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
風雨哈佛夢,坎坷人生路,用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頑強不懈的意志詮釋生命,絕不放棄,我們的夢就在前方,美好的明天等著我們去創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1
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向前走。
既然決定堅定地走下去,那么只顧風雨兼程。
人生就像是潮起潮落紛爾有時,在青澀張狂時的“洶涌澎湃”到成熟穩重后的“波瀾不驚”的過渡之間,總存在著兩個極端,對個人而言,有最輝煌的時刻,則必然也有情緒的最低谷為其奠基,生活在每一個拐角,我們總是為自己留有太多后路,總怕有個突如其來的閃失使我們潰敗。然后,這一條條的退路讓我們漸漸地忘記了全力以赴,忘記了永不屈服。
不論是環境腐蝕了莉茲的童年,還是說哈佛光輝了莉茲的現在,都在于莉茲在風餐露宿的流浪途中即便是難以溫飽也燃著對讀書的渴望,她堅信讀書能改變她的未來,而不是淪陷在“醒不來的過去和無從眺望的未來”的虛妄的寒淵之中。
莉茲可以選擇和她的朋友一起繼續在晃眼的霓虹之中流浪,過著放蕩的生活,揮灑不羈的熱情,追逐所謂的自由,或是引領潮流,或是隨波逐流,而她沒有。與其說是她牢牢抓住了學習的機會,還不如認為莉茲不停地在追尋這個機會。她的母親下場如此悲慘,她的臉上沒有痛苦,也無撕心裂肺的哭喊。更不是神情木然,茫然無措。她只是坐在那兒,略帶不滿和失落。而她躺在棺蓋上面回憶過去的同時,也嘗試著化悲憤為力量,想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淪落下去,她必須找到出路,為了自己的未來,也為了已故的母親。
莉茲最終走在了通往哈佛的路上,迎著“久違”的陽光,臉色卻依舊沉靜。是在回憶自己每日每夜地為哈佛而奮斗,或是在回味著自己狼狽而可笑的過去,不過過去的種種已然不再重要了,莉茲不在乎,因為她一直都在毫不退縮地戰斗著。
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如白駒過隙,匆忙地鑄成絕望與希望,花前月下的染火楓林,人不見而水空流,陳景不與共徘徊。她煎熬著穿過荒寒的沙漠與寂寞的長夜,終究迎來開滿鮮花的似錦人生,那便是她生命的所有財富。
《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2
“我總要自己推自己一把!”麗茲這樣說過。麗茲父母吸毒,八歲開始乞討,十五歲母親死亡,父親進了收容所。憑借著自己的堅持、努力,考進了哈佛大學。
每個人都有努力過,但事情都不同,有的思考問題,有的做數學題,有的比賽,有的……而我卻是在一次拼鋼琴游戲中,體會到了只有努力才會有收獲。拼鋼琴是給你許多的零件,讓你把它拼在一起,成為一個物品。我打開一看,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零件,看得我眼花繚亂。我首先拼好它的鍵盤,和上面的琴蓋。最讓我更頭大的就是底座了,因為它除了一個托盤,就全是小零件。拼了好久卻拼錯了,也只好一一地拆下來。我有點兒想放棄了,但我媽媽說:“你看你都做那么多了,你一放棄不就白費了嗎?”我聽了后,心想:我也要自己推自己一把!我要繼續堅持下來。媽媽說:“太晚了,要睡覺了。”我還是不放棄,終于找到了關鍵點,拼好了鋼琴,看著特別有成就感。我突然想到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記得那次媽媽讓李豫彤去游泳館教我游泳。我覺得非常得累,一直在水里蹬腿——勾腳,蹬腿——勾腳,練習了好久,覺得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但是如果我能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那該多好啊!我應該自己推自己一把了,我想。我鼓起勁兒,每天晚上都去那練習游泳,我現在已經可以浮起來了。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我們要向麗茲學習,學習她努力、刻苦的品質,只有自己推自己一把,才能成功!
《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3
如果在你面前擺著不停努力和輕松放棄這個岔口,你會選擇什么?
