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表達我們對電影的感受和見解,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個人思考和分析能力。如何撰寫優秀的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這里分享一些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1
放寒假了,為了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放松一下我的心境,我和爸爸媽媽一齊來到北京看望我的哥哥。
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早晨,哥哥帶我去參觀《中國軍事博物館》。那天,老天爺仿佛是不太高興一般,黑著臉刮著凜冽的北風,天氣干冷干冷的。我一出門,就和刺骨的北風撞了個滿懷,我不禁打了個冷戰。“哇塞,好一個透心涼啊!”我大聲地對哥哥說。刺骨的寒風似乎也壓制不住我喜悅的心境,我一路上說啊笑啊,不知不覺就到了今日的目的地——中國軍事博物館。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輛黑色的老牌紅旗轎車,它們分別是毛爺爺和朱爺爺所使用過的專車。車身黑亮亮的閃閃發光,款式雖然沒有此刻的轎車時髦,但也不失莊重和氣派。讓人看到它就能夠想象得到,它的主人必須是兩位了不起的偉人。
順著走道向里走,就更讓我們大開眼界了。我的左邊是一排老式的戰斗機,其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p-51野馬和079兩架戰斗機,別看它們的外表脆弱,但因為強大的攻擊力使其屢屢立下戰功。雖然他們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存著昔日的光亮和榮譽的光芒。戰斗機的后面,是一排整齊的美式重機槍,還有山炮、迫擊炮、火箭炮和高射炮,這些大多是從小日本和國民黨手中繳獲的。
我的右邊排列著各種坦克和戰車,有超大笨重的美、蘇式的大型坦克和精致小巧日式的坦克,它們有的是蘇聯紅軍饋贈給我們的,但大多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的八路軍、解放軍從敵人手中繳獲的。讓我最喜歡的坦克59式中型坦克和83式水陸坦克,我想,戰爭年代它們肯定為我們的軍隊立下了顯赫的戰功吧。
盡管一樓的軍械很精彩,可是二樓的軍刀和各種各樣槍支的展示,更令我興奮不已。我們沿著樓梯向上走,走廊兩旁的陳列柜里展示著各式各樣的軍刀和各種類型型號的槍支。左側主要陳列的是軍刀,大多是抗戰時期我軍繳獲日本鬼子的長、短軍刀和戰刀,它們款式精致做工十分精細,由此可見當時小日本的手工業還是很發達的。右側展示的是槍支,槍是主要的作戰工具,我的眼前越發的光亮了起來。陸續映入我眼簾的手槍、步槍、沖鋒槍、輕機槍、重機槍……“哇哇噻!”我的眼睛不夠用了,有我在電視上最熟悉的“王八盒子”、“三八大蓋”、“歪把子”等等。我盯著眼前的這些軍械,被那帥氣、霸氣、威嚴的“名槍們”給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迫不及待的用我手中的照相機“啪嗒、啪嗒”使勁兒地拍著照……
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中午,我和哥哥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軍事博物館。
人回到了家里,我的心我的腦仿佛依然還停留在軍事博物館的展廳內。我的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來回翻轉著那精彩的一幕幕,我激動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我一向在想,那么多的老式武器,基本都是打仗時從敵人手中繳獲來的。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的祖國還很貧窮落后,沒有像樣的兵工廠,更沒有我們的軍工科技。打仗時所使用的武器,有些是蘇聯友軍支援我們的,更多一些是從敵人手里繳獲的。
能夠想象,當時偉大的中國人民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頑強。正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他們英勇抗戰、不畏犧牲的精神,在武器物資極其缺乏的情景下,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痛恨,用“小米加步槍”趕走了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打敗了武器精良的國民黨反動派。無數革命先烈用自我的鮮血很生命,捍衛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大偉大戰役的最終勝利。
時過境遷,如今我們偉大祖國已不再是那個貧窮落后的弱國了。我們祖國的軍事科技在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的軍工科學家們自我研制,我們自我的軍工企業制造武器裝備,“中國產”的新式武器,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用自我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建設著我們的家園;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國防科技人,進一步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為祖國國防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能更加繁榮富強,在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繼續奮斗著!他們辛勞的付出和辛勤汗水,換來了更高科技含量的軍工科技成果!
