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觀后感400字小學
百團大戰是我軍抗日戰爭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大兵團,主動進攻為態勢的戰役。今天,在舉國慶祝抗日戰爭70周年之際,寧海強導演將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班上了大熒幕,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百團大戰的戰爭史實,那么觀后感該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百團大戰觀后感400字小學1
值此抗戰勝利70周年,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去寶龍廣場電影院觀摩了最新上映的主旋律抗戰大片——百團大戰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段旁白,大體的意思是說,國民黨被日軍干的hold不住,同時我黨也被日軍包圍,中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接下來是鄧超(飾張自忠)的打醬油時間,約用時五分鐘,目的是再次強調國軍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日軍步步緊逼,八路軍要是還只會在西北瞇著不出來,中國就要完蛋了。以此來彰顯我黨和我軍主動出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緊接著,畫面切換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站在西北的黃土地上,叉著腰,說電影名字怎么還沒出來啊,于是電影的名字馬上就出來了
電影的主角是彭德懷,第二主角是左權,大體的過程是,先是彭德懷被日軍包圍了太久了,于是偷摸著給日軍來了一炮,把日本那個軍官(記不住名字了)當時就給搞蒙了,趁著日軍沒搞清情況的時候,進攻了日軍一個重要據點,錘的日軍軍官蛋嗷嗷疼。日本痛定思痛,遂在我軍內部打入一內奸,并且派出一支小隊入侵了我軍一重要軍工廠,彭德懷親自前往督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最終這股日軍在我軍強力進攻下被殲滅。
當然,這三段戰役之間一直穿插各種煽情片段,或是偉人高瞻遠矚式感慨,或是戰士們前仆后繼式壯烈犧牲,或是八路軍和群眾的魚水之情。
然后,在另外一段旁白中,百團大戰宣告勝利,偉大領袖毛主席再次站在黃土地上,叉著腰,對底下的八路軍戰士們進行畫餅式洗腦。
原想著電影就應該在毛爺爺的慷慨致辭中結束,結果后面似乎彭德懷和左權又來了段富有基情的感慨,于是乎左權就在1942年的戰爭中犧牲了。
百團大戰觀后感400字小學2
在區黨校禮堂看完歷史新片《百團大戰》,欲抑難遏的激動,驅使我還是記錄下自己的情緒,以銘記抗日戰爭那段可泣可歌、不可背叛的歷史。
電影著力再現了日本侵略者反人性的的殘暴、兇狠與罪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拯救民族危亡的英勇、犧牲、壯烈與血性,是對革命正史的努力生動彰顯,值得尊重歷史的人們看,啟發敬畏歷史的人們反思。
作為生于60后的自己是比較幸運的,屈辱的歷史,崢嶸的年代,艱苦的歲月,距離我們十分遙遠。雖然沒有親歷喪家亡國、顛沛流離的奇恥深仇,但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與苦難,每一個流淌著熱血的炎黃子孫,都應當沒齒不忘。緬懷犧牲的先烈,我們不能不感恩。
我自豪,我加入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的血與火的考驗中,以弱勢抗強虜,鐵肩擔道義,匯聚不愿做奴隸的人民,砥柱中流,救亡圖存,豐功偉績,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
《百團大戰》中日軍頑固抵抗的軍國主義陰魂,在如今日本右翼政府的執政理念中延續不絕。媚強欺弱日本民族性格,本質上永遠是世界和平的威脅。看完《百團大戰》,聯想中國游客日本掃貨的現象。不禁心生悲涼。如果任那些飽暖不辨恩仇的人數典忘祖、歪曲歷史丑化民族英雄的行徑泛濫下去,歷史的悲劇就不是不可能重演。
近代歷史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沒有成長為領導核心時期的舊中國,根本無能為力維護民族尊嚴國家利益和人民安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意義深遠,其價值不是因為光輝,不是因為喜慶,也不是因為要炫耀,而在于正告背叛歷史、顛倒是非的反人類勢力不要再妄想肆虐,提醒我們后人永遠不要忘記血脈深痛,囑托善良單純的人們要時刻警惕、自強不息!
