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知識講座觀后感
當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篇觀后感來記錄我們的情感。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知識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秋節知識講座觀后感【篇1】
《蘇州月·中華情》晚會除秉承中秋晚會一貫的唯美、浪漫、大氣的風格外,今年還融入了更多的時尚熱點元素,為海內外的觀眾們呈現出一臺親情、鄉情、中華情相融合的“溫情”晚會。
從晚會籌備之初,對這屆“秋晚”嘉賓的猜測一直源源不斷。揚子晚報記者從導演組了解到,今年的晚會嘉賓實力派和偶像派兼有。
這屆“秋晚”打破了往屆關注點在中老年觀眾的特點,亮點多多。有時下最流行的“小鮮肉”組合Tfboys,剛嫁為人妻的“迅哥”周迅也來了,眾多女生心目中的“男神”鐘漢良也會出現在晚會上,因參加《爸爸去哪兒》走紅的曹格一家也將會首次在內地綜藝晚會上獻唱奧斯卡金曲《冰雪奇緣》。有了男神女神還有萌神,當然也少不了“雨神”蕭敬騰!看到傳出的“雨神”的中秋晚會工作證,不禁有小伙伴大呼:“看來蘇州中秋之晚下雨有依據了。”而據彩排現場的效果看,筷子兄弟的“神曲”《小蘋果》將會把晚會推向高潮,掀起大合唱氛圍。
除了這些時尚元素,導演組還精心選出了一些實力歌手來演唱經典作品。新加坡女歌手蔡淳佳獻唱鳳飛飛的經典歌曲《南屏晚鐘》,馬來西亞歌手茜拉則會重現經典《月亮代表我的心》。郁可唯、伍思凱、毛阿敏、尚雯婕也都會在晚會中獻上一場“經典大餐”。
中秋節知識講座觀后感【篇2】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這一富含文化底蘊的傳統佳節如期而至。團圓是最能體現中秋文化的符號。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人們在追求團圓之外,賦予了中秋文化新的時代氣息,讓中秋佳節過得更有意義。
賦予中秋文化奉獻精神內涵。對多數人來說,中秋意味著團圓。但是,還有很多人,中秋團聚對他們來說成了奢望。駐守邊防的軍人何嘗不想回家團圓,但他們不能放下手中的槍;工地上的工人為給孩子多攢些學費,只能把對家人的牽掛記在心頭;鐵路衛士為了千千萬萬游子的團圓夢,把回家團圓化作一句遙遠的祝福。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奉獻者,比如:警察、醫生、消防員、快遞員、環衛工人等,為了更多人的團圓和幸福,他們選擇了堅守崗位,他們的奉獻精神為我們中秋團圓增添了力量,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奉獻成為中秋文化內涵中最美的音符。
賦予中秋文化互幫互助的精神內涵。據報載,《山西晚報》攜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發起20__和留守兒童“益”起過中秋公益活動,計劃在中秋節當天,將兩所鄉村小學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團聚在一起,共游太原城。無獨有偶,在中秋節來臨之際,來自武警上海總隊機動二支隊五中隊的14名“兵兒子”,和當地的7戶“空巢老人”一起攜手出游,共享團圓喜悅。在別家都能團圓的時候,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更需要關懷和溫暖,《山西晚報》發起的公益活動、“兵兒子”的親情互動,給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帶來了家庭的溫暖。社會上還有很多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我們要在中秋節團圓之際伸出援助之手,弘揚友善、互助的精神,多組織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的公益活動,讓他們也能感受到中秋團圓的美好,體會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傳承中秋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賦予其新的內涵,弘揚時代精神,讓中秋文化更有時代氣息和韻味。
中秋節知識講座觀后感【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中秋,是小孩期盼已久的月餅節,更是游子歸家團圓的喜悅時刻。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加快,通訊手段的豐富,回家團圓正在成為很多人的奢望。因此,有人感慨,中秋節沒了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筆者看來,作為中華民族最樸素的情感表達和凝聚力的來源,回家團圓才是的節日禮物。
中秋節,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賞月團圓的節日,其歷史源遠流長,中秋節的記載最早出現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到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一大傳統節日。團圓,是中秋亙古不變的主題,因此,上千年來中秋在華夏文明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日本、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皆有與中秋相似的節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度過了20__年四分之三的時間。不禁要問,這四分之三的時間中,我們與親人共處的時間占據多大比例?相信很多人無法給出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__》數據,20__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5億人。《報告》稱,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遷移仍將是我國人口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現象。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面臨節日團圓的問題。
不可否認,如今的許多年輕人常因為工作忙、時間緊、距離遠等原因,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在中秋節回家團圓更成為奢望。筆者看來,年輕人要學會管理時間、提高效率,每逢中秋、春節等傳統佳節時,將更多時間花費在家庭、親人上。要意識到,當我們工作后,父母正在迅速老去,不要把陪伴父母的計劃一推再推,給自己留下遺憾。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對于國家至關重要。因此,從用人單位到國家相關部門,都應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給予勞動者更多人文關懷,通過建立完善輪休、帶薪年假等假期制度,為家庭團圓創造更多機會。
