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電影觀后感
寫作文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童年》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童年》電影觀后感1
每一個人都有童年,而且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哪一個是想高爾基的童年那么貧困,那么窮苦?不,我們不是,我們在家都是被父母稱為掌上明珠,都是一個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化了的寶貝。高爾基不僅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就連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從7歲開始就沒有了父親,一直跟著母親與年邁的祖母生活,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他都沒有。可是,他卻沒有埋怨母親和祖母,而是更加努力的讀書和學習,準備長大孝敬辛苦養育他的母親和年邁的祖母。如果我們也生活在那個時候,我們會想高爾基那樣明白父母的辛苦嗎?不會。我們會哭鬧著要新玩具,新書包,新衣服等等,現在也一樣,我們一點兒也不體諒父母,看見什么好東西就要,不給買就哭。可是高爾基沒有,所以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長大后好好孝敬父母。
《童年》這本書記載了高爾基兒時的一些故事,中間還夾雜著一些做人的道理:依靠一個人,只能依靠一時,不能依靠一世!人生的路還很長,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的坎坷還很多,需要自己一個一個的克服。這樣的一生才無愧于心!要學會用自己的手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
高爾基小時候非常喜歡數學。在一節課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個題目考班上的同學,題目是:“1+2+3+4……+100=?”這可難為了很多同學,他們一個個都很著急,只有高爾基算出來了,答案是5050。從此,老師再也不會因為他們家窮困而瞧不起他們了,而好似覺得高爾基很有數學天賦。
這就是我在暑假中讀的書:《童年》,就是它記載了高爾基的悲慘童年。
《童年》電影觀后感2
今天,我讀了世界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寫的《童年》。
這本書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歲時喪父隨母親投奔外祖父家。阿廖沙的外祖父脾氣暴躁,經常毒打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孩子們。有一次,他瘋狂地打阿廖沙的外祖母,以至于發卡上的發針都深深地扎進了她的頭皮里;也曾經用浸過水的藤條抽打幼小的阿廖沙,竟把他打得昏死過去。唯一能給他帶來一絲溫暖和陽光的是外祖母。她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圣徒一樣寬大的胸懷。她像炎炎沙漠中的一股清泉;她像黑沉沉的夜幕中一顆燦爛的明星。最后,阿廖沙的父母去世了,他過上了清貧卻很快樂的街頭流浪生活,走向了他的人生之旅。年僅11歲的他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不管生活如何艱難,他還是酷愛看書,勤奮自學,最終成為一代文豪。
再看看我呢,記得一年夏天媽媽帶我回外婆家,一路上我興奮地上蹦下跳,幻想著外婆一定備足了清涼解渴的冰激凌,燒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等我品嘗,我呆在涼快的空調房里盡情玩游戲……想到這些,我好幾次笑出聲。
一到那兒,我簡直驚呆了,沒有空調幫我吹去夏日的炎熱,沒有電腦讓我享受游戲的`刺激,也沒有我愛吃的炸雞翅和冰激凌。樹上的知了不識趣地叫個不停,蚊蠅像直升機似的嗡嗡亂飛。我一刻也不愿意待,大哭要回自己家。現在想起我有多不懂事啊!