百團大戰觀后感400字小學3
今天下午觀看了影片《百團大戰》,這部影片劇情震撼人心,令人熱血沸騰。片長120分鐘,短短兩個小時卻記錄了中國士兵抗戰5個多月的壯烈事跡。之所以叫百團大戰,是因為彭德懷率領105個團抗戰,場面之壯觀在看到影片的名字的時候我就有所領略。
這場戰爭是在1940年正式打響的,當時的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在棗宜會戰中以身殉國,光榮的犧牲了。那個時候我們大半個中國已經被日本鬼子侵略了,他們設計了一個囚牢計劃,當時日軍在華北建立了很多個據點,碉堡、鐵路和公路。這些加起來就像一張大網,把日軍鞏固成一個大集體。這就是‘以鐵路為主,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我坐在位置上靜靜地看著影片,作為小學生我還不怎么了解影片中的敵方我方戰線戰場,但是我看得出來那戰場上的殺戮是我們中國士兵為了保家衛國被迫拿起槍桿子與日本人浴血奮戰,隨著影片的放映我也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好像我已經來到了戰場邊上,戰火就在我的耳邊咆哮著。“砰砰砰”的爆炸聲響起預示著高潮的來臨。指揮官彭德懷和副總參謀長左權在戰場上指揮沉穩,親自上戰場與敵人斗智斗勇,命令新四軍挖地下通道把整個山炸毀睿智抗敵。
片中有個啞巴,在一次戰爭中,他奮勇抗戰,挺身而出,身騎一駒,前方就是千千萬萬的敵人,心中也許只有一個信念:我可以!他在馬尾上系著長長的竹竿,向敵軍的隊伍沖去絆倒了敵軍的馬匹和軍隊,真正做到了以一敵百,然而即使鋼筋鐵骨也耐不住顆顆子彈,啞巴悲壯殉國了。大家都叫他啞巴,我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但是他的錚錚傲骨卻深深印在了我的腦中。
回到家聽了影片的片尾曲《等待黎明》,歌聲悠揚緩慢,悲壯凄哀。“煙火綻放,照亮這滄桑的夜空。越過高山,等待美麗彩虹。”這煙火也許是戰場上炮火也許是勝利后的煙花,它照亮了我們的祖國大地,照亮了我們內心的希望。“你曾說過,等春風吹來烏云散,你和我一起看那山花開”。待到山花開的時候讓我們采一束映山紅獻給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士們,向他們的鐵骨致敬,向他們的無私獻禮!
百團大戰觀后感400字小學4
有一種使命叫捍衛,有一種職責叫衛國,有一種精神叫奮戰。這一切的一切全部在《百團大戰》中演繹得大汗淋漓。
這場戰役主要由彭德懷、賀龍組織。他們有著多年的抗戰經歷,教導有方,能一呼百應,所以戰士們都聽他的。兵臨城下,滿腔熱血的戰士們不怕艱辛,奮勇抗戰;從山中自愿參軍的老百姓們無畏向前。大大小小的百姓團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七團,他們像似一支敢死隊,在槍林彈雨中飛奔,用生命去埋炸藥。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啞巴,日本的騎士團來了,他犧牲了,可他用他滾來的木頭干掉了黑森林騎士團,他為了黨而犧牲,為了和平才倒下,我們要學習他愛國,愛和平的精神……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懷著統治世界的野心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讓中國面臨著滅國的危機;1935年,“漸進蠶食”的方法讓中國幾乎滅亡;1937年,“七七”事變真正地激怒了共產黨。八年抗戰中,百團大戰就是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我們的和平是許多鮮血換來的,我們必須要抱著一顆精忠報國的心,走向明天。
百團大戰觀后感400字小學5
我看過許許多多的革命電影,有紅軍時期的《閃閃的紅星》,還有內戰時期的《紅巖》,可是我最想看的影片就是抗日題材的《百團大戰》了。今日,在社區的組織下,我和本社區的部分居民一齊觀看了八一電影廠拍攝的《百團大戰》。
我在觀看的過程中,看到了鬼子對中國百姓實行“三光政策”,感覺到自我全身都熱血沸騰,恨不得穿上八路軍的衣服,穿越到那個時代,投入到打鬼子的戰斗中。日本鬼子對中國居民的殘害,我們時刻不能忘記,我們要強大,因為軟弱是要挨打的。
在這部影片中,令我最敬佩的是彭德懷元帥和劉伯承元帥,在攻打日軍堅守的山頭主峰時,日軍火力太猛,軍隊傷亡很大。就在這時,劉伯承提出了一個主意,在軟土那里挖一個地洞,通到敵人的炮樓下頭,在地洞里放滿炸藥,果然順利炸毀了主峰上的敵樓,全殲了那里的日軍。共產黨領導的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這一系列戰役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拖延了日軍南下的進程,同時也告訴了悲觀派和投降派——中國軍隊能夠戰勝日本軍隊。
在我們看完電影后,社區的阿姨給我們講此刻是和平時代,我們的國旗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象征著無數的先烈用鮮血染上去的。在這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百團大戰》這部電影讓我們回顧了當年的歷史,了解到了這個抗日史上的偉大戰役。我們此刻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要在這幸福和平的時代里,好好學習,才能夠對得起無數死去的先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