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的觀后感
懷著激動的情緒參觀了齊齊哈爾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從原始社會到解放中國的這段歷史。讓我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博物館里雖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卻十分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體會一下當時的年代和人文景觀。
同學們在聽講解員的講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他們不懂和不明白的問題,講解員認真并且熱心的為同學們解答了問題。
歷史有時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讓人無法相信。當我們看到一些小石頭時,原始人類就用它來切割東西,這有時讓我們質疑,但它確實是真的,也真正存在過的,那是我們的人類就很聰明。他們有時候想的辦法連此刻的我們也會想不出來。歷史也是透明的,什麼事一看歷史就明白。例如日本侵華戰爭,我們一看罪證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勢力是否定不了的,因為歷史在證明,歷史不會欺騙我們。
這次活動很有好處,讓我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禮。期望多有機會去參加博物館,更多了解人類,了解革命烈士,了解歷史。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2
星期天,我們全家十分高興地走進了向往已久的沈陽市故宮博物館。
沈陽故宮博物館是清朝入關前的一座皇宮。整個故宮是以崇政殿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進入故宮建筑群會有中路、東路和西路三條游覽路線。
我們走的是中路,首先看到了崇政殿和十王亭。崇政殿居中,十王亭左右豎立,每排各五個,整齊排開,整個建筑看起來十分威武,莊嚴肅穆。其中,我最喜歡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是清朝皇帝上早朝問政事地方,而且據說崇政殿的`搭建沒有用一根釘子,復雜的木制結構精準有序。崇政殿的顏色主要以紅色,藍色和黃色為主,內壁呈圓柱形。看著威嚴的崇政殿如同看到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坐在大殿中央,接受百官朝拜的壯觀場面。
走出崇政殿來到十王亭,這里陳列著八旗軍的各種兵器,真是應有盡有。其中火槍是我最喜歡的兵器。火槍的槍托和槍把都是木制的,槍身很長,像極了早期的步槍,顯示出了當時清朝官兵的智慧。但是也不禁讓我想到一個問題,火藥本是中國發明的,卻在清朝晚期成為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武器,心里不由地升起一陣悲傷。
"瞧!那是什么?"尋著聲音望去,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鎖子甲,立刻來了興趣。鎖子甲是古代的"防彈衣",由鐵環做成,中間一個母環控制著四個子環,環環相扣,刀槍不入。當年清軍將士不正是身穿鎖子甲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勇猛殺敵的嗎?心中不由得贊嘆鎖子甲發明者的偉大智慧!
以前我認為清朝相比其他朝代,軍事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游覽故宮時,卻從博物館的陳列中看到了清朝人的智慧與勇敢,讓我對它產生了幾分敬畏之心,更激發起研究清朝歷史的勇氣和決心。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3
今天是五月一日,我和爸爸去了杭州歷史博物館參觀。
走進去我們得到了一張問答卷和一張紙。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張卷子是要做好的,答案在博物館有。還有那張紙是在二樓那兒可以印畫的。
我和爸爸先拿起了卷子去尋找答案。在館中我邊看邊找答案。找了一個小時了,我們的收獲真不小,我們已經有九題找到了答案。現在只剩下最后一道題了,題目是“吳越國的第一位國王是誰?“忽然,我發現有一張“吳越國國王順序表”。原來吳越國第一位國王是錢。成績下來了我們的卷子上只錯了一道題,并且獲得了一張明信片
接著,我來到了二樓準備去印畫了。我等了好長時間終于輪到我了。原來只要將一塊石頭上刻好你想要的東西,再涂上墨水,將紙放在上面用刷子一刷就完成了。沒想到古代人這么聰明。
今天的參觀告訴我了好多有關于杭州歷史使我更深地了解了杭州的人文。地理。以后要是有外地人來杭州,我可以給他們介紹我的故鄉的悠久歷史文化。
這次參觀很有意義!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4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同學們一起坐校車去博物館參觀.
到了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墻那么大的木版畫,畫上有兩只仙鶴和太陽,有些女人在拿槍捕魚,男人們在騎馬.看了這幅畫,就有一種進入古代的感覺.
我們上了二樓進了一間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紹舊石器時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許多磨尖了的石頭做的器具、環形石器和許多小石頭中有小洞做的項鏈.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就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又走進了另一間屋子,這間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時間由石器時代轉到了古代.那里有軍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齊齊哈爾就是一個軍事重地.因為有兵器、槍、軍用毯子和抽煙用的煙壺.記得還有一部電視劇《闖關東》里也說了齊齊哈爾是一個軍事重地.在當時還相當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體,又冷又不舒服.可現在我們不僅要穿得暖和,而且還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東西就行,可現在我們不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著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帳篷,現在住又寬有大的樓房,又暖和,又美觀.并且現在有事可以打個電話,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騎馬和信鴿的.并且我們有面向世界的互聯網和電腦.
