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觀后感
最近建黨100周年獻禮電視劇《山海情》熱播,該劇藝術再現了閩寧扶貧協作的感人故事。唯有以“真心”換“真情”,初心才會在不斷地為人民服務中集聚溫度、散發光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觀后感1
興辦扶貧車間到“家門口”
“興辦扶貧車間目的是扶貧,要堅持扶貧性質,向困難群眾傾斜,多招收困難群眾就業。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雖然收入不比進城務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費用,還能照顧家庭,一舉多得。企業參與興辦扶貧車間,體現了先富帶后富,很有意義?!?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扶貧車間院內,同正在加工制作紙箱的村民們親切交流,充分肯定就業扶貧車間引領村民脫貧致富,并對我國脫貧攻堅工作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讓企業參與進來,興辦扶貧車間到“家門口”。
按照以往經驗,由各級地方政府主導,堅持黨建引領,實施“黨建+異地扶貧搬遷+扶貧車間”,或者引進皮具、制衣、制香、養肉鴿等企業進村辦廠,搭建“扶貧車間”,最大限度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大”,該領域扶貧專項資金投入不足,引進特色產業項目難,很多企業進貧困村辦廠規模小、數量少,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有限,務工人員收入偏低、參與熱情不高,駐村工作隊員甚至只能積極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外出務工,才能實現貧困戶增收脫貧。
興辦扶貧車間到“家門口”,要辯證看待危與機,夯實脫貧攻堅組織基礎。當前,各地區各部門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好,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采取減免部分稅費、延期繳納稅款、減免租金、設立扶持基金等舉措,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引導和鼓勵各類建設主體積極創辦興辦“扶貧車間”,鼓勵縣域內各類經濟實體堅持扶貧性質,多吸納困難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結合現有政策,從當地需求和客觀實際出發,聚焦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全面加強脫貧攻堅組織保障。圍繞黨建領航、組織領導、企業參與、群眾參與、托底安置、信貸扶持、資金獎補、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等10個專項內容,每個鄉鎮都要通過后盾單位、派駐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支持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等措施,硬性發展一定數量的“扶貧車間”,讓“扶貧車間”在中國大地上“遍地開花”。
興辦扶貧車間到“家門口”,要體現先富帶后富,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建設。“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時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是先富帶后富,而不是同時富裕,各地區要大力興辦扶貧車間到“家門口”,既要充分發揮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優勢,創新“支部聯建、黨員聯幫”工作模式,持續開展“百企結對幫扶百村”活動,采取“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形式,引導當地企業持續參與共建,還要堅定推動扶貧協作和各領域合作深入發展,例如“河池市深巴試驗區”共建設扶貧車間176個,從實體企業擴展到農特產品銷售、鄉村旅游、園區共建等,引進一批廣東企業落地,吸納一大批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扶貧車間”成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淘金地”和搬不走的“產業園”。
興辦扶貧車間到“家門口”,要提升群眾滿意度,夯實共奔小康組織保障。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貧困群眾是扶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以群眾滿意度為評價標尺,以實現“雙滿意”為根本目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攜手同心奔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持黨建引領,做實做細就業扶貧車間“穩復工、穩就業、穩增長”三篇文章,繼續落實領導主抓、分管緊盯、企業參與、黨員參與、群眾參與、劃片包塊、績效評估制度,解群眾之所憂、幫群眾之所需,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從而提升公眾滿意度,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觀后感2
脫貧攻堅的春夏秋冬
我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很長很長,就像那奔流到海的千河萬川,沒有休止;我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那迅速輪換的春夏秋冬,紅了眼眶。
2020年9月中旬,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翟家鎮組織開展的“結幫扶對,拍全家?!被顒樱瑢⑷?2名幫扶干部、229戶困難群眾、508張溫柔歡笑的面龐匯聚成了齊心攜手、共同描繪美好生活的“同心圓”,留存下了波瀾壯闊的屬于脫貧攻堅的“四季”。
