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講座的觀后感
當我們在看完電影和書籍后能獲得不少感悟,很多人會選擇寫一篇觀后感記錄收獲,這么做可以很好的鞏固所學知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講座的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講座的觀后感【篇1】
20__年__學院高校青年教師培訓于7月初在我校東校區(qū)行政樓三樓報告廳完成,高校青年教師培訓是高校新教師培訓的起點,是使青年教師較快達到崗位職責要求的一項基本職業(yè)培訓和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加強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形成、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保證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學習我充分的認識到,教師成長是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yè)特性的提升。高校青年教師培訓作為新補充的高校教師的職業(yè)培訓,其質量和效果將影響年輕教師的教學效能,進而影響到整個教師職業(yè)生涯中對教師行為起調節(jié)作用的教師態(tài)度。把握新教師入職初期專業(yè)成長的特點和需要,構建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新體系,是高校人力資源開發(fā)的要求,也是新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楷模之一。貴不在于“談”而在于“行”。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師是社會的典范,人格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學生發(fā)展的引路人。所以教師應以其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以身示范。教書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所以作為教師要自覺加強道德修養(yǎng),率先垂范,既要有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工作態(tài)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用自己高尚的品質感染學生。
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在高校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與中、小學教育相比,高校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較少,這必然對教育目標的實現有著負面影響。而善于傾聽與反思,是教師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是高校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有效手段,更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溝通藝術。
另外作為高校教師還必須要懂得教育心理,一定要注意防止給學生提出過高的目標,或為學生增加太大壓力。過高的目標、過大的壓力不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只會增加他們的焦慮,帶來妨礙個體終身發(fā)展的心理障礙。比如最近幾年,接連出現高校學生跳樓事件,這不得不引起高校教師對學生心理教育與溝通的重視。
只有具備溝通協(xié)調的能力,才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處理好各種關系,從而達到教育效果,了解學生的個人觀與世界觀,隨時洞察學生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
三、端正教學態(tài)度,提高教學質量
青年教師是高校中的活躍力量,是決定高等學校發(fā)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大部分青年教師是非師范類學校畢業(yè),剛走上教學工作崗位就站上講臺,缺乏必要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經驗,因而給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帶來影響。所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成為各大院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及老教師所授經驗,我認為高校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應從如下做起:
(1)盡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教師應充分備課,廣泛閱讀教學資料,消除對課堂教學的膽怯,建立自信;
(2)增強自身的教學綜合能力。除了熟悉教材內容精心備課,還需要潛心研究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對所講內容不斷加工、改造、拓展知識面,引導學生觸類旁通。在授課過程中,還應不斷的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控制教學節(jié)奏和管理課堂等,提高教學組織管理能力。
(3)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要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和身邊的事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汲取新知識以及科研創(chuàng)新的能力。
四、加強學術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教學質量是一所大學的生命線,質量不僅保證生存,也是保證大學過得更好所必須的;科學研究則是一所大學活力的源泉,活力的喪失也可威脅到生存的基礎。因此,會教書的教師是好教師,會進行研究的教師是好教師,既會教書又會研究的教師是更好的教師。