如今我已經遠離了那段童真歲月,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那個任性的小丫頭了。但以往的單純,以往的歡笑,以往的可愛,以往的一切,細細回味,只覺得那番歡樂組成了我一個迷人多彩的童年。
以后,我都會珍藏每一份快樂,記錄下每一次收獲,在今后的路上把舵揚帆,發奮圖強,努力耕耘,為大地創造出豐碩的果實,為藍天涂抹上絢爛的彩霞。
《童年》電影觀后感3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時,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我深切的體驗到了字里行間不同的情感色彩:邪惡中看到善良,黑暗中見到光明,冷酷無情中見到人性光芒,悲劇氣氛中感受頑強的毅力,戰勝苦難的力量。
《童年》講述了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在苦難中長大的孩子,但他擁有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正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如溫暖的陽光,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的苦難。文中為我們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的人物,嚴厲而暴躁的外祖父,由于家業的衰落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慈祥而和藹的外祖母,有著圣徒一般寬大的胸懷。粗野,自私的舅舅愛喝酒鬧事,整日因爭奪家產而斗毆。還有漂亮而憂郁的媽媽,樂觀純樸的小茨岡,以及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等。尤其是聰明能干,善良開朗的外祖母,她是一盞明燈,驅逐黑暗與孤獨;她是正義,憐憫窮人與弱者。本文作者高爾基從熾熱的浪漫主義者變為一位冷靜,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用凝練而樸素的筆觸與深邃的哲理,為我們描繪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的風俗人情的真實圖畫,表現了當時人民戰勝苦難的力量與決心。
從這本名著中,我不僅品味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同時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學到作者刻畫人物的技巧,以及豐富的語言運用。
《童年》這一本書讓我獲益匪淺。也許童年是短暫的,可我們的生活卻是幸福的。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創造燦爛,絢麗的明天!
《童年》電影觀后感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最快樂的時光,但是高爾基的童年卻與眾人不同。
高爾基的童年很悲慘的。三歲時父親病死,母親也改嫁了,高爾基就只能住在外祖父家中,可是外祖父的脾氣很暴躁,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所以高爾基11歲就離開家去謀生。而且,高爾基還告訴我們:鳥的翅膀不經歷風雨,怎樣飛得更高?
當我一想到高爾基生活在這個黑暗的社會和灰暗的家庭中,就會想到,如果我身處那種惡略的環境,我會像高爾基那樣一樣自立,去尋找自己能夠生存的地方嗎?
我會為自己高興,因為我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也沒有失去父母,沒有受過苦,而且我的親人也很疼愛我……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幸福的,是沒有痛苦的,也是無憂無慮的。
記得我小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條小金魚,但是她沒有告訴我怎么樣,就走了。可現在家里一個人也沒有,怎么辦?我看到柜頂上有一個插著花的花瓶,于是我靈機一動,把花瓶拿下來,丟掉話,給花瓶接滿了水,就不金魚放了進去。看到小金魚在水了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我心里樂滋滋的。正好爸爸回來了,看見我看著花瓶一動不動,就問我,當他發現小金魚在花瓶里,就大聲說:“不行,一會兒要送給姥姥的!”我一聽,二話沒說,就把花瓶抱回了屋。最后,爸爸實在沒有辦法,就只好給姥姥打電話,沒想到姥姥聽后哈哈大笑……
我的童年就是這樣歡樂,就是這樣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部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啟迪。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學習。
《童年》電影觀后感5
《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童年時的真實寫照:高爾基小的時候,他因為父親身亡而被母親寄養在外祖父家,但在這里,沒有一點家的味道,家里人都愛喝酒打人.其中外祖父最脾氣火爆,經常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隨后又因為生活的不景氣,外祖父經營的的店鋪關門,高爾基不得不當起了學徒,隨后又在外祖父的打罵下長大.
在這本書中,我最討厭高爾基的外祖父,不管高爾基犯錯了沒有還是,犯了什么錯都要被打.他簡直成了外祖父的〝出氣筒〞!高爾基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倍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高爾基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
但是,高爾基的外祖母卻特別的疼他,不像外祖父那樣愛打人,她愛給孩子們講故事.她講故事時,眼里充滿了慈愛.讓高爾基重新感到了溫暖.
我很同情高爾基,他當時才幾歲.那正是快樂的童年時光,不說家里什么都有,但至少不會缺少父愛,母愛.更不會天天挨打,可高爾基就受遇到了這一切,我認為他的命運很悲慘,在他的筆名中就有顯現:他原名叫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彼什柯夫,他的筆名才是馬克西姆高爾基,在俄語里,〝高爾基〞是痛苦的意思,這個筆名的意思是〝痛苦的馬克西姆〞。
《童年》這本書不僅寫的是高爾基的童年,還讓我想起了留守兒童,讓我們用愛心為他們建立一片健康的,溫暖的藍天!
《童年》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