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頤和園觀后感400字作文
頤和園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jīng)費和其他款項重建。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歡迎大家來查閱。
游頤和園觀后感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華天旅行社的導(dǎo)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dǎo),今天就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共同游覽這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愿我們共同度過這一美好的時光。
進(jìn)了頤和園的大門,我們來到了被列入吉尼斯記錄的世界最長的游廊——長廊。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畫著各種花草,人物,風(fēng)景,每幅畫各不相同。
各位游客,走完長廊,我們就到了萬壽山腳下。大家看,那座閃閃閃發(fā)光的八角寶塔形建筑,那就是有名的佛香閣。相傳萬壽山下是座古墓,是明朝一位王妃的。很多皇帝想在那里建皇家園林。但是都不敢,乾隆皇帝說:“沒什么好怕的。”他親自到現(xiàn)場去看的時候,看見石門已經(jīng)打開,上面刻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他看了,十分害怕,于是在萬壽山上建了一座廟宇鎮(zhèn)邪,這就是佛香閣了。
各位游客,萬壽山下的這個湖,就是昆明湖。湖上的石橋,就是有名的十七孔橋了,大家數(shù)一數(shù),從左往中間數(shù),到最大的孔,再從右往中間數(shù),到最大的孔,是不是都是九?因為九是一個極陽數(shù),代表吉祥。所以有十七個孔。相傳是魯班師傅相助建筑的。
各位游客,頤和園還有很多景點,大家自己去看看,1個小時后在東門集合。
游頤和園觀后感2
我去過很多地方:山東、沈陽、北京、包頭……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北京,其中,北京的頤和園最讓我難忘。進(jìn)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邊。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fēng)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只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石橋,兩岸有許多垂柳。這座石橋上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石柱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形態(tài)不一,千奇百怪,可愛極了。頤和園景色真美啊,希望大家都去游玩。
游頤和園觀后感3
是清代皇家和行宮。今天我們就來到了頤和園。導(dǎo)游介紹:頤和園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jīng)費和其他款項重建。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其構(gòu)思之巧妙、建筑之精,其中國園林藝術(shù)之大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是世界上造景豐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園林。
首先,我們來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見底,像一面鏡子,閃閃發(fā)光。昆明湖的湖十面上有一座十七孔橋,十七孔橋從中間一孔向兩邊數(shù)去,每邊都是九孔,既對稱,又表示是至高上的皇家之橋。
之后,我們來到了頤和園長廊。其長廊是吉尼斯之最,長廊長782米,廊上彩繪精美,計有1400多幅。彩繪中有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和八仙過海。長廊有四個亭子,分別是春、夏、秋、冬四季為名。
游完頤和園,我們就回賓館了。
游頤和園觀后感4
在我的桌子上擺著一幅照片,那是我4歲那年在北京頤和園照的。
那天清晨,下著蒙蒙細(xì)雨,我們?nèi)チ祟U和園。我們一進(jìn)園門就看到了鎮(zhèn)水銅牛。鎮(zhèn)水銅牛是用銅做的,非常逼真。我站在銅牛前遠(yuǎn)遠(yuǎn)地就看見了一座橋。我問爸爸:“這是什么橋?”爸爸說:“這是十七孔橋,看它有十七個孔。”我想:“原來十七孔橋的名字是由十七個孔得來的,怪不得這名字這么怪。”
在十七孔橋上,一眼望去,雨中的昆明湖無邊無際,微風(fēng)吹來湖面上蕩起層層漣漪,雨水滴在湖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紋向四周散開。雨霧中的萬壽山變得朦朦朧朧,像披上了一層白紗。山上長滿了茂密的樹林,蒼松翠柏,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在橋上我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坐落在山頂?shù)膶m殿-排云殿,如果你站在排云殿上眺望,美麗的頤和園就會盡收眼底。
每當(dāng)我又看到這幅照片時,仿佛我又回到了古老、美麗的頤和園。這幅照片給我留下了永恒的回憶。
游頤和園觀后感5
癸巳鼠年之夏,天下太平。吾等進(jìn)京游玩,聞有一景,乃皇家園林頤和園是也。吾等即刻動身,前往此園。此園依山傍水,集陰陽二氣,風(fēng)景甚好。復(fù)前行,欲窮其園。怎見此景之美?
