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
在寫觀后感時,應該盡可能地使用簡單易懂、清晰明了的語言,以便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和欣賞你的作品。接下來給大家分享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寫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有所幫助。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1
小仲馬一氣呵成寫成了茶花女,我也一口氣連續看完了這部小說,的確是個感人的悲情故事,可憐的生命短暫的瑪格麗特,不過一個妓女而已,卻如此執著地追求屬于自己的純潔愛情。
全文平凡低調地述說這個真實的故事,可后面瑪格麗特的幾封日志,實在看得人忍不住落淚。這個悲慘的女人,這個被命運摧殘的女人,曾享盡人間奢侈歡樂,可卻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在自己的房子里,還是一間被追債人查封了的房子。即使重病期間,也沒有幾個人來看望她,她可憐巴巴地等著阿爾芒,可臨死也沒見到自己心愛的人……
她是一個善良的純潔高尚的妓女,淪落于此也許并非她自愿,是命運逼得如此,她充滿熱情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她渴望一個不在乎她過去的男人,可當這個男人出現之后又為了不阻擋這個男人的前途而離開了他,當希望破滅之后又甘愿自我犧牲去成全他,寧愿孤苦死去也不打擾他……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2
早就聽說過這本書,可一直沒有時間找來看。直到這幾天才從朋友那里得已過目。起初我對它并不是很感興趣,本打算放下,約幾個朋友外出逗風,可天氣不認人,爬起來就嘩嘩的奏響春天的樂章,像一個饑渴的音樂家。重回舞臺一樣充滿激情,不留我們一點顏面。 呵呵—— 沒有辦法,只好以床為伴了。我是個對睡眠不屈服的人,每次都要月亮走遠了才能閉上眼睛,偶爾把思想裝進夢里面去。在奔向睡眠的過程中,我很難為情拿起它,勉強的敲開了門,沒想到里面竟關著紛程奇幻的情感的四季,像一個美女蒙著面紗。
天氣的燥熱難耐驅不散滋擾我心的陣陣寒意,我尤其渴望著自己能擁有和茶花女一樣的火爐,添柴生火卻無愛人,大抵如此。
想當年無比風靡的基督山伯爵,大仲馬的手筆壯懷激烈令人乍舌。多聞小仲馬的心意和父親同車異道,今日看來作為私生子的小仲馬總算是爭了一口氣。頭一次,一本書,厚度讓我心滿意足,內容卻超出厚度十幾萬倍,一個故事結束,主人公咽了氣卻還能生出千千萬萬個主人公,一代一代。看是傳奇,卻是普遍的傳奇。也是頭一次,看一本外國小說二十年前的翻譯版本,能夠如此激烈地沖擊著我的脊髓,寂靜無聲卻似能破裂了我的耳膜。更是頭一次,愛上一本書比霍亂更多。讀后感的拙劣,讓我每一次推薦一本書時都不會想起這種方式:讀了,千千萬萬人都已讀過;有感,別人可能看得比你更加真切。像讀后感這種永遠用來交作業的形式,我在小學就可以完成得很好,必是不用等到今日此時。但是,面對時時忘事的記性我向文字妥協,睡一覺,恐怕感觸不再深,而后更是無據可考。
小仲馬比我赤誠得多,茶花女才是一篇真正的讀后感,他在書中不厭其煩地推薦著這個故事,像一個低聲下氣的推銷員一樣懇求著讀者,連我也心軟。他一點兒心眼都沒有,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只是為了吸引讀者,那他是世界上最蠢的作家。人們早在一千零一夜里看過了類似一人敘述一人記錄的寫作手法,船長的歷險故事比妓女的糜爛生活更吸引人,他一點勝算都沒有。由此可見他的真誠,像個懊惱的小孩一樣,沒什么把戲,更不惜惹怒讀者也要你看下去。自然,他沒有騙人。
我們誰都預料不到自己的愛情的起初與開花結果,愛情和你所愛的人的形狀。但被一個貞潔的年輕女人愛著。第一個向他揭示愛情這種奇異的秘密。確實是一種巨大的幸福。不過這也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去占有一顆不慣于進攻的心,如同進入一座不設防的的大門洞開著的城市,教育,責任感和家庭,都是些非常堅強的哨兵,但是警惕性再高的哨兵也會受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少女的欺騙。大自然借助她所鐘情的男人的聲音,使得她對愛情產生一些想法,這些想法顯得越是純潔無暇,它們就越是如火如茶。
