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
寫觀后感需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好的地方,同時也要提出不足之處和看法和建議形式。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供大家參考。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篇1
參觀國家博物館舉辦大型主題展覽《復興之路》歸來,心潮澎湃,感觸良多。
“復興之路”通過1150多件珍貴文物和98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自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復興的種種探索,展示中華民族近170年復興之路。從太平天國運動到辛亥革命,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獲得獨立解放,國家繁榮富強。
作為圖書館員的我,我非常關注這次展覽中珍貴的文獻。清宣統皇帝溥儀退位詔書,標志著清王朝的覆滅,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結束。《時局圖》深刻地、形象地展示19世紀末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讓中華民族有了新的選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書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崛起,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這里的一件件文獻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落后走向繁榮的復興之路。
今天,中華民族的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作為國家圖書館的青年黨員,在我們的身上應該有歷史責任感。國家的復興離不開科技,思想和文化上的復興,全民素質的提高決定了社會的發展。這樣國家的復興才有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因此我們當代青年一定要奮發圖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努力為推進國家圖書館事業發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做出自己的貢獻,為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復興而奮斗。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篇2
海南省博物館展出了以“國家寶藏”命名的國寶精華。帶著幾乎可以說是“企盼”和“虔誠”的心情,我們走進了設立在一樓兩個展廳的“國家寶藏”展廳。
這個展覽所陳列的文物,從被稱作“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堪稱中華文化極至的甲骨文、“青銅時代”最為顯赫的四羊方尊,還有金縷玉衣、編鐘、編磬、人面魚紋彩陶盆……這個展覽被稱作“國家寶藏”,確然名副其實!
我幾乎是忘我地投入了對這些文物的速寫記錄當中,渾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大約出現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杰作《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一件無論是在考古發現還是在藝術表現上都堪稱“人類文化奇跡”的史前藝術作品。作品的紋飾是用黑色描繪的,作為用來盛殮兒童尸身的容器,上面的人面應當是殮葬的主人;豐富的魚飾紋,應當是祈福和富足的象征。
從作品的器物上看,這種通過就地取材、低溫燒制的粗陶制品,時至今日還可以在我省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陵水、瓊中、三亞的黎村仍有制陶傳人。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產生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制陶藝術,相比較于海南的民間傳承藝人,居然也是以女性為主。
《四羊方尊》(是公元前1600年到前1046年之間的大型青銅盛酒禮器,總重接近70斤。
我國素有“水之精為玉、士之精為羊”的說法,羊是德政和善良的象征;民間常把“三羊開泰”比作為福祉和政通人和。這件用四個羊頭組合而成的重要禮器,不但是中國青銅鑄造史上、堪和《司馬戊大方鼎》相比肩的偉大作品,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上,《四羊方尊》無疑更勝一籌。這個展覽的青銅器較多,其中對書法愛好者特別有意義的幾件國寶文物,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虢季子白盤》高:39.5cm、口長:137.2cm、重達4百多斤,是與散氏盤、毛公鼎并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的巨構。“盤”是盥器,有8行111個字,記錄了虢季子的戰功。
《讓瞂其來》是一件全甲刻有“卜辭”文字的龜甲作品,這對有愛好古文字的讀者來說,實在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河南出土的《“作冊般”銅黿》,“黿”就是大龜。就記載在龜背的“金文”來看,這是件古代勇士連發四箭射殺巨黿的紀念性作品;難得的是在我國國寶檔案中,這也是僅見的一件以黿為造型的青銅藝術品,堪稱奇跡。
一路匆匆走過、畫過……眼見還有大量的國寶藝術品還來不及記錄,深感遺憾……
我多么希望這樣的國寶展覽也會如我在國外的巴黎、羅馬,國內的北京、上海看到的類似展覽那樣——一票難求、莊嚴靜穆!
這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國寶展覽、是真正的‘國家寶藏’展覽。如果一件金縷玉衣還不足以說明展覽的價值,這些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精華。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篇3
你去過天文館嗎?你知道有幾種隕石嗎?你知道籃球在哪個星球最重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周五我們一起去了天文館。我看到了鐵隕石,老師說它里面含鐵91%,含鎳7%。鐵隕石身上有好多坑坑洼洼的地方,形狀不規則。老師帶我們看了流星的足跡,還看了有好多星星組成的星團。有一種星星著長長的尾巴,名字叫做彗星,也稱掃把星。
我們看完了a館該去b館了,b館都是體驗的。我看了望遠鏡,在哪個星球上的籃球比地球上的重呢?答案是木星。最后我們照了一張合影,就回學校了。我好期待下一次的活動啊!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篇4
我們去天文館一直跟著相國老師走。其實我們是和常天韻、周萊恩、張懷恩、徐依慧一組,可是我們沒有分組走。
我們先進了a館。在a館里,我們找到了節氣歌,還找到了彗星的圖片,我覺得彗星很像火箭。我們也找到了今日火星的天氣,然后參觀了其他的。看完了以后我們就到外面吃飯,吃完飯了以后去了b館。
b館有一個隕石形狀的`滑梯,我們滑完之后又去了挑戰島。然后我們就拍了一張集體照。
參觀結束以后,我們都很累,但是都很開心!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篇5
結束了中山紀念堂的參觀,時間尚早,我們爺孫倆步行來到西漢南越王墓參觀。