一個叫麗斯的小女孩,她的父母是吸毒者。因為吸毒,爸爸進了收容所,媽媽去世了,連個基本的葬禮都沒有,只有一個簡陋的棺木。麗斯坐在棺木旁,回憶著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沒想到的是,麗斯風雨無阻,竟然踏入了哈佛大學的校門,成為了哈佛的高材生。從一個普通的小姑娘到哈佛高材生,這在一個生活環境十分差的小姑娘身上發生了,這靠的是什么?是堅持!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內心被震撼了。
在我的生活中,我挑三揀四,對生活充滿了挑剔,遇到對生活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對我更是疼愛,我還不知足,要這個,要那個,可以說,我從小實在蜜罐里長大的。可在學習上呢?是令老師擔心、父母頭疼。想到這里,我對父母、對老師充滿了愧疚、歉意。
做一件事,先不管其他因素,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有了堅持這個信念,不管前面是否充滿了荊棘,都會勇敢地踏過去。
《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4
終于又到了看電影的時候了,我們這次看的是《風雨哈佛路》。我們被麗斯那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動。麗斯生長在一個十分不幸的家庭,她很小時父母就酗酒,她在父母的爭吵和打罵聲中長大。后來母親開始吸毒,并因此染上了艾滋病,精神恍惚。父親又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麗斯只好流浪街頭。不久,母親去世了,麗斯很受震動,她意識到如果沉淪下去,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過去,開始全新的人生。
她像她父親一樣是一個天才。盡管不去學校上學,他依然能考出好的成績,可是麗斯生活環境的如此惡劣和糟糕,小小的年紀內心的安全感卻被一點點地剝奪,沒人照顧,還要照顧媽媽,因為她知道,媽媽愛她,她也愛她的媽媽,盡管她酗酒,她吸毒,她雙目幾乎失明,她還患有精神分裂癥,她犯起毒癮來是如此可怕。她依然如此深地愛她媽媽。后來,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很優秀。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回報,她也一樣。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0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愿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還記得麗斯和父親從學校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她說:“爸爸,我愛你。”“我也愛你。”父親說。然后她的父親就穿著破舊的衣服走了,寒風吹著他凌亂的頭發,那一刻,我真的覺得麗斯,真的是獨立,完全的獨立,所有的一切都無情地丟給她,她除了前進、奮斗,就沒有別的了。可能我們在生活中,只有自己獨自生活時,自己的潛力才能發揮至極致。
她終于成為了哈弗大學的一名學生了,她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是最棒的,改變了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
從這部影片我懂得了:人只有自愛自強,不斷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生活,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里。人生其實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5
人生,像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它記錄了人的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編織成了不同的人生書。有的書內容平平,有的書內容有序,但她卻把這人生書演繹的淋淋漓盡致。
她生活的家庭讓任何人都心寒,母親是一個“癮君子”,艾滋病患者,同時還患有精神分裂。她沒有為此而怨天憂人,在她心里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母親可以像以前那樣愛她,關心她,給她家的溫暖。為了這個愿望,她不去上學,她討厭學校,她不想離開媽媽。但直到母親去世那天也沒能再次給她家的溫暖。母親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她醒了,她意識到只有知識才可以改變她現在的生活狀況。幾經周折,她進入了一所學校,她下定決心要在兩年內完成四年的課程。她拼命學習,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做到了。哈佛大學,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她考上了。她通過自己的奮斗,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書。
由此,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這本書編寫的怎么樣?一出生,便有偉大的母愛環繞著我們。父母給我們穿衣服,父母把飯菜端到我們的桌上,父母給我們收拾東西父母的體貼入微,簡直到了極點。然而,我們都長大了,至今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甚至離開父母便不知未來在何方。這時,你是否想起過那個十五歲就自己養活自己的堅強女孩。
身處誒使得青少年們,受委屈時,可以向父母懷里扎,感受親情的偉大,讓親情來撫平那受傷的心靈;感到疲倦時,可以聽聽音樂,躺在床上安靜的進入夢鄉,采用多種方式來放松自己的身心。可是,此時,你又曾想起,那個在洗盤子時,還要記單詞,在坐公車時還要背公式的執著女孩。
人生路,艱難路。人生書,需要我們自己編寫內容。內容的精彩與否,看的不是家庭的顯赫背景,不是父母的偉大成就,關鍵是自己的努力成果。讓我們用心編寫人生書,一本只屬于自己的人生書。
《風雨哈佛路》學生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