。”讓我們銘記這名話: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為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世界強國而奮斗。
《雷鋒》電影觀后感650字4
前幾天,我們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場使我現在還記憶猶新的電影,叫《少年雷鋒》。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雷鋒小時候的悲慘生活和經歷。在電影中,我幾次留下感動的淚水。
走出電_,我等媽媽來接我,心中感慨萬千,雷鋒小的時候多么悲慘,哪能和我現在的舒適生活作對比?媽媽已經來接我了。
回到家里,媽媽去做飯,我又想到雷鋒,他是多么的可憐、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孤單、多么的悲慘啊!爸爸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媽媽給地主家里干活,被漢_劉紹禮強_了。媽媽悲痛萬分,含辱自盡。哥哥到鎮上的染坊學徒,被活活累死。留下了不幸的雷鋒成了孤兒,吃不飽、穿不暖,還經常遭到地主的毒打。我想著想著,又一次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媽媽把飯做好了,叫我吃飯,我才從電影的情節中走了出來。吃著香甜可口的飯菜,我不禁又想起了雷鋒,他每天吃的是什么?是剩菜剩飯,有時連剩菜剩飯都吃不上。我想著想著,又一次流下了傷心的淚水,舊社會有多少像雷鋒這樣的苦孩子,我深感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雷鋒雖然他生活貧窮,但他有一顆報效祖國的心,他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他常常幫助別人,吃苦耐勞,經常做好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雷鋒那么小就懂得報效祖國,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好好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報效祖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雷鋒》電影觀后感650字5
星期四,我們學校播放了電影《雷鋒》,使我學會了怎樣想盡一切辦法為人民服務。學到了雷鋒叔叔熱情地幫助人民群眾,不留姓名,革命先輩的精神。電影主要講了雷鋒最為突出的五件為人民利益服務的事情。
雷鋒父親雷明亮,母親張元潢,哥哥雷正德相繼悲慘死去,年僅7歲的雷鋒成了孤兒。看到這我的眼淚都快掉了下來。非常感人。
指導員給雷鋒做了一會的思想工作,使雷鋒知到: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后來,他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做事情:一次放假時,雷鋒到建筑工地上義務幫工,他向看車的老大爺借了輛車,便忙碌地干了起來。如果用他的話說,這叫為社會發展添一份力。他還和一位義務工人比賽,裝材料后,一聲令下,兩人飛奔向卸貨點,最后,雷鋒超過了他,第一個卸了貨。一位老師還在廣播里宣傳,使全工地上的人都干勁十足。不到一天,工人們就完成了全部任務。在雷鋒回來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一位老奶奶帶著孫女去女兒家。雷鋒問她們去哪兒,她們說去左家莊。雖然那離得很遠,可雷鋒還是說:“我也去左家莊,我們順路。”他幫老奶奶背著孫女,冒著大雨很快到了那里。雷鋒擦完汗,連口水也沒有喝,就悄悄地回到了部隊。
雷鋒的不亂花錢,勤儉節約的精神,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當別人有困難時,雷鋒就挺身而出,慷慨解囊。
我們要像雷峰叔叔一樣繼承和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