年輕的姑娘們越是相信善,她也就越是容易奉獻自己。即使不是委身于情人,至少也是委身于愛情,因為她沒有疑心,她也就沒有御力。從而,獲得這種少女的歡心是很容易的。你看,年輕的姑娘的周圍布著多少警戒,筑著多少圍墻!這就說明我說的都是些實話,還是有證據可言,現在的很多姑娘也不就是這樣嗎。要把這些惹人憐愛鳥兒關在上面連花也不許擺的樊籠里,修道院的圍墻還不夠高深,母親們的鎖鏈還不夠牢固,家教的職責還不夠持久。于是,她們將會多么的渴望那個對她們遮掩起來的大千世界,她們該會多么的相信那個世界是如何的豐富多采,魅力十足,她們該會多么的傾耳細聽隔籬傳來的向她們敘述世間種種秘密的第一聲,她們該會多么的感激給她們掀起神秘面紗的第一只手。
但是,要被一個妓女真心真意的愛著,將是一種異乎尋常難以得到的勝利了。在她們身上,肉體已敗壞了靈魂,肉欲已燒毀了心靈,煙花深涯已麻木了情感。別人對她們的甜言蜜語,她們早就聽膩了,別人使用的種種伎倆,她們也都了如指掌,就連她們喚起的愛情的本身,也給它們自己賣掉了。她們的愛是愿于職業的需要,而非出于激情。她們的愛也受到看管,受她們自己的算盤的看管。比起母親和修道院對一個處女的看管來,它要嚴密的多,因此,她們創了一個新詞“酬我所愛”來稱呼這一類金錢交易的情愛。她們不時的奉獻出這種愛,作為休憩,作為自恕,或者作為安慰。正如那些高利貸者,她們剝削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卻堅信某一天只要借給一個餓得快要死了的可憐的窮鬼幾百元錢,不計利息,有不要收據,就能將所有的罪過贖清。著比起妓女來要低下得多。
其次,當上帝允許一個妓女愛人時,這種愛情,起初仿佛是一種原諒,后來幾乎總是變成對她的一種懲罰。不作懺悔是得不到赦罪的。當一個對自己的過去全部的生活深深自責的女人,一旦感到自己陷入自己從來也不會相信的得到的深情,真摯而不可抗拒的愛情的時候。當它認可了這種愛情,被她愛戀著的男人將會獲得控制她的理由與魄力。她的所有的過去也將涂上一層可怕的陰影,他們會因為自己享有對她講這樣的話的殘酷的權利而自豪能凌駕在她之上。這時候,她們就不知道怎么樣做才能表明心跡了,有個寓言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常常在田野里叫“救命啊”來打擾那些在干活的人們,以此來取樂;有一天終于給一頭熊吃掉了。因為那三番四次受他愚弄的人們,都不相信他這一次的喊聲是真的遇到了危險。這些可憐的姑娘在真心實意的愛人的時候,也好似同樣的情況。她們說謊的次數太多,以致我們不愿相信她們的真話了;她們在悔恨與彌補之中,還得忍受愛情的折磨。
由此,便產生了那些崇高的犧牲精神,那些嚴肅艱苦的修行生活,在這里,故事中的女主角瑪格麗特就是榜樣,相信現實中還有例可舉。但是,當喚起這種救世的愛情的男人具有相當寬厚的心腸,能接受這樣的女人而不回想她的過去的時候;當他陷入這樣的愛情而無法自拔的時候,當他終于愛上她,如同他被她愛上一樣的時候,這個男人一下子就汲盡了人間所有的感情,在擁有了這種愛情之后,他的心扉對其他任何人都將緊緊關閉。
才剛寫了一些我就沒有辦法文不加點地寫下去了,我的記憶只剩下一些零星的細節,連閱讀時的痛心疾首都蕩然無存了。此刻我腦中閃過的,也就只有阿爾芒顫裂的哭腔和瑪格麗特瘦小的胸膛了。永遠都別為幸福而放聲大笑,六個月的相濡以沫所換來的,也只有阿爾芒為了給瑪格麗特遷墳,必須確認其身份時,看見曾經是無數巴黎名流夢想的女人,面容枯槁甚至連半邊的身體都腐蝕的模樣了。在一整個故事中,小仲馬沒有詆毀任何人,甚至連分開妓女和他兒子的阿爾芒的父親,都被他寫得善良而高大。他不偏心,這使整個故事更讓人信服。
那天看了世相推送的一篇文章,到底什么理由讓人愿意打一場艱難而美好的仗?答案是沒有。一個妓女真正愛上了一個男人并愿意為他放棄自己的荒淫無度和奢靡生活、一個男人為了一個妓女不是輕易選擇棄家門不顧而是正直地和父親談判和懇求成全,這樣的感情美好到讓人不敢相信,卻也無法支撐起他們迎來這場戰役的勝利。他們都是懂事的人,卻也因為懂事而斷送了這場美好。孩童不懂事因而就算是大哭也不會感到痛苦,懂事的人就算不哭,看著火爐里歡騰的火焰也會痛心疾首。幸虧瑪格麗特死了,才讓人內心舒坦了幾分。沉重的痛苦,妓女的愛,這些情愫都讓人早早地料到必然以悲劇結尾。而日后相見各有伴侶卻是內心波瀾起伏雙眼顫栗,遠遠不如內心懷著激烈和憾恨離開人世,也算是對瑪格麗特最好的洗白,以及對無端猜疑的阿爾芒最好的懲罰。突然想起冰心說過的話:“我聽故事,最怕聽到快樂的時候,一快樂就完了——反不如那結局不好的故事,能使我在心里想上好幾天。”這也是小仲馬耍的小心機之一吧。
讀完書習慣去看看豆瓣影評,看到不少人把瑪格麗特的命運廣泛到青樓女子的常態,我感到很不習慣。也許是個人對于外國名著的偏愛,由此引申到了對于外國人物的偏愛。我很難把瑪格麗特等同于青樓女子,我想小仲馬也不愿把她們等同。瑪格麗特鐘愛茶花,色凈味淡,全然不同于骯臟圈子的物欲橫流。可能這也是瑪格麗特內心最后一片凈土,卻被作者無限放大以至于改變了整個人。文字的力量不容置疑。
當我寫一篇文章時,我的未來在我身后,我的眼前看到的是我一望無際的過去。