參觀了軍事博物館以后,我的內心很受感觸。小小的我,也是驕傲的中國人中的一員,在祖國媽媽強大的懷抱中,過著衣食無憂、平安幸福的生活。經過看到的、想到的和我深刻地感悟反思,我已經明白今后的我應當做些什么,應當怎樣樣去努力了!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2
星期天,我們全家十分高興地走進了向往已久的沈陽市故宮博物館。
沈陽故宮博物館是清朝入關前的一座皇宮。整個故宮是以崇政殿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進入故宮建筑群會有中路、東路和西路三條游覽路線。
我們走的是中路,首先看到了崇政殿和十王亭。崇政殿居中,十王亭左右豎立,每排各五個,整齊排開,整個建筑看起來十分威武,莊嚴肅穆。其中,我最喜歡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是清朝皇帝上早朝問政事地方,而且據說崇政殿的`搭建沒有用一根釘子,復雜的木制結構精準有序。崇政殿的顏色主要以紅色,藍色和黃色為主,內壁呈圓柱形。看著威嚴的崇政殿如同看到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坐在大殿中央,接受百官朝拜的壯觀場面。
走出崇政殿來到十王亭,這里陳列著八旗軍的各種兵器,真是應有盡有。其中火槍是我最喜歡的兵器。火槍的槍托和槍把都是木制的,槍身很長,像極了早期的步槍,顯示出了當時清朝官兵的智慧。但是也不禁讓我想到一個問題,火藥本是中國發明的,卻在清朝晚期成為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武器,心里不由地升起一陣悲傷。
"瞧!那是什么?"尋著聲音望去,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鎖子甲,立刻來了興趣。鎖子甲是古代的"防彈衣",由鐵環做成,中間一個母環控制著四個子環,環環相扣,刀槍不入。當年清軍將士不正是身穿鎖子甲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勇猛殺敵的嗎?心中不由得贊嘆鎖子甲發明者的偉大智慧!
以前我認為清朝相比其他朝代,軍事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游覽故宮時,卻從博物館的陳列中看到了清朝人的智慧與勇敢,讓我對它產生了幾分敬畏之心,更激發起研究清朝歷史的勇氣和決心。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3
我很多時候都會去想我過去為什么不早點來參觀,自從這次去到了博物館之后我感覺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博物館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這么過來的,我們在參觀的過程當中會有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這種有趣不是嬉戲,我是真的感覺一件件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擺在我面前的時候那種感覺是非常奇妙有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現在我是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一點,我希望能夠在今后生活當中讓自己去學習,多多去接觸,見識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時候我就會感覺非常的奇妙,一些過去的上百上千年的東西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這種感覺是在是太好了,現在我一直都在懷念這種感覺,有的時候我也非常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吸收學習,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抱著學習的心態,這就是現在我對自己的一個態度,這次就去到_博物館我也有一些心得。
這種感覺讓我意識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參觀博物館一行真的也讓我感觸良多,我是一個喜歡文化的人,接觸這些之后這種感覺越來越濃厚,這絕對不是偶然,我認為我們的過去的就應該主動的去了解,我們只有了解的過去的才能更好的去面對未來,博物館就能夠讓我們明白這個到底,參觀博物館看到我們歷史的興衰,看到的我們的文化的結晶的時候,我便感覺自己未來沒有什么事情是過不去的,因為我們的現在經歷的或者我們即將要經歷的,我們的先人們都經歷過了,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那一件件漂亮至極的文物,讓我流連忘返,我當時站在展廳里面似乎感覺永遠都欣賞不夠,有些構造復雜,外觀精美的文物讓我咂舌,感嘆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我們現在怎么就看不到這些東西了,不禁就惋惜了起來,這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只有見識過了才能知道那種手藝之高超。
我認為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見證了我們的過去,在歷史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見證了興衰,然后存留至今,這次參觀博物館讓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雖然我與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緣,但是這一面之緣卻讓在我腦海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4
懷著激動的情緒參觀了齊齊哈爾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從原始社會到解放中國的這段歷史。讓我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博物館里雖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卻十分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體會一下當時的年代和人文景觀。
同學們在聽講解員的講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他們不懂和不明白的問題,講解員認真并且熱心的為同學們解答了問題。
歷史有時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讓人無法相信。當我們看到一些小石頭時,原始人類就用它來切割東西,這有時讓我們質疑,但它確實是真的,也真正存在過的,那是我們的人類就很聰明。他們有時候想的辦法連此刻的我們也會想不出來。歷史也是透明的,什麼事一看歷史就明白。例如日本侵華戰爭,我們一看罪證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勢力是否定不了的,因為歷史在證明,歷史不會欺騙我們。
這次活動很有好處,讓我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禮。期望多有機會去參加博物館,更多了解人類,了解革命烈士,了解歷史。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5