科研除了需要廣博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直觀,靈感,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思想火花的能力,百折不饒的意志品質等。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往往會在教學和科研的思維轉換中,倍感身心的疲憊,尤其是教學工作量過大,教學壓力過強的情況下,出現力不從心,無所適從的情緒,我也曾感嘆做一個好教師好難。大多數年輕教師的科研包括我自己都處于較低水平,但科研的增長將會導致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我們應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教學和科研中,在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
根據自身的總結,在提高科研能力上有如下體會:
(1)要明確階段性目標,學會忍痛割愛。
(2)平時積累,尤其是利用課堂教學積累資料。
(3)勇于申報課題,先下手為強。
(4)隨時準備,等待機會。
(5)動員一切可動用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公關。
總之,作為高校教師不能忘記教學是教師的天職,應記住僅能讓學生更富有(知識)的教師是一般水平的教師;不僅能讓學生更富有,還能讓他們更聰明的教師是較高水平的教師;不僅能讓學生更富有,更聰明,而且能讓他們更高尚的教師是更高水平的教師。所以在有效促進教學和科研的同時一定要"以學生為本",不能忘了一個做教師的基本職責。
科學講座的觀后感【篇2】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yè)的應屆畢業(yè)生,我很榮幸地成為x師范學院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學校為了使我們新教師盡快適應大學的教學工作,特地對我們進行了一周的崗前培訓。培訓的時光,已經如沙灘上的腳印隨著潮水的沖刷漸漸模糊了,但這一周的培訓,卻使我受益匪淺。
在培訓期間,我們除了學習《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還學習了《高等學校科研工作規(guī)范》、《高等學校教學工作規(guī)范》、《高等學校教師工作政策法規(guī)》等相關內容,除了獲得教學上的相關知識,也對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個星期的培訓,對于一個高校教師來說遠遠不夠。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對學生的管理和教學中,我將學以致用,不斷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作為一名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從事高校教學工作,自己覺得雖然本專業(yè)理論的掌握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但在運用教學方法、掌握學生學習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過這次崗前培訓,學習了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彌補了我的不足,專業(yè)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現將這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心得作一個:
“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的身上肩負著很多崇高而艱巨的職責。對于“好教師”的理解,人各有異,我作為一名初次參加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新教師,感到既興奮又緊張。這種復雜的心情來自于對實現職業(yè)理想的欣喜,同時還包含著對能否勝任這份工作的擔憂。在培訓中,映象最深的就是“敬業(yè)、責任心”這幾個字。捫心自問,我相信自己能做到愛學生、負責任、認真對待工作這幾點,于是,懸著的心中有了一絲坦然,相信通過努力,自己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其次,培訓為我即將面臨的實際工作提供了許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訓中,幾位從教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給我們介紹了一些當好大學教師的要點和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談到教師的發(fā)展問題上,提到了繼續(xù)教育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素養(yǎng),老師們勉勵我們努力在科研上做出成果,并將之融會于教學之中;在談到面對困難如何克服的問題上,老師們還提出了如何搞好同事關系的方法。
最后,在這次崗前培訓中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該掌握現代的教學工具,注意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崗前培訓在使我獲得成長和進步的同時,也使我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東西還很多,因此,我會一如既往地虛心向資深教師求教,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加強學習和自我修養(yǎng),使自己早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高等學校教師。
短暫的培訓結束了,但我所受到的啟迪和教育對我以后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會使我終生受益。同時我也相信x師院在校領到和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會走向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科學講座的觀后感【篇3】
9月12日,我參加了晉江市科協(xié)舉辦的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輔導講座,感受頗深。
一、學習內容簡介:
