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可以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經驗,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進步,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篇1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令我感受剖深。該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販,因一次偶然的機會開辟了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一躍成為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獨家代理,讓他擺脫了貧窮,同時造福了病友,但也觸犯了法律。它塑造了一位我們身邊真實的商販,他有小貪心,有脾氣,有各種小缺點,但正是這樣真切的人形象,當他內心的善良閃光時,那種光芒是耀眼的,會讓人淚水決堤很多次。
其實,當我看完他第一次販賣后,我對他并沒有什么好印象。首先,他賣的不是正版的格列寧,而是從印度販賣過來的禁藥“印度格列寧”;其次他不僅賣“印度格列寧”,而且還把價格增加到之前的10倍,盡管這樣的價格也比正版的格列寧便宜很多,但我內心還是對此嗤之以鼻;最主要的是,他明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但他卻還拉其它人下水,在最后分別時竟然說“這藥不會吃死人!”。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言語,足以證明他做這件事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錢。
然而,當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中,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影片的后半部分,程勇經過第一次販賣后,挖到了第一桶金,他改邪歸正,成了一個紡織廠的老板。原本可以安享后半生的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所以當他看到他原來并肩作戰的好友因為買不起正版藥而不得不走上不歸路時,他悲痛欲絕,毅然決定重拾舊業。但顯然,這次他的目的不一樣了,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拯救更多的生命。這一次,他不但不加價,而是把價格一降再降,做的全是虧本生意,只是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這么多人需要他,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他已經沒有辦法放棄那一雙雙渴求生命的眼睛了,他的善良、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對他肅然起敬。
雖說法不容情,最終他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法外有情,所有因他受益的病友都為他送行,而他的行為也為改寫高價搞癌藥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我明白了任何時候都不能以身試法,更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終極善良。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篇2
前兩天看到朋友圈都在刷這部電影,我想,應該也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半夜11點跑到電影院去看,看完以后都凌晨了,哈哈。
我在想,目前票房賣的不錯的,都離不開共鳴感,如果這部電影和觀眾產生共鳴,那么網上水軍自然而言幫你推廣,回想去年戰狼2的時候,我看我以后,就覺得不是看電影,就好像是真的一樣,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也是一樣,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縮寫,我想起樂嘉老師說的,任何技巧都不如真實有力量,從這些事情更加驗證這個理論的正確,何為真實?就好比,武俠小說里面,當武功練到極致的時候,就是無招勝有招,沒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其實這個絕技在銷售行業也可以行得通。
做銷售,很多人認為,嘴巴會說,聰明,就可以做出業績,不可否認,的確會出業績,只是這個業績未必很多或者很大,這個社會,大家都缺乏安全感,有的人,笨的像頭豬,但還發了大財,為何?因為大家都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最起碼,不會被坑,被騙,給人實在的感覺,相反,太聰明的人,時時刻刻都要防著他,以免一不小心就被套路,做銷售,做好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就是真實,實實在在給客戶解決問題,考慮問題,為客戶著想,客戶自然而言找你下單,支持你,客戶不是笨蛋,心里都有桿稱的。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篇3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一個患了“慢粒細胞白血病”,和一群“慢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求生欲望開始。演繹了一場現代社會,患病的人們在疾病痛苦,和商業模式下所謂規則面前的渺小。其實人很簡單,就是想活著!健康的活著。即使是病魔纏身,即使是身臨絕境,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們也想活著。影片中最感人的,就是為了存活“牧師”的妥協;為了女兒媽媽變成了舞女;看到愛人能夠活著的喜悅和感動;一群有便宜藥吃,就開心的不得了的病人!人,其實就是活著,健康的活著!看到這些,覺得沒病真好!
