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擺脫貧困》觀后感心得
脫貧攻堅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總結提煉中國精準扶貧理論、扶貧模式、扶貧精神;以政論和紀實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全面詮釋“中國脫貧攻堅戰是如何打贏的”這一主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2021年《擺脫貧困》觀后感心得五篇,歡迎參閱。
《擺脫貧困》觀后感心得一
脫貧攻堅是需要全國人民攜手努力才能共同打贏的一場戰役,要想打贏這場戰役,務必要充分發揮黨建的作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上,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文奇強調“認真“、”精準“、”務實”,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提供了正確的指引。
黨建工作是各種工作的基本與前提,它為黨的各類決策、領導工作提供了指引與領導。是做好各類重大國家事務的基礎與保障。在各類決策、執行等活動中發揮著指引、領導、模范等積極作用。脫貧攻堅戰是當前的重大任務,為了打贏這場戰,我們不妨從基本做起,打牢地基,抓牢黨建工作,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首先,注重樹立全局意識。黨建工作要以大局為重、著眼全局,認真落實貫徹黨組織的各項政策、措施。要樹立服務意識,為人民群眾更好地服務。不斷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堅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修養,提高政治能力、陶冶政治品格,從而加強黨建建設。
其次,我們要善于凝聚各級黨組織、黨員力量,充分發揮黨組織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注重培養黨組織人才,利用人才的先鋒模范榜樣引領作用,帶動黨組織建設。從人才培養做起,讓黨組織人才充分發揮其先進性、卓越性,帶領黨組織保持純潔性、先進性,從根本上做實做牢黨組織建設,從而成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力武器。
再者,作為一名黨員,要永葆初心,牢記使命。每位黨員干部都應當肩負起民族振興的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通過無數個“小我”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推動黨建工作,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全國的人民都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讓中國更加地繁榮富饒。
此外,還應當注重團結群眾,走群眾路線,關注群眾利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在人民群眾的監督下去更好地推進黨建工作,從而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卓越優勢,帶著十足的信心去打贏脫貧攻堅戰。
《擺脫貧困》觀后感心得二
貧困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問題,它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要解決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也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扶持和幫助,還要靠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呼喚全社會的憐憫、同情和慈悲心,共同關注貧困問題、關注貧困地區的發展和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擺脫貧困,需要全社會參與。首先,政府之外的其他機構也應促進扶貧工作的發展。其次,社會要有公德心、慈悲心。舉社會之力一起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民脫貧致富。我作為一名扶貧干部的妻子,應該關心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扶貧工作。
要擺脫貧困,更重要的是貧者自救。自然環境不是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消除貧困的過程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目的都是為了發揚人的首創精神,不畏艱難的精神。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有機會學到了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同時,這次學習也讓我深刻認識到貧困問題的嚴重性,加深了對貧困地區扶持發展必要性的認識。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會進一步關注這類問題,積極參加政府和社會的扶貧活動,投身于扶貧工作中;也會努力研究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爭取為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擺脫貧困》觀后感心得三
《擺脫貧困》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29篇講話和文章,11萬字,全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脫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為此書作序,他說道:“雖然近平同志已調離寧德,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后的作用”。
我讀完這本書后第一感覺就是:真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官樣文章的匯編讀得多了,有的是讀一半讀不下去扔了,有的即使看完了也沒多少印象,最多了解一下都有那些新鮮的說法、做法、經驗就好了。這本書確實讓我觸動頗深。雖然時過境遷,時代不同,書中一些具體的提法對當前經濟建設不一定有實際的指導意義,但書中透出的那種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積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精彩的語言風格等等確實給我留下了深深印象。正如項南同志說的:“一個擔任重要職務的年輕干部,對改變本地區的落后面貌有什么抱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作風,關系著這個地區整個工作的成敗。因此必須開動腦筋,大膽地去想,勇敢地去闖。即使有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切合實際,有些做法一時看不出效果也不要緊。要求每個人做到每句話、每件事都完美無缺,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近平同志也不例外。我們地市縣鄉的干部,如果看一看這本小冊子,是會獲得許多啟發的。”