中秋節知識講座觀后感【篇4】
為了貫徹落實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__五中于20__年9月9日—20__年10月13日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
此次活動主要圍繞“月圓中秋,和諧中華”主題展開。在年段長、班主任支持下,各班廣泛開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9月13日開展以“月圓中秋,和諧中華”為主題的團隊活動。
活動中,各班采取講座、唱歌、朗誦、觀看視頻、競賽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相結合。
(二)9月17日開展以“月圓中秋,和諧中華”為主題的板報評比活動。
(三)開展了以“月圓中秋,和諧中華”為主題的中秋節手抄報比賽。
為加強我校學生的制作手抄報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感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節日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團委會與八年級于9月13日至10月12日聯合開展了以“月圓中秋,和諧中華”為主題的中秋節手抄報比賽。
此次活動得到了八年級各班的支持。共收到作品107份,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作品意義深遠、色彩明快、主題突出,10月12日經過評比,共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的獨特內涵,豐富了師生節日文化活動,增進了愛祖國、愛家鄉、愛校園的情感,讓青少年切實體會到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歡樂與幸福。
(四)開展以“團圓、感恩”為主題的中秋手機寄語活動。各年段長、班主任廣泛發動學生利用手機,于9月30日向老師、外地及國外的親人傳達節日的問候,表達了企盼團圓的思念之情,在人人思親情、家家思團圓的氛圍中,提升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民族責任感。也讓學生從中認識到要學會感恩。
(五)以關愛、互助為主題,到福利院積極開展各種慰問活動。
為了發揚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讓老人感受到這個社會充滿了愛,有一個安心舒心的環境安度晚年,__五中團委會于10月12日組織12名志愿者到福利院開展尊老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者們為老人們送來了精心準備的慰問品,同時為老人送來了最真誠的祝福和問候。隨后,志愿者們到各自的房間,為老人打掃衛生、整理內務,并和老人促膝交談,使得平日里十分安靜的地方一下子熱鬧起來。志愿者們帶著滿臉的微笑,滿懷熱情地走到老人的身邊,捎去問候,共同談天說地,使得大家樂不可支,其樂融融。老人亦打開心扉,暢所欲言,與志愿者歡歌笑語。
此次慰問活動不僅給老人帶來了歡樂,讓老人孩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使青少年懂得尊老、愛老、助老。同時希望此次活動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讓更多人來關心這些孤寡老人,改善老人的生活狀況。
(六)組織學生到__南路開展義務勞動。
9月14日我校志愿者在團委書記楊老師的帶領下,配戴志愿者授帶,顯得特別有活力,發揚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一絲不茍地執行自己的職責。勸導行人注意停車位置;隨手撿垃圾;為行人指明道路;到交通崗亭維持秩序,使上下車的人增強了安全意識;幫助過往行人撿東西等。通過此次的志愿者服務活動,不僅提高了師生的服務意識,也增強了師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講文明的傳統美德。
總之,通過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加強了我校學生的制作手抄報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感受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節日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師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秋節知識講座觀后感【篇5】
海上生明月,天際共此時,又是一年佳節至。為了做好經典文化的傳承工作,關心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年中秋節前后,泉州幼師附幼依據各個年齡段幼兒的愛好和需求,將中秋的文化特色和(童謠)詩詞等有機融合,開展了富有閩南特色的系列主題。
一是開展《表心愿誦中秋》活動。
鼓舞幼兒把對親人、老師、長輩的感恩之情用圖畫等方式表達出來,并張貼在“心愿墻”上。該園的老師信任環境將長久地感染和激發著幼兒知恩、報恩之心,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泉州講古”、“中秋詩詞朗誦”也是其中的一個活動,家長陪伴孩子一起朗誦詩詞、童謠。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不僅對中秋的文化淵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萌發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也為將來自覺加入連續、弘揚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礎;
二是開展《話中秋做月餅》活動。
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優勢,邀請專業人士入園為幼兒敘述中秋節的來歷、民俗等傳統故事。家長繪聲繪色的敘述讓幼兒穿越時間領會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麗與意蘊。以此同時幼兒還跟著家長體驗了制作月餅的(方法),感受到了節日的慶祝與喜悅。
濃濃中秋情,悠悠中秋風。豐富多彩、層次分明的中秋節系列活動,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能感受到濃郁的家鄉風情,也讓幼兒對中秋節獨特的文化內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于激發幼兒喜愛中國傳統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