導演用簡單的手法,表達著人對生存的渴望,對活著的渴望。也在提醒那些沒有病、很健康的人們,珍惜自己的擁有,珍惜自己還沒有被病魔,沒有被死亡追殺的那種恐懼。
片中的病友們,為了能活下去,可以說是傾家蕩產。他們吃不起昂貴的藥,但誰都不想死,都想活著。這個可以代替正規藥的“假藥”,是正品合法藥品十分之一的價格,但仍然吃不起。而另一面印度藥品,其價格只有世界藥品價格,乃至中國藥品價格的百分之一。這個現象正好反映當下社會教育的失敗,反應了人們道德淪喪,唯利是圖的互害模式。何止是藥品,任何一項與商業掛鉤的東西,里邊都存在著暴利和互害。而大多數人,則成為這種暴利行業和互害模式的犧牲品。
其實,我抱怨一圈后,靜下心來發現。“人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用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不妄作勞,來盡可能保證自己的健康”。社會,從古到今都是用血的代價換太平、公正、安分守己。
活著,就是為了體驗生命的喜悅。與愛人的相遇,與父母的依戀,對孩子深情的愛!你我本來平凡,生死原本自然。活著,就把自己想做的都作了,這樣才會死而無憾。
回憶起小時候媽媽病的不能動,那時候也和片中人一樣,有著對親人的依戀。我的人生也是因為對孩子的愛而改變。現在接觸到更多對病苦無奈的人們,看著他們因為平凡的“起居有常,食飲有節”,練功調理而喜悅康復,覺得此生甘愿平凡。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篇4
什么叫作神藥,人世間真的有神藥嗎?如果有,它的價格人民可以負擔的起嗎?什么又是藥神,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神嗎?如果有,他們愿意大發慈悲的幫助患者嗎?
在我看來,藥到病除、藥到人心的神藥就像仙釀一樣可遇不可求,就算世間有這種藥,那也是富貴人才有權利享受,上等人才有能力享用。正可謂人生實苦,底層人的苦苦掙扎換不來同情,得不到救贖,只好逼得好人作惡,逼得藥販走私,逼得人性險惡,逼得人世動蕩。
懸壺濟世、慷慨無私的藥神就像神仙一樣是一種虛無的幻想,不切實際的追求,即便人世間還有這樣的神醫,那也是上流社會的專屬,權力人士的專用。正可謂物欲橫流,窮苦人的步步維艱換不來生命,偷不來安樂,只好輸得一敗涂地,搞得頭破血流,攪得天翻地覆。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像程勇一樣甘愿幫助病人的藥販,我也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泯滅人性、拋棄良知的“神藥”代理商,我只知道,現如今的社會,看病成為了一種窮苦人民負擔不起的重大開支;我只知道即使有的人很幸運,得到了藥物的支持,得到了醫生的救助后,除了一個傷痕累累的軀殼之外,除了一個殘破不堪的靈魂之外,除了一個不堪重負的家庭之外,到頭來什么也沒剩下,什么也沒得到……
我知道自己太過悲觀,可是現實就是這么不堪,這么殘酷,這么叫人無可奈何。有些像白血病一樣的患者深陷在痛苦的泥潭里,得不到求生的希望,找不到生存的出路。他們其中,有的只能依靠程勇這樣的藥物代理商來支撐自己的生命;有的麻木的待在醫院里,一次又一次進行沒有邊際,沒有盡頭的治療;有的卻因為昂貴的藥物費用和治理費用,只能麻木的一天天感受著自己的生命消逝而去。
面對這樣的窘境,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患者能做些什么,藥販能做些什么,我只知道,針對這樣的現狀,國家應該加強治理和管制,政府應該加強執法行政的力度,醫院應該加緊創新制藥的效率,醫生應該加強仁心、愛心的培養。只有這樣萬眾一心,齊心協力,才能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患者的盼頭越來越高。
藥販絕不是藥神,“格列寧”也絕不是世間唯一的神藥,我堅信,我們國家就是藥神,我們的國家就是神藥。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篇5
電影我不是藥神,從內容和題材上都類似美國片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相同處是都是賣治療絕癥的高價藥,賣家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同處,藥神是一個正常人由于錢的壓力,偶然得知國內治療白血病的藥很貴,而印度產的同等療效的藥才賣國內藥的四分之一。從此私下里賣藥,后來被國內醫藥公司發現舉報被判刑。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說的是一個艾滋病患者私下里賣治療艾滋病的藥,被政府起訴,在律師幫助下,沒有被判刑。
中國古代醫學的追求是簡便廉驗。中國醫生對金錢的態度是取之有道。在醫療上,中國強調的救死扶傷,救人于危難,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就是中國的道德要求,行為準則!
