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革命紀念館有感
革命紀念館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有利于對革命英雄事跡和精神進行宣傳教育。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參觀一下,一定能夠震撼到你的內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參觀革命紀念館有感1
寒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去墨子紀念館研學活動,非常高興!等到活動的第一天下午我和媽媽便早早地來到學校,到活動室后才發現同學們和他們的家長都早到了,本次活動的指導老師是楊穎校長,他手里拿著稿件,正和一位老師交流著。
當黑板上出現:研學指導課時,活動開始了。我心里忐忑不安,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楊校長從如何觀察事物,如何描寫事物,如何抓住事物的重點開始指導課。接著,老師領我們去參觀了我們最熟悉的校園,引出第二天參觀墨子館的一些觀察細節,如何觀察如何思考!由一粒種子的故事我才知道老師們為了這次活動精心準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下午的交流活動中,我勇敢地站起來向大家介紹了我對校園觀察感受,當老師點評我的感受“好”時,我竟然沒有感覺到滿頭大汗呢!
第二天一早,按照約定的時間,我們來到墨子紀念館,老師早早的在館門口等我們了。不大一會兒,大家都來齊了。在講解員姐姐的引導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場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墨子像,在講解員姐姐繪聲繪色講解聲中,我們參觀了弘墨廳、兼愛廳、人文廳、科技廳和軍事廳等。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科技場廳,我在力學場景中成功造了一座橋。通過參觀從中我了解了墨子的生平,知道了墨子不光是軍事家,科學上的成就更厲害呢。同時我知道了我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就是以墨子命名的!我不由地感慨,先人在當時那么落后的環境中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真不容易,是什么樣的精神呢?我們今天仍然在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整個活動下來同學們興奮極了,久久不愿意離開!
當天下午,同學們在導師的指導下對活動進行了分小組并各組展示了研學的成果,至此,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整個行程下來我學到了:如何觀察、如何思考、如何寫作;通過觀察了解了墨子,了解了科技的發展,知道了我們中國在古代的地位,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墨子是我們滕州人,是我們滕州的驕傲!我學會了如何和同學們合作,如何展現自己。同時,我還交到了新朋友,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向他們多多學習,使自己更變成一個自信勇敢的好學生!
參觀革命紀念館有感2
在去江西省吉安縣的路上,我們激動萬分,因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紀念館就坐落在新縣城的山上,山名“緬懷”。不知不覺,我們加快了腳步……
文天祥紀念館是江西省十大歷史名人紀念館之一,每年約有50多萬人到這兒來參觀。紀念館坐北向南,依山就勢,是軸對稱的仿古建筑,進入大門,我們就看到了一座高6。4米的文天祥塑像,看上去莊嚴而威武,經過了九十九級臺階,我們來到了正氣堂,正氣堂坐北朝南,周圍種著四季常青的松柏,正氣堂內設有全館整體模型盤,它可以指導我們進行參觀,通過模型盤,我們可以看到館內的山門,石拱橋,石級,平臺,主殿,廂房,內花園等。館內有四個展廳,分為東西廳,展廳和廂房內有文天祥的生平事跡,遺物,手跡,著作,碑刻等。展覽廳四周亭廊環抱,館內的一面墻上寫著文天祥在獄中所作的《正氣歌》。
文天祥在嚴父名師的教導下長大,18歲時獲得了廬陵鄉試的第一名,20歲時入白鷺洲書院,同時又中選吉州貢士。他憂民所憂,為民請命,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俺夹囊黄裴樖?,不指南方不肯休”,面對元兵南侵,文天祥在家鄉招募義軍,堅決抗元,后來,他不幸被俘,但仍然大義凜然,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氣節挑起了民族大義,為這段屈辱的歷史增添了最壯烈而光彩的篇章,他的名字永遠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上。
文天祥,他生逢末世,卻志存高遠;他幾經宦海浮沉,卻仍然剛正不阿,民族危亡關頭,他以救國救民為己任,國破家亡之后,他寧愿以死報國,也不肯接受榮華富貴的誘惑。
依依不舍地從文天祥紀念館走出來后,我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特別是陳經山老師,因為文天祥是他最崇拜的兩個偶像之一,他決心在2036年文天祥誕辰800周年時,把《指南錄后序》里文天祥所走過的路重走一次。他曾評價文天祥說:“文天祥是一個能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獻給他的人民和國家的民族英雄。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將自己的心點燃當作火炬,照亮后人前進的道路?!?/p>
揮手作別文天祥紀念館,我更有萬分的不舍。當我再次回首,仰望那座六點四米高的塑像時,我感覺一股浩然正氣溢滿我的胸膛。一代英雄文天祥,將永存于天地間!
參觀革命紀念館有感3
有的人說:明朝最偉大的人物是李自成;也有的人說:明朝最杰出的人物應該是朱元璋;可我,最欣賞的明朝人物卻是民族英雄——戚繼光。他為我們臺州沿海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安寧與平和。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戚繼光紀念館。一走近,一座鮮紅的拱形大門映入眼簾,頂上由能工巧匠雕刻成的兩條巨龍,雖然有點破舊,可栩栩如生。每一處地方,都寫滿了歷史的滄桑!