今天,我、母親和姐姐去自然博物館,我很興奮。
第一,大家去了地質館,我看見了很多科普圖片,使我了解了火山噴發是包裹在地殼下的巖漿的薄弱地段沖出地表,形成火山噴發。海嘯是一種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在海底時,因震波的動力而升起,海水劇烈起伏,形成的向前推進的巨大波浪。我還看見了國家珍貴的東西:鉆石、水晶、螢石、方解石、石膏水晶、重晶石等,它們都很漂亮。除去這部分,還有不少土壤:變基石基土、性超全沙巖等。
然后,大家去了昆蟲館,那里有很多我沒見過的蟲子,也有我最喜歡的甲殼蟲,有大的、有小的,還有五顏六色的蝴蝶:粉蝶科、鳥峽蝶、銀闊鳳蝶……
之后,大家去了動物館,這里有很多珍貴動物的模型:有大熊貓、小熊貓、豹貓、中華竹鼠、金絲猴等,各各形態逼真。出來后,一個巨大的黃河象化石映入眼簾,黃河象距今約250萬年,門齒長達3米,肩高4米,因在黃河邊發現所以起名字為黃河象。
今天令我大長見識,讓我了解祖國有這磨多寶貴財富,我將來必須要發現更多的東西來豐富我的常識,今天我過得真愉快!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6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同學們一起坐校車去博物館參觀.
到了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墻那么大的木版畫,畫上有兩只仙鶴和太陽,有些女人在拿槍捕魚,男人們在騎馬.看了這幅畫,就有一種進入古代的感覺.
我們上了二樓進了一間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紹舊石器時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許多磨尖了的石頭做的器具、環形石器和許多小石頭中有小洞做的項鏈.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就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又走進了另一間屋子,這間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時間由石器時代轉到了古代.那里有軍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齊齊哈爾就是一個軍事重地.因為有兵器、槍、軍用毯子和抽煙用的煙壺.記得還有一部電視劇《闖關東》里也說了齊齊哈爾是一個軍事重地.在當時還相當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體,又冷又不舒服.可現在我們不僅要穿得暖和,而且還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東西就行,可現在我們不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著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帳篷,現在住又寬有大的樓房,又暖和,又美觀.并且現在有事可以打個電話,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騎馬和信鴿的.并且我們有面向世界的互聯網和電腦.
看看現在的我們,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個個幸福得在冒泡.我們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們也是能擔起社會發展的一代.等我們長大了,中國將無比富強,我們將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代.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7
從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于西長安街延長線白云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后,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于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于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
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征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筑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筑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后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么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象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博物館觀后感的范文篇8
今天,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在家委會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博興縣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最醒目的是坐落在大廳中央的天祿。第一間屋里全都是些石頭,上面有的刻著佛像,還有的刻著字。再往另一邊走,有許多蓮花寶座,這時我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么蓮花寶座上面沒有佛像呢?好奇之下,我問了博物館的阿姨,阿姨告訴我說,“這些蓮花寶座上原本是有佛像的,只是有的被人偷走了,還有的找不到了”。雖然這些蓮花雕刻非常精美,但缺少了上面的佛像,真讓人遺憾。
接下來,博物館的阿姨帶領我們來到了一個露天的小院,小院里是一排人物雕像。他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第一個雕像沒有名字,同學們就好奇地向博物館的阿姨詢問,阿姨告訴我們說那是翁仲。所謂的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約在秦漢時代就被漢人引入關內,當作宮殿的裝飾物。
從小院回到大廳,我們從東樓梯上了二樓。首先應入眼簾的是許多玻璃瓶,每一個玻璃瓶里都有一個動物標本,有可以產珍珠的珍珠海貝,有各種魚類,還有可怕的蛇等等。
再往南走有三間房屋,我進了第一間,那里有一個麋鹿頭頭骨,有許多賞瓶,還有一匹陶馬,它是漢代的。這些對我來說都沒有門口的象牙吸引人,那個象牙長兩米多。
第二間是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物,有布老虎什么的。第三個門里面有王竹川同志的錢包、王英才同志的照片等等。
整個博物館被我們詳細地看了個遍,最讓我留戀的是那些玻璃瓶中的小動物標本。最后,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很高興能有今天的這個參觀活動,博物館讓我知道了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給了我無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