假如古代醫生都來知識產權,專利技術保護,難道做不出天價的技術、天價的藥來?這個中國古人不屑!關乎性命,金錢是糞土!
再點大家一次!自從師夷長技以來,我們真的誤入了西方文化的陷阱。以利潤為目的的資本主義,在醫學上也人為地制造了許多疾病概念來,隨之而來的就是天價的技術天價的藥。家庭不堪重負,國家不堪重負!
在中國的底層走走,因病至貧比比皆是,目不忍睹!為什么在我們小時候,國、家那么貧困的時候,也沒有這么多絕癥!
這兩部片子,都定位在特殊群體,中間都有催淚的情節,都揭露了在不健全法制下,特殊群體的對特效藥的渴求因此導致這兩個故事的發生。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篇6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令我感受剖深。該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販,因一次偶然的機會開辟了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一躍成為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獨家代理,讓他擺脫了貧窮,同時造福了病友,但也觸犯了法律。它塑造了一位我們身邊真實的商販,他有小貪心,有脾氣,有各種小缺點,但正是這樣真切的人形象,當他內心的.善良閃光時,那種光芒是耀眼的,會讓人淚水決堤很多次。
其實,當我看完他第一次販賣后,我對他并沒有什么好印象。首先,他賣的不是正版的格列寧,而是從印度走私過來的禁藥“印度格列寧”;其次他不僅賣“印度格列寧”,而且還把價格增加到之前的10倍,盡管這樣的價格也比正版的格列寧便宜很多,但我內心還是對此嗤之以鼻;最主要的是,他明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但他卻還拉其它人下水,在最后分別時竟然說“這藥不會吃死人!”。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言語,足以證明他做這件事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錢。
然而,當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中,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影片的后半部分,程勇經過第一次販賣后,挖到了第一桶金,他改邪歸正,成了一個紡織廠的老板。原本可以安享后半生的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所以當他看到他原來并肩作戰的好友因為買不起正版藥而不得不走上不歸路時,他悲痛欲絕,毅然決定重拾舊業。但顯然,這次他的目的不一樣了,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拯救更多的生命。這一次,他不但不加價,而是把價格一降再降,做的全是虧本生意,只是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這么多人需要他,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他已經沒有辦法放棄那一雙雙渴求生命的眼睛了,他的善良、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對他肅然起敬。
雖說法不容情,最終他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法外有情,所有因他受益的病友都為他送行,而他的行為也為改寫高價搞癌藥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我明白了任何時候都不能以身試法,更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終極善良。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篇7
前幾天,我和媽媽,弟弟一塊兒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最后,電影院哭聲一片,我也被深深的感動了。
故事的主人公叫程勇,是一個賣印度神油的,妻子離了婚,兒子也要被帶出國,老父親又身患重病,無錢醫治,在機緣巧合下成了印度仿制抗癌藥的中國總代理。通過賣仿制藥發家致富。后來,由于國家的打擊,決定放手。轉行開工廠。可后來發現。曾經的朋友由于沒有錢買藥,不得不自殺。好的患者,由于沒有錢買藥,只有等死。他被自己良心折磨著,有開始買藥,不賺一分錢。最后不惜自己倒貼給患者買藥,最后由于倒賣假藥而被捕。
老婆婆哭訴的一段話現在還回蕩在腦海,領導同志,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這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500快一瓶,藥販子根本沒有賺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此時電影院哭聲一片。這話,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
最令我感動的是程勇去醫院路上,好多白血病人來給他送行,所有人都摘下口罩,表示對他的尊重。他是他們心中的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