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
寫觀后感是一種記錄個人成長的方式,可以幫助你回顧自己看過的電影和電視劇,總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變化。寫好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篇1
許三多性格氣質非常夸張,異常蠢笨,異常堅強,也異常善良,和其他每個角色放在一起都能形成強烈的對照,《士兵突擊》就是用許三多與其他角色的碰撞對比來展現美丑善惡。
很多人以為許三多只是傻,沒想到他是個照妖鏡,隱藏在人性深處的懦弱、懶惰、自私,在許三多的強光里都無處遁形。草原五班的墮落,高連長的脆弱,成才的自私,都是因為許三多的靠近而現出原形。成才和許三多各方面都完全相反,聰明對笨拙,精明對老實,善良對自私,堅守對急躁,機靈對遲鈍,他們倆幾乎集中了所有相反的性格氣質,對比映照最強烈。七連解散時,高連長罵許三多的話,其實完全罵錯了人。高連長認為許不懂七連,不懂七連五十七年來血脈連心的傷痛和榮譽,其實,那些話形容成才正合適,成才的優點和缺點都是被許三多映照出來的。他功利性太重,對狙擊無比熱愛,卻為了士官的前途,放棄了自己的興趣和理想。才華無雙,但精明太甚,身為七連槍王,卻沒有七連的集體榮譽感,一點包袱也沒有就跳槽了。許三多第一次拒絕了老A的邀請,贏得了大家發自內心的尊重。七連的人,無論覺悟高低,能力大小,入連時間長短,都深深為七連的榮譽而自豪,都愿意把自己熔鑄在七連的集體中。成才卻沒有這樣的熱烈和單純,就算他才華無雙,不免有些可惜。
成才一開始就在考慮利益問題,從征兵時那段念詞表演就能看出,他當兵絕對不是為了保家衛國,就是為了掙前程當個人上人,之后的新兵訓練,七連跳槽,老A選拔,每一步都是他追求人上人的進程。他腦筋活泛,從不在一棵樹上吊死,無論什么環境,總能找到最寬的路。然而一直運籌帷幄的成才卻總是走上最窄的路,太過精明反而耽誤了自己的進程。“早熟的人,通常都晚熟,驕傲的人又很急性”,這是高連長,也是成才。
成才本身也像一個鏡子,映照出我們的模樣,我們能從成才身上看到自己。我發現自己至始至終都和成才一樣的想法:伍六一受傷,我也希望成才、許三多放棄他先跑;拓永剛頤指氣使,我也希望他快點被踢出訓練。很多人沒有許三多的善,卻有許三多的蠢,沒有成才的才華,卻有成才的狡猾。袁朗對成才的評價,就是對我們的評價。在我們看來,成才的做法并沒有什么不妥,而袁朗對成才的判詞,也給我們——掙扎在社會中的人們一個提醒:不要因為競爭,就輕易放棄朋友;經歷過不公殘酷,也盡力保持善良;功成名就或身處逆境,都要守住做人的底線。成才的路很廣,就算被老A淘汰,以他的聰明才智,還能發掘更好的出路,但成才后來卻活成了許三多。許三多和成才的經歷就是對所有人的希冀:希望生活中成才這樣聰明的人能保持善良和熱忱,希望生活中許三多這樣笨拙的人能更有勇氣更堅強。
貴人相助,并不是許三多逆襲的原因,而是他努力的結果,他這樣的人,應該得到如此結局。
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篇2
《士兵突擊》是一個沒有任何愛情戲的連續劇,講述的是一群軍人的故事,主線是許三多入伍到他成為步兵之王-老A的成長經歷。劇情刻劃了一群最優秀的男人--成熟、睿智、懂得生活的袁朗,憨厚、心地善良的史今,性格直爽的伍六一,鐵骨錚錚的高城,知錯能改的成才,堅強、執著的許三多,以及他們共同的個性--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對事業的熱愛,對原則的堅持以及對他人的真誠與坦率。在看這部片子中,我思考了很多: 一是他們的人生態度:許三多可以默默地守衛七連半年,每天堅持軍事訓練,打掃衛生;高連長因為團報報道錯誤,堅持要求團報公開道歉;伍六一因為流動紅旗給別的班贏走了火冒三丈;許三多為了拿回流動紅旗,一口氣做了史無前例的333個單杠回轉
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有意義的事”。 二是許三多成功的經歷:從一個傻乎乎,連原地轉身都轉不好的步兵列兵,到步兵之王老A,許三多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也從來沒有拋棄戰友。人生在世,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聰明,而是認真、堅持、責任、愛心和來源于以上幾點的勇氣--就如同送信給加西亞的羅文。 三是他們對事業的驕傲和執著:印象最深的是三多背著伍六一沖刺的那段戲,“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鋼七連。在沖刺的最后一刻,這六個字越顯的珍貴。三多要背著戰友,和戰友一起到終點。但是到了終點呢,他一定會放棄,他要把這個機會留給斷了腿的伍六一!如果沒有許三多,相信伍六一是一定不會棄權的,名額已經占滿又算的了什么。就算爬也要爬到終點,但是為了戰友,為了朋友,他放棄了。他放棄的是一次機遇,他也明白他可能也同時放棄了自己的軍人生涯。但是他沒有放棄什么?如果不是為了激勵三多去拿到最后一個名額,伍六一他爬也要爬到終點,這是他骨子里的驕傲和堅持。
