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
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小編帶來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篇1
這個暑假,由吳京自編自導的電影《戰狼2》新鮮出爐別提有多火!我們一家人,也抽空大飽了眼福。
這部片子主要講了:戰狼中隊的成員冷鋒,莫名其妙的卷入了一場非洲的內部戰爭。為了解救身處在非洲的華僑同胞,冷鋒奮不顧身地前去救援。在解救的過程當中,他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遇到反派紅巾黨的阻撓、遇到自己人的懷疑、甚至中了無藥可救的病毒!但是,冷鋒靠著敏捷的身手、機智的頭腦和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成功解救了身在非洲,命吊在刀尖上的華僑同胞們。有一個鏡頭使我十分感動:在通過交戰區時,他們遭到了紅巾黨的阻撓。冷鋒將國旗用手掛在了手臂上。紅巾黨看到了五星紅旗,無一不低頭讓路。
看完了整部片子,我感到激情澎湃。
在以前,日本侵略我國,在我國領土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人民帶來了深痛的苦難。但是,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我們的`英雄——共產黨仍堅持不懈地與外來入侵人員進行殊死搏斗。今天的和平,全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片尾的時候,出現了一本護照,上面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遇到危險,不要放棄!要知道,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我們國家以前被侵略,被歧視,但現在不一樣了!我為身在這樣強大的祖國而驕傲!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篇2
看完《戰狼2》這部電影,我既為戰狼中隊的冷鋒而驕傲,又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團結一致的精神而自豪!
在《戰狼2》的開頭,主人公冷鋒因保護已逝戰友的家人而脫去軍裝。隊長告訴他,軍人,不是因為“軍人”兩個字而被尊重,而是他所承擔的責任,即使脫去了軍裝,只要有責任在肩,依然會被尊重。于是,冷鋒離開了戰隊,但繼續堅守軍人的職責。
冷鋒的戰友龍小云,在邊境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殺,冷鋒找到了殺死他戰友的一顆子彈,并發誓:要為戰友報仇,更要為祖國爭回尊嚴。
于是,他來到了戰爭繁多、危險重重的非洲。這次行動,冷鋒沒有武器,中國軍艦只能等他18個小時。
冷鋒在非洲面對著戰爭、瘟疫等重重困難,靠著為祖國爭回尊嚴的信念,靠著援救海外同胞的'信念,靠著非洲人民的支持,找到了子彈的主人,用自己的力量打敗了紅巾軍!還了這筆血債!讓戰友安息了,更讓祖國揚眉吐氣!
最后,車隊路過交戰區時,冷鋒拿起中國五星紅旗,套在胳膊上,并繼續前行,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交戰區的人一看是中國人,紛紛放下槍,讓出一條道!那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是強大的象征,是勝利的象征!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為什么稱解放軍戰士為“最可愛的人”,因為無論是在解放新中國的戰場上,還是在新中國的新時代里,他們都不畏懼敵人,捍衛著我們的祖國,讓我們的人民安居樂業。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未來更加繁榮昌盛添加一份力!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篇3
“戰狼”這片名帶有一種熱血斑駁的痕跡,射過來的子彈也迎面而來。
開場時也是一場由吳京扮演的狙擊手冷鋒參加的緝毒戰,他不顧上級的命令而擅自行動,危急之際利用狙擊槍三次的射擊而擊斃了毒販武吉,而武吉的哥哥敏登,一位活躍在東南亞地區的大毒販,為了給弟弟報仇而派了一只雇傭兵隊伍前來追殺,甚至不惜直入特種部隊“戰狼中隊”的訓練現場,于是兩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展開了生死決戰……
痞性十足的冷鋒(吳京 飾)、狡猾的前海豹突擊隊員老貓(斯科特-阿特金斯 飾)、冷傲的戰狼副隊長、性感的女上司龍小云(余男飾)、心計頗深腹黑的毒梟(倪大紅 飾),都被塑造成了鮮明的個體。正是有了這些個體的存在,讓原本戰爭張力略顯不足的戲份,豐富了起來。戰爭片從寫炮火,發展到寫人,是《戰狼》對塢式戰爭最大的借鑒。劉毅的`劇本、敖志君的攝影、李忠志的動作指導,幫助吳京實現了華語戰爭片的實質性突破。