1、省科技中心葉主任在會議上傳達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的有關精神,它是一項有20多年歷史的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學研究項目的競賽,它秉承著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發(fā)展,培養(yǎng)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鼓勵優(yōu)秀人才涌現的根本宗旨,已成為目前我國面向全體在校中小學生規(guī)模最大、層次最高、最具有示范性和導向性的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之一。舉辦這樣大型的青少年科普活動不僅為眾多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青少年提供了科學展示和科技交流的舞臺,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競賽與交流活動的推動,使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與提高。
2、廈門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周海光教授《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輔導》的講座,他結合自身的經驗對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發(fā)明、如何選題及注意事項、泉州的參賽情況、詳細地介紹。
二、學習體會
這次學習使我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通過聽專家的講座,使我對如何在學校開展相關的科技活動有了一點頭緒: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學生能不能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主要看他會不會思考,會不會探究。也讓我認識到搞科技教育目的并非是為了讓學生在各類比賽中能獲獎,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善于創(chuàng)新、善于實踐的習慣。
三、幾點思考
我們學校的科技教育應該如何開展,該如何營造學校的科技教育氛圍?我想開展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學校首先要建立一支事業(yè)心強的科技輔導員隊伍,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有規(guī)模開展生動有趣科普活動。
根據目前我們學校的現狀,可先開展一些簡單的、容易操作的科技活動,如:“巧手創(chuàng)新,變廢為寶”、“小發(fā)明”、“科學幻想繪畫比賽”、“讀一本科技書”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的氛圍。
此次講座使聆聽的老師受益匪淺,對今后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有了完整的思路和方法,激發(fā)了輔導老師熱愛科學和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激情,認識到只要勤奮,善于觀察、善于思考與探究,就能夠引導青少年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提高學生們動手動腦和勇于實踐的能力。
科學講座的觀后感【篇4】
攀爬過歲月的脊梁,科學的腳步在歷史的長河中求索。于是,在山之陽、水之湄、海之濱綻放出一朵瑰麗的奇葩,讓世人以仰望的姿態(tài)注視。在一代又一代科學人的努力下,這朵花愈加的嬌美。然而當人們驚羨它的美麗時,又可曾知道它背后的汗水與淚水。
《走近科學》講座將我們引入漫長、奇妙的科學史。
當人們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奉為真理時,當人們的思想被宗教擺布的時候,一個聲音站出來說:“不,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世人的嘲笑、教徒的破害并沒有讓他屈從,而是愈益的堅強。他用畢生的精力為“日心說”奔走呼喊。終于,在他雙眼失明后親手摸到了剛剛出版的關于“日心說”的著作。
科學正是需要這樣具有頑強品質和敢于反抗精神的人。
科學的發(fā)展亦需要謙虛的品質。牛頓曾經說過:“如果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曾謙虛地稱自己是科學海邊拾貝的孩子。正是這樣一個在科學的海邊拾貝的孩子,在前人泛起的浪花中拾到了令人欣羨的貝殼。“墻角的花兒,當它孤芳自賞時,世界便小了。”在波瀾壯闊的科學海洋面前,惟有謙虛才能一覽它的壯闊。
科學是無國界的,它應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
當人們敬佩居里夫婦歷經數載發(fā)現鐳的不懈精神時,又怎能忘記小居里夫婦的無私和對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呢?“你們一定要搶先研制成核武器,維護世界和平。”當小居里夫婦語重心長地對中國科研人員說出這一番話時,世界為之折服了。這是怎樣的無私與博愛,它為人類和平進程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類生活條件的進步離不開科學的發(fā)展,維護人類和平亦離不開科學的發(fā)展。當霍金的思維遨游在無邊的黑洞之間,我們的思維也正漫游在科學發(fā)展歷史的長河中。科學改變生活。你熱愛生活嗎?那么請熱愛科學吧。
科學講座的觀后感【篇5】
今天我們去了__小學生科技中心的科技制作室(1),在這里給你一小塊硬紙板,做成一個橢圓形的輪子,轉動輪子后,它上面的物體會運動的。你能將日常生活中廢棄的易拉罐、飲料瓶、硬紙板等變廢為寶,做出好玩的玩具。
我們做了用凸輪(包括雙凸輪和單凸輪)、蝸牛凸輪、火車凸輪、偏移凸輪做了一個可以活動的小制作。這些實驗都能讓我觀察到有趣的現象,并揭示出一定的科學道理,為我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厚實的基礎。這些實驗可以說是最好的實踐活動,其內容都是精心設計的,知識與趣味并重,動手又動腦,力爭讓我了解一些現代科學的重要原理。實驗雖然小,卻有大啟示,既激發(fā)了我的求知欲,又讓我愉悅地步入科學的領域。有趣的實驗現象將引導我經歷一個科學的發(fā)現過程,從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而發(fā)現一個新的自我。
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會有發(fā)現;勤于動腦,就會有收獲;樂于動手,就會有奇跡。科技制作活動就是讓我們自己想、自己做的活動,在這里美好的事物將從你的手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