就像運動會場,那遠遠落在最后的人始終堅持向終點沖刺,無關獎牌,無關榮譽,只為一種精神和堅持。 四是如何看待得失成敗:成才在失意后,有個地方可以讓他充分的自我反省,自我覺悟,這個地方,就是"孬兵的天堂, 班長的墳場":駐訓場。在這個地方,方圓幾十里沒有任何人煙,全班只有四個人,從早到晚看守著一塊訓練場地。在這樣單調、純粹的環境里,成才慢慢學會了自我思考,看淡了成敗得失,學會了享受過程,而不是那個終點的結果。練定力,他可以一天10多個小時不動盯著一堆屎殼郎如何把食物分解掉;練槍法,他可以用一個簡易的不能再簡易的許三多送他的玩具瞄準器來作射擊訓練,即使一年只發兩次實彈。 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是失敗的,教育產業化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了小學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學化,到了大學和出來社會后的成人,反而要重新學習如何做人。現在的90后還只是不韻世事的少年,80后還沒有真正成為社會的中堅,已經開始承擔起社會責任的70后,由于教育的缺位使得這一代人只能在迷茫中摸索著前進...《士兵突擊》是一本厚厚的教科書,它讓我們突然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無論如何,既然來了,就要用心經營好人生這份事業,不拋棄,不放棄,用責任、堅持、勇氣和愛,去詮釋人生的意義。
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篇3
《士兵突擊》是一本厚厚的教科書,它讓我們突然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軍隊是個大熔爐而白藥集團是個煉金爐,無論如何,既然來了,就要用心經營好這份事業,不拋棄,不放棄。用責任、堅持、勇氣和愛,去詮釋人生的意義。張桂波
走過了2008,進入了2010,人類歷史的長河不斷向前流淌。上海世博會為中國,為中國人民打開了新的紀元。世博會總有一種把原始、發展、科技、文化、夢想等銜接的文明融通,又延伸照進現實的神奇力量。在建筑與文化展現中,眾多的場館堆砌著種.種歷史的痕跡,蘊涵著不同種族世博文化的結晶,也承載著人類的奇幻之夢,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類思想的飄空深遠,也會像鳥兒一樣自由地從棲息樹上而躍,徜徉于藍天白云,境界無限飛翔至遠這個人類社會幾千年的妄念,化作一個個科技產品在世博會中精彩顯現。
置身于世博園中,仿佛進入了時空隧道,迎面而來的是未來的世界和未來的生活方式。不僅感嘆到科技的力量。韓國館、尼泊爾館、泰國館等都體現著最新科技成果和節能環保的理念。中國館更是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魅力。從各國館所穿梭而過,看到的不僅是炫耀,不僅是一種精心編織的展現,也是一次心靈的升華。
這些年對于我來說是豐收的一年,因為我的第一屆學生已經成功的邁入了工作崗位,這使得我這位年輕教師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更因為在20__年的教師節上我有幸被評選為“十佳教師”,我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承認,自己的價值再一次被肯定。本次參觀世博會的過程是是樂趣的,不僅是游玩,也是借鑒和學習,知道落后而邁步,因距離而更加虛心。
加入海航這個大家庭已經近四年了,在這四年中我越來越被被一種強大的磁場吸引,被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的理念和勇擔社會道義的責任感所吸引。作為這個海航的一員,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想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就必須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根據社會的人才需求設計新型的課程教學體系,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繼續本著海航的理念,做好每一件事,心甘情愿地為學生的成才鋪開陽光大道。
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篇4