第一個學會塢式戰爭的人不是八一廠而是吳京,也是因為他具備八一廠所不具備的優勢。八一廠雖然有拍攝大規模戰爭場面的資源,但是沒有塢式戰爭的理念。吳京很早就跟著香港電影人拍攝功夫片和時裝動作片。這些商業上收獲成功的片子,讓吳京看懂了如何掌控電影的節奏、視覺、場面,可以讓觀眾得到到最舒適的享受。
《戰狼》雖然類型換成了戰爭片,但是節奏上仍舊有動作片的緊張,再輔以視覺和場面上的宏大,自然相得益彰。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篇4
中國護照的意義不是落地免簽,而是隨時都能接你回家
昨天下午看完了這部電影,說真的,37塊錢的電影費太值了。這部電影看到高潮真的讓人熱淚盈眶。當冷鋒三人面對數量龐大的敵人,當何連長和卓亦凡都身負重傷,當冷鋒被壓在鐵架地下不能動彈,當百公里外的軍艦艦長看到國人被無情射殺。
在得到允許軍事介入的命令的那一刻,艦長的一聲怒吼——開火!!!
說真的,導彈發射的那一刻小編的眼睛有點模糊了。20年前,厄瓜多爾撤僑,歐美國家的公民可以隨便坐美國的軍用運輸機安全地返回國內,但是他們怎么都不愿意讓中國公民坐一下美國軍機。最后,我們的公民只能乘坐五艘小船到達沙特阿拉伯,索性無人傷亡。
電影里,最讓人氣憤的'不是公民被槍殺,而是我們的軍艦明明到達了那個國家,卻因為聯合國的規定,不能進入交戰區,只能眼睜睜看著同胞陷入威脅之中。
但是,但是,但是。如果我們足夠強大,即便是有聯合國的規定,我們也有底氣打破規定,強制進去救人。美國人不就經常繞開聯合國單獨行動么,憑什么,憑的是強大的國力。就這么做了,別人能拿他怎么辦?
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早點回到我們該有的位置上去,不再受到排擠。
每一只兔子,都有一個大國夢,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
這本紅紅的護照,帶給每個出門在外游子的,是自豪和安全!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篇5
威·赫茲里特說過,好脾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都德也曾說,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這兩句話放在50億票房導演吳京身上最為合適。
《戰狼2》的巨額票房紀錄令業界人士難以望其項背,大家在熱議吳京不為人知拼命努力的一點一滴,從無名小生躋身一線大咖,尤其是險些拿命去拍攝導致渾身傷痕的敬業精神,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應該盛贊的是他的好脾氣,硬漢也有一顆柔軟的心。
他對家人、朋友、粉絲的善待,讓他在事業低谷時總能遇到貴人相助,拍《戰狼1》時抵押了自己的房產仍然資金不足,圈內人士紛紛慷慨解囊,鄧超第一個挺身而出,影后余男更是分文不取出任女一號;老婆謝楠在那個時候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并瀟灑地說:“大不了重頭再來。”
最近一位中戲老師怒懟戰狼編劇五宗罪,甚至口出狂言,責怪吳京本人是不是有點心理變態,此話一出引發網絡混戰,網民都力挺吳京,大罵其蹭熱點博眼球,而吳京卻淡然回應,希望有機會能請老師來看《戰狼3》,會不會有進步。
辛尼加說:好脾氣宛如晴天,到處流放著光亮,讓你自帶光環。
達爾文說,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因為這是人相較于動物的.一個顯著特征:主宰情緒,而非被情緒左右。
最高級的教養就是把脾氣調成手動擋,收放自如,別讓踢貓效應影響你的情緒,以四兩撥千斤之勢,不動聲色地把問題解決掉,還能留有余力對著惹怒你的人保持優雅有力的回擊。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篇6
《英雄兒女》這部電影記述了志愿者們的英雄事跡。
中國人民志愿軍某軍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 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復標的兒子 王成,從而獲悉與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兒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戰斗中負傷,正在醫院養傷時聽說部隊要打大仗,傷未痊愈便跑回連隊請戰。戰斗打響了,為了堅守無名高地,部隊傷亡慘重,增援部隊一時又無法趕到,沒過多長時間 ,陣地上只剩下王成一個人。王成一人堅守陣地,消滅了無數進攻的敵人,為了消滅更多的敵人,他對著報話機向首長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最后,在用盡,敵人再次進攻時,王成抱著爆破筒跳進敵陣,壯烈犧牲。王芳知道后,十分悲痛。后來在一次演出中,王芳為了掩護一名炊事員,不幸身負重傷,被送回國內治療。不久,王芳返回朝鮮,知道了王文清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王文清鼓勵王芳要做工人階級的好女兒,革命事業 的接班人。