邁進大門,是一個不大的花園,我不禁肅然起敬。大門的后面寫著“東南屏障”這四個金雕大字。兩棵高大挺拔的松柏屹立左右,顯得很蒼翠。屏障后面有一架用石塊鋪成的拱形小橋,橋欄上有八根黑白相間的石柱子,每一根柱子上都蹲著一只惟妙惟肖的石獅子,它們的眼睛一直看向前方,像極了一個個保家衛國的戰士。穿過石板橋,兩幅對聯令人刮目相看,其中有一副是這樣寫的:“名播千秋照典籍,身經百戰著勛功?!?/p>
穿過橫欄,中央有一塊用紅木做成的屏風,上面刻著戚繼光揮筆寫下的《馬上作》:“南北驅馳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蔽蚁耄哼@也許就是戚繼光戎馬一生的寫照吧。
沿著石塊鋪成的小路,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大天井處。兩旁各有一個荷花池,水清澈見底,水里還有幾條紅鯉魚,魚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讓這兒顯得十分幽靜。
接著,我們沿著臺階拾級而上,來到了一座仿古建筑——大殿。哇!大殿好威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戚繼光的塑像。只見他身披朱紅色的戰袍,手持銀光寶劍,雙目沉著而冷靜地凝視著遠方,也許他正面對像潮水一樣蜂擁而來的敵軍,但他指揮若定,顯出了大將軍的風范。塑像上方,有一塊用鎦金做成的匾額,上面有著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的親筆題名:威震四海!這四個字十分蒼勁雄渾!
接下來,我們又去參觀了各個陳列室,那里擺放了一些軍用物品,靜靜講述了很多戚繼光的偉大事跡。
這次參觀,讓我更深地了解到了戚繼光這個偉大的民族英雄!
參觀革命紀念館有感4
北京西南的宛平縣城,矗立著一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那里記錄著中國的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吟唱著一首刻苦銘心的悲歌。
9月21日,星期三,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我們走進了這段悲壯而傳奇的歲月展廳有八個主題構成民族危機,救亡興起,國共合作,共赴國難,抗戰燈塔,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慘絕人寰,浴血疆場,民族壯歌;得道多助,國際支援;抗戰勝利,巨大貢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這八個主題充分展示了從1931年日本發動的震驚中外的9。18事件開始到1945年日本向全世界宣布戰敗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一段歷史。
館中陳列著許多抗日戰爭留下的實物,每件物品,每張照片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或悲或喜的感人故事;尤其是當我們身臨其境于那些被還原的場景時,更是令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當我們在日軍暴形館,中親眼看到日軍慘無人道的種種劣行,轟炸,焚燒,搶掠,屠殺,細菌戰,毒氣戰等,無不揭露了日軍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這些在讓我們對日軍恨之入骨的同時,也讓我深深懂得了“有國才有家,國破山河在”的道理。
當面對外來侵略,中華民族正在遭受帝國主義鐵蹄踐踏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抗日,匯成了一股不可抵抗的抗日洪流。千千萬萬個無名先烈用他們年輕而短暫的生命譜寫了一首首悲壯而輝煌的贊歌,眾所周知的平安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完美的詮釋了拿破侖的一句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獅子一旦醒來,世界將為之發抖。”正是這種整個中華民族空前的團結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線不催的力量源泉。
我們知道歷史的車輪無休無止,他留給我們的是借鑒和忠告,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的勝利不僅是一次偉大的勝利,也凝聚著一種團結共進的精神。還是一種落后的挨打的訓誡,同時我們要痛定思痛,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戰爭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觀革命紀念館有感5
紅色7月,烈日炎炎,我和爸爸駕車來到了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開啟了紅色之旅,尋訪一個特別的“紅色足跡”——中央紅色標語博物館。
我原本對紅軍的印象,就是平時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影視劇了解的。外公和我說了好多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我對他們的有勇有謀從內心里特別地敬佩崇拜,覺得紅軍是一支英勇無敵的軍隊。但是,長輩說的這些過去的歷史又似乎離我很遙遠。直到今天爸爸帶我走進了這博物館,看到了墻上這些紅色標語和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開國將領的肖像照,讓我的眼前浮現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爸爸一邊帶我參觀,一邊向我講解標語的意思和它們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將軍的紅一軍團指揮部與少共國際師(即紅十五師)先后到馬洪村上坪駐扎過三次,遺存有紅軍井、紅軍戰壕、紅軍醫院、紅軍學堂等舊址。在逢源堂等4座廖家古宅里,保存著較完整的紅軍標語及漫畫、留言條有300多條,這里是蘇維埃時期紅軍標語的“博物館”。
我細心地閱覽每一條標語,字體都不太一樣,而且有些標語很清楚,有些很模糊。爸爸耐心和我說:馬洪村上坪曾是個戰略要地,除了紅軍三進山村,國民黨、當地土匪也多次進村駐扎。村民為了保護紅軍標語,與國民黨官兵和當地土匪斗智,巧妙地用厚紙張或白灰刷涂等措施遮蓋,把紅軍寫在墻壁上的標語保護起來,所以有些標語的字跡看起來不太清晰,也是村民們保護下來的寶貴遺跡。
在博物館里,不僅僅有各種各樣的紅色標語,還有一首樂譜——《少共國際師出征歌》。我想讓爸爸唱給我聽,爸爸說他不會唱,但是他能教我唱少先隊隊歌,因為我們是少先隊員,作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就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和我們一起參觀的爸爸朋友是馬洪村里的人,他聽我和爸爸的對話,就在一旁哼唱起歌兒來:“剪不斷的情,割不斷的根。紅軍是咱忘不了的人。建農會,分田地,窮苦農民翻了身……”聽說這首《紅軍是咱忘不了的親人》,洪田鎮馬洪村的村民們都愛唱。當時紅軍在這里駐扎時,和當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魚水之情。他們說,紅軍為勞苦人民的解放流血犧牲,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的恩情。
我們走出博物館,又看了看門口邊上的介紹:“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為抗日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紅軍不辭辛苦地南征北戰,一手拿傳單一手拿槍彈打倒敵人;如今,我們有幸福和平的生活,也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成為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才能為祖國開辟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