所述即所感。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3
“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當你不珍惜它的時候,生命將變得毫無意義。”這句說得多么確切呀!這是我看了法國大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茶花女》之后所悟出得道理。
《茶花女》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被誘成為交際花,人稱“茶花女”。她由于環境而墮落得了肺病。她曾經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終都失敗且離開人世。
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都會同情書中的女主人公茶花女悲慘命運,或是對那個冷酷的社會表示不滿。可我覺得書中的茶花女也有錯,困為她指把生命看得太沒意義了。就算她的命運十分悲慘,那也不能如此糟蹋生命,自暴自棄!
保爾、張海迪、海倫,他們的一生都在努力著,拼搏著,奮斗著,生命在他們那里如此精彩。而茶花女卻把生命看得如此沒有意義。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惋惜嗎?
生命的價值如何是自己決定的。那么,就讓我們都來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價值吧!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4
“她從來只帶茶花。一個月中,有二十五天她帶白色茶花,另外五天帶紅色茶花。沒有人知道這顏色變幻的原因。在巴爾榮夫人的花店中,她被人稱作茶花女。這名字就叫開了。”這就是茶花女。
我感受著瑪格麗特的悲劇,期間不知有多少回想哭的沖動,竟沒有流出一滴眼淚。這也許就是瑪格麗特在我心中的定格。讀完小仲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情許久不得平靜。也許是一口氣讀下來的緣故,又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有過類似的親身經歷,整個故事異常真切。頭腦里清晰地呈現著茶花女美麗圣潔的面容——因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時是教徒”。
瑪格麗特是個天使,她生活在最骯臟的領域,卻保持著茶花般潔白清新的氣質,她富裕奢侈卻又一無所有。命運待她不公,試問誰想成為人們蔑視的對象?一個軟弱的女子,在那樣的生活環境里,哪有能力抗爭?直到阿爾芒的出現,才帶來了茶花女生命的陽光。偉大的愛情似乎總免不了缺憾,也許還是致命的。不是因為阿爾芒負擔不起茶花女的生活,而是茶花女竟然為他改掉了過去奢侈的生活習慣并愿意與他過上樸實幸福的平淡生活。我所敬佩茶花女的也正是這一點。阿爾芒遭到父親反對后未動搖對茶花女由衷的愛,他立場堅定,甚至不惜與父親反目;茶花女對阿爾芒的感情也始終如故,但她表現得更無私,她為了阿爾芒的幸福,為了阿爾芒家庭的利益,毅然決定離開他。可想而知,茶花女離開小村莊的那天晚上,是多么得撕心裂肺啊! 最不忍心讀的是茶花女臨終的日記。在日記里,她向阿爾芒述清了一切,字里行間到處可以體味到她對阿爾芒真切的愛。失去他,茶花女便覺生活已無希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結。于是,她放任自己,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時,她還一心惦戀著阿爾芒,多想臨死前再見他一面,卻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償。
在看看馮夢龍筆下的杜十娘,她的命運和茶花女驚人的相似,她的那個百寶箱里還有著驚人的財富。從何而來,那是她血淚的見證。她是用她的屈辱換來了物質上的富足,心中卻無限向往美好的正常人的平靜的生活。她同樣聰明、美麗、善良。李甲對她的感情開始也是真的,但是自古以來,煙花女子的命運都是血和淚寫成的,杜十娘也不例外。李甲一面對自己的家人心存畏懼,一面是又把杜十娘看成了一個待價而沽的貨物。當孫富要高價購買杜十娘的時候,李甲的丑惡嘴臉就一覽無余了!李甲的丑惡用心是一舉多得,既擺脫了負擔,又得了一大筆錢,這就是我們的謙謙君子!杜十娘終于明白,自己離開了一個小的丑惡的地方,最后還是逃到一個大的罪惡的地方罷了。她帶著她對命運的絕望、憤怒、屈辱跳進了江里。她至死最終無依無靠。杜十娘是那樣的愛生活,可是生活到底又給了她什么?——絕望!