王成叔叔負傷請戰,始終沖在隊伍的最前面,不放過一絲機會 。好一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為了任務,為了使命,更是為了和平 。他是我們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樣的,她為了他人而身負重傷。他們愿意犧牲自己,換取勝利。這種無私的精神,這種無畏的精神,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王成和王芳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這部電影中不僅體現了這一種革命精神,也表現出了骨肉親情的感人。
今后我們一定以這些英雄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刻苦學習,勇攀高峰。我們還要懂得維護和平,發揚和平精神。祖國的未來需要靠我們來發展,我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做跨世紀的接班人!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后感篇7
轟動全國的優秀影片《焦裕祿》,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正直無私的黨的好干部的光輝形象。
焦裕祿同志被派到蘭考縣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為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奮斗著。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他剛一上任,就把車站上積壓的救災物資分給貧困的人民。他不顧患重病的身子和風雨的阻擋,堅持下鄉考察洪水災情,號召群眾與老天搏斗,搶救被水沖倒的莊稼。在別人送給他應得的大米和雞蛋時,他又不顧全家人的反對,堅持把東西送給群眾……
為了蘭考縣的窮苦人民能過上好日子,焦裕祿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過銀幕,透過幾十年前的光陰,透過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祿那平靜的外表,看到了一顆火熱而赤誠的心--顆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祿》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那一次:家中僅剩一點錢了,妻子原答應給孩子做一頓紅燒肉吃,可剛一出門,卻碰上了焦裕祿,他說把錢已送給別人,不要買肉了。晚飯桌子上,小兒子哭鬧著把玉米窩頭扔到地上,叫著要吃肉。他一氣之下打了孩子,讓他把窩頭拾起來,并耐心告訴他有窩頭吃就很不錯啦,多少人連這還吃不上呢!孩子含淚抽泣著答應再也不扔窩頭了。看著孩子那瘦弱單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陣酸楚。這件事在現在看來多么不可思議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親:這怎能不叫坐在電影院里嗑著瓜子的我感動呢?看到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祿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時,小兒子來到他的床前,抽噎著說:“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紅燒肉了,我只要爸爸,嗚……”焦裕祿慈愛地撫摩著他的頭:
“唉,傻孩子……”他用這幾個簡單的字道出了內心的無奈和對孩子的憐愛,這是一個無法讓該子過上舒服日子的父親的心聲。
42歲,正是一個人施展雄心壯志的好時期,可是焦裕祿卻匆匆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為之奮斗的蘭考縣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質永遠也不會被人們忘卻,他像一座豐碑永遠屹立于我們這些后人的心中,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了為人民服務,鞭策我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