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電視劇觀后感
《匆匆那年》是2014年初拍攝的一部電影,根據九夜茴同名小說改編。由張一白執導,彭于晏、倪妮、鄭愷、魏晨、張子萱、陳赫等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 下面由小編給你們帶來匆匆那年電視劇觀后感,歡迎查閱。
匆匆那年電視劇觀后感1
《匆匆那年》,從暑假開始的第一集,追到結局,情節很平常,但為什么每次看后心里都會堵得慌呢?也許某些情節,某句話,某個人,某個微笑,讓你措手不及,想起了那年那月,那時那刻。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青春,或燦爛,或沉默;或明明白白,或不可告人;或充滿美好,或不敢回憶。
每個時代都有愛情,每個人也都渴望愛情,情為何物?思考了很久,想了很久,學生時代的愛情,中年時代的愛情,那么地截然不同。有的因為愛情而奮發圖強,有的因為愛情而尋死覓活;有的陷入情中不能自拔,有的看破紅塵不涉情事。 呵呵,雖然liangliang沒談過戀愛,憑空想象應該很美,很青澀....
回顧 劇情中:陳尋,熱情似火,轟轟烈烈,愛就要大聲說出來,為了她我可以忍受屈辱,為了她我可以逃課打工,只為帶她去看一場張國榮的演唱會。方茴就是我的一切,我要每時每刻跟她在一起,我要對她許下諾言,至死不渝。
然而,激情澎湃的陳尋必然有其性格中致命的缺點,他要的是轟轟烈烈的愛情,要的是干柴碰上烈火的火熱,而方茴斷不是如此之人。久而久之,陳尋必定感到無聊,他要的激情方茴無法給他,所以當沈曉棠出現的時候,陳尋便仿佛一位沙漠中的旅行者發現綠洲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沈曉棠便是干柴,陳尋便是點燃干柴之烈火,只一碰觸,陳尋便把之前的海誓山盟拋諸腦后,甚或幾天之后便上床了,這是偶然,也是性格中的必然。
愛得如方茴,平平淡淡,花前月下,方茴是個好女孩,癡情之人,可惜遇到了陳尋,注定不可能談一場淡淡的戀愛。如果遇到喬燃,應該會喜劇收尾吧。愛情就是如此捉摸不定,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初戀情人會出現在什么時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但當他出現的時候,卻又是如此的猝不及防。
能遇到如方茴之人,是一生的福分,但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經營兩個人之間的愛情,也許你得付出更大的努力。不用擔心女朋友會變心,但是如果你傷她的心,也許會吃不了兜著走。性格如方茴者,有什么事都往肚子里噎著,爛了我也不跟你說,讓你后悔去,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來報復你。當知道陳尋與沈曉棠上床之后,她竟用自己的身體去報復陳尋,甚至連死,方茴也會做出來的。如此之人,可憐,可惜。
沒談過戀愛之人都在渴望愛情,渴望另一半的不期而至,然而要經營得好愛情,不亞于高數考九十多分之難度。為什么平時特好的兩個人,當成為男女朋友之后便矛盾百出?為什么一開始看到對方哪里都是優點,在一起之后便覺得自己瞎了眼?也許這會過于極端,都說愛情會經歷三個階段:初戀期,熱戀期,磨合期。在磨合期最容易分手,分手的原因多種多樣,異地原因,價值觀原因,性格原因,家庭原因等等,但最多的,應該算是性格原因了吧,猶如陳尋與方茴,猶如我見過的,聽過的或真或假的故事;在夫妻離婚的原因之中,占相當大的比重是說性格不合,為什么呢?也許一開始的結合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愛情需要兩個人的真心讓它前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但每一種性格都能夠去經營好屬于你的幸福,也許這需要比較多的時間。
愛情是美好的,它讓青春期的我們成長得更快,它讓我們擺脫了多少個寂寞難耐的日子;愛情又是殘酷的,它讓多少人留下了陰影、留下了遺憾.....
