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第一書記觀后感
影片中更多的是展現第一書記的做事,也似乎在提醒,做事是第一要義。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第一書記觀后感1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鳳陽來了共產黨,人民得解放,咚鏘,咚鏘……”農民唱的歌詞旋律還在我的耳邊輕輕回蕩,此時此刻,沈浩書記為小崗村村民所做的點點滴滴不斷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辛苦,勞累,忙碌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樸實的言行打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沈浩同志這位“第一書記”官職不大,責任卻重大,自他踏入小崗村泥土的那刻起,就決心為群眾干點實事。最初他從省財政廳調到小崗村時面對群眾質疑來鍍金時毫不介懷,并逐家走訪農戶,摸清家底,給予最有困難的殘疾智障家庭最及時的幫助;新農村建設復雜,矛盾重重,面對占用村里鏟車卻又飛揚跋扈的楊德福時沈浩書記毫不畏懼,強行收回鏟車后天天和村民在工地扛水泥,拌砂漿,終于鋪就了小崗村通往外界的鄉村公路——友誼大道;被村霸報復毆打后仍不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熱情熱心;還團結起大包干帶頭人,一起重建了大包干紀念館,衛生院,使村民之間的感情比以前更融洽了;為了讓GLG現代化工業落戶小崗村,沈浩書記頂著巨大壓力,飽受非議,挨家挨戶向村民解釋,讓村民意識到小崗村的長遠發展要和現代化接軌;還一次又一次不辭勞苦地奔走于各鐵路部門之間,只為給小崗村開通一條鐵道線路;……在他的帶領下,曾經被戲稱“一夜躍過溫飽線,二十年邁不過富裕坎”的小崗村從新煥發了光彩,逐漸走上了現代化致富的道路。
有沈浩書記在,小崗村每天都在上映著一件又一件的感人故事,點點滴滴,平凡而又彌足珍貴。這位“全天候”村官的身影踏遍了小崗村的每一個角落,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在。三年過去了,沈浩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真心,回報了村民對他的信任,改變了從前村官“不干不好意思,干點意思意思,干多了你什么意思”的不作為作風,樸實的農民舍不得他走,唯有用98個鮮紅手印挽留好書記,早已把小崗村村民當家人的沈浩默默地答應了,決心用更大的努力為村民謀利益,造幸福,同時他的心中深深感到愧對妻子和家庭。第二個三年時光倏忽而過,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小崗村村民再次用186個鮮紅的手印挽留他們心目中的“第一書記”沈浩。可是,這一次,書記的身體支撐不住了,心臟承受不了,只能為小崗村村民留下一壇白骨灰,就這樣,他的靈魂永遠留在了小崗村……
我的心在抽動,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因為這是一個好書記,他最真實的行動令我看到了平凡共產黨員最耀眼的最優秀的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沈浩書記在最平凡的崗位上貢獻了自己的最輝煌的歲月,他把村民的利益記在心里,捧在手里,是“真共產黨”!我心中充滿了對沈浩書記的敬佩之情,決心把沈浩書記當作人生路上的好榜樣,做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干事,也許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卻是我用心想做好的事!只要用心為群眾辦實事,在哪個崗位不可以好好干?何須一定要高官厚祿?毛爺爺曾經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堅信自己在崇高理念的指引下,一定可以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腳下的路,一點一滴都積蓄力量,為群眾干好事!
沈浩書記說的那句“我為小崗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當……也許我的行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早已深深地印在我腦海里,牢牢記在我的心里!作為一名大學生,我過3年就要踏入社會,我知道自己是時候用行動說話了。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感動和愛去回饋這個社會!
雖然沈浩書記走了,但他的小崗村還在,和他吃過飯的人、說過話的人還在,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他的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便可千世萬世地流傳下去,影響千千萬萬的人……
第一書記觀后感2
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真誠和真實讓我潸然淚下,不能自已。一聲聲大爺、一聲聲奶奶;一只能產奶的小羊,一個多孩子的殘疾家庭,一個隆重的葬禮;一臺鏟車,一條開放路,一個新的紀念館,一個高科技企業;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特殊的年夜飯,一次一次的紅手印;那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凝聚起人民的氣力,那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把人民的需求當作工作的無窮動力,那是什么樣的人才能贏來的大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員。我從《第一書記》里看到了一個好人的影子,一個真正基層干部干實事的影子,我們呼喚有更多這樣的好干部。
看完電影后,引發了我更深的思考: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事業,把自己的崗位當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奮與堅持,奉獻與犧牲,就能造福社會。沈浩固然是一個普通的基層干部,卻是一個大寫的人,就像影片主題曲唱的那樣“做人就要做大寫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做人就要做大寫的人,平平經常,認認真真。做人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愿做一個大寫的人!”
第一書記觀后感3
沈浩同志扎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體現出的是一種為理想奮斗不止的大情懷、大精神。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后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干,在廣闊天地中鍛煉成長,在艱苦磨煉中增長才干。沈浩同志始終秉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宗旨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村民的理解和擁護,稱得上是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開拓進取的領頭人。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
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么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平凡中見真情,平淡中有震撼,這種震撼來自沈浩同志言行中所透出的責任感,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政治本色。他將有限的生命化為對人民、對事業無盡的奮斗,他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的同時,也使他的名字在我們心中永遠不會離去。
沈浩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是值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去思考和學習的。為什么這樣一位處級干部會堅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農村的事業呢?看到小崗村的現實面貌以及強勁的發展勢頭,我懂得,這是一種熱愛,是一種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種價值體現!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則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他勇于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我們要學習他,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勤奮務實,勇于創新,無私奉獻,實現自我人生價值,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為陜西的交通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書記觀后感4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積極響應安徽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現代人的標準,他有車有房,有一個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適,本可以隨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義無返顧地選擇了小崗,這種選擇意味著壓力,承擔著責任。他把下鄉掛職鍛煉,看成是人生"干點事業"的一個機會,他把小崗村作為一個新的創業舞臺,要利用"小崗村這張名片",既實現自身的價值,也同時創造社會的價值。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干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第一書記觀后感5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后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他就是人們的好公仆--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么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沈浩在小崗村6年的點點滴滴,體現的是一種為理想奮斗不止的大情懷、大精神。我們要學習他,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干事創業,勤奮務實,勇于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心系群眾,服務為民,以沈浩事跡為榜樣,以沈浩精神為動力,始終保持一股迎難而上的勇氣,始終保持一股敢為人先的銳氣,始終保持一股干不上去誓不罷休的志氣,振奮精神、凝聚發展合力,努力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積極爭做優秀共產黨員。為祖國的地質事業和地科院的科學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