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舉起手來有感匯總5篇
很早之前就聽說過《舉起手來》非常搞笑,今天看來一下,幽默且有寓意,也算是一部好電影。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觀舉起手來有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觀舉起手來有感1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老師帶領著我們開心地向多媒體室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就是--《舉起手來》。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所發生的故事,日本為了搶中國的金佛像,來到石橋村里,殺傷強虜,村民與日本人斗智斗勇,終于在共產黨的努力下,將日本鬼子趕出了石橋村,金佛像也安然無恙,流傳至今。
電影中的村民雖然手無寸鐵,卻整得日本軍隊狼狽不堪。在影片中的那兩個小孩給我的印象最深,盡管他們只是兩個黃毛小孩,可是卻利用自己的聰明機智打敗敵軍,每當我看到那些日軍被村民整得像沒頭的蒼蠅——不分東南西北的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也會陷入沉思:為什么村民會臨危不懼呢?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愛國之心。
說起愛國,古今中外,愛國人士數不勝數,最為著名的應該是屈原,話說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對與當時腐敗無能的朝廷,含淚投江,人們紛紛趕到投包子、饅頭給魚吃,惟恐將屈原的尸體咬出傷口;還有人劃著船向江心開去,想將尸體給撈上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人士——屈原,于每年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盡管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但有些人卻恰恰相反。眾人皆知的陳水扁就是杰出代表。“臺獨”、“公報”┅┅一個個虛無縹緲的詞語在中華大地上傳播,他居然妄圖割斷中國永恒不斷的血脈,真是“冒天下而大不韙”!令人對他感到無比可恥,可他就只因為自己的一點點欲望而做出為人可恥的事來,他簡直不配作為一個中國人!
出了多媒體教室,看著那在藍天中迎風飄動的紅旗,它是被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結晶,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著愛國之心。
總之,看完《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我百感交集┅┅
觀舉起手來有感2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電影《舉起手來》。這部電影猶如解暑的冰淇淋,讓人身心為之清爽。這是一部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
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郭大叔)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后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勝利。
其中,令我特別敬佩的人還是要屬郭大叔了。
郭大叔面對日寇的槍口機智勇敢,臨危不懼,與敵人展開殊死的搏斗。他一邊唱著陜北民歌,一邊手持木棒與敵人進行較量。日寇被郭大叔的歌聲所吸引,握在手里的武器,也放松了下來。原來,郭大叔的褲腰上系著一枚炸彈想要炸死日寇們,可是,過了許久那炸彈都沒有爆炸。最后,郭大叔被日寇捉了去。日寇們把郭大叔綁在樹上,還用汽油潑在他身上,問他金佛的下落。郭大叔卻仍然昂著頭,挺著胸,怒視著日寇。日寇的首領生氣極了,命人把郭大叔放進窯洞里面用火燒,用煙熏,想活活燒死郭大叔。郭大叔站在里面大聲嚎叫:“你們這些強盜,遲早會遭報應的!會遭報應的!......”最終,郭大叔被兩個兒童團的小嘎子從地下通道救了出來。郭大叔逃出磚窯后,仍然堅持與日寇在村莊周旋,利用收繳日寇的手榴彈打擊敵人,炸得敵人四分五裂。郭大叔這種英勇頑強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我。
影片中還有兩個逗人喜愛的六、七歲的娃娃兵,他們雖然年幼,但是,也參加到了抗日救國的戰斗中。他們鉆在樹杈上觀察日寇的一舉一動,他們將日寇酒瓶子里的燒酒偷偷地換成汽油。當日寇把汽油當酒喝時,躲在樹林中的小嘎子用彈弓做火種,射到了日寇的口中,火焰燃燒,燒得敵人滿地打滾。看到這兒,我不禁大笑起來,笑日寇的狼狽,笑小嘎子們的聰明才智。
另外,那位貫穿全片的線索人物——一位弱不禁風的女大學生也成長為為保護重要情報而奮不顧身,能端起機槍橫掃敵人的堅強戰士;兩位白發蒼蒼的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年老志不移,也參加到抗戰一線的隊伍中,當她們看到日寇路經自家門前時,就端起裝滿玉米粒的簸箕,朝日寇經過的路上灑去......
這部影片在中國軍民保護國寶的情節發展中加上大膽的夸張,在陰錯陽差中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影片雖然很搞笑,卻反映了當時中華兒女全面抗戰的英勇壯舉,當時日寇被打的狼狽樣被宣泄得淋漓盡致!
觀舉起手來有感3
今天晚上看了一部電影,《舉起手來》,感觸很深。
很早之前就聽說過《舉起手來》非常搞笑,今天看來一下,幽默且有寓意,也算是一部好電影。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兩個頑童,小小年齡有那樣的膽識和魄力,為什么有些大人還不如此呢?我們天天喊著愛國,天天還干著違背道理的事情。自己有沒有想過,孩童是不知道想的,但是他們去做,這是本能。而一些大人就因為他會想了,所以他不會做了。
還有,郭大叔這個愛國人物形象最使我敬佩了。郭大叔面對日寇的槍口臨危不懼,英勇頑強。他一邊唱著民歌,一邊手持木棒與敵人較量。當郭大叔被日寇捉去后,日寇逼問他金佛的下落,但郭大叔卻仍然昂首挺胸,怒視著日寇:“想知道?沒--門!”太軍氣得暴跳如雷,命人把郭大叔放進窯洞里用火燒,用煙熏。郭大叔毅然站在里面大聲嚎叫:“你們這些強盜,遲早會遭報應的!……”郭大叔終于逃出了窯洞,還是堅持與日寇在村莊周旋,打擊敵人。郭大叔這種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戰爭已去60年,可日本人仍沒有停止做著傷害中國人民、傷害亞洲人民、傷甚至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事情,我祈望和平,希望讓戰爭遠離人類;而我也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挨打的痛苦。我們要學習真本領報效祖國,使國土不再次被踐踏、被玷污。還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戴著紅旗的一角--紅領巾,我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所擔負的責任。我們是跨世紀的接班人,祖國的希望同樣也寄托在我們的身上。我們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把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江山建設得更加壯麗,讓世界上所有侵略者“舉起手來!”