習近平總書記自己的評價是:“我也明知白駒過隙,逝者如斯,又值改革開放的大潮洶涌,我們必須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并對其進行改革。未來可能講更有意思的話,著更其完美的文,做其壯麗的事業,但今天只是今天,我只提供一份我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這對于閩東脫貧事業和其它事業之宏偉大廈或可成為一石一本,對于后來者或許也有些微意義——若留下探索,后人總結;若留下經驗,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訓,后人借鑒;若留下失誤,后人避免。我亦斷定此書會被人遺忘。遺忘乃是大好事,足以證明我們前進得很快。”
《擺脫貧困》觀后感心得四
“國之大器,舉世無雙”。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的關鍵之年,唯有將科技的力量注入“扶貧之路”“疫情防控之路”“綠水青山之路”方能實現“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讓“人民至上”的成色方能更足,底色方能更透。
為“脫貧之路”注入科技的“產業底色”。“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脫貧攻堅進入“深水期”,要確保今年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就要賦予“脫貧之路”更多的科技力量,確保脫貧攻堅有堅實的產業支撐。一方面,做好“五個一批”扶貧的“后半篇文章”,因地制宜、因產施策,為貧困地區構建完善符合當地產業資源環境的種養模式和生產標準,開發簡單有效適用的“技術成果包”“產品成果包”“裝備成果包”,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鏈延伸融合。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用得上、沉得下、盯得住、幫得實的科技扶貧專家隊伍,促進農村人才回引,讓“空心村”引回“實心人”,讓鄉村、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真脫貧、脫真貧”帶來的紅利。
為“抗疫之路”注入科技的“奮斗底色”。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離不開“抗疫路上”的科技力量與奮斗姿態。既要加大醫療領域的科技投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將科技力量轉化為人民生命安全的“守護者”,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科技的力量。又要培養一批敢于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最美逆行者”,加大對他們的關心關懷,最大程度上保證其生命健康,不斷增強醫療科研人員和一線疾控人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為“兩山之路”注入科技的“生態底色”。“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在浙江,在陜西,在山西,習近平總書記近期3次考察,一個鮮明主題貫穿其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事實證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是有違發展邏輯的,要牢固樹立正確生態文明觀,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利用科技力量打贏“環境保護”攻堅戰,促進高污染、高效能企業轉型升級,加大對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和應用,推動清潔生產,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不懈努力,為子孫后代永續發展造福,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做出貢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科技支撐,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弘揚和發揚新時代廣大科技者矢志不渝、忠心報國的精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疫情防控戰、生態環境保護戰付出努力,讓他們的精神在各行各業“熠熠生輝”,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實現“全面小康之路”方能彰顯出最靚麗的“幸福底色”。
《擺脫貧困》觀后感心得五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后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觀看全國脫貧攻堅事跡巡回報告會后,讓我們認識了許多脫貧攻堅一線“可敬的人”。他們善于打硬仗、善于吃虧、善于扎堆,在脫貧攻堅最需要的地方大顯身手,帶領群眾完成黨賦予的艱巨。
“他們”善于打硬仗,總是在群眾中發出“跟我上”的信號。能不能把好鋼放到刀刃上發揮應有作用,關鍵在于選人用人,能不能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也關鍵在于能不能任用善于打硬仗的“他們”。在一些單位,存在這樣的人,不善于與領導套近乎,工作中任勞任怨,高質量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事情,但在提拔重用上往往又被“邊緣化”。在脫貧攻堅任務中,各級黨組織勇于把“邊緣”人放到脫貧攻堅任務中去大顯身手,讓這些只做實事不耍嘴皮子的老實人到群眾中發出“跟我上”的強有力信息,增強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決戰決勝信心。
“他們”善于吃虧,才能在群眾中發出“功成有我”的信號。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上級機關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為了群眾的脫貧攻堅需要,舍“小家”遠赴異鄉為“大家”,他們走千山萬水、說千言萬語、吃千辛萬苦、想千方百計地干好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是責任的體現,也是黨員干部應有的擔當,只要能為貧困的群眾多做一些實事,個人吃點虧也沒什么。對于貧困群眾來說,有所處的地理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就要發動群眾向貧困“宣戰”,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戰勝貧困,就能在如期脫貧中感受到戰勝貧困“功成有我”的自豪感。
“他們”善于扎堆,在群眾中發出“團結就是力量”的信號。善于在群眾中扎堆的黨員干部,他們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想得更多的是群眾的疾苦和困難。為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他們扎根到人民群眾中間去,跟人民群眾一起想辦法、出點子、齊動手為脫貧而奮戰。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讓群眾在脫貧攻堅的任務中感受到團結就是力量的同時,也感受到脫貧攻堅是大家的共同責任。把群眾想脫貧、能脫貧的思想統一到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來,就能齊心協力為脫貧而戰,定能完成決戰決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