無論如何,我們每一個人還是應該期待美好的愛情,期待純潔的情感,在茫茫人海之中,定會有某個人向你慢慢靠近,牽起你的手,與你一起,讓你成為一個完整之人。
匆匆那年電視劇觀后感2
如果自己一個人或是想念什么的時候,也許會更有感。
實話,最開始的內心獨白,31歲的男主并不吸引我,因為太多的開場都是這樣的獨白,貌似自己最憂愁最無奈最混亂又最有世界觀,所以只是直接看下去。
陷入回憶。
高中生,其實那更像初中的我。學老師的口音,數老師的口頭禪,為了灌籃高手而瘋狂,還珠格格陪伴的`夏天,畫黑板報評分,籃球和被籃球砸中而來的帥哥,所有的所有都是一樣的。
校服難看么,你卻再也穿不了了。
那個年齡你有權利穿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那個年齡學校也有權利讓你穿上這樣一種一年四季都如一的丑校服,頂多天熱的時候再換套薄的。現在想想其實這樣不也好,至少青春,沒有畫個滿臉花滿世界的走。
因為青春真好,根本不用你去裝飾。
初中時,我的歷史老師有個口頭禪:“是~啊~”而我呢,在紙上畫正字查這些~a~的數量,而我們的歷史老師正是一如劇中的反應,只是劇中那個淘小子變成了現實中我這個瘋丫頭。
還有那些流川楓櫻木花道的三角戀,仙道章流川楓的同性戀傳說,猩猩隊長教練眼鏡……有哪個女生沒喜歡過呢,哪個班級沒有愛籃球的男生,哪個班級又沒有啦啦隊一樣吶喊的女生,哪本青春小說沒有被籃球砸中的女生和前來救援的帥鍋呢。
就像那個會跳的紙青蛙,記憶里一蹦一蹦的。
其實電視上有流川楓的時候,我才勉勉強強長到上高中的大哥的腰那么高。曾經為了跟大哥搶電視不看他要的流川楓,我狠狠地咬了擋在電視機前面的他,結結實實的咬在屁股和腰的結合部上,誰知道,隨后進入青春期的我也會一遍遍的看灌籃高手,艱難地選擇是喜歡酷酷的流川楓多些還是臭屁的櫻木花道多些。
翻繩,幾毛錢的冰晶飲料,跳格子,童年,青春期,高考,好多的事兒好多的時間。
那句話怎么說,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回不去的時間。
匆匆那年電視劇觀后感3
每個人的高中時代都有一個這樣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籃球,笑起來特別好看,在人群中永遠發著光,永遠那樣耀眼,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方茴,沒有這樣的機會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談一場小心翼翼又轟轟烈烈的戀愛。
其實我并不喜歡方茴這樣種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內向好強。我也不喜歡陳尋這種性格的男主,既軟弱難以取舍,又瞞天瞞地渴望不失去陸地和飛鳥同行,有點太貪心。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歡這個故事。我甚至會想,要是方茴能夠熱烈一點活潑一點努力向陳尋靠攏,或者陳尋不要那么優秀變得平凡一些他們會不會到最后就實現了諾言。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終歸會成長,終歸會走向不同的路,終歸會面臨分道揚鑣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問題。畢竟走過高中那段上天給你安排好的歲月后,以后的路還很長,再也不會有人給你分班劃座位,再也不會沒日沒夜的考試做題對答案,再也不會和同一個圈子里的幾個人插科打諢過一年又一年,再也不會定時定點的呆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歡樂了。
我相信那個時候的陳尋是真的認真的喜歡著方茴,不論是反穿著校服,為她去打架還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題,這些都是熱烈如他喜歡的一種表現。哪怕那個時候發誓說的“永遠不說對不起”和“我們會一輩子在一起”都是發自內心的,沒有摻一點假。而方茴總是淡淡的笑,靦腆的低著頭,和他打電話聽著他的聲音樂半天,固執的在他的籃球賽最后跑回來,拒絕給喬燃一個最后的擁抱……他們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純粹又美好。
時間推著走,沒人可回頭。方茴依然是那個淡淡的方茴,而陳尋也照舊在人群中閃著光,大學的圈子變了,他們之間也不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了,交集越來越少,感情的經營好像也遇到了困難,逃避和放任后方茴感覺到了他們之前的危機,關于一輩子在一起這個諾言好像要破碎了。
