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的觀后感1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小編帶來大國工匠的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1)
3月1日晚觀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了解了這些“大國工匠”的故事,這些勞動者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其實是在做最不平凡的事情,他們的傳承和鉆研、執著和堅守,使他們成為了國寶級的技工,成為了平凡中的最不平凡的人。
他們的精神也使我受到了啟發,我們做老師的其實不也是一名“工匠”嗎?教授知識、培養人才,我們在教課時也一樣需要傳承文化、鉆研教材、堅守師德、執著教育,這些工匠面對的還只是一些物體,而我們需要去教育的是“人”,這就更需要我們去學習這些工匠的執著精神,以認真鉆研、執著教育的心態去上好每一節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學生成長,教會學生做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2)
今日教師讓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主要講的都是一些為國家作出貢獻的重要人物,他們都是為了國家而作出重要貢獻的,多少次他們為了工作,忽視了自我的家庭,他們的這種高貴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習。他們每一人,都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做著屬于自我應當做的事,他們之所以做的這么好,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耐心,他們付出的比人多!
每一分成就的取得,背上必須會有十分的努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會不勞而獲,我們必須付出努力,才會像《大國工匠》里得人一樣,取得屬于自我的成功。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認真刻苦,遇到困難應及時克服,部位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想辦法。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3)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主要講的都是一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重要任務,他們都是為了國家而做出重要貢獻的,多少次他們為了工作忽視了自己的家庭他們的這種高貴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習。
他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各盡職守,做著屬于自己應該做的事,他們之所以做得這么好,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耐心,他們付出的比人多!
每一分成就的取得,背上一定會十分的努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會不勞而獲,我們必須付出努力,才會像《大國工匠》里的人一樣,取得屬于自己的成就。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認真刻苦,遇到困難應及時克服,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想辦法。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4)
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不知是什么時間印入我的腦海,看完大國工匠后我越發的有所感概,中國13億人口這樣一個大國,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出類拔萃就不容易,況且在整個全中國,他們每天都在精益求精,每一刻都在一絲不茍的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可以說學習伴隨一生。
他們思維中只有一個最好,是的,無論是誰只要堅持把自己做到最好,時間久了他肯定是最好的。這要求有一個不可磨滅的信念,堅持。只有執著的精神伴隨著他們的堅強信念才能夠是他們收獲喜悅與成功。在他們的人生中有對祖國的責任,有對單位的責任,有對自己的責任,正式這個責任的信念支撐他們走到中國第一。
大國工匠,你們真牛!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5)
《大國工匠》都是奮斗在生產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精致的技藝和積極探索的精神,令人嘆為觀止。
精致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成為的“德技雙馨”,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就有了根基和資本,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讓人敬畏和感動的“德技雙馨”的真人真故事,沒有半點夸張,平時的敘述就是歲月里無限追求的刻錄。
《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幾名工匠,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的代表,以聰明才智敬業。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6)
老師讓我們看了大國工匠,里面講的都是為國家繁榮昌盛而做出貢獻的高級技術工人的故事。
有對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有對鐵路事業做出貢獻的,有對造船事業做出貢獻的,他們都為祖國的強盛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全身投入祖國的事業,不論多苦多累 都豪無怨言。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前進的動力。
我要向他們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會在課上認真聽課,不做小動作,不睡覺,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學生,為今后學好技能而努力。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7)
《大國工匠》,在這個紀錄片中講述了很多為國家奉獻的工匠為其中讓我記憶尤新的是火箭心臟——高鳳林。
高鳳林是一名最基層的焊工,卻常常出現在最高級別的技術分析會上;他沒有任何令人刮目的頭銜,卻被指定參與制定部級質量焊接標準文件;他用自己的實力向大家證明了,再普通的人也會有大的成就。他現在是為火箭造心臟,每一個經過他手焊過的東西,都沒有發生過事情。這與他的經驗有關系,才練才能強。現在他正在焊接長娥三號的心臟。
有人曾經說過讓他跳槽,可以給他更多的工資,可是她卻沒有這樣做,依然選擇呆在原來的地方。我很敬佩他的這種精神,我應該向他學習這種持之以恒衡的精神。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8)
紀錄片中,“大國工匠”都是奮斗在生產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嘆為觀止。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由此兩能,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就有了根基和資本。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讓人敬畏和感動的“德技雙馨”的真人真故事,沒有半點夸張,平時的敘述就是歲月里無限追求的刻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筆者從《大國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崗位中迸發出來的勞動精神,勞動之美。對于廣大觀眾來說,《大國工匠》早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電視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仿佛就在昨天,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有我們老一輩勞模的精神再現,也有當今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造,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通過電視紀錄片這個載體,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國通過勞動,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一個個歷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 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復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里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說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嘆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鑒《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為一個個“匠心筑夢”的旅程。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9)
談起大國工匠,就想起這句話,就如同從前,書信很長,馬車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樣。工匠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進去,對待作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沒有親眼見過他們做作品時的場景,只是在書里的只字片語中了解到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所有的匠人精神。現在我們提倡的匠人精神的本質是工匠精神,不也是對職業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嗎?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文里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給梁惠王宰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即廚師的意思,但是他的技藝非常精湛,就連梁惠王也不由得的夸贊他,其實他也沒做什么特別偉大的事。忠于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做,用眼去看,用官所感。就如韓愈《師說》中的一句,“術業有專攻。”我所以為的工匠精神,也莫過如此了吧:不僅僅以自己的工作來養家糊口,對自己手中的東西,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更上一層樓的精神。
在古代,中國作為手工業出產大國,瓷器玉雕繡品都是出自匠人之手。雖然匠人的地位并不高,但他們所創造的,卻是舉世無雙的寶物。就拿瓷器來舉例子,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如果沒有工匠不斷的推陳出新,又怎么會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瓷器”的發明始于漢代,脫胎于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工匠在燒制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由最開始的素瓷,到后來潔白無瑕的白瓷,再者唐三彩元青花秘色瓷琺瑯彩。這不知多少工匠傾注了全部心血進去,方得一“小瓶”,碎一件,便少一件。也許工匠精神的另一層含義也告誡我們,不僅也對自己的作品用心,更要懂得來之不易的成果,總結下去前人摸索出來的經驗,傳承不斷推新的文明。
周杰倫有這樣一首歌“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以前不懂這是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啊,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爐的那一瞬必須是煙雨天,釉色才會漸變成夢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過天晴的瓷器極為珍惜。工匠,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等待僅僅是程序的一部分,也是匠人精神所追求的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只有執著專注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推陳出新,沉得住心,才能做出真正獨具匠心,經得住時間檢驗的作品。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篇10)
《大國工匠》向我們呈現了兩絲鉗工顧秋亮、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等典型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追求完美與極致、視技術為生命的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令人欽佩與折服。在他們身上,勞動精神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制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
大國工匠中高級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里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借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復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鉆研,我們應該時刻
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大國工匠哥觀后感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甚至會有奇跡的發生。這些勞動者,之所以成為大國工匠,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勞動、堅守勞動、視勞動為生命。他們以辛勤的勞動積累經驗、創造奇跡與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響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強音。
明年的我們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成為一名勞動者。我們都應該像大國工匠一樣,勇于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與奇跡,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讓我們共同點贊大國工匠,讓我們共同弘揚勞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