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范文感悟
《辛亥革命》是一場充滿荊棘的革命,在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鮮血描繪祖國的未來。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范文感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1
武昌首義的槍聲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深的歷史意義。是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清王朝,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使辛亥革命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可以這樣說:是辛亥革命開啟了新中國的大門。
2011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空前絕后的革命,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勾勒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回首過去,展望眼前,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銘記那些革命先驅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永遠銘記辛亥革命所帶給我們一切的一切。我堅信,它的精神和歷史使命將無止境的延續下去。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辛亥革命功績彪炳千秋。1911年的10月10日這一天,古城武昌城頭的槍聲震撼了全中國,震驚了全世界。孫中山領導下的湖北革命黨人成功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槍,結束了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帝制,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為民族的獨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辛亥革命的光輝永存,功績永存。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辛亥志士永存不朽。“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敢發。”這就是武昌首義所體現的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100年前,孫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100年后,振興中華,實現祖國統一、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仍然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
今天,孫中山先生的呼喊仍然在我們耳邊回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當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意氣風發的跨入新世紀的時候,回顧中國人在上個世紀走過的艱難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對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創立的不朽業績肅然起敬?隨著時光的流逝,100年的歷史硝煙已經散盡,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創新和改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起民主共和的旗幟,辛亥革命給我們一種警示拼搏是一種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綻放異彩;只有拼搏,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只有拼搏,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2
在浦東聾協的安排下,我們濰坊街道聾協的數十位聾友在浦東圖書館觀看了無障礙電影《辛亥革命》,我們再次了解了這場具有偉大意義的大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所畫上的濃墨重彩的一筆。《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地描述了當年動蕩的歷史。辛亥革命發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資產階級萌芽與日益加深帝國主義侵略共存的時代,電影把革命產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及革命的意義做了生動細致的闡述。電影從1907年秋瑾就義為起點,以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廣州黃花崗起義;孫中山在海外游說募捐;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首先爆發武昌起義;晚清政府內憂外患;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竊取革命果實等主線、戰爭、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讓人有夢回過去的感覺,有不乏感人至深之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積極變化。
看完《辛亥革命》,我們倍受鼓舞,深知要不斷磨礪自己的心志,懂得要配合濰坊聾協組織,精誠團結的真諦,要富有辛亥革命推陳出新的膽識,學會創新,努力前進,把濰坊聾協工作做得更精,更細,更好。回首過去,放眼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銘記那些革命先驅。我堅信,辛亥革命的精神和歷史使命將無止境的延續下去,并默默地指導我們一直前進。
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3
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又稱十月革命,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偉大的辛亥革命在孫中山先生的倡導下,很多文人志士聚集到香港,他們為革命而奔波,奮斗,離開溫暖的家,離開他們的親人,只身投入革命,他們中諸多人為革命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是我們后人所佩服和稱頌的。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越來越近的時候,讓我們來了解辛亥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吧!
辛亥革命是一場真正的人民革命,是一場光榮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時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也拉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開設銀行。它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無產階級得以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準備了經濟基礎與階級基礎。
辛亥革命開創的政治、經濟生活新局面是中國共產黨得以產生發育的社會條件。它促進了社會主義的初步傳播,為先進的知識分子后來接受馬列主義奠定了思想基礎。它為中國共產黨準備和培養了干部,教育和鍛煉了群眾。辛亥革命的失敗教訓為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革命提供了啟示,它極大的促進了民族一時的覺醒,埋葬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動了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世界資產階級革命史上的地位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它使革命樂章以正義的聲音風靡華夏,感染著千千萬萬中國人起來戰斗,最終讓中華人民淬火重生。它的歷史地位不容置疑,其深遠影響和偉大意義或許在更遠的將來會被我們的后人看得更清楚。我們現今和平的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那進取的精神,不屈不撓的精神,融入世界的精神,妥協和寬容的精神,我們永遠都會銘記在心!
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4
電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溫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艱辛、可歌可泣的歷史。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于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仆后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后來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形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可以說,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再回到電影中,當目睹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后,當看到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著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于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愿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己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今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花朵”。
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5
辛亥革命是一場震撼人心,轟轟烈烈的革命,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在100年前,戰爭的硝煙蔓延在各地。革命聯系的不只是性命,還是命運。今年的紀念辛亥革命的電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讓人們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電影主要記敘了在晚清末年,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后革命黨人先后發動了多次起義,秋瑾等一批革命黨犧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孫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會骨干,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黃興與徐宗漢,秘密潛入廣州。然而廣州之戰終因人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大批革命骨干犧牲,黃興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于黃花崗。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歡欣鼓舞。立即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振奮了革命軍士氣。陽夏戰打得異常慘烈、艱難,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后打敗清廷,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
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這部電影展現了100年前的戰爭,讓觀看的觀眾仿佛回到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注重細節與展現,讓觀眾感同身受。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雖然有一大批革命戰士在革命中犧牲,但有些人的死輕于鴻毛,有一些重于泰山。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和平,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愛國之人。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百姓。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雖不用效仿孫中山,從一個醫生,變成革命帶領者,國家大總統,但我們的愛國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出力,讓祖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