《士兵突擊》看了二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動,一個起點如此低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經過組織的培養,由一個不合格的士兵成長為一個各方面表現突出的老A(特種兵,士兵的最高境界),這部電視劇能引起巨大的反響是因為許三多就是千千萬萬個草根的代表,現實中草根逆襲上位,憑著自己的努力拚搏做出很偉大的成就的例子非常多,所以《士兵突擊》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1、一個人的起點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特別重要,當然你的出身好,天生就家庭條件優越,各方面的資源充足可以隨意為自己使用,可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上流社會的人脈關系,以及豐厚的物質條件。這些都不是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優秀人才的必要條件,也算不上是特別重要條件,重要條件是你如何努力修煉,聽從組織安排,不耍小聰明,讓自己從思想道德修為和個人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備一個優秀人才的素質和修養。
2、許三多從鋼七連學到一些真理的東西,并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這說明一個人發展的方面很重要,并不斷檢討修正自己,這幾句話真理的話概括起來非常簡單:做有意義的事情,面對自己的目標和身邊的戰友,不放棄,不拋棄。看起來簡單的幾句話,但就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而是看到機會就耍小聰明(這在許三多連班隊中很普遍)。什么是有意義我想許多人都知道,符合社會和組織價值,為社會和人類幸福做貢獻的事情就是有意義。但有些人知道也不去做,有機會就偷懶,缺乏團隊精神,還自以為聰明;有些只會講大道理,對有意義的深層涵義沒有深層思考,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吃透,喜歡迎合世俗價值觀(當然我們不是說世俗權勢或金錢價值觀就完全不好,但只能造就平庸),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突破不了平庸的人生。
3、一個人在一生的修煉過程中有許多重要成長為優秀人才的特質,這些特質就是:肯虛心學習技術知識,有團隊合作精神,踏實肯干,堅韌頑強,敢于承認錯誤,不斷修正自己的缺點。這與和君集團文化中有目標、沉住氣、踏實干是一脈相承的,道理非常相同。
4、一個人在努力修煉的過程中,理想和信念很重要。所謂理想和信念就是自己真心愿意付出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說淺顯一點就是我們想到哪里去。我們如果把理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自己的信仰,你自己真正愿意接受和認同的價值觀。許三多幾乎是全盤接受組織的目標和價值觀,一個起點低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組織或社會賦予的價值觀,把它奉為人生的信條,這樣才不會走彎路和歪路,才能真正快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偏離人生目標或社會價值目標是最得不償失的事情,偏離個人目標,人會內心失落;偏離社會價值目標,個人會遭到社會的打擊,在社會中受阻。所以看準正確的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和缺失,實現人生理想才能快速和有保證。
5、一個人達到的成就結果應該比起點更重要,當人們談起你的時候,決不會只談你是誰的后代,你的出身多么高貴,你的家庭多么有錢,特別是當你百年后人們回憶起你的時候,你的起點更是過往煙云,你的成就和你給社會留下的財富才是人們值得談論的對象,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給后世的影響更深遠更持久,財富越多越值得人們去紀念。所以根本不需要站在自己家庭或前人的肩膀上炫耀自己,因為那些不是你自己創造的,你可以利用這些有利態勢做出自己的成就,留給后代或后世人寶貴財富才是真正值得驕傲的事情。
以上只是個人的幾點理解,認識不一定深刻。《士兵突擊》的意義還遠不止如此,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限于時間和篇幅,暫寫到此。
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篇5
小時候,我曾夢想當一名軍人:戴軍帽、穿軍衣、背軍包、挎長槍、唱軍歌、開“軍車”(呵呵,吉普電瓶車),爸爸給我買了很多關于兵器的好書,還推薦我這個“小軍迷”看了一部30集的電視劇《士兵突擊》,我一看它的題目,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士兵突擊》講述的是本來普普通通甚至被人瞧不起的農村孩子,經過種.種磨練,最后變成了一名優秀的特種兵的故事:從一個膽小怯懦的小孩子,變成一個身經百戰的老A;從一個挨欺負也不敢還手的人,變成一個與槍林彈雨打交道的剛毅堅強的士兵;從一個被打了四下才喊痛的“呆子”,變成一個身手敏捷的特種兵......他就是許三多。
這部電視劇太精彩了:有時候,我看得哈哈大笑,有時候,我被感動得流淚。有幾集,看了好多遍,它讓我知道了軍人的酸甜苦辣。我知道了,軍人是用生命來完成任務,用生命來捍衛理想的。我對軍人充滿了敬意!