杜十娘比茶花女不幸的多,因為她的一生沒有遇到人性的美好的東西,而至少茶花女遇到了,這一點美好的東西讓她的一生有意義。
還記得金庸名著頻繁出現的經典語錄:“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又或是作者的言語:“一顆只能用世間最澀的淚才能打開的心,曼儂?萊斯特,面對瑪格麗特?戈蒂耶,最終只有慚愧。”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5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寫的一部著作,而我最近就讀了這本書。
剛開始,我是懷著一種好奇心和一種嘗試的心態才買了這本書。我很想了解那些著名的作家用心寫出來的書會是什么樣子的,但名著給我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的。自從我看了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對名著的看法。
一看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主人公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是以女主人公妓女瑪格麗特·戈蒂埃的死為開頭,在經過拍賣他的遺產后“我”遇到了他的原來的情人阿爾芒,開始了聽他講述他與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愛情故事:巴黎名妓瑪格麗特與青年阿爾芒相愛后與他住在鄉間,可阿爾芒的父親責備瑪格麗特毀了阿爾芒的前程,為了阿爾芒,他重新回到了巴黎開始了他的舊生活,可阿爾芒渾然不知瑪格麗特回巴黎的原因,當眾羞辱她,本身就有肺病的瑪格麗特一病不起,最后留下了生命的最后的幾天的日記,含淚而死。
其實一個人一生中金錢多少并不重要,你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有份摯愛生可回憶死可享受。
我非常喜愛《茶花女》這本書,希望在我的推薦下,能有更多的讀者對這本書感興趣。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6
讀《茶花女》這本書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記得那時候是抱著一種隨便的心態去看這本書,但卻被男女主角的愛情給深深地感動,同時也痛恨那個時代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冷漠與無知。
在讀這本小說之前,我一直認為是阿爾芒的父親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讀完全書我才發現,真正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的其實是阿爾芒的虛榮和猜疑。阿爾芒在巴黎讀完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之后,并沒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過著悠閑地生活,在電影院邂逅了瑪格麗特并對她一見鐘情,對她展開了追求。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雖然阿爾芒在那個年代也算是有錢的小資,但是對于一個年花費十幾萬英鎊的而言這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感情還是打動了瑪格麗特,她終究還是成為了他的情人,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
但面對瑪格麗特的真情,阿爾芒卻不肯相信,去猜疑瑪格麗特。他向他的朋友炫耀,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占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大過對瑪格麗特的真情。就在瑪格麗特的真情與阿爾芒的猜疑中,他們度過了好多個年頭,直至阿爾芒父親的出現,他勸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瑪格麗特為了自己心愛的人的前途,聽從了他父親的話,離開了他,過回以前的生活。但失去阿爾芒的瑪格麗特,卻不再是以前的那個瑪格麗特了,知道最后郁郁而終。