有詩為證:
春湖落日水拖藍(lán),天影樓臺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畫里,雙飛百鳥似江南。
前行數(shù)十步,便見一閣,閣上牌匾,仿佛有金光,名曰佛香閣。登上此閣,湖光上色盡收眼底。俯首下望,端的是一處好景。只見:“滿山松柏成林,林下綴以繁花,堤岸間種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閣下有一湖,為昆明湖。乾隆帝有詩一首,道出這昆明湖的好:“一片玻璃萬傾如,輕舟耐可泛澄虛。湖芳岸秀供時賞,水色山光自太初。”
湖邊有一長廊,綠柱紅欄。梁上有畫,乃山水景色、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精致生動,實乃佳作是也!
臨近水源,架有一橋。橋有十七孔,有五百石獅鎮(zhèn)守。細(xì)看那橋,但見:虹臥石梁,岸引長風(fēng)吹不斷。波回蘭槳,影翻明月照還空。
此行收獲頗豐,幸甚至哉,故寫此文。
游頤和園觀后感6
今天,我們?nèi)ビ斡[了頤和園,頤和園是皇家最大的花園,里面有囚禁清朝皇帝光緒的地方。
在囚禁光緒的四合院里,只有一間房是供光緒住的,其他房子看的是閣樓,雕梁畫棟的,但中看不中用。你一開門,里面沒有桌子 、椅子 、床等擺設(shè),只有一堵墻。 為什么?因為光緒帝的母親慈禧太后怕他造反,才在屋里砌起了墻,使光緒只能在一間屋子里呆著。
走過這個四合院,便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長廊。它的總長是七百多米,共有一萬四千多幅形態(tài)各異的畫,有山水 、花鳥魚蟲,還有人物,應(yīng)有盡有。它是在上世紀(jì)六十年代遭到破壞后,在周的關(guān)注下重新修復(fù)的。
隨后,我們游覽了萬壽山 、參觀了佛香閣。
時間過的真快!轉(zhuǎn)眼間太陽快下山了。我們就要離開頤和圓了,但頤和園的美景尚為全進(jìn)入我們的眼簾,真有些遺憾。
再見了頤和園,我會再來的。
游頤和園觀后感7
我曾經(jīng)游覽過繁花似錦的圓明園,看見過紅葉似火的香山,欣賞過巧奪天工的天壇,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百看不厭的頤和園。
進(jìn)入新建宮門,走了一會兒,便看見一座銅牛,它栩栩如生,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耀。它好似頤和園里的“鎮(zhèn)園之寶”在守護(hù)著頤和園里的每一座古跡,每一棵樹木,每一株花草,簡直是巧奪天工!
銅牛的附近是十七孔橋,它把昆明湖兩岸連接起來,像一條柔美的玉帶,美麗非凡。
站在橋上,俯瞰昆明湖。昆明湖清澈見底,像一面鏡子照著世間萬物;又綠如翡翠,像是被染了一樣;有時千姿百態(tài);有時卻悄聲無息。
沿著昆明湖岸邊走,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長廊。這長廊如絲線一樣纏繞著萬壽山。走進(jìn)長廊,抬頭一看,見頂上有許許多多精美絕倫的畫,畫的是古典名著上的故事,活靈活現(xiàn),讓人流連忘返。
最后,我來到了蘇州街。它的兩岸被綠帶似的小河分開,兩岸的道路狹窄,僅容得下一兩個人。街上有著各式各樣的鋪子,使人想起了“魚米之鄉(xiāng)”那別具一格的特色。
頤和園的景物數(shù)不勝數(shù),各具特色,使人如癡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