觀舉起手來有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搞笑的電影《舉起手來1》。
抗戰的這一段時間,日本人對中國領土又起了野心,但我相信,中國,如今已不再是那個懦弱的“東亞病夫”了,中國已經強大了,中國有能力對抗日本人。歷史證據以及法理依據,證明釣魚島永遠屬于中國,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中國也決不讓步,不能再讓日本人騎在我們頭上欺負我們了。這幾日來,中國人在對抗日本人時的強硬使我倍感震撼。若是真打起來,有時候,我們也應該思考,無論戰爭的勝與敗,它究竟帶給我們什么呢?是妻離子散的痛苦?還是家破人亡的哀愁?
潘長江演的日本鬼子很搞笑!讓我笑得合不攏嘴的是這一幕:
漢奸發現了金菩薩,去喊太君,漢奸急忙喊著“集合,集合!”集合了之后兩個鬼子軍官架了一個炮,之后那兩個鬼子軍官忙著打開箱子,誰知是兩個木頭。田隊長坐著摩托來了,一只雞跟著一只蚱蜢走了過來。那只蚱蜢跑啊跑,跑啊跑,跑到日本的炮下。螞蚱慢慢地爬上了炮上。爬到開炮的地方,突然,雞用力一琢,“呼”的一聲,發出去了。田隊長剛一伸手,“轟”的一聲,在田隊長的身旁炸開了花,太君下令去抓雞?!肮蔽也唤舐暤匦α似饋?/p>
還有更搞笑的啦!太君叫漢奸去給他找水。漢奸找到了兩個兒童團團員,兩個兒童告訴漢奸哪里有西瓜,其實他們和大叔下了輪子跑了。太君把西瓜放在石頭上,一刀砍下去,刀斷啦。西瓜里冒出一個炸彈,太君用日文說了一句:“原來如此。”“轟”炸彈炸了。
這部電影充分的描寫了我們中國人的智慧,雖然這部電影很搞笑,但是它反映了抗日戰士和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靠智慧和團結在一起的心抗擊了日本侵略者。
觀舉起手來有感5
操場上,一陣陣笑聲回蕩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大熒幕上,有著那再熟悉不過的面孔,還記得那憨傻搞笑的日本兵嗎?還記得那樸實憨厚的郭大叔嗎?還記得那兩個機靈可愛的小孩嗎?那部搞笑卻含有深意的電影,相信每個看過的人都會過目不忘。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日本人的殘暴惡劣,他們恃強欺弱,每個中國人都忘不了那一段悲痛的國恥。
電影讓我們在不時捧腹大笑之余,更讓我們這個年代的人繼續了解了當年日軍在中國的無恥行為。雖然那時的年月與今已相隔好幾十年,但仍然讓人痛心疾首、憤憤不平!它以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軍已經瀕臨戰敗的前夕為背景,講述了郭大叔和女兵小劉等人與偷運中國珍貴文物的日軍,在一艘叫做“阿多丸”的貨輪上展開了智慧與勇氣的拼殺。幾經波折,那艘寶船“阿多丸”最終被擊沉,而上面的珍貴文物,與大批可惡的日本人,一起沉下了海底,不知去向……電影用這驚險的故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電影里那可愛伶俐的小娃娃,接著長長的劉海,忽閃著一雙大眼睛;大大咧咧的郭大叔,神氣地揮舞著一把菜刀,露出滿口潔白的牙齒,“砰砰”地剁著肉。
最有趣的還是那傻咧咧的羅圈腿——中村下等兵啦,他走起路來大搖大擺,一撮滑稽的胡子留得長長的,雖然他傻,但是在電影中他似乎永遠在說兩個字:“回家!”是啊,回家,多么美好的愿望,誰都不希望戰爭發生,是戰爭,讓父母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親……戰爭,讓很多人有家,卻不能回。這種思念之情,哪怕是可恨的人,也有著可憐之處,這種感情是痛不欲生的。
戰爭不是一個人的錯,也不是所有人的錯,那些士兵遠離故土,在戰場上搏殺,可在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在想著家人,想著回家,而這一切的元兇,就是那些為了自身利益的好戰分子,那些殘暴不仁、充滿野心的統治者,他們卻從沒想到士兵們對故土的渴望。
在電影結尾時,中村下等兵坐著魚雷來到了一個小島上,許久沒看到人煙的他格外興奮,以為回到了家鄉,可當他聽到那人用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對他說:“這叫釣魚島,是中國。”時,他愣了,“舉起手來”日本人屈服于中國人腳下,舉起了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