還是06年我參觀過南越王墓。它位于市區北部象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園僅一路之隔。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發掘的嶺南規模最大的唯一的漢代石室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它集中反映了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嶺南地區地理、政治、軍事、社會、經濟、和文化概況,是最著名、最有價值的一處古跡,被列為我國二十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它保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來廣州我覺得應當帶著小孫子到那里參觀,了解南越歷史,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南越王墓占地面積不大,整個博物館擠在周圍的高樓大廈間。大門臨街,需要走上十幾級臺階。館內設三個展區:臨街的三層綜合陳列樓、古墓原址、主體陳列樓。
我們爺倆來到那里,購買了參觀券,在館前留影后,拾階而上,就進入館內參觀。也許臨近閉館還有一個多小時,參觀的人不多。綜合陳列部分已經沒有什么活動,沒有參觀。我們繼續爬樓梯,大概上三層樓,到達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參觀了墓坑。
南越王墓這是嶺南地區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積一百多平方米。墓室的占地面積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崗建的,主要是用石料。墓坑不算大,可隨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仆人十多人以及幾千件隨葬品。
走出墓坑,我們來到主體陳列室,那里由五部分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寶、墓中殉人、御庫藏珍、鐘鳴鼎食。展出的文物薈萃有青銅、鐵器、陶瓷、玉枕、龍袍雕刻等文物飾品,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這些文物集歷史、知識、藝術于一體,透視了古時的歷史淵源,可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生活景象。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和精神,是勞動人民在在物質、精神、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展示。幾千年的禮貌成果真是豐富多彩,輝煌燦爛。深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參觀后感到在這狹小的墓坑里,竟有如此豐富的文物,從日常生活用品、印章、飾品到兵器應有盡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么奢華無恥。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觸目驚心,除了他的妻室,還有很多仆人,甚至小孩,可見古代封建帝制統治的殘酷。
我們走出主體陳列室,又來到一古炮臺,參觀了那里陳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啟程回到。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篇6
五顏六色的顏料,構成了我那調色盤似的童年。紅色代表喜悅、灰色代表悲哀、綠色代表驚奇……正是這一種種色彩的出現,使我時常回憶起那像按了錄像帶的后退鍵的往事。那天一大早,我隨著媽媽一同來到歷史博物館。車上有說有笑,好不開心!
這是我對博物館的憧憬度隨之上升。最后到了目的地!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古香古色的三層建筑。金色的房頂,紫色的門窗,加上那飛翹著的房檐,顯得十分的典雅壯觀。歷史博物館分上下兩層。館內收藏了超多的古書、古畫、古瓷、古硯……充分的表現出了歷史博物館的長久歷史。“這次我可真是大飽眼福了!”我不緊不慢的自言自語道。
在一樓大展廳的正面墻上,掛著歷代名人像:有南宋理學家朱熹、有明代天文學家齊顏槐,還有中國的鐵道鼻祖詹天佑……畫像的左邊是一排展櫥,展櫥里擺放著一方方巧奪天工、形態萬千的硯臺,展櫥里還陳列著牙雕、石雕、木雕和各式各樣的玉器、陶器……我覺得最搞笑的要算一尊彩色的花鳥瓷瓶了。瓶上有幾枝藍色玫瑰和三五只黃鶯,栩栩如生。忽然背后傳來了一聲“多美阿!”的贊嘆。原先,媽媽正在欣賞一尊唐代菩薩像。媽媽拉著我的手,向我解釋著她對這尊雕塑的理解……媽媽說完后,我看看媽媽又看看雕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隨之也擠出“真美!”倆字。原先一尊雕塑蘊含著這么深刻得內涵。
看來我還真來對了,能夠欣賞到這么多的歷史文物,讓我的視覺細胞又來了一次沖擊。哈哈!你們也來參觀吧!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格式篇7
前段時間,我再次到了北京太爺家,爸爸對我說,趁這次來北京,帶我去參觀一下北京博物館,讓我的眼界更開闊,知識面更豐富些。一想到博物館里成千上萬、各種類型的戰機、艦船、導彈、火箭、槍、劍、彈藥等軍事物品,我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歡呼著答應了。
出了地鐵出站口,向北望去,就看到一顆金色的五角星高高的聳立在一幢巍峨、莊嚴、古樸的大樓頂端,下面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十一個鎏金的大字。爸爸告訴我說,這就是我們要去的軍事博物館了。
過了安檢,我們進了博物館的大廳。我看到了一架架飛機錯落有致的擺放到各個展位上,有“殲五”“殲六”“殲七”“殲八”……還有各種偵察機。我指著一架最大的飛機問爸爸:“這是什么飛機?”爸爸居然連介紹都沒看,張口就告訴我這是“轟六”,我連忙跑過去看簡介,果然是“轟六”耶!我心里暗暗地佩服爸爸的知識真淵博。我接著又問爸爸:“轟六是中國最先進的轟炸機嗎?”爸爸說:“不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轟炸機是轟六K。”我忙又問道:“殲八是中國最先進的殲擊機嗎?爸爸回答說:“也不是,現在中國現役的殲擊機有殲十、殲十一、殲十五、殲十六、殲二十。殲二十是隱身戰斗楊,是中國最先進的戰斗機。”我的好奇心又來了,繼續問道:“隱身是我們就看不到它嗎?”爸爸微笑著給我解釋道:“所謂隱身并不是我們肉眼看不見它,而是在雷達上很難發現它,因為在空中戰斗靠雷達鎖定好對方,然后發射對空導彈將其擊落。”聽了爸爸的解釋,我才明白隱身戰機的特點。
隨后,我們又來到了地下一層,剛下了電梯,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只見一排排各種各樣的坦克擺放在兩側,各種口徑的大炮布置在硝煙彌漫的背景前方,好像訴說當年縱橫戰場時的風采。其中一輛坦克吸引了我,上面寫著“功臣號”,原來這輛坦克是日本制造的,在侵華戰爭中被八路軍繳獲,在八路軍手里打跑了生產它的日本侵略者,也打垮了國民黨,并且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車身涂上“功臣號”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和人民的檢閱,這輛坦克為我們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從現在開始更加的努力學習,今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此時此刻,耳畔雙響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那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