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
觀后感可以將自己觀看后的感受和啟示寫出來,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如何寫出優秀的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篇1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周四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好萊塢影城,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中國志愿軍在十分寒冷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勇殺敵,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事跡,英雄們即使被凍成冰雕都沒有退縮,不畏嚴寒、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當我看到我們中國志愿軍在冰天雪地里,吃著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穿著單薄的軍衣,而美國軍人卻在軍營里大口吃肉。我真是無比憤怒,眼淚瞬間嘩嘩流了出來。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愿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戰斗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電影結束了,回去的路上下著蒙蒙細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讓我想起當今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與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此刻我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篇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今天我去回顧了一部特別燃的影片!它就是2017年暑假上映一瞬間火爆全國的《戰狼2》!
熱血的&39;電影加上切合時代的主題,讓不少國人大呼過癮!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我看完《戰狼2》這部經典影片之后最直觀的感受,最真情的贊譽,最誠摯的敬仰。
《戰狼2》是由吳京執導的動作、戰爭、軍事類型的電影,由吳京、盧靖姍、弗蘭克·格里羅等主演,于2017上映共累計票房56.79億。
該片于2017年7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2017年12月,該片獲得2017中國-東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第二屆澳門國際影展上獲得亞洲人氣電影大獎。2018年11月10日,吳京憑借該片獲得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2018年12月8日,吳京憑借《戰狼2》獲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影片獲得優秀故事片獎。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非洲附近的大海上,主人公冷鋒(吳京)遭遇人生滑鐵盧,被“開除軍籍”;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他的計劃,突然被卷入了一場非洲國家叛亂,本可以安全撤離,卻因無法忘記曾經為軍人的使命,孤身犯險沖回淪陷區,帶領身陷屠殺中的同胞和難民,展開生死逃亡。隨著斗爭的持續,體內的狼性逐漸復蘇,最終孤身闖入戰亂區域,為同胞而戰斗!
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篇3
一部電影一種人生。國慶上映的大片《長津湖》,不愧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史詩級戰爭大片,宏大殘酷的戰爭場面,還有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都得到了完美展現,更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國青年詮釋了什么叫“中國精神”。
懷著激動的心情,三個小時的全神貫注,看得人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當時的國情環境下,裝備相差如此懸殊,軍用補給如此短缺,戰場環境如此惡劣,是何等的毅力與意志,才能打贏這場仗啊!
電影的開頭是由吳京飾演的伍千里“帶著”他的哥哥五佰里在父母的期盼中回家了,卻還沒來得及享受天倫,又接到了軍隊的緊急作戰通知,立刻收拾好裝備返回部隊。離行前的軍禮是對父母的歉意,堅定的背影是對國家的忠誠。父母一句挽留的話都沒有,但不舍與慈愛的目光卻護送著他一路遠行。真是中國百姓的淳樸孕育了中國軍人的堅挺。
這是一群怎樣的人啊!
荒灘碎石上,仰面直視敵機的掃射,無人吭聲,鮮血染紅了黑色的巨石。
制高點"1071高地"上,楊根思和他的戰友們奉命堅守,直到彈盡糧絕,全部壯烈犧牲。
作戰總指揮部,為了取回寶貴的作戰地圖,毛岸英二話不說,奮勇地沖進軍營,卻因為被凝固汽油彈擊中,壯烈犧牲。
炮連的雷爹奮力拔起了深陷于地里的標識彈,任憑敵機肆意地轟炸,任憑著敵軍槍林彈雨的烽火線,一往無前,堅持著用自己的生命送走了這可怕的“惡魔”。
電影中,一幀幀,一幕幕的鏡頭不停地閃過,我的內心深深地為之震撼。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讓他們視死如歸?這一定是一種不可磨滅的信仰——千萬革命戰士們對國家的無限忠誠。我的眼淚卻如泉涌般奪眶而出。
在整部影片當中,有一個畫面致使我至今仍是記憶猶新,畫面中我們七連的軍人們的手中拿著的都是一個個黑的跟煤炭似的土豆,啃起來還時不時地發出咔嚓咔嚓的摩擦聲,仿佛單單只吃一個都會將你滿嘴的牙崩斷。畫面中,五萬里所代表的就是那些年輕的戰士,他們用稚嫩的雙肩托起了做過的今天。對比我們此刻,我不僅深深自責。身邊有多少同學非最好不要,非最貴不睬,穿衣要耐克,咖啡點星巴克。回想電影中的那一幕,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肆意揮霍身邊的資源,今天的歲月安好,是無數革命先烈省吃儉用,用自己的犧牲所換來的。那是血與肉的城墻,鑄就了今天衣食無憂的美好生活!