我們不能夠否認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情,那都是我們能夠看見的,只是他一直都不相信瑪格麗特會真正的愛他,他總覺得瑪格麗特是在戲弄他、踐踏他,他的心胸下載,與瑪格麗特無私的愛比起來,真的那么的自私啊!世間上有多少情侶就是因為對方的猜疑而分開的呢?太多太多啦,所以如果你有心愛的人,請你相信他,哪怕結果會受傷害。
當然阿爾芒真的很愛瑪格麗特,因為愛,他才會害怕失去,才會在確認了瑪格麗特對他的那份真情后感到痛苦,感到后悔,寫出這篇感人肺腑的茶花女,只是這個懺悔有點遲了。所以希望所有有情人,要珍惜對方,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7
小仲馬的代表作,在一個月內被一氣呵成,是一段悲傷而又甜蜜的戀情的見證。即使現實中小仲馬無法使瑪麗·迪普萊西復活,可是有他塑造的瑪格麗特將千古流傳。所有讀過《茶花女》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瑪格麗特。她雖然流落風塵,卻可以為所愛的人奉獻一切。
生活總是很殘酷,會把人逼向絕境。所以一個人的地位不能代表他的心靈。世界上有許多瑪格麗特和阿爾芒這樣的人,雖然處在不同的地位卻都不能隨心所欲。因為社會有一種潛意識,它會驅逐違背它的思想和人,無論那些思想是否正直而善良,無論那些人是否無奈而悲傷。許多人都在默默遵守它,而背叛他的人會痛苦甚至死亡。背叛者的惡行或功勛要么流傳千古,要么被人遺忘。
我從不是一個大膽的創新者,我沒有拋棄一切的決心,所以我永遠不會有故事主人公那樣的摧肝裂肺的悲傷吧!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8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于1848年發表的一篇長篇小說,很快便聞名于世,四年后又改變成為劇本,在戲劇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書中的男主公,阿爾芒是一個真誠、熱情的人,他有些沖動,有點固執,也有著一些嫉妒心。他對瑪格麗特一往情深。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美麗、善良,雖然她淪落風塵,但依然保持著一顆純真的心。放蕩紅塵,奢侈的生活方式,因為她的精神是極度空虛卻十分高尚的。
在這個只有表面華麗,而內心丑惡的現實里,人們彼此欺騙,用虛偽遮掩著自己。
我覺得《茶花女》是一部描寫愛情悲劇的小說,語言樸實無華、真切感人。這本書歌頌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之間的純潔、真摯的美好愛情,書中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之間有著純潔美好的愛情,盡管他們的身份地位不同,但他們心中始終保持著對愛情的信仰,并且可以為了愛情犧牲自己,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雖然故事的結局讓人傷感,但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們彼此熱烈的愛。
至于《茶花女》一書中蘊涵的多少文學價值,社會意義,贊揚的,懺悔的或是批判的東西等等,我都無心再去追究,只想好好回味文章里的一切一切,單純的表達自己最真切和最直接的感受!
茶花女的電影觀后感篇9
對于小仲馬的了解來自他的父親大仲馬,小仲馬的《茶花女》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奠定他在文壇上重要地位的作品,《茶花女》 不僅是關于兩個人的愛情故事,更可以說是小仲馬的自傳。
大仲馬是一個有才學但得不到發揮的人,在他最貧窮的時候小仲馬的母親一直陪著他,但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卻生活放縱,所以小仲馬從小就討厭妓女,反感法國社會的黑暗與腐朽,當他與當時的名妓相愛時他就改變了那種看法,并將兩人的愛情故事寫成了《茶花女》。
《茶花女》寫的主要是阿爾芒與名妓瑪格麗特的愛情曲折故事,故事悲涼而又凄美。自古以來人們對妓女就留有不好的印象,古人也都說什么紅顏禍水,但是人們好像全部否定了她們的優點與價值,首先她們是人,她們有人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當然她們也有自己難以駕馭的無奈和難言之隱。記得我前段時間看過一部電影叫《金陵十三釵》,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秦淮河畔的女子們也沒有忘記國仇家恨,她們寧愿犧牲也不委屈求全于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