生于春,攜手并肩的歲月在臉龐刻出了雨雪風霜。數千個日日夜夜,無數個三伏三九,縱使困難重重,你我都身披鎧甲無所畏懼,你若問我是否值得,“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便是我的回答;縱使前路漫漫,你我都風雨兼程一往無前,你若問我是否值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便是我的回答。我們一起迎過風,闖過雨,我們臉上的雨雪風霜,群眾揚起的嘴角就是我們的軍功章。
長于夏,同舟共濟的努力用雙手照亮了前行之路。開展潔凈扶貧、開辦扶貧勵志超市、開設扶貧公益崗、實施“農村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危房改造工程……我們窮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手段,只為困難群眾的收入能高一點、愁容少一點、笑聲多一點。幫扶干部細致入微的關懷,扶貧部門面面俱到的舉措,讓全鎮廣大困難群眾有了保障、有了依靠?,F在,房子變得明亮了,飲水變得清澈了,就連此刻的風都變得溫柔甜美。
收于秋,芬芳迷人的碩果在眉眼閃爍出璀璨星光。時值金秋,豐收的芬芳點綴著火熱康莊。困難群眾臉上幸福的笑容與收獲的盛景相得益彰。轉過了四季、走過了雨雪、斬過了荊棘,在庚子盛秋我們汗水澆灌的事業終于迎來了收獲。229戶困難群眾,446名困難群眾年人均純收入均已突破5000元,累計超過100名困難群眾經過培訓實現再就業,殘疾困難群眾全部發放輔助器具,愛心企業實現常態化幫扶……一個個數據的背后是我們每個人披星戴月、步履不停澆灌出的碩果。
藏于冬,四季無缺的堅守深情潛藏于這方寸之間。親如一家,心心相交,幫扶幫出了希望,更結下了殷殷深情。不大的全家福,里面深藏著幫扶干部如山的責任;不大的全家福,里面結下的是彼此似海的真情。每家一張的全家福不僅是深情厚誼的彰顯,更是幫扶干部繼續砥礪前行的勇氣和動力。此刻,號角吹響,我們依舊在路上;此刻,戰鼓擂擂,我們依舊在拼搏。征程未有窮期,此刻我們正在攜手并肩、眾志成城,朝著更加偉大的、更加壯美的未來勇敢前行!
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觀后感3
從總書記的回信看基層干部的初心與堅守
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的一封回信火了!
總書記在信中表示,“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經過30年的不懈奮斗,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這樣的初心與堅守,不正是我們這些年輕鄉鎮基層干部所應該學習與踐行的嗎?
要有一顆為民的心。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基層干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第一線。雖然工作有苦,有淚,有過抱怨,有過不甘,但更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百姓謀幸福。時代楷模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優渥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這正是她心懷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毙聲r代的基層干部,更應該保持一顆純粹的“初心”,樹牢為民服務的宗旨,勤練腿功,多走到田間地頭,多走到群眾中去,從深層次上了解群眾的訴求,為人民群眾辦好事、服好務,真正為群眾帶來實惠。
要有一股擔當的氣。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員干部要“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在鄉鎮,大到鄉村振興、征地拆遷、“兩違”整治、扶貧攻堅,小到解決矛盾糾紛等等,一眾擔子無一不是壓在鎮村干部身上。因此,鄉鎮干部更要具備敢于擔當的精神,敢于攻堅破難,沖鋒在前?!坝癫蛔粒怀善鳌?。在基層一線中經受鍛煉和磨礪,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能力,是年輕干部成長中的寶貴財富。在困難和挑戰中發揮我們的朝氣和激情,敢于擔當、敢闖敢試,方能在基層建設中更好地貢獻力量。
要有一種堅韌的勁。基層干部向來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準備。默默奉獻、堅守如初是基層干部的美好德行。但是,有些年輕基層干部,剛來時意氣風發、吃苦耐勞,可沒過幾年就變成了“老油條”,把初心與使命拋在腦后,或是變成“孫連城”似的“懶官”,或是一心只想離開艱苦的鄉鎮?!扒トf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蹦贻p基層干部要戒驕戒躁,永葆初心與使命,靜下心俯下身子扎根基層,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持之以恒,樂于奉獻,真正做鄉村發展的建設者,做人民群眾的暖心人。
熱
播電視劇山海情觀后感4
黨員干部的“山海情”
近日《山海情》熱播,該部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地區的移民們在村干部的幫助和國家政策的幫扶下,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探索脫貧發展辦法,建設新家園,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當前,我們正處于“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作為黨員干部,要勤勤懇懇,胸懷人民,乘勢而上,帶領人民奮力書寫“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扎根基層的堅定之心。劇中馬得福從農校畢業之后,被分配到基層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沒路,條件艱苦,不適合生存的涌泉村,還是環境惡劣,沒有水沒有電,黃沙漫天的戈壁灘,馬得福都毅然決然地選擇完成“吊莊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身為黨員干部,我們應該摒棄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層,敢于去一線,甘于去群眾需要的地方,盡管基層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但要相信,在基層一線,也會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處于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甘于清貧,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層扎下根,奮力基層書寫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劇中馬得福為了移民們能通上電和水,想盡一切辦法拉移民,湊夠六十戶。