電影的最后,美軍的首領麥克阿瑟來到了一片一望無際的雪原,在這里,他被一個個寧死不屈的中國軍人所震撼了!那是一個個被冰雪覆蓋,卻有懷有著一顆滾燙心的革命戰士,他們的目光永遠凝視著自己的敵人,手中的槍永遠瞄準著自己的敵人,永遠矗立于天與地之間……美軍情不自禁地舉起了手,向那一個個凝視著他們的“豐碑”深深地敬上了一個充滿敬意的軍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紅軍長征到,能讓敵人敬佩的,能讓敵人贊揚的,沒有別人,只有我們偉大的中國軍人!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是一個戰士對于戰爭的執著;“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這是一個軍人所應履行的職責;“我們這一代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這是所有革命戰士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從來都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愿我們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每一點一滴,不讓青春留下遺憾,不讓前輩們的鮮血白白流淌
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篇4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于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后,敵人就往里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蕩”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中國人并不比別人笨,為什么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篇5
到現在都睡不著一直想著這個片子戰狼真的是很多年沒見過的很棒的片子。本來只是覺得老公會喜歡這種武打片才去看的,沒想到會這么好!劇情緊湊不拖沓,一直在進行中,基本沒有浪費時間在兒女私情上。我最喜歡的就是沒有像美國大片里把拯救全人類為己任一樣把拯救中國人民基因作為重點,而是讓男主無意發現敵人身份而抓住敵人。沒有能拯救人類的英雄,只需要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任務做好的人!作為軍人可以同歸于盡般的去守衛國家每一寸領土,即使那里沒有人煙也沒人會去,但只要在國境線內,就無人可以侵犯!
真的好愛這個主題,比那些抗日劇戰爭片強太多了!也許因為我爸爸是一名上過戰場的老兵,我弟弟現在也在軍校讀書,之后也回去到部隊的緣故,我們家人從小就對軍人有著感情。我看過我爸的一份報告演講,短短兩頁紙哭的都不行了,他在戰爭中榮立一等功,可10個一等功只有五個人是活著回來的。
他那種隨時可能被炮彈打中的場景我想象不到。現在大部分和平年代長大的孩子真心缺乏愛國主義教育,憤青只顧著批判社會弊端,但忽略了國家這些年來硬實力的增強,像我們這種人口大國的進步不是短短二三十年就能飛躍的。我們的國民素質也有待提高,這種片子真的要多多上映才對!所以古話說,世家里出來的孩子,錯不了!!吳京
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篇6
上個周末,我和我的朋友去電影院看電影《長津湖》,看完以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主要講述:1950年是朝鮮有記錄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4度。在這次戰疫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七連,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征服了這種極度惡劣的環境,打退了美軍的精銳的王牌部隊,成功收復了“三八線”以北東部廣大地區,徹底粉碎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圣誕節前占領整個朝鮮的美夢。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毛岸英,因為毛岸英雖然是的兒子,但他從不向別人夸耀,做事低調有禮貌。在這次戰疫中,他原本和彭德懷從防空洞中跑了出來,但是他認為大部分地圖還沒拿出來,就不顧生命危險沖進去拿地圖,結果犧牲了,其他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誰,只知道他是彭德懷的劉秘書,看到這一刻時,我的眼睛濕潤了。
我生活中,最大的敵人就是懶惰、不自信、膽小懦弱、畏首畏尾,我要像電影中的毛岸英、雷排長等革命英雄學習,只有戰勝這些前進路上的攔路虎,才能使我變得更強大,我要發奮學習,長大以后為祖國做貢獻。
我們今天的大好河山,繁榮昌盛,是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流血犧牲換來的。山河已無恙,吾輩當志強!
愛國電影觀后感簡短篇7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云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重現,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現了敵機轟炸西柏坡某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后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于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 。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墻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
看著電影,想著歷史,心中無限感慨。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祝我們偉大的祖國__歲生日快樂! 祖國,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