這一次,就像籃球賽最后的那個勝利場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沒在人群中,陳尋變得遙不可及,原來他們之間的距離一直都很遠,遠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后來五個人聚首在燒烤攤中吃宵夜,從石膏炸碎的那刻他們開始分道揚鑣,方茴愛的決絕,愛的病態,愛到要傷害自己才能讓自己不那么疼,然后再狠狠的付出代價。我真想走到書里跟她說,方茴你真傻。
之后的方茴,過去的一切絕口不提,留學在外,喜歡穿鮮艷亮麗的衣服,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關于青春所有回憶的那個人,是永遠的痛,永遠深埋于心中。
真希望她能夠像那襲紅裙一樣從心底開始明亮起來。
匆匆那年電視劇觀后感4
世界上的渣男千千萬,但是就跟陳尋在影片里頭所說過的一樣:“你可以打我,你可以罵我,但你不能說我沒有努力過。”
陳尋尋找自我,透析自我的過程
縱觀全片,《匆匆那年》以陳尋追憶與方茴有關的一切時光為開始,從高中到大學再到社會,追尋青春里的點點滴滴到錯過,其實就是陳尋在尋找自我和透析自我的一個過程。
說起每個人的青春,似乎高中時候就是最朦朧和青澀的歲月。在這里面,陳尋其實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只是懵懂和萌動,他看見方茴羞澀的'模樣,偷看她出黑板報時的側臉,可能就是像影片里那樣,背后的光線將方茴攏上毛茸茸的金邊,加上只有兩個人在教室的氛圍,陳尋說自己喜歡上了方茴。就這么簡單。
但實際上,這些濃烈或者稀疏的喜歡,在我們的校園時期里經常發生,于是在某一程度上,不管是我們還是陳尋,都只是覺得自己知道什么是愛,其實不然。
只是青澀的愛。
而到了大學,當陳尋跟沈曉棠在一起,方茴報復性懷上了別人的孩子,陳尋為了保護方茴說孩子是自己的,然后伴隨方茴去打胎后,陳尋說自己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愛。這個時候,陳尋已經知道,愛是責任。因為一切都已經失去,方知曾經高中時候懵懂的誓言和承諾,已經是轉化成一種責任——
但是這種責任,陳尋沒有做到也沒有機會去承擔,于是,故事的最后,陳尋說:“我后悔了。”
青澀的愛,懂得真正的愛是責任,錯過與后悔。
喜歡方茴,不知道愛不愛方茴,確認自己愛方茴。
這些都構建了陳尋回溯與方茴有關的時光,還有透析自己的真實情感的一條線索。
方茴確認陳尋對自己的真實情感,確認自己在陳尋心中地位的過程
反觀影片,方茴的妹妹在借著拍攝婚禮MV的過程審問陳尋(雖然很容易就已經猜到,其實這女的跟方茴有關系)對方茴做過的事的種種感受,其實也是方茴在確認自己在陳尋心中地位的過程。
直到影片最后一刻揭曉,從方茴女神般的模樣還有動作可以透露出類似“我確認被你深愛過,這就夠了”的信息。
方茴從外表上看是羞澀膽怯、缺乏自信的女生,但是身體里面的她卻是固執倔強的人。正是由她性格里的“假我”加上“真我”,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有人會說方茴是傻女人,自暴自棄,為了報復陳尋而懷上了別人的孩子。其實在我看來,方茴她當時很清楚她在做什么,她在選擇什么。她根本不傻,她也知道自己能夠承受這一切。
畢竟,無論是多年幼的青春或是后青春,影片里的每個人都在成長。特別是喬燃回國后大伙聚在一起的那場撕x戲,正是成長的最高峰。嘉沫否認了趙燁對自己的喜歡,也在打架后猶豫著將所有SK的錢交給老板,暗示她也放棄了蘇凱,放棄了當備胎。趙燁放棄嘉沫。喬燃在那之后變得甘愿遠遠看著方茴。陳尋和方茴正式分手。
每個人都在成長,包括越來越敢愛敢恨的方茴,因此她其實并不傻。
她只是想為自己的初戀作出一次深刻的結束,僅此而已。當然,還有對陳尋的愛讓她瘋狂。
在我看來,《匆匆那年》確實是關于錯過的故事,但是結局并不是悲慟到無法收拾。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比起很多“愛過錯過”的青春片,這樣的結局還是比較“圓滿”。
世間的圓滿無須是一定要在一起,至少在方茴在影片結尾時的模樣,當她確認被深愛,大概已經就圓滿。當然,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結尾,之后的情節如何觀眾完全可以自行腦補。
青春成熟的標志,是青澀
我最喜歡和最感動的片段是,下課后陳尋走在走廊里,方茴從后面追過來,羞澀地超過他,然后陳尋在她后面跟著的那一段。氛圍還有音樂加上青春到死的色調和光線,讓人也跟著回到曾經熙攘的校園時代。懷念到不行。
說是針對80后的影片,作為90后卻也為之動容,也正因為無論哪個年代,每個人的青春都是這樣青澀還有美好。
(讀高中的時候,我的前桌跟里頭的方茴特別像,發型是一樣的,說話也是一樣的,性格也是一樣,高考考砸了也是一樣的。真是讓我特別懷念當時,誰叫我當時喜歡前桌呢)
如果說陳尋作為一個渣男,那么他能夠“扒皮”自己的這個行為和動作非常可圈可點,而正是這樣的行為透露出他的后悔以及他非常緬懷曾經。其實在我看來,陳尋也不是渣到無法可取,畢竟他遇到的人是沈曉棠——