這部電視劇,讓我銘記心中的是:“不拋棄,不放棄”這六個字。我和爸爸討論了好幾次這六個字的含義,我覺得它就是“堅持”——不拋棄親情、戰友情,不放棄自己的信念、理想、目標!這六個字就是真正的軍人永遠打不垮的精神!我想,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堅持自己的學習目標、做最好的自己!
新學期要到了,爸爸送給我一本《士兵突擊》原著,希望我能細細體會文字,感受原作的魅力。
“八一”建軍節到了,我要向捍衛和平、給我們溫暖、安全的“家園”、崇高的中國軍人們敬禮——為他們高貴的堅持,敬禮!也真誠地祝福他們平安、幸福!
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篇6
今天,我觀看了消防知識片,使我增長了許多消防知識。
發生火災會損失財產,釀成慘禍,所以首先要預防火災。怎樣預防呢?第一,不能玩火。第二,不能隨地扔煙頭。第三,不在家時和晚上睡覺前要把煤氣關住。第四,出遠門時要關掉電閘。第五,夏天點蚊香時,蚊香要離床和窗簾遠一些。第六,在加油站不能打手機。
發生火災時不能慌張,要讓樓外的人撥打火警電話119。如果火沒有蔓延到家門前,就趕緊下樓逃生,且不能乘電梯,因為火容易竄到電梯里,或者電線被火燒斷,被困在電梯里,要走安全通道。如果火已經蔓延到家門前,住在樓層矮的可以在樓下鋪上棉被,跳下逃生;住在樓層高的可以手舉鏡子或衣服晃,等待救援,并把棉被蓋在門前,潑上涼水,如果實在來不及的話,就用濕毛巾捂著口鼻出門匍匐前進。火災發生時以人生安全為第一,以財產安全為第二,要盡快逃離火災現場,不要貪財。
通過這次消防知識片的觀看,使我懂得了消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牢牢記住,時刻不忘做好消防。
電影《士兵突擊》觀后感篇7
《士兵突擊》可以說是繼《亮劍》之后,國產電視劇中又一部體現中國人精神的抗鼎之作。它不但讓我感動,震撼,也讓我反思工作,反思人生,許三多經常說:"好好活就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而將許三多化腐朽為神奇的鋼七連為他的"有意義"加了一個特殊的注解:不拋棄,不放棄。我想,作為云南白藥的一名銷售人員,在工作中不就是需要這種精神嗎?銷售工作不是哪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作為一個銷售團隊不但要有它的銷售理念,更需要有靈魂。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又讓我想起了士兵突擊,題目是《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文藝復興》,文章的開頭是這么寫的:"當代中國在創造物質財富高速增長的奇跡的同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確顯的蒼白貧乏。就在西方人驚嘆中國物質技術的進步、驚呼"21世界將是中國世紀"時,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面孔。這種物質進步和精神墮落的反差,不但使中國人有愧于"中國世紀"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必將使物質的進步難以持續。"用精神墮落可能有點過了,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社會確實生病了,或者所處于亞健康狀態,。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呀!我們的社會太浮躁和太焦慮了。
我們的物質文明確實進步很多也很快,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在追求富裕生活的過程中,我又失去了什么,或者我們缺少什么,當我們看到成才一次次為我們做實用主義的范例的時候,難道我們從心底里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行為嗎?因為這合乎社會主流價值觀。成才說,從踏上火車的那個時候開始,就慢慢的變成了電線桿,在老A遭受挫折后,反思要去尋找自己的枝枝蔓蔓,那么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要經受過類似的挫折后,才開始反思呢?
我想,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可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但是也不能苛求于環境,從自我做起,許三多說,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是就是好好活!這樣的話放到十幾年前肯定沒什么,但是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有著非常的意義!我能不能這么理解?好好活是為自己,做有意義的事是為社會。不拋棄,不放棄是好好活的精神支柱。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能讓社會更健康的發展,反過來都能讓我們都能好好活!我以前覺得奉獻這個詞離我們遙遠,甚至很假,因為奉獻會讓我們沒有回報,會讓我們吃虧,真的沒有回報嗎?看了士兵突擊我學會了兩字:我信,但這個回報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友情,是親情,是一種經歷。過程可能是艱辛的,但它卻是能讓我們長成大樹的枝枝蔓蔓。
可能每天的銷售工作就是簡單而枯燥的重復,但是簡單不代表可以忽視,枯燥不代表沒有意義,認真去做自己的工作,平凡中就會孕育出偉大,身體力行就會感染身邊的人,我們同樣不是被劇中的人物,老馬,班長,伍六一,所感染和感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