看看現在的我們,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個個幸福得在冒泡.我們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們也是能擔起社會發展的一代.等我們長大了,中國將無比富強,我們將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代.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5
從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于西長安街延長線白云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后,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于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于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
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征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筑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筑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后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么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象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6
今天,我和爸爸去河南博物館參觀、玩樂,非常高興,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們在售票處買了門票,檢票后進入博物館。走進大廳,一眼就看見大廳中央一個嫦娥1號模型挺立在我的眼前,中間是紅色的,兩邊是白色的,寬約3米,整體看來,非常壯觀。解說員講解的非常細致,我聽得很認真,懂得了一些天文知識。
我又來到展示實驗結果的地方,那里真好玩!最有趣的還要算是地震了。8個人站在上面,服務員一按按鈕,踏板就震動起來,開始是1級,然后級數越來越高,直到9級才停止了地震演習,我被晃得頭暈腦脹,覺得非常好玩,學到了有關地震知識:只要人們破壞地球,就容易引起地震。
我又玩了戰斗機,我坐在戰斗機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認真地操縱著戰斗機,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很有趣。
今天,我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玩得非常開心。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7
4月30日,我來到美麗的西湖博物館。
剛走進大門,就看見幾排醒目的大字:天堂西湖是一幅秀美的畫,一首雋永的詩,一本精致的書。
穿過門廳,來到了一座小橋,一旁有叮叮咚咚的流水聲,我不經意的低下頭,呀,下邊有許多電子魚,栩栩如生,色彩斑斕,不仔細看,還真以為那是真的呢!
走過小橋,就發現玻璃板上有一大堆動物標本:野豬、眼鏡蛇、貓頭鷹等等,數不勝數,真是讓我眼花繚亂。對面是昆蟲標本,一只只蝴蝶遠看就像花叢,仿佛自己來到了一個大花園,使我浮想聯翩,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只小花蝶,蕩漾在花海中,美極了。
繞過圍墻,走下樓梯,這里是內館。遠遠望去,有三位古代英雄的肖像。再近些,原來是西湖三杰:于謙、岳飛、張倉水,其中張倉水是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令人敬佩。我在一旁還了解到古樹名木的情況:在湖畔山澗生長著大量的古樹名木,樹齡100年以上的共有620株,分38科65屬87種,300年以上的則有138株,被設為國家一級保護樹木。
之后,我終于找到了寶貝――青銅云雷紋直內戈。這是民間收藏家王玉獻出的,我走向歷史深處,得知這是商代的一種兵器,從西湖里出土,為國家一級文物,它更成為了西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走上二樓,有許多地圖,據我所知,這些是14-19世紀西方人繪制的,我真有些時空倒流的感覺。
過了一個小時左右,“尋寶行動”算是結束了,我帶著喜悅的心情回到了家里,可腦中還飄蕩著妙趣橫生的史前歷史。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8
最令人期盼的春游又來到了,這天天氣陰沉沉的,天空還時不時的飄著零星小雨。可我們的心情卻像艷陽天一樣燦爛,因為我們即將驅車去頗負盛名的寧波博物館游覽了。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著,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學校,跟大家匯合了。
大約過了半小時左右,汽車載著我們到達了博物館正門的廣場上。哇,好一幢雄偉的建筑!博物館外形十分奇特,表面是用古老的轉頭和瓦片堆砌起來的,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隊伍進入了博物館。
首先參觀的是竹刻館。映入眼簾的全是各種各樣竹子做的用品,大到房子,小到牙簽,應有盡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幢全部用竹子做的房子,它高高的盤踞在竹刻館的中央,光滑的竹子仿佛折射出了它久遠的歷史和不可磨滅的價值。它又好像是一位老人在親切地向我們講述著中國古代寧波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走出竹刻館,我們來到了陶瓷館。以前在學校就聽老師說中國的瓷器享譽世界,那么我們寧波古代瓷器又是怎么樣的呢?一進陶瓷館,我就深深地被它們吸引了。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在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我尤其喜歡一只泥土燒制的陶狗,它神情悠閑,十分可愛,好像在對參觀的游客表示歡迎呢!
離開陶瓷館,我們又來到了“阿拉寧波”民俗文化展廳。里面有寧波購買的第一條船的模型,還看見了寧波老碼頭的.景象——有人在海關報關,有商人在做交易,有工人在修理船只,一派繁榮景象,其中包括數碼模擬的場景、逼真的蠟人,都像真的一樣。“碼頭”旁,有一條“大街”,有許多的寧波老字號店鋪,都是模擬實景展示。
我和同學們還參觀了河姆渡文化,從中我知道了在我們寧波余姚,四五千年前的先民就已經在種植水稻了,他們還學會了用石頭做刀具呢!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啊!
走出博物館,同學們議論紛紛,都很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我們中國不愧是文明古國,寧波也不愧是歷史文化名城。我想,我們寧波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博物館的的觀后感篇9
在星期三的早上,老師組織我們四年級全體學生參觀安康博物館,我們在學校教學樓樓下集合,同學們穿著整潔的校服,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然后坐著公交車,唱著郊游的兒歌來到了博物館。我們像小鳥一樣從車上飛奔下來,一眼看到的是一個奇形怪狀的石頭上雕刻著安康歷史博物館幾個字,大家都興奮的叫著目的地到了,目的達到了!
當我們走進博物館里,我們都很驚訝,因為這里面很大,大的超乎我們的想象。有一位帶著我們參觀的姐姐說這個博物館已經有二十多年了,里面收藏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比如:石斧、石刀、銅鏡聽完我們迫不及待的想馬上參觀,在姐姐的帶領下我看到了許多動物標本,有羚羊、大熊貓、金絲猴還有十八羅漢,有的十八羅漢的手都不見了。姐姐說:失去的東西是永遠找不回來了!我覺得非常可惜。
我們還去了科技館參觀,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是最先進的。我玩了許多東西,我最感興趣的是球球冒險記,驚險刺激讓人愛不釋手。我們還看了機器人跳舞,在遙控器的操縱下兩個一紅一藍的機器人不停的扭動著身體,變幻出各種姿勢,可好看了。可惜參觀時間太短,很快我們就要返回了。
參觀完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古代用的東西和許多我不認識的東西,他們都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象征,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將來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有用的東西,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