好不容易能夠超六十戶了,中途卻因條件惡劣,三戶移民卻中途返回了,差一戶達到通電的標準,馬得福懊惱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戶。為了能通上電,連續五天堵變電所所長的決心讓人感動,他那為了人民能過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讓人感動,身為黨員干部,我們應該胸懷人民,切實為人民謀福利,真心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我們應該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奮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帶領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臉酚^自信的頑強信念。劇中的馬得??嗫谄判膭穹档跚f戶,他勸慰鄉親們,只要艱苦奮斗,一定會越來越好的,他通過努力,為鄉親們通上電,帶領鄉親們探索脫貧辦法,最終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扎實肯干的品質值得稱贊。身為黨員干部,我們應該帶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通過努力奮斗,相信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如今,正處于奮力起航的新時代,我們相信用汗水澆灌定能有所收獲,用奮斗鋪就定能抵達幸福,用實干擔當定能托起中國夢。
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觀后感5
扶貧干部要當“山”“?!薄扒椤钡淖罴汛匀?/p>
為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近期,一部部慶祝建黨100周年為主題的電視劇相繼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熱議,該劇重現了閩寧扶貧協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來,一批批扶貧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貧困群眾搬遷、發展、致富想辦法和謀思路,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是“山”“?!薄扒椤钡淖罴汛匀?。
貧困群眾要脫貧,扶貧干部先脫皮。1990年,寧夏南部山區海原群眾要搬遷到首府銀川市近郊的永寧縣境內,作為扶貧干部的馬得福,一心想幫助整個涌泉村吊莊移民到玉泉營,雖然出生于涌泉村,有著父親代理村長的支持,但在搬遷過程中,也要面對老一輩人各種撒潑打滾不愿意搬的境地。無奈、心酸、扎心,一時間充斥了整個劇情,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很戲劇化,但像馬得福一樣的扶貧干部他們知道“貧困群眾要脫貧,扶貧干部先脫皮”,從事扶貧工作必須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療傷的氣魄,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撲下身子,鉚足干勁,攻堅克難,在扶貧路上永不停息,在艱苦條件和百般困難中啃下扶貧這塊“硬骨頭”。最終,50戶涌泉村吊莊移民成為了玉泉營的第一批移民。
貧困群眾要發展,觀念轉變要先行。貧困群眾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而如何寫好搬遷群眾“后半篇文章”,這就要面臨搬遷群眾的發展問題。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1996年,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一批批援寧扶貧干部來到玉泉營,一場跨越2000多公里、歷時20年多年的閩寧協作由此展開,以陳金山為代表的援寧扶貧干部與馬得福為代表的本地基層干部同心同力動員搬遷群眾外出務工、發展蘑菇種植,面對搬遷群眾“不配合”“質疑”“觀望”等心理,從思想觀念和思想意識抓起,以率先嘗試、示范帶動、典型效應等方式,讓能人賺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樣力量提升搬遷群眾積極參與發展的信心、勇氣和決心,從根源上改變搬遷群眾對新型產業和創業就業方式上的認知,推動形成正向激勵,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貧困群眾要致富,產業鏈要可持續。扶貧干部情牽百姓、心系民生,隨著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場行情發生了變化,玉泉營的蘑菇滯銷,扶貧產業發展的可持續自然也是扶貧干部重點關注的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凌教授動員群眾建起臨時冷凍庫和擴大銷售范圍及發展其他種植產業,進一步延伸了扶貧產業鏈,有效帶動群眾增收。當然,扶貧干部在搞扶貧工作時,要堅決避免“一刀切”,針對每個貧困村、每個貧困戶的特點和致貧原因,以“對癥下藥”“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方式,為其量身定做、精準施策。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在扶貧干部的努力下,在群眾的勤勞勇敢下,產業幫扶、勞務輸出、閩商創業等獨具特色的“閩寧模式”,讓原飛沙走石的“戈壁灘”變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灘”,成功地映射出了脫貧攻堅背景下的時代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