陳尋之所以喜歡上趙曉棠,是因為趙曉棠真的是個狠角色。她跟方茴完全不同,她像男孩子那樣逃課,玩音樂,感覺天不怕地不怕,儼然一個新大陸。這樣的女孩出現,陳尋也說她能夠讓他覺得跟自己在一起飛翔,對他來說,她是一個新世界。
正是兩個世界,都給予陳尋吸引力,才讓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正是這兩個世界,一個是天空,一個是陸地,讓他開始找尋自己,透析自己,去發現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所有的青春,都是由青澀構建。所有的選擇,都是由于青澀。
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在青春里青澀,由青澀去做出選擇,再讓自己所做的選擇為自己的青澀付出代價的必經之路。
……
每部影片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特別是青春片非常容易讓人詬病,但是很多時候,如果能夠在看完一部這樣的片子回憶一下自己的過往,也未免不可。
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有青春。
《匆匆那年》里的很多小細節讓人感動,例如反穿校服、收集SK頭的錢;關于青春里頭的畫面也十分溫馨美好,氛圍也十分濃郁;加上申奧、足球杯、席卷亞洲的HOT男團海報(看到時真的是驚喜啊雖然我是90后)等現實元素,能引起很多80后的共鳴。
當然也不足的地方,例如過于強調氛圍還有畫面感,有點忽略了陳尋和方茴互相喜歡上的情節,少了點兩人間的感情基礎。如果能夠打足兩人的感情基礎線索,在之后的分開才讓人看得更加悲慟和深刻,否則則會感到莫名其妙兩個人就在一起了,于是分手的時候并不讓人覺得十分痛心。特別是方茴什么時候喜歡上了陳尋,是因為什么,有點少交代。正是這樣,也讓方茴的出場的性格塑造缺少驚喜。
但對于青春片來講,能夠把人物感情線索升華還有明朗化,無論是錯過還是圓滿,能讓觀眾好好地一起回憶一下曾經的青春,就成功了。
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
匆匆那年電視劇觀后感5
課堂上一轉頭的眼神交匯,放學回家路上的聊天,跨世紀的零點,樹上刻下的名字,為了愛情和情敵打架...這里面,一定有一樣,你經歷過。那個時候,不知道那是愛情,以為在一起就是永遠,就會永遠在一起。比糖還甜的愛情,像天空的云,在最甜的時候落下了雨,云是甜的,為什么雨卻是苦澀的?
被一部電影感動,全是因為共鳴。記憶里,曾和一個人約定,高考的一志愿填同一所學校,二志愿填同一城市的學校。上天成全了兩個人的二志愿。從此,兩個人莫名其妙成了同一城市的兩位陌生人。要知道,那個最陽光燦爛的日子,戀愛中的人都會天真的以為走過高考,我們就能永遠在一起,永遠。后來才知道,那一年,上天不是在成全我們,而是將我們打散,打散。
陳尋:“方茴是我一輩子戒不掉的心痛。”
離不開的不是那個人,離不開的是那段記憶。你豈能忘記因為一句“我愛你”,打了雞血似的學習,就為了能和他考同一所學校;你豈能理解,年輕的孩子啊,以為純真的愛情會一輩子純真。
在愛情的道路上,除了愛情,還會遇見迷茫,遇見猜疑,遇見錯過,遇見性。12月29日,方茴問陳尋:“你只用告訴我是還是不是。你是不是喜歡沈曉棠?”陳尋說:“我不知道。”從此,分道揚鑣。一個男孩的猶豫,是對女孩兒的最大傷害。如果當時堅定的說他喜歡的是方茴,他們的愛情就能繼續嗎?
世界上的愛情有很多種。但青春期的愛情,故事的最終,收獲的總是錯過。是歲月在嘲笑時光太年輕,還是它真的太天真。
你痛吧,你們都是活該。你們活該,這就是愛。
方茴:“你別說對不起,好像你欠我什么似的。”
方茴一次次的制止陳尋對她說對不起。說了對不起,就會被原諒;說了對不起,就會有虧欠。最后一次,認真的說對不起,打了一架。“方茴,你不要覺得我什么都沒付出,高考那年,為了和你考同一所學校,我放棄了物理最后一道13分的題。”
如此,方茴陳尋,你們真的誰也不欠誰的了。
那一年,樹上刻下的永遠;十年后連刻在哪顆樹上都不記得。但記憶里的那棵樹,一直都在。樹上的誓言沒有拋棄青春,是告別青春的時候,陳尋方茴你們這幾個人,親手讓誓言變成了謠言。
法國巴黎,方茴還是那個方茴。中國北京,陳尋還是那個陳尋。她一襲紅裙,他西裝革履。他們早就不是同一類人,或許在出生時,命運就將他們定義為兩條相交線。
張一白,你賣的不是電影,是關于青春的愛情回憶。也許我們會忘記年少記憶中的歡笑,但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時光里關于愛情的痛徹心扉。
那是最漫長的時光,漫長到以為彼此會愛一輩子。十里